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挑戰」難不倒! 墨魚通過兒童認知測試

京港台:2025-5-23 00:13| 來源:自由時報 | 我來說幾句

「棉花糖挑戰」難不倒! 墨魚通過兒童認知測試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物界中的墨魚也通過了棉花糖實驗,牠們可以忍耐著不出手捕食較次等的食物,以獲得更加優良的獎賞。(法新社資料照)

  等待的誘惑從不是件容易的事。無論是孩子面對一塊餅乾,或海中生物盯上1隻螃蟹,「立即」與「稍後」的抉擇,往往牽動著行為與決策。最新研究顯示,連軟體動物墨魚也能展現出延遲滿足的能力,這項特質過去多半只在黑猩猩、鸚鵡等大型腦嵴椎動物身上觀察到,現在卻在距離人類演化已逾5億年的物種中出現,令人驚豔。

  科學網站「 Earth.com」5月19日報導,該研究由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施耐爾(Alexandra Schnell)領銜,並與美國海洋生物實驗室合作,研究成果刊登於《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團隊以經典的「棉花糖測試」為基礎,設計出水下版本,測試烏賊能否放棄眼前的食物、耐心等待更佳獎勵。

  實驗中,研究人員讓飢餓的墨魚看到1塊普通蝦肉,同時在透明隔板後方放置更鮮美的活草蝦。透過滑動門控制取得食物的時間。部分墨魚選擇立刻進食,但也有墨魚願意等待50至130秒,直到能取得草蝦,顯示出強大的自我控制力。這等待時間與鸚鵡、烏鴉等壽命長、認知力高的鳥類相當,令人訝異,因為墨魚的壽命其實遠短於這些嵴椎動物。

  更重要的是,研究團隊發現,自我控制與學習能力之間存在明確關聯。他們訓練墨魚將顏色標記與食物做聯想,再反轉規則,要求牠們學會新的關聯。結果顯示,在這類「反轉學習」測驗中表現最出色的個體,也往往是那些願意等待、最具耐心的墨魚。施耐爾指出,這顯示控制衝動與快速調整記憶可能共享相同的大腦機制。

  研究人員推測,延遲滿足的能力可能是墨魚演化過程中的掠食策略之一。墨魚多數時間保持偽裝,潛伏靜止,只在狩獵時暴露於風險之中。施耐爾表示:「牠們一旦覓食,就會打破偽裝,暴露於所有掠食者面前,因此,為了最大化能量攝取,演化出等待優質獵物的能力也就合乎邏輯。」

  這項研究是首次在靈長類動物以外,證實延遲滿足與智力表現之間的聯繫,將複雜認知的演化視角推進至無嵴椎動物。研究強調,相似的環境挑戰,如躲避掠食者與捕捉敏捷獵物,可能透過趨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讓截然不同的神經系統產生相似的行為解方。

  章魚、魷魚(或槍烏賊)早已因為會解迷宮、利用椰子殼築巢等行為登上新聞版面,如今墨魚也證明,複雜行為未必仰賴龐大腦容量。延遲滿足不僅是道德選擇,更可能是深植於生物演化史中、提升生存效益的多功能策略。

  

        更多學術教育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00: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