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武統台灣,韓國是否出手?李在明回答就很迷

京港台:2025-5-30 18:48| 來源:觀察者網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大陸武統台灣,韓國是否出手?李在明回答就很迷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韓國新一屆總統選舉前夕,韓國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期間談及涉華問題。

  當被問到如果台灣遭大陸武統,韓國是否會對台灣伸出援手時,李在明給出了謎一般的回應——「等外星人入侵地球時,我才會考慮這個問題的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選戰白熱化之際,韓國罕見出現的「反華」抗議示威引發國際輿論關注。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院副研究員王曉玲向觀察者網表示,因「戒嚴令」事件盡失民心的保守派,把「反華」視作政治競爭的重要工具,但韓國社會的主流非常清楚極右保守派在故意炒作涉華負面輿論。儘管如此,反華輿論的擴散與政治工具化,仍然值得人們關注和反思。

  

  5月29日,李在明與黨成員在蠶室體育綜合體舉行總統選舉活動。

  《時代》雜誌5月29日發表的專訪報道指出,儘管李在明此前對華友好姿態廣為人知,但為爭取中間派選民,李在明競選時淡化了親華言論。

  李在明專訪中甚至稱讚駐韓美軍「實際上對美國遏華政策發揮著關鍵作用」。他還讚揚了美國與俄羅斯的和解姿態,認為這「是向中國施壓的一種手段」。

  首爾國民大學歷史教授安德烈·蘭科夫形容,「韓國堪稱全球最親美的國家之一」,「即便韓國左翼領導人對美國興趣不大,公開對抗也難獲得選民支持」。

  李在明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無論台灣海峽發生什麼,兩岸關係的發展與韓國無關,韓國不應介入兩岸關係問題。「我們只需把自己發展好,對大陸和台灣都說聲謝謝就可以了。」

  在18日舉行的首場電視辯論中,李在明的「向大陸說謝謝」言論也成了對手發難的由頭。

  例如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宣稱,從美國的立場來看,李在明不斷釋放出令人震驚的信號。

  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則稱,李在明提議不要對兩岸關係問題插手,「此言論未免過於親華」。如果美國持有「韓朝打起來也無所謂」的立場,韓國將會很為難。

  李在明5月26日曾在臉書發文,公布了其外交安全領域的政策承諾。他表示韓美同盟仍然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礎,但也會積極修復與中國的關係。

  李在明指出,韓國無法承受「疏遠中國」的代價,但仍將致力於加強美韓日三邊關係。據他所說,對韓國來說,美國至關重要,「與美國關係惡化帶來的損失,將比只站在中國一邊帶來的損失更大」。

  「這是一個平衡問題。問題在於,韓國處在亞太地區充滿挑戰的地緣政治格局的前線。」他說,這意味著韓國不能疏遠中國,同時加強與美國的安全聯盟以及美日韓三邊關係對韓國來說仍然很重要。

  李在明希望緩和尹錫悅政府對華強硬態度。他說,「美國自己也不會一貫地對中國採取完全對抗或完全合作的立場」,因此韓國也必須調整對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態度。

  在4月2日的記者會上,有記者就尹錫悅彈劾案提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強調,中國奉行不干涉內政原則,對韓國國內的局勢不作評論。我們相信韓國人民有智慧、有能力妥善處理國內問題。作為重要近鄰和合作夥伴,我們願與韓方一道為深化兩國友好合作和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作出積極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選戰在即,韓國近期出現的一些反華抗議引發關注。許多在韓中國公民和華人表示,他們正遭受著來自政治言論、社交媒體仇恨言論和街頭騷擾的歧視。這些針對華人的歧視浪潮正螺旋上漲。

  

  今年4月,韓國極右翼人士在一場示威活動上手舉美國國旗。 韓聯社

  王曉玲對此表示,選前爆出的「反華」示威,很大程度上是極右翼鼓動的結果,極右保守勢力在「反彈劾」失敗后,進一步把憤怒轉化為「反華」情緒。

  王曉玲指出,目前因為「戒嚴令」事件盡失民心的保守派,把「反華」視作政治競爭的重要工具,極右保守派散布的選舉舞弊論、涉華假消息蒙蔽了部分民眾。

  然而,韓國社會的主流非常清楚極右保守派在故意炒作涉華負面輿論,以轉移民眾對於尹錫悅發布戒嚴令行為的批判,這種做法引發了韓國民眾對涉華負面輿論的警覺和反思。

  王曉玲認為,大部分韓國人的外交理念更接近李在明的主張:從現實主義視角出發,採取實用主義的靈活的外交路線;和平和發展比價值觀同盟更重要。

  「儘管上街騷擾中國人的韓國人也是極少數,但反華輿論的擴散與政治工具化仍然值得我們關注和反思。」王曉玲說,過去幾年裡,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中韓人文交流規模大幅萎縮。中韓兩國是搬不走的鄰居,和平與發展是兩國民眾共同的願望。今後我們還需要積極推動兩國民眾常來常往,在交流中擴大共識,不斷增信釋疑,為安定繁榮的東北亞未來攜手努力。

  《時代》雜誌還提到,近年來尹錫悅等韓國保守派總統越發關注朝鮮半島以外的全球安保議題,而像共同民主黨這樣的進步派政黨外交政策相對謹慎,更聚焦朝韓關係。

  李在明在專訪中表示,他了解到美國總統特朗普期望與朝鮮領導人對話,「這有助於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的和平」。

  報道還提到,儘管韓國前總統文在寅曾促成美朝領導人會晤,但談判啟動后韓國卻被邊緣化。韓國官員如今擔心國家安全會被當作籌碼交易出去,他們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遭遇記憶猶新。

  但李在明有不同的看法:「即使美朝進行直接談判,某些經濟合作或援助相關的問題仍然可能出現,從機制上看,真正將韓國政府邊緣化並不容易。」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21: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