紐時: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開始變得越來越像中國

京港台:2025-7-2 02:40| 來源:加美財經 | 評論( 15 )  | 我來說幾句

紐時: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開始變得越來越像中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本文刊發於紐約時報觀點版,作者雅各布·德雷爾是一位居住在上海的美國編輯和作家。加美財經編譯,不代表支持文中觀點或確認其中事實。

  

  還記得那個「全球化童話」嗎?

  曾幾何時,很多美國人相信,中國只要接入我們建立的世界貿易體系,就會不可避免地變得更像我們,也許甚至會像柯林頓曾經暗示的那樣走向民主化。

  美國主導的新自由主義最終勝利似乎近在眼前。

  柯林頓和其他持類似觀點的人也不完全錯。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效仿美國的關鍵要素:創業精神、消費主義和融入全球市場。這讓中國成為工業強國,擁有龐大的中產階層、尖端的科技實力,以及像華為、聯想和阿里巴巴這樣的全球品牌。

  中國14億人口的生活比以往更加多樣和富裕。在這一切過程中,美國一直是榜樣。

  但無論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都沒想到這會成為一條雙向街道。

  在兩國之間的觀念和影響力大比拼中,鐘擺似乎正向另一端擺去。特朗普重新上台明確表明,在一些重要方面——比如民主退化、對封閉邊界的執著、對言論自由的限制以及其他種種表現——美國開始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更像中國。

  自2008年以來,我一直住在中國上海,親眼目睹了中國崛起的高潮。美國確實有很多可以向中國學習的地方。但或許最重要的教訓是要忠於我們自己的國家特質。

  這正是中國做的事情,採納了美國方式中能讓自己變強的部分,同時堅持共產黨主導的政治體系和國家對一切事務的深度介入,並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成功。

  然而,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反而開始看起來像是在模仿中國的政治模式。

  這不是我們應有的樣子。MAGA運動及其領導人雖然把中國共產黨描繪成敵人,但他們的一些做法實際上印證了中共的那一套,顯示出在實際層面,他們似乎想要的是類似的東西。

  兩者都鼓吹強硬的愛國主義,都執著於製造業,都對移民懷有敵意。兩者都想要一個少數族裔要服從多數群體、傳統性別角色受到嚴格規範的國家。

  而所有這些,都由一個專斷的執政黨和自我吹捧的領袖主導,他熱衷於閱兵式來取悅自己。模仿確實是最高級的恭維。

  每天都可以看到新的證據。

  中國將經濟當作武器,因各種爭端甚至是輕微的冒犯來懲罰貿易夥伴;特朗普政府也會對美國盟友施加任意關稅或其他報復,比如在芬太尼和政治問題上施壓。

  在地緣政治上,中國更看重「利益共同體」式的便利關係,比如與俄羅斯的聯繫,而不是正式聯盟。北京欺凌鄰國,挑動領土爭端,心態可以用前外交部長楊潔篪在2010年對東南亞官員直言的那句話來概括:「中國是大國,其他國家是小國,這是事實。」

  特朗普同樣看不起結盟的價值,還曾威脅要吞併加拿大和格陵蘭島,甚至打算把墨西哥灣改名。

  在經濟上,美國人長期以來批評中國過度依賴製造業、向全球市場傾銷商品,卻忽視了刺激國內消費來平衡經濟和貿易。但和習近平一樣,MAGA領導人也把製造業看作高尚的事業,把全球化看作讓美國人淪為被動消費者的禍害。

  當然,美國和中國的政治體系在核心上截然不同。但我們的國內政治卻越來越像中國的軌跡,特朗普政府在破壞基本憲法權利、司法程序方面,以及對言論自由和抗議的打壓力度,都讓這種相似性顯現。

  儘管美國和中國非常不同,但一些深層的國內條件正在促成這種趨同。

  中國曾全力採納美國模式來實現工業重建、追趕西方。而今天,擔心自己落後的成了美國。兩國的人們都擔心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會奪走工作,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和社會互動方式。兩國的很多失落青年覺得被排除在國家經濟之外,開始懷疑努力工作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這些共同的挑戰,不意外地催生了類似的民粹主義政治解決方案。習近平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他關於中國重返古代繁榮和強盛的愛國願景。

  特朗普則靠著沒有那麼久歷名支撐的美國版本——「讓美國再次偉大」——贏得了兩次選舉勝利。

  客觀的說,中國做的很多事情值得尊重。這個政府習慣性地制定有遠見的產業政策。主動把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以積極的力量呈現給公眾,並在教育和醫療等領域以造福社會的方式引入。

  中國正積極向可再生能源轉型,新的估算顯示,這個全球最大排放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首次開始下降。

  中國的城市乾淨、安全、高效、科技水平高,擁有整潔的高速公路和最先進的鐵路網路。政府的資金和投資不斷流向教育、科學和技術。

  美國人如果想要一個更好的未來,自然而然會(哪怕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去看看中國取得的成就。當然,北京的領導人沒有民主的掣肘來妨礙他們的計劃,但那絕不是中國成功的唯一原因。

  成功同樣來自戰略眼光、對未來的投資、從高層到普通人形成的國家專註和團結(而不是分裂),以及數以百萬計的個人為建設國家而努力工作。中國借鑒了美國的經驗,但堅持自己的制度,並專註於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

  美國完全可以、也應該考慮採納中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轉型到可再生能源、振興產業政策、支持科學研究和教育、重新投資基礎設施、住房和安全的城市,最重要的是樹立一種帶來國家力量的集體目標感。

  然而,特朗普政府卻在破壞或削減公共安全、基礎設施、教育、科學研究、清潔能源和半導體製造等關鍵領域的資金,同時煽動政治分裂。

  我們可以向中國學習,但必須找到一種在忠於我們建國原則的前提下加以運用的方式。否則,當特朗普時代的硝煙散去,美國或許不會「再次偉大」,而是會變得更加脆弱。

  而那時,我們將發現,學生已經變成了老師。

        更多美國要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10: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