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自願裁員:你變了,我走了

京港台:2025-6-14 02:56| 來源:廬山還是廬山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谷歌自願裁員:你變了,我走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沒錯,我報名了前段時間谷歌的自願裁員計劃,在職時間打敗了目前83%的谷歌員工,確實是呆得太久了。上個月底辦理完離職手續,終於可以寫點東西了。

  離開谷歌,並不是因為我覺得他會在這場AI競賽中敗走麥城,恰恰相反,我依然覺得它手裡有著最好的一手牌。在這場競賽全鏈條上每個環節都在第一梯隊的,地球上僅Google一家:底層硬體有TPU以及頂級的機器集群技術;模型本身和OpenAI打得有來有回,人才儲備毫不遜色,別忘了大模型的基礎Transformer就是谷歌出來的;生態和產品力上,10億量級活躍用戶的產品就有9個;甚至終端硬體Pixel以及Cloud都是牌桌上的重要玩家;重中之重,數據體量之大,範圍之廣,無可比擬,Search來的海量網際網路數據就不用說了,Youtube的高質量視頻數據以及寶貴的用戶交互歷史,廣告來的海量商務數據,Photos的圖片數據,Android 和Play的移動應用數據,Waymo的物理世界數據,每一項都是對手可望不可及的。

  一年前沉睡的巨人迷失過方向,如今脫了鞋,赤腳回歸戰場。我離開了,但並不看衰它的未來,至少,還遠未謝幕!

  促使我離開的,更多的在於被撕得的稀碎的理想主義。記得兩年前寫過:

  三體中的「青銅時代號」告訴我們,當人類真正流落太空時,極權只需要五分鐘。而這艘很多人曾經引以為豪的大船,無可挽回的走向庸俗,也用不了太久。

  已無可挽回,就不會過多留戀。

  在谷歌,有個笑話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加入之後的幾年文化不行了,人才門檻降低了。因為一直在慢慢走下坡路,所以每個人說的都是對的。23年大裁員之前,下坡路走得不快,很多像我一樣的人,或多或少還能體驗到部分最初的谷歌文化,以至於還可以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里,相信還有迴旋的餘地。至少管理層還在努力補救,或者至少在花力氣欺騙,但是23年大裁員之後,就徹底不裝了。

  這裡要強調的是,在矽谷眾公司中,谷歌現在的文化依然在第一梯度,依然是能讓員工過得很舒服的最佳僱主之一,只是說不再自成一檔,不再是第零梯隊理想主義者的殿堂。

  首先講講大家最熟知的 「Don』t be evil」,幾年前把這個標語移除可謂大型行為藝術。幾年前的谷歌,關於社會價值,關於公平,關於用戶體驗等等這些的聲量可以很大,會是桌上的核心議題,直接左右決策。而今,幾乎只剩 Revenue。少數部門和產品可能還在死扛,但我熟悉的部門,無一倖免。比如YouTube的廣告,懂的都懂,之前甚至是大學課堂里的典型案例,解析YouTube廣告的5秒跳過機制,現在甚至變成了50秒才能跳過之後還有下一個廣告,但財報是確實好看;比如廣告,不能細講,可以看看公開的廣告限制是如何逐步放鬆的,一些以前立牌坊說不願意做的事現在慢慢都可以做了;比如Google Play,也不能細講,可以看看首頁和搜索結果的推薦是如何變化的。最可怕的是,員工逐漸形成了默契,或者說徹底繳械投降,既然公司文化也不在乎這些牌坊了,自己何必花功夫去討論呢?簡單的 Revenue KPI總是最容易的,哪怕是飲鴆止渴。隨之而來的不僅是賺錢項目吃相越來越難看,還有大批有趣項目的被砍或降權,小到GCJ,大到Stadia和Flutter,相信更多東西還在讓人扼腕嘆息的路上。

  我以前最愛說的喜歡谷歌的原因是公司的透明度,CEO能看到的和普通員工能看到的之間的差距,可能是所有大公司裡邊最小的。代碼和文檔此前幾乎全公司公開,方便大家學習並且用20%的時間貢獻給感興趣的項目,取而代之的是現在五花八門的限制;每周的 TGIF曾經人頭攢動,高層會直面高票的尖銳問題,現在呢?直接幹掉尖銳問題就行了,自然也沒什麼人有興趣參加了;曾經我最喜歡的年度調查,公布大家對薪酬,對自己老闆,對做的項目各方各面的滿意度,這一度成為我在內部轉組時候第一個看的東西,每年彼時都和過年一樣,各個director攀比員工參與率,最後會在大會公開和員工討論調查結果,而今各項數據評分實在太低,完全做不下去了,有小天才想到了變成一周做一次讓它逐漸淡出歷史舞台(我們沒有取消哦!謝謝你努力維持最後的體面);關於升職,以前制度下需要合作過的人寫評價,甚至可以未經邀請,主動評價,基本結果出來就會有恭賀郵件,大家也都心服口服,現在的不透明度和不公平度搞得升職結果還得藏著掖著。例子還有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這個主題上,尤記得約19年CFO的某著名PPT被憤怒的中高層們泄露給全體員工之後大家被欺騙的憤怒,甚至還有道歉。可見一切都早就在發生了,只是我還不願意完全接受。

  人才密度大幅降低,一場疫情,從9萬人增長到18萬人,門檻能不能保住顯而易見。裡面優秀的人依然很多,但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一直在發生而且愈演愈烈。谷歌的整套管理機制其實只適用於管理精英,極度寬容,極高自由度。這個制度的缺陷是一旦放入了一批庸才,就沒有辦法迴轉。在這個制度下,要開除一個人特別難,於是庸才進來了,就清不掉了。23年隨機大裁員之後凍結招聘更是讓這種畸形發展到極致,老闆們開除一個人之後不能招聘新人填補空缺,就造成了但凡有0.1的正生產力,庸才都可以在那躺著。在庸才密度到了一個程度之後,人才往往會選擇離開,更糟糕的是,谷歌的薪酬制度下,庸才和人才的薪酬差距極小。目前,公司還在以嗔目結舌的速度在印度擴張,我相信印度有非常多優秀的人,但是這種速度下,人才密度註定只會加速下行,或許,公司在戰略層面已經確認了不再需要高密度人才。清不掉的庸才,走得掉的人才。

  「Googley」 這個以前天天能聽到的詞也再沒人提起,這個詞從未有過明確的定義,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版本,大抵就是做你認為合理的,對的,酷的事情,這麼多年來大家有種很神奇的默契,這個詞不需要定義也可以很明確。而今員工素質方差過大,這種默契也就不復存在了,小到現在食堂可以見到人把一整盤西瓜打包帶回家,甚至官方還得發布政策只允許最多拿兩個打包盒;大到項目上各人自掃門前雪,合作開始越來越不順暢,大家越來越不耐煩;以及紛紛開始進行表演型工作,糊弄到下一輪的高層變動,事情就都不用做了,眼睛里的光越來越暗,這在「Googley」時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谷歌能維持一大部分的原始文化到數萬人的規模,已經是一個奇迹,雖然最終沒能逃離公司發展的客觀規律,但那批經歷過的人,在萬千創業公司里有如星星之火,正在燎原。我相信,也慶幸,這個世界,還會有更多的谷歌。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22: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