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24億的古城四年累計虧損超10億 停車場盈利

京港台:2025-6-28 09:51| 來源:央廣網 | 評論( 8 )  | 我來說幾句

耗資24億的古城四年累計虧損超10億 停車場盈利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古城古鎮本來應該是文化與旅遊融合的載體,然而一些地方卻在「仿造古城古鎮」的熱潮中迷失方向。有些古城古鎮空有「古」的名頭,沒有「古」的內涵;有的項目長期爛尾,成為拖累地方經濟的包袱;有的項目連年虧損,走在瀕臨破產的邊緣。

  前不久,記者對耗資24億元的湖南張家界大庸古城進行了調查。大庸古城一度是當地的「明星項目」,可試營業四年累計虧損超過10億元。

  為何斥巨資打造的所謂「古城」淪為了空城?盲目跟風的背後,暴露出了地方文旅發展的哪些深層問題?

  

  每到假期,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大峽谷景區等地遊人如織,異常火爆。然而與各大熱門景點的火爆人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坐落在市區繁華地帶的大庸古城門庭冷落。

  儘管園區不收門票,大庸古城依然是門可羅雀。在偶爾入園的人群中,遊客佔了少數,更多的是周邊的居民過來打球、遛狗、帶娃。

  

  記者了解到,整個大庸古城項目佔地240畝,相當於22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建築面積16.55萬平方米,建築風格融合了明清建築元素與土家族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項目不僅是張家界市十大重點產業項目和重點工程,還是湖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和重大產業建設項目。古城定位稱要打造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文化旅遊新標桿。建成后預計每年實現營收近5億元,每年實現凈利潤近2億元。

  

  然而,這一投資規模達24.43億元的仿古建築群,自2021年6月試營業以來,持續虧損,直至現在瀕臨破產。

  

  據記者了解,大庸古城在設計之初一共有198間商鋪,目前這些沿街商鋪處於關閉狀態,門鎖緊閉,屋內也是空置的。根據張旅集團發布的公開年報數據,從2021年到2024年,大庸古城持續虧損,虧損額度超過10億元,唯一一個經營性盈利項目就是停車場。

  調查中記者了解到,大庸古城項目的運作公司為「張家界大庸古城發展有限公司」,其母公司為「張家界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屬市管上市企業,實際控制人為張家界市國資委。

  

  作為重點推動的文旅項目,大庸古城在2021年虧損0.84億元,2022年虧損1.51億元,2023年虧損2.49億元,2024年虧損5.96億元。四年累計虧損達10.8億元。

  截至2024年底,大庸古城公司資產總額13.95億元,負債總額16.97億元,凈資產額為負3.02億元。

  

  耗資24.43億元的重點文旅項目,緣何陷入困境,又是怎樣淪為「空城」的?

  張家界市經濟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張家界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 張堅持:跟風了,跟全國古城古鎮熱的風了。看人家古城古鎮搞得好,總認為自己造一個出來,我也可能運營得好,當時對市場的預判還是有一定的主觀性。

  

  2016年前後,古城古鎮建設如火如荼,全國不少地方開始斥巨資打造仿古項目,有些地方本身沒有多少古迹資源,就生搬硬套地「造古城」「造古鎮」。

  大庸古城項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啟動,試圖複製成功案例的商業路徑。

  張家界市文旅廣體局黨工委書記 局長 歐兵波:當時考慮到這應該是個特別能賺錢的項目,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國企來做了。

  

  然而,由於市場供需失衡等原因,近年來,一些古城古鎮「複製品」在競爭中遭到淘汰。而大庸古城這樣的仿古項目也身陷其中。

  張堅持:可能錯過了市場窗口期,市場風口過了,確實有一定的決策失誤。

  

  記者了解到,大庸古城項目在建設過程中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多次調整,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前期論證不足,倉促上馬。

  審批材料顯示,大庸古城項目的立項時間為2016年3月,開工建設時間為2016年6月,從立項到開工僅用了3個月。

  

