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美元資產佔香港外匯基金比例大跌至79%

京港台:2025-5-7 22:01| 來源:RFI 華語 | 評論( 11 )  | 我來說幾句

去美元化:美元資產佔香港外匯基金比例大跌至79%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亞洲八國貨幣在美國單方面開徵關稅後升值 10.6%至  0.7%不等,路透通訊社引述投資分析師形容,情況似出現與當年亞洲金融海嘯相反的「逆亞洲金融危機」(Asian crisis in reverse)勢頭,即區內國家均購入非美元以保值;結果觸發與美元掛鉤的香港,四日內合共斥資1200億港元購入155億美元,來捍衛聯繫匯率。但與此同時,香港外匯基金的美元資產比例,已由過往的 90%以上大降至 79%,創金融海嘯以來最低,走向惹人關注。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昨(6日)午出席立法會會議后指出,外匯基金在過去數年已減少對美國資產的投資,總計支持組合和投資組合,美元資產約佔比79%,較幾年前的 90%以上已經有所下降;相反,人民幣丶歐元以及日圓資產的佔比則有所上升,部分投資更流向私募基金和房地產,以增加長期回報。另外,又會縮短美債年期。

  香港雖有去美元化的情況,但他強調,各央行儲備有近七成是美元計價,即使分散投資亦需要時間,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美元仍會是最主要的儲備資產;而在聯匯制度下,外匯基金有一半資產屬支持組合,負責維持港元和金融市場穩定,全屬短期和流動性高的美元資產,這安排不會改變。

  余偉文:港元和人民幣日後可成穩定幣 惟聯匯安排現不變

  長遠而言,余偉文認為,目前以美元作為穩定幣的情況可能有變,相信日後可以出現港元丶人民幣的穩定幣,但目前國際仍有七至八成的貿易用美元結算,完全取代仍然需要時間。

  與此同時,路透社引述不同分析師報道,指亞洲主要經濟體都出現拋售美元潮,由4月2日美國宣布大加關稅後,亞洲各國出現貨幣升值,有關趨勢與1997至98年間的亞洲金融海嘯時資本大舉撤出亞洲相反,分析師Louis-Vincent Gave形容,這是一場「逆亞洲金融危機」,顯示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的全球關稅戰會導致經濟放緩風險大增,使市場對美元資產回報失去信心,令美元的全球霸權地位面臨凶兆。

  外匯數據顯示,新台幣丶韓圓丶泰銖丶馬來西亞令吉丶新加坡元丶菲律賓披索丶印度盧比及中國人民幣期內均大幅升值,當中升幅最大的,是新台幣的10.6%,絕大部分升幅在近兩日形成;新加坡元的4.6%升幅亦令該國貨幣升至十年新高;升幅最少的,是升0.7%的人民幣。

  報道指出,雖然亞洲最大的美元儲備仍集中在中國丶台灣丶韓國及新加坡,涉及金額數以萬億美元計;而單計中國,截至3月底,其銀行體系的美元存款已高達9598億美元,為近三年最高;但美元轉弱或支持減弱的跡象在各處均已浮現,例如高盛表示,投資者轉為長遠看強人民幣,反映他們看淡美元;另有在新加坡的首席投資官措出,透過港元控制數以百億美元的宏觀基金和槓桿玩家正在平倉;其次,又有人在做對沖;凡此種種,均顯示去美元化是現在進行式。

  報道引述資深交易師Brent Donnelly指出,近日新台幣兌美元急升近10%是一個警告,預示亞洲對美元的需求及亞洲央行對支持美元的慾望正在減弱。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4: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