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剛停火,俄烏又開打,留給烏克蘭的機會不多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就在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東局勢時,俄烏之間的戰爭也在持續升級中,俄軍一天之內攻陷兩處據點,烏軍的頹勢越來越明顯了。
據環球網報道,俄軍再次對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其中包括至少4枚「伊斯坎德爾-M」導彈,根據烏方的通報,此次襲擊至少造成17人死亡、185人受傷。這還不算完,就在此次轟炸行動的48小時之前,俄方還宣布其東部、西部兩大集團軍,分別拿下了了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哈爾科夫州的一處定居點,不難看出,俄軍的優勢越來越大了。
【俄烏衝突正在倒向俄方】
「蛛網行動」沒造成太大影響,俄軍越戰越勇了
當前俄羅斯正在多個方向上展開攻勢,除了原本已經開闢的戰場外,還在蘇梅、頓巴斯和哈爾科夫等地保持著攻勢。
這種多點進攻不僅壓縮了烏克蘭的戰略縱深,還迫使烏軍分散兵力,難以集中應對主要威脅,可以推斷,俄軍正在通過不斷施壓,逐步削弱烏軍戰鬥力,為未來階段的更大規模的「圍剿戰」創造條件。
不得不說,此前外界都在觀望烏克蘭發起的「蛛網行動」是否對俄軍造成了重創,但俄方也在戰場上用行動給出了答案:戰略轟炸機的損失,對俄軍進攻烏克蘭的影響微乎其微。
這是因為俄羅斯擁有較為完整的軍工體系,能夠在長期衝突中維持武器彈藥供應,後勤保障能力也相對較強。
【轟炸機被炸對俄軍的影響不大】
而且隨著更多信息被公開,我們也可以大致推斷出烏軍「蛛網行動」效果有限的三大原因:其一,烏軍這個「40架轟炸機的戰果」經過了誇大處理,俄軍實際損失大約是這個數字的三分之一;其二,一些型號的預警機、轟炸機基本處於退役的邊緣,損失勉強可以接受;其三,戰略轟炸機本身就不是俄烏衝突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裝備。
相比於硬實力上的差距,更關鍵的是俄方的目的自始至終都非常明確:就是要在確保現有戰果的同時,確保烏克蘭不再具備「威脅」。
圍繞這個核心訴求,俄方在外交上的邏輯也十分「簡單粗暴」——同意條件就談判,不同意就接著打。
相比之下,烏克蘭乃至其背後的西方國家立場一直在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的要求已經從「戰略性擊敗俄羅斯」降級為「無條件停火」。
這種變化意味著西方對烏克蘭的期望值降低,也讓俄方意識到西方的立場並不堅定,是可以被動搖的,而要實現這一點,最簡單的手段就是通過成功的軍事行動,掌握更多的談判籌碼。
【烏軍的處境不妙】
烏克蘭等不到戰爭失敗,就要先「無兵可用」
俄方這邊不斷推進,烏方這邊的處境自然就好不到哪去,前不久烏克蘭首都基輔,爆發了俄烏戰爭以來的首次大規模和平抗議活動。
這種情況只是烏克蘭所面臨困境的一個縮影,真正的問題在於,烏克蘭正陷入因衝突持續與人力資源枯竭而加劇的動員體系危機。
這個情況不難理解,隨著戰爭時間延長,適齡男性人口減少,徵兵難度加大,逃兵現象頻發,烏軍前線部隊的戰鬥力正在受到嚴重影響。
即使烏軍能在戰術層面上取得局部勝利,若無法維持足夠兵力守住防線,最終仍將導致戰線崩潰。
這種矛盾嚴重到了什麼地步呢?目前比較普遍的說法,是烏克蘭前線普通士兵和基層指揮官頻繁指控上級是「屠夫」,士兵傷亡率居高不下,進一步打擊士氣。
這種消息傳到後方,再加上民眾普遍感到戰爭看不到盡頭,社會整體對戰爭的承受能力趨於極限。
至於澤連斯基一直在爭取的西方支持,其實只要仔細分析一下,也會明白這根「救命稻草」根本靠不住。
首先,從現實角度來看,歐盟不具備長期支持烏克蘭與俄羅斯陷入持久僵局的能力,產能和資源全都是問題,雖然歐盟國家曾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援助,但在面對自身經濟壓力(如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等)時,支持力度必然受限。
至於特朗普要求北約國家,將軍費提升至GDP5%的要求也很難實現,別看北約秘書長已經提前向特朗普許諾「歐洲會出一大筆錢」,但真到了執行層面,可操作的空間太多,特朗普將有望見識一下什麼叫「歐洲效率」。
因此,即便北約願意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其成員國自身的國防預算增長空間也十分有限。
至於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取決於國內政治環境,連關係更加緊密的以色列在提出援助需求時,特朗普都要「推三阻四」,烏克蘭就更別抱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希望了。
【烏克蘭徵兵越來越難了】
澤連斯基最好的選擇,似乎只有儘快達成停火
面對上述多重困境,烏克蘭若繼續堅持軍事對抗路線,將不可避免地陷入更深的危機。
人力枯竭、士氣低落、外援乏力等問題疊加,使得烏軍難以在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相反,俄方則具備更強的戰爭耐受能力,能夠通過持久消耗戰逐步瓦解烏軍防線。
【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
尤其是在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支持態度趨於務實的背景下,談判已成為更為現實的選擇。
俄外長拉夫羅夫最近表示,基輔正在「懇求」俄羅斯立即無條件停火,雖然很無奈,但烏方也必須承認,繼續戰爭的代價過高,唯有通過談判才有可能保留部分主權與領土完整。
若烏方繼續堅持下去,能否等到特朗普回心轉意不好說,但俄方之前提到的「目標是佔領八個州」的說法,似乎並不是開玩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