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太平洋大西洋,最驚人的超級工程來了?

京港台:2025-5-29 13:40| 來源:國民經略 | 評論( 10 )  | 我來說幾句

打通太平洋大西洋,最驚人的超級工程來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馬六甲海峽、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堪稱三大世界級「咽喉」要道。

  日前,秘魯經濟與財政部表示,將尋求與中國、巴西舉行高層會晤,以推進計劃中的「兩洋鐵路」。

  就在半個多月前,巴西總統盧拉訪華期間,巴西官員透露,巴中雙方正積極商討共同興建「兩洋鐵路」。

  

  這條橫跨南美洲大陸,連接太平洋、大西洋的鐵路,旨在打破巴拿馬運河「卡脖子」限制,在美國「後院」開闢一條新的戰略通道。

  正如泰國克拉地峽運河之於馬六甲海峽,泛亞鐵路之於傳統海運,「兩洋鐵路」同樣是重塑全球地緣格局的重要一環。

  泛亞鐵路先行一步,「兩洋鐵路」何時落地?

  01

  打破巴拿馬運河依賴,「兩洋鐵路」有多重要?

  前不久,特朗普威脅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施壓巴拿馬退出「一帶一路」倡議,再掀地緣大變局。

  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在於它是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捷徑,不必繞行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減少航程1.1萬公里。

  

  這條運河,承載起全球6%左右的貿易,是亞洲與美國東海岸及拉美地區、歐洲與美國西海岸的航運「大動脈」。

  全球化高歌猛進之際,巴拿馬運河是國際貿易的加速齒輪;

  逆全球化甚囂塵上、地緣衝突風險加劇之時,這又是「卡脖子」的利器。

  因此,在南美洲大陸開闢一條新通道,打破巴拿馬運河依賴就成了關鍵,「兩洋鐵路」由此應運而生。

  根據規劃,兩洋鐵路,東起巴西里約熱內盧州,西至秘魯錢凱港,全長6000多公里,從南美洲腹地橫穿而過。

  兩洋鐵路,無論對於南美國家還是中國來說,都是雙贏之舉。

  且不說兩洋鐵路的概念,本就由拉美提出,迄今已有60多年時間,但由於經濟、地緣原因,一直未能落地。

  如今,拉美地區一體化的趨勢有增無減,而鐵路向來是縮短時空距離的先行棋,「兩洋鐵路」重要性有增無減。

  對於中國來說,除了打破巴拿馬「卡脖子」的地緣考量外,強化與拉美經貿往來的經濟價值同樣不容低估。

  當前,中國與拉美地區的貿易額首次超過5000億美元。

  中國是拉美地區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巴西、智利、秘魯等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兩大地區,經濟產業結構高度互補。

  拉美地區的大豆、鐵礦石、鋰礦、銅礦等為我們所需,而中國也滿足拉美對於機電產品的需求。

  日前召開的中拉論壇,巴西、智利等三國元首訪華,表示將強化基礎設施、科技創新、能源轉型等方面合作。

  兩洋鐵路,正是其中一環。

  02

  斥資6000億建「兩洋鐵路」,難在哪裡?

  任何一項超級工程,無不技術複雜、耗資巨大,且受各方利益掣肘。

  兩洋鐵路更是如此。

  途經兩到三個國家,穿越亞馬遜雨林、安第斯山脈,初步總投資約800億美元(約6000億人民幣)。

  

  這一投資額,2倍於川藏鐵路、3倍於京滬高鐵,超過了被稱為「東西大動脈」的沿江高鐵。

  衡量超級工程是否可行,要看技術上有無難度、經濟上有無性價比、戰略上有多重要。

  先看技術,南美洲地理環境多樣,高山、雨林、沙漠眾多,建設起來自然有難度。

  但對於「基建狂魔」來說,連縱貫橫斷山脈,甚至穿越喜馬拉雅山都不成問題,遑論南美?

  再看經濟,中國與拉美的貿易往來仍在高速增長,兩洋鐵路所經之地,正是礦產、農業的主產區。

  貿易之外,地緣安全、能源安全更是千金難買。

  如果能用一條鐵路,捍衛萬里之外的能源供給線,意義難以估量。

  更何況,高鐵「出海」正當其時。

  無論是泛亞鐵路還是兩洋鐵路,中國要輸出的不只是基建和裝備,更是中國技術、中國標準。

  事實上,兩洋鐵路雖然懸而未決,但中國早已深度參與其中。

  作為起點的秘魯錢凱港,就是中秘共建,由中資企業運營,去年底已正式開港,正在改寫南美物流版圖。

  同時,連接兩洋鐵路的巴西東西大鐵路已經動工,中國企業參與修建,預計2027年竣工。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03

  技術、資金都不成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四個字:大國博弈。

  拉美雖是「全球南方」的一員,但地理鄰近、戰略險要,美國一直視其為「後院」。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許多超級工程之所以屢屢受阻,原因就在於此。

  然而,最近一兩年來,全球政經格局再次生變,一系列超級工程迎來轉機。

  早在2014年,中國與巴西、秘魯就開展「兩洋鐵路」合作發表公開聲明,但10多年一度停滯不前,如今再次加速。

  與之類似的還是中吉烏鐵路,這條聯通中國與中亞的鐵路,被譽為第三條亞歐大陸橋,提出已有20多年時間,今年終於全面動工。

  泛亞鐵路同樣如此。今年以來,泰國批複中泰高鐵二期工程,越南通過中越跨境鐵路老街-河內-海防鐵路項目,泛亞鐵路即將連線成網。

  

  究其原因,疫情、地緣衝突、關稅戰的接連衝擊,讓許多國家感受到過度依賴單一大國的風險,轉而尋求多元合作。

  與之同時,全球日益混亂,大國翻臉如翻書,國際規則、世界秩序不斷翻轉,沒有誰願意捆在脫韁的野馬之上。

  地緣衝突、國際博弈日益白熱化,歐美之間不再鐵板一塊,出現越來越多縫隙和缺口,給了「全球南方」以更大的合作空間。

  就像我在之前文章說的,每一次大國「失范」之時,都是重塑國際經濟秩序、開放合作格局乃至地緣政治秩序的機遇。

  這是前所未有的機會。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9: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