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海設鋼構物 CSIS:可收集資料、偵測潛艦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中國近期擅自在黃海(南韓稱西海)的兩國「暫定措施水域」(PMZ)內,設置鋼結構構造物,且拒絕南韓海洋調查船前往勘察。美國智庫研判,中國擅自架設石油鑽探設施改造的固定結構,可能是為了收集和探測海底導航資料,可用於掌握南韓和美國潛艦等海軍戰鬥力動態的軍事目的。
南韓媒體披露,南韓情報機構透過偵察衛星觀察顯示,中國在PMZ共架設3座設施,分別是新式養殖設施「深藍」1號和2號,以及管理這些設施的營運設施。深藍1號和2號是半潛式的漂浮設施,其營運設施則是架設3座鐵腳的固定形式。
朝鮮日報1日報導,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6月23日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對中國在PMZ架設的3座結構物中的1座,進行衛星照片分析,結果顯示共有6層結構。中方聲稱固定結構物為「深藍」的管理設施,但具備拓展功能的潛力,即使不做進一步的擴建和專用,西海結構物僅憑目前的狀態,即有能力收集海底導航和探測資訊。
PMZ是與韓中專屬經濟區(EEZ)重迭的水域,是兩國之間沒有劃定海洋界線的地區,不得進行捕撈以外的資源開發或安裝設施。
據報導,前南韓海軍高層人士指出,中國的固定結構物由大型鑽井船改造而成,幾乎可以確定搭載各種水下探測裝置。如果在大海中央安裝固定結構物,利用聲納設備,就不難掌握附近潛艦的動向。
前南韓海軍參謀總長在接受朝鮮日報電話採訪時表示,2010年3月南韓天安艦遭北韓炸沉后,韓美兩國原本出動美國航空母艦在全北特別自治道群山市近海進行海上演習,但遭到中國強烈反對,演習地點被迫改為東海(日本海),「中國一直不斷努力阻止美國航艦進入西海」。
CSIS指出,西海結構物與中國在南海等其他地區的「灰色地帶」戰術模式一致,即透過偽裝成養殖和漁業活動,逐步主張管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