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被質疑,專家:有嚴格考試,不是"特權"工具

京港台:2025-4-30 19:37| 來源:第一財經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4+4」被質疑,專家:有嚴格考試,不是"特權"工具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近日,因中日友好醫院規培生被曝從經濟系「半路出家」當上外科醫生,引發了公眾對於「4+4」醫學生培養模式的關注。

  對此,一位了解國內醫學生培養模式的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4+4』原本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在這次事件中被公眾誤讀了。」

  引發輿論的是網上有消息將規培生與「特培生」等同起來,稱一些醫院在招聘醫生時,把相當比例的名額留給「特殊培養」的「4+4」學生,有失公平。

  一位大型三甲醫院外科主任醫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她的女兒現在讀高中,目標是向復旦醫學院八年制努力,因此對這次引發的「4+4」模式爭議特別敏感。

  「歸根結底,很多醫學生未來都是想奔著頭部三甲醫院去的,而頭部的資源鳳毛麟角,『4+4』提供了一個特殊的快車道。」上述醫生表示,這種模式應該沿著正途發展,避免淪為「特權」的工具。

  一位頂級醫學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國內『4+4』模式的初衷就是為培養學科領袖而設立的。當時設計的方案是通過嚴格的考試篩選,培養學術帶頭人。」

  此次事件中,網友還質疑的點是「4+4」培養出來的醫生,由於培養周期大幅縮短,不具備看病的能力。對此多位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所有的醫學生畢業后都必須進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經過三年的規培后,通過職業醫師資格考試,才能正式進入醫院工作。

  而針對為何協和「4+4」學生可僅用一年就完成規培任務。一位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醫院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學生剛進入醫院的規範化培訓基地后,有一個臨床能力測試考試,考試優秀者可以只接受一年的培訓,在我們這裡的做法同樣如此。」

  目前在國內,「4+4」的模式最知名的醫學院是北京協和與上海交大。該模式效仿美國的醫學生培養模式,為跨學科的複合型醫生人才提供了職業轉型的通道。

  美國的醫學教育體系極為嚴格和規範,雖然允許「半路出家」的學生轉行學醫,但仍要經過層層嚴格篩選,在4年本科和4年醫學院學習結業獲得MD(醫學博士)學位后,還要經歷嚴格的「淘汰賽」,才能取得醫師執照,成為一名醫生。通常畢業后的住院醫師培訓(Residency)時長在3到7年不等,完成培訓后可成為專科主治醫師(Attending Physician),或在學術機構兼顧科研與教學。

  還有網友質疑稱,協和「4+4」學生來自於地質學、經濟學等不同領域,僅靠4年的醫學院學習和一年的規範化培訓就能拿起「柳葉刀」,不符合常理。

  正在美國接受住院醫師培訓的醫學生Albert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大學本科畢業於西北大學金融專業,後來先後在美國兩家頭部銀行工作了三年,忽然對醫學萌發興趣,於是辭去銀行的高薪職位,憑藉聰明才智考取了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醫學院。4年後,Albert順利獲得了MD文憑,現正在美國西奈山醫院接受培訓,培訓時長4年。他現在距離培訓結束還有一年半時間,屆時將取得醫師執照,成為一名醫生。

        更多學術教育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23: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