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豐田銷售總部正式搬離北京:離職員工補償 N+7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中經汽車時評消息,今天,一汽豐田銷售公司全體員工第一次坐在了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辦公室,這場歷時近一年耗資不菲的搬遷終於塵埃落定。
22年前,一汽豐田銷售有限公司落地北京,「北豐田」在此紮根壯大,成為累計納稅千億級的大公司。時代給了一汽豐田飛速發展的機遇,同樣也讓一汽豐田在變革中果斷求變,奔赴天津開啟研產銷一體化的新階段。
01
再見北京,你好天津
6月24日本周一,一汽豐田內部召開了一個小型告別會,既是對一汽豐田銷售公司在北京這22年發展的總結,也是對即將前往天津的加油打氣。
告別北京,不止是公司地理位置的跨省搬遷,更是關係到數百名員工生活的重新規劃。由於過去公司穩定發展好,這裡有超過半數10年以上老員工。畢業後進入公司,在北京結婚生子擁有自己的小家庭,是大部分一汽豐田員工相同的生活軌跡。
現在,不管是選擇雙城生活、當天京津往返還是拿到N+7的離職補償,他們也都同樣被工作再次修改了生活軌跡。
「搬到天津,我們也是被現在國內的競爭環境推著走。」一位一汽豐田員工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現在中國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車企都是給消費者量身定製,我們也希望可以給消費者提供這樣的產品。但是原來無論是京津相隔的上百公里距離,還是銷售公司和工廠聯動的不便利,都很難高效的實現需求-反饋-落實閉環,現在銷售公司和工廠開車10分鐘就到,工廠負責人和銷售公司負責人可以經常坐在一起研討,這個效率是之前比不了的。」
02
研產銷通力配合,合資車企轉型關鍵
從北京到天津,對於一汽豐田這樣體量的公司來說耗資不菲,僅僅員工的安置以及搬遷補貼都是不小的金額。但是這個決策一旦做出,就意味著這個企業在接下來數十年的經營將以此為核心。
「地產車」是這個決定背後的推動力。近些年,隨著新能源智能車帶動的中國汽車產業變革,合資車企過去依賴引進外方車型的生存模式受到挑戰,在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此消彼長的結果面前,合資車企轉型成為必經之路。
豐田為兩家在華合資公司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量身定製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即RCE,將產品主導權交到中方團隊手裡。
上有政策,下要落實,才能讓變革發揮作用。不可否認,一汽豐田銷售公司從北京到天津要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但是競爭形勢已經不允許一汽豐田再猶豫不決。
廣汽豐田得益於成立即是研產銷一體模式,轉型更快阻力更小。一汽豐田因為產銷分離,工廠在天津,銷售公司在北京,很難擰成一股繩。「搬遷最核心的目的單純是為了把整個產業鏈結合的更緊密,讓生產、研發、銷售三端能夠更好的融合,因為現在整個市場特別卷,所有內部損耗必須壓到最低,才有足夠的空間來應對市場內卷。」上述員工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一汽豐田bZ5
作為一汽豐田商品屬地化的首款產品,不久前上市的bZ5全部為一汽豐田主導國內開發,但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大環境下,新車要獲得市場的認可更需要產銷通力配合。例如目前北京市場已經有100多輛bZ5在庫,銷售公司反饋工廠適當減少產量維持市場價格穩定,工廠就不能再只從自己哪款車賺錢就多生產哪款車考慮。
03
搬家易變革難,企業員工共命運
搬離北京,一汽豐田不是第一家車企。2018年,東風標緻品牌部從北京搬至上海,因為員工都是在北京招聘且搬遷突然、政策談不攏等原因,造成了大比例的員工流失,品牌受損嚴重在行業內起到很強的警示作用。
2022年,一汽奧迪營銷板塊配合總部落地杭州從北京搬離,公司協調員工分流、搬遷補貼以及離職補償,實現平穩過渡。
一汽豐田搬遷從研討到成行歷時近一年,在給予離職員工N+7補償的情況下,600多名員工有400多人隨遷,其中十年以上工齡隨遷員工比例高達69.2%。員工與企業命運緊密綁定在一起,也是企業搬遷后迅速重整旗鼓,破舊立新的基本盤。
如今,一汽豐田已經解決地理距離,帶上一心跟隨的員工駐足天津。但是這只是以全新面貌參與進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的第一步,合資車企要轉型發展,需要破釜沉舟的變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