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上海奶奶」憑時尚街拍爆紅 平均70歲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最近刷到一組上海奶奶們的街拍,第一眼看去,真的是驚呆了!
這哪是奶奶?完全就是行走的時尚博主!雖然她們的平均年齡有70歲,但穿上花裙子一點不顯土氣,搭配絲巾也不造作,白髮在微風中飄動,簡直自帶一種特別的氛圍感。
我瞬間忍不住想問:我們總說年紀大了穿什麼都不好看,可這些奶奶們為什麼能把花裙子穿得如此高級?難道年齡真的是美的絆腳石嗎?
細看這些街拍,發現上海奶奶們的時髦,根本不是靠堆大牌或者跟著年輕人穿破洞褲、露臍裝。她們的秘訣就兩個字:得體。
先來說說她們的服裝選擇。雖然她們喜歡穿碎花裙,但可不是那種五顏六色、亂七八糟的巨大印花。她們挑選的花裙子多是深紫搭配淺粉,墨綠配米白,花朵的顏色和搭配就像油畫中的筆觸,看著既舒服又充滿層次感。
裙子長度通常會到膝蓋或過膝,版型偏直筒,既顯瘦又不拖沓,就算腿型不完美也能巧妙遮掩。有位奶奶穿了一條藍底小碎花的過膝裙,搭配一件簡單的白襯衫和淺灰色針織開衫,看起來清新脫俗,甚至比年輕人的疊穿法還要更顯高級。
再談談配色。我們常常看到的搭配法則是全身不超過三種顏色,而上海奶奶們恰恰掌握了這一點,運用得淋漓盡致。比如,紅色上衣配黑色褲子,黃色絲巾搭配白色裙子,連鞋子也會選與衣服同色系的——穿酒紅色裙子的奶奶,腳上必定是酒紅色的小皮鞋,連襪子也精心選了同色系的。相比之下,我們年輕人的衣櫥里五彩斑斕,穿出來反倒容易搭配失敗。
再來看細節。她們喜歡佩戴珍珠耳釘,指甲塗上淡淡的肉粉色,絲巾系在脖子上時,絲毫不做死結,而是隨意地繞兩圈,微風吹過,絲巾隨著風輕輕晃動。還有一位奶奶,手裡拎著一隻皮質小方包,包角已經磨出了一層包漿,這種自然的磨損反而更有故事感,比那些嶄新的包更有味道。這樣的小細節透露著她們對生活的品味與講究。
以前,我們總認為年紀大了就得穿老年裝,那種灰撲撲的、松垮垮的衣服,生怕別人說你在裝嫩。但上海的這些奶奶們偏不,她們活得瀟灑自在。75歲的張奶奶曾說過:「我穿花裙子不是為了裝年輕,而是因為我喜歡。」她們的時髦,源自內心的自信——我開心,我舒服,這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一位奶奶,白髮自然沒有染,微卷的頭髮用髮夾輕輕別在耳後,反而比染成黑髮更顯精神。她笑著說:「白髮是歲月給的勳章,染了反倒像戴了頂假髮,自己都不自在。」還有一位奶奶,穿了一件簡約的旗袍,選的是純棉面料,連旗袍的邊緣都只是簡單壓了一道細邊。她說:「年紀大了,穿太複雜的衣服反而累,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她們的自信,不是依賴衣服來撐起來的,而是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在地鐵里碰到她們,總能看到她們背挺得直、走路帶風、眼神明亮。曾有一位奶奶被問到:「這麼打扮不怕別人說嗎?」她笑著回應:「我活了七十多年,還怕別人說什麼?穿得好看,自己開心,別人看著也舒服,何樂而不為?」
這些時髦的奶奶們,身上總有一種認真的勁頭。每天早上出門前,她們會把襯衫的每顆扣子系得整整齊齊,褲腳的摺痕熨得筆挺;去菜市場買菜時,她們也會戴上草編帽,既防晒又好看;即便下雨天,穿雨靴也得選和外套同色的,絕不馬虎。有位奶奶說:「我不是為了拍照才打扮,我每天都這麼穿。生活是過給自己的,得對得起每一個當下。」
她們熱愛逛布料市場,每次挑布料時都認真摸摸質感、看看紋路,能和店主聊上半小時;做衣服找的是經驗豐富的老裁縫,領口、袖子長短都親自量尺;甚至連絲巾怎麼系,都在視頻上學了好幾種:三角結、蝴蝶結、小領結,不同的衣服配不同的系法。她們的講究,不是做作,而是對生活的深切熱愛。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奶奶在公園練太極,穿了一套淺藍色的改良中式套裝,袖口還綉了朵小蘭花。她說:「練太極要放鬆,但衣服不能鬆鬆垮垮,否則動作就沒精神。」你看,就連運動時,她也講究穿得得體,這不僅是打扮,更是在將每一天過得像詩一樣美好。
看到這些街拍,心裡不禁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羨慕。她們用行動告訴我們:年齡從來不是美的上限,心態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
想起鄰居王奶奶,72歲了,每天早晨堅持跳廣場舞,穿的是她自己做的大紅色連衣裙,頭髮染成栗色,說是為了顯得年輕。以前我以為她是愛折騰,但現在我才明白,那是她對生活的熱情。
還記得我媽,58歲,總說自己老了,穿什麼都不好看,衣櫃里全是灰黑藍色的衣服。其實她年輕時也喜歡穿花裙子,家裡還壓著一條她捨不得扔的粉底碎花裙。下次回家時,我打算翻出來,跟她說:「媽,明天穿這條裙子去買菜吧?我給你拍張照片。」
最後我想問大家:你家有沒有那種愛打扮的長輩?有沒有哪次,她的穿搭讓你突然覺得,原來年齡不大,老了也可以這麼美?或者,你自己老了以後,最想嘗試什麼風格?是像上海奶奶那樣穿花裙子,還是想穿西裝、戴貝雷帽?
無論答案如何,優雅老去的秘訣大概都一樣——永遠保持對美的熱愛,永遠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畢竟,年齡只是一個數字,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才是真正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