  張堅持:因為這個項目上馬很倉促,事前對市場研究不足,對產品如何打造,業態如何布局,功能如何配套,運營怎麼開展,品牌如何塑造研究得不夠,所以在建設過程中舉棋不定,邊建設、邊思考、邊探索。

  

  因為論證不足,一些項目內容邊建邊改、停停改改、反覆多次,甚至出現「施工等設計」的情況。而原本計劃550天的建設工期,實際完成卻用了近五年。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前期論證不足,大庸古城項目建成后,還有很多項目內容縮水或沒有落地,與前期《設計方案》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存在較大差異。

  

  此外,調查中記者發現,大庸古城在項目報批、建設、業態布局等過程中,存在手續不完善、工程超概算、項目逾期等問題,相關職能部門和業主單位在審批監管等方面存在不少漏洞。

  

  調查中記者了解到,大庸古城建成后,業態除了兩個沉浸式文化體驗項目,其餘大都是商業街區和客棧酒店,業態非常單一。而在試營業后,僅憑兩個娛樂項目又難以帶動整個古城客流量的增長。

  目前,大庸古城的198間商鋪僅有四五個入駐營業,而營業的商家也沒有繳納租金。

  

  記者了解到,《遇見大庸》是一個大型沉浸式演藝項目,演出分為7個廳,遊客看完整場演出需要1小時左右。

  峰值人流量349人,觀眾承載量低,而類似的產品也同質化嚴重。

  

  記者走訪發現,在湖南張家界,同類型的演藝項目有很多。單場演出,有的可承載觀眾兩三千人。大庸古城這一核心項目在市場競爭中完全不佔優勢。

  張堅持:這個劇院投入非常大,花了幾個億。就是滿上,一次也就三百多個人,怎麼能夠帶動一個二十多億的項目?這個教訓確實很深刻。

  記者:演藝場投入多少?

  張堅持:光是演藝場的土建,加上設備、裝修,包括劇本,要突破五個億,所以這個項目是得不償失的。

  

  張家界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兼副總經理、張家界大庸古城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覃鴻飛:演一場虧一場,當時就把它停了。飛行影院也處於這個情況,包括動能、維護等等,涉及的費用太大了。

  2024年上半年,大庸古城的飛行影院和遊船僅有2300人購票,平均每天不足15人。

  

  調查中記者了解到,除了大庸古城,張家界還有「大庸府城」「土司城」等古城景點多處。

  在大庸古城西北方向10公里處,還有一個「古庸城」的仿古建築群,佔地120畝,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投資17億元,同樣屬於市級重點文旅項目。

  而項目立項、開工建設和大庸古城同時期;建築風格、業態布局也都雷同。時至今日,這個「古庸城」項目也沒有正式營業。

  

  記者:哪年完工的?

  張家界民族文化村(古庸城)運營負責人 張超雄:大概是在2018年、2019年。

  記者:商業店面有多少?

  張超雄:我們有100間店鋪。

  記者:酒店住宿呢?

  張超雄:加在一起有500間左右。

  

  目前,張家界市委、市政府已組建成立「張旅集團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專班」,推動大庸古城公司與張旅集團協同重整,力圖通過「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分類清償債權」「引進投資人」等多種方式化解債務風險,多措並舉盤活大庸古城。

  爛尾易,盤活難。「人造古城」陷入窘境,問題在「造」,病根還是在「人」。大庸古城的困境,也折射出部分地方政府發展文旅產業的急躁和盲目:為了政績,「拍腦袋」作決定,可是生搬硬「造」引不來人流;閉眼抄襲、複製粘貼,沒有市場更丟了口碑。要打破古城古鎮建設「建時轟轟烈烈,建后冷冷清清」的怪圈,就要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尊重市場規律,多措並舉,挖掘本地文化的獨特內涵,走差異化路線,才能夠真正實現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00: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