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稱絕不用海歸派 曾多次發表類似言論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4月22日,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公司董事會換屆選舉的議案,董明珠順利當選新一屆董事,並再次當選格力電器董事長,開啟她執掌格力電器的第五個三年任期。
格力電器如何推進管理層的年輕化,成為投資者關心的熱點之一。董明珠回應稱,格力重視人才培養,不是以年齡、資歷來衡量,關鍵在於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輕化,有創新能力、責任心及敢於拼搏。 「絕不用海歸派,海歸派裡面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我只能保守地選擇,在國內高校里培養自己的人才。」
董事會結束后,董明珠的「絕不用海歸派」、「間諜」言論迅速引發熱議。
並非首次!
董明珠曾多次稱格力研發不要海歸派
2023年11月19日,金融界報道稱,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18日出席第十七屆中國品牌節演講稱,格力有1.3萬名研發人員,雖然海歸派很優秀,但格力電器有自己的思考——堅定的培養自主研發人員,所以公司沒有一個海歸派,「我們相信中國高校有能力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董明珠表示,格力擁有這麼多專利技術,但是沒有一個外國人,「大家都認為外國的天空比我們的藍,我從來不這樣認為!我們要堅定信心,要有奉獻精神,才能真正挑戰自己,只有挑戰過自己的人才能挑戰世界」。
圖片來源:金融界
早在2022年10月份,董明珠接受《南風窗》雜誌旗下新媒體節目的採訪時就發出「不要海歸派」言論。期間,她提及格力的研發團隊,說格力是一家非常特殊的企業,沒有外資,也沒有所謂的國際人才。董明珠表示:「格力一萬幾千個研發人員,全部來自中國的高校,而不是海歸派。不是否定海歸派,是一種企業的文化認知,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
圖片來源:風聞社區
媒體評論:
對待「海歸」人才,絕不能一言以「斃」之
《第一財經》對此刊發評論《對待「海歸」人才,絕不能一言以「斃」之》。評論質疑:不知道董明珠「不用海歸」的判斷是出於自大,還是自我封閉,或者是忘記了格力電器本身的發展歷程?當董明珠信心滿滿可以帶領格力電器實現各種超越的時候,是否想到了這是全球性進步和融合帶來的結果?
董明珠大概忘了或者並不知道,從19世紀末到現在,我國長期官方派出留學生,也有很多人自費留學,目的是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學成歸來助力國內建設發展,誕生了鐵路專家詹天佑、橋樑專家茅以升等一大批傑出人物,為我國各類事業的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董明珠需要思考,當對人才加蓋各種「標籤」的時候,就意味著「不拘一格降人才」原則的喪失,更何況是將具有知識和創造能力的「海歸」人才一言以「斃」之。如果這一用人標準確實在企業推行,那麼這個企業離活力喪失也便為時不遠。
海歸就業報告:
2024年留學生回國求職人數同比增2成
據廣州日報報道,2025年2月,智聯招聘發布《2024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留學生回國求職人數同比增2成,8成求職留學生為碩博學歷,商科、計算機專業人才多。從國內企業對海歸人才的需求情況來看,教培、留學諮詢機構是吸納海歸人才就業的主要領域。在製造業、新能源、環保等行業出海浪潮下,對海外市場拓展類人才需求上漲。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4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較2023年增長7%,達到2018年的1.44倍;其中,回國求職的應屆留學生人數較2023年增長19%,達到2018年的2倍,越來越多留學生選擇回國尋求就業和發展機會。
從學歷分佈看,2024年回國求職的留學生中,碩士學位佔比最高,為79.3%,本科佔18.0%,博士佔比2.7%,留學生整體學歷層次較高。
從專業分佈看,排名前10的專業為:工商管理、金融學、經濟學、市場營銷、法學、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國際商務、教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可以看到,商科專業依然比較受留學生們歡迎。隨著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也越來越受到留學生們重視。
報告還分析了2024年國內企業面向海歸人才優先招聘的崗位分佈。從行業看,教育/培訓/院校的職位數佔比32.7%,排名第一,其次是諮詢服務(多為留學諮詢機構),佔比9.0%。教培、留學諮詢機構需要大量具備豐富留學經驗和語言優勢的人才,海歸群體擁有海外學習背景和跨文化溝通能力,能夠為教培、留學諮詢服務機構提供更全面、更專業的服務,因此這兩個行業成為吸納海歸人才就業的主要領域。
從變化趨勢看,2024年,海歸優先職位數同比增速前五的行業分別為加工製造、儀器儀錶製造、貿易/進出口、新能源、環保,增速分別為21.3%、20.6%、12.9%、10.8%、2.6%。表現在職業上,職位數同比增速排名第一的為海外市場拓展,增速高達56.1%,出國留學考試培訓講師、外貿經理、英語教師、俄語翻譯的增速也位列前五。
關於海歸優先崗位的招聘薪酬,對比近幾年數據,已連續六年走高,從2019年的11739元/月增至2024年的15440元/月,足足增加了37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