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拆東牆補西牆,虧掉的錢都進了誰的口袋?

京港台:2025-7-1 03:33| 來源:劍客寫字的地方 | 我來說幾句

各種拆東牆補西牆,虧掉的錢都進了誰的口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很有意思的一條消息,湖南某地兩公職人員,一個是主任,一個是下手,跑到企業里要2000塊錢完成行政處罰任務……

  沒錯,就是這麼神奇,雖然你沒有犯錯,但你必須掏這錢,掏錢買平安,掏錢給他們「交作業」。

  不掏如何?

  不掏就辦你!

  該企業負責人明確表示拒絕後,兩人隨即對企業進行執法檢查。

  

  這種事並不神奇,相反,早有更出名的先例。於是大家都在問:有這樣的公職人員,誰敢去投資辦廠,提供工作崗位?

  但這是關鍵嗎?

  請注意一個詞,「行政處罰任務」,這是「任務」。找不到有問題的企業、或者不敢找有問題的企業來「完成任務」,自然只能威脅沒問題的企業。

  如果抓不到壞人,那就讓好人成為「壞人」。

  因此,誰向那兩人攤派了行政罰款額度的任務?這才是關鍵,偏偏關鍵,無人在意,也無人去提。只是對那兩個違規執法的人,進行了簡單的處罰。

  所以儘管感到詫異,也請千萬不必意外,同樣的事情之前上映過,現在如期而至,往後仍會降臨。這是一個問題看似解決了,和實際解決了之間的本質區別。

  「本質」,壓根就沒談過,也沒想過要談。既然企業的「違規」是定額的任務,那又要市場監管部門幹什麼呢,是怕他們超額嗎?

  這就好比醫生被要求每月必須動三台手術,於是開始在健康人身上找病灶,刀下留人?不,他們要刀下「留業績」。

  懲處兩個基層的「演員」容易,但如果導演不下台,荒唐的劇情基本不會有停止的可能。

  近幾天類似的事情非常多,都是值得去好好思索,好好說一說的。比如審計署核對數據后發現,大量教室漏雨、學生睡大通鋪、沒有配桌子板凳讓學生長期站著吃飯之類的問題都還沒得到有效改善,可15個縣的學校領導,竟投入了1.67億去搞自己的形象工程,他們之中有花費382萬買樹的,有花239萬給學校修假山涼亭……

  再比如多達175個縣,截留惠農補貼,用作它途,數額超過40多億。

  有人就直接開罵了,拿給農民的錢,去填其他的窟窿,可真有你們的。

  這當然罵的好,但故事越來越熟,角色卻從不新鮮。問題的關鍵,少有人提。

  比如為什麼常見把農民的錢挪作他用,不見把他用的錢挪給農民?為什麼其他地方會有「大窟窿」,比如政府債務、發放工資之類,是怎麼開始欠錢的,拆東牆補西牆我懂,可第一個「洞」從哪來,錢又去哪了?

  

  百姓身上刮地皮,官帽底下灌私慾。若無長風破腐朽,陽光想徹底灑下來,除非它會拐彎。

  這些問題更關鍵,也更核心,且答案顯而易見。為什麼可以把農民的補貼挪作他用?因為農民在他們眼裡優先順序低唄;為什麼要搞形象工程?因為他們修的不止是假山,而是假象;買的不止是大樹,更是通往上位的階梯唄;為什麼其他地方會出現「窟窿」?因為錢進到個別人的口袋裡了唄。他們之中有些被查了,有些蟄伏著。但無論屬於那種,都導致了窟窿的出現。

  治病救人,必須找到病根,然後對症下藥。否則的話,不斷地在生病,似乎也不是回事兒吧。畢竟每次生病,都得花錢去治療,去買葯,遲早會到吃不起葯的那天。

  把燈照向根部,而不是一直抓影子。

  今天要寫的話題不太好說,尺度需要把握,只能到這種程度。總之有些事情吧,雖然是牆角被掏空的問題,卻只能聊聊屋頂在經歷風吹雨打。這樣的確是會有一點效果,但也僅僅只有一點,且屬於暫時的。

  身上癢,不洗澡,不換衣服,光抓虱子,效果可想而知:下次繼續。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1: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