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親自解釋:不是不幫伊朗 而是伊朗沒求援

京港台:2025-6-20 06:06| 來源:鳳凰網 | 評論( 13 )  | 我來說幾句

普京親自解釋:不是不幫伊朗 而是伊朗沒求援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普京親自解釋,直接了當的否認了俄伊兩國的同盟關係,同時他還強調了一點,那就是伊朗根本沒找俄羅斯求援。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在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談到了最近的伊以衝突。

  期間他先是透露,俄羅斯曾主動邀請伊朗參與研製防空系統,但伊朗對此興趣不大。

  

  【普京近日在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談到了最近的伊以衝突】

  另外普京還強調,雖然俄伊之間是戰略夥伴關係,但夥伴協議中沒有任何與軍事有關的條款,即兩國並非軍事同盟,所以俄羅斯沒有為伊朗提供援助的義務。

  當然,更重要的是——伊朗根本就沒有向俄羅斯求援。

  而當被問及莫斯科是否準備向德黑蘭提供武器時,普京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我甚至不想討論它。」

  可以說,普京的發言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暗含強烈的政治信號。

  這種刻意劃清界限的姿態,與俄烏衝突期間伊朗迅速向俄羅斯援助無人機和炮彈形成鮮明對比。

  

  【普京的發言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暗含強烈的政治信號】

  之前我們就提到過,俄羅斯在此次衝突中所持的立場,特別是連軍事援助都不願給的態度,讓伊朗非常不滿。

  伊朗駐俄大使賈拉利日前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伊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現在與我們站在一起的人,以及那些無所作為、冷眼旁觀的人」。

  賈拉利這段話是用俄語寫的,加上他駐俄大使的身份,針對哪個國家不言自明。

  而普京現在就是要把鍋甩回伊朗身上:不是我不幫你,而是你不領情。

  這裡不得不幫伊朗說兩句公道話。

  實際上,儘管兩國聯合研製計劃擱淺,但俄伊在防空領域的合作並非空白。2007年兩國簽約,俄羅斯同意向伊朗出口S-300防空導彈。

  

  【2007年兩國簽約,俄羅斯同意向伊朗出口S-300防空導彈】

  後來因伊核問題帶來的國際制裁,這項交易被迫暫停8年,直到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后,普京才親自下令重啟、如今這些S-300系統被部署在福爾道核設施等關鍵節點,成為伊朗核計劃的「防護盾牌」。

  不過即使有S-300的合作經驗,俄伊真的要推進聯合防空項目,也面臨著多重難以逾越的客觀阻礙。

  一是技術問題,雙方之間的能力存在巨大的鴻溝。俄羅斯擁有完整的、經驗豐富的軍工體系,而伊朗雖能仿製生產一些無人機和反艦導彈,在雷達與導彈制導領域仍然實力薄弱。

  如果像俄印的「布拉莫斯」導彈項目那樣,主要由俄羅斯出技術,那麼伊朗就必然要在資金方面出大頭。

  

  【俄印的「布拉莫斯」導彈項目,主要由俄羅斯負責出技術】

  那麼這就引來了第二個問題——伊朗不是印度那樣的「大金主」,單價2.4億美元的「陣風」戰鬥機數十架這麼買。

  伊核協議簽完以後,伊朗的確過了幾年好日子,但好景不長,2018年協議被特朗普撕毀后,西方制裁又讓伊朗重回經濟困境。

  「布拉莫斯」雖說是俄印聯合搞的項目,但也可以視作俄羅斯向印度高價賣技術。同樣的,普京口中的「聯合研發項目」,不過也是想賺伊朗這份錢罷了,都是生意。

  既然是生意,那麼價格上談不攏很正常。但到了普京嘴裡,這事就變味了,好像是「俄羅斯主動伸出援手,伊朗人卻不領情」一樣。

  另外,在曾經的敘利亞戰場上,俄羅斯默許以色列空襲伊朗革命衛隊目標的往事,一直令德黑蘭始終對莫斯科心存芥蒂。聯合研發需要深度共享某些關鍵技術參數,而雙方顯然缺乏這樣的信任基礎。

  

  【在抱團取暖的表象下,雙方始終相互視為工具而非真正的夥伴】

  這些阻礙本質上源於俄伊關係的根本矛盾——在抱團取暖的表象下,雙方始終相互視為工具而非真正的夥伴。去年年底阿薩德政府倒台後,俄伊就在互相甩鍋;現在類似的劇情再次上演,甚至有點讓人想笑。

  面對最新一輪的伊以衝突,普京政府的權衡非常現實。首先,俄羅斯必須避免與美國和以色列發生任何正面衝突,以免讓白宮的對俄鷹派抓到把柄。普京之前與特朗普的通話,估計雙方也談到了這一點。

  換言之,一旦俄羅斯被綁到了伊朗的戰車上,那麼特朗普就沒有辦法繼續堅持自己當下對俄羅斯的忍讓立場了。

  其次,俄羅斯需要維繫與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的關係,因此不能與伊朗走得太近。伊朗若真是用俄羅斯提供的武器把美軍在沙特、卡達的基地給打了,事情就麻煩了。

  第三,俄羅斯目前的首要任務,還是集中精力解決烏克蘭問題。

  說句不好聽的,對於普京政府來說,最理想的情況就是伊以衝突像2023年10月爆發的巴以衝突那樣,一打就是一年多,時間越久越好,這樣才能讓中東衝突儘可能地分散西方的注意力。

  而對伊朗而言,俄羅斯的這種「冷眼旁觀」印證了歷史傷痛:沙俄曾瓜分伊朗領土,後來蘇聯也曾在1941年與英國聯合佔領伊朗——在地緣政治中,國與國之間的信任從來都是奢侈品。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08: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