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少了1100萬人!這個地方,怎麼了?

京港台:2025-4-22 21:27| 來源:財經狐頭條 | 評論( 11 )  | 我來說幾句

10年少了1100萬人!這個地方,怎麼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人口,越來越重要了。

  01

  人口流失最嚴重的地方,是這裡。

  日前,全國各大省市發布最新統計公報,東北三省常住人口達9501萬人,再次出現集體負增長,合計減少82.1萬,降幅為全國之最。

  將時間周期拉長,2014年-2024年,東北10年累計減少1107萬人

  如果從2010年1.09億人的高峰算起,短短14年時間,減少1456萬人。

  

  

  這一數字,相當於1.4個海南省或1.5個瀋陽市的體量,超過武漢、鄭州、蘇州等人口大市。

  人口負增長很正常,但不梳理數據不知道,東北總人口已回到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

  彼時,東北還是全國重要的工業重鎮,遼寧、黑龍江一度躋身十強省之列,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等「東北F4」穩居城市第一梯隊。

  當然,同樣在減少,但不同省份基本面不同,情況大相徑庭。

  在東北總體減少的1456萬人中,遼寧僅「貢獻」223萬,吉林429.3萬,黑龍江804.3萬。

  以降幅來看更為直觀,與2010年相比,遼寧減少了5%的常住人口,吉林則是15%,而黑龍江則高達21%。

  換言之,遼寧仍舊擁有一定的人口韌性,但吉林和黑龍江的人口下降勢頭之猛、幅度之大,超出預期。

  如今,由於人口總盤子持續收縮,整個東北仍然沒有一座千萬人口大市。

  02

  人口少了800萬,這個省份怎麼了?

  14年時間,黑龍江人口減少800萬,相當於少了1.2個南昌或貴陽的人口,或減少0.8個長沙或合肥。

  這是出生率全國最低、強省會效應欠缺、高新產業相對匱乏共同造成的結果。

  其一,人口負增長,或因自然人口負增長,或是本地人口凈流出,而黑龍江恰恰集兩者為一體。

  從過去10年數據來看,黑龍江人口凈流出速度有所放緩,但自然人口負增長卻有增無減。

  

  2020年之前,黑龍江每年人口凈流出數量都在50萬以上,最高的一年甚至高達77萬人。

  但最近三年加起來合計凈流出不到40萬人,最低的一年僅有8萬人左右。

  人口凈流出放緩,但生育形勢卻愈發嚴峻。

  黑龍江是全國出生率最低的省份,2023年僅有2.92‰,而人口極其嚴峻的日本、韓國仍有5‰以上。

  出生率走低,老齡化率走高,導致自然人口加速下降,2015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2023年負增長超過20萬。

  其二,強省會未能形成「護城河」,無法托底全省的人口大盤。

  中西部省份雖然總人口減少,但省會憑藉強虹吸效應仍能保持增長,由此成為全省人口的蓄水池和護城河。

  遼寧、吉林兩省也是如此。

  遼寧的瀋陽、大連兩大副省級城市,吉林的長春,是過去10多年來東北僅有的3個人口正增長城市。

  黑龍江的特殊之處在於,不僅普通地級市人口在萎縮,就連有著副省級城市定位的省會哈爾濱也不例外。

  你沒看錯,哈爾濱是過去10多年間唯一人口下降的省會。

  其三,黑龍江肩負起我國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的重任,但高新產業相對缺乏,難以形成人口吸引力。

  黑龍江以石化、能源、裝備、食品為支柱產業,但這些傳統產業對勞動力的吸引力並不強。

  在高新產業方面,黑龍江的航空製造、生物醫藥實力並不弱,坐擁哈爾濱航空集群、綏哈大齊生物製造兩大國家隊集群。

  問題在於,這些新興產業體量不大,能涵養的就業相對有限。

  要知道,人口流失具有「負向循環」效應。

  凈流出的幾乎都是年輕人,年輕人減少,勢必加劇生育的緊張態勢,這又進一步拖累人口結構,由此形成負向循環。

  所以,想要守住人口基本面,仍需培育更多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留住更多年輕人。

  03

  東北,缺少一個萬億GDP城市,也缺少一個千萬人口大市。

  萬億GDP城市的突圍並不難。

  近年來,隨著央企加大對東北投資,以及地緣大變局帶來的機遇,東北經濟出現復甦之勢,增速多次跑贏全國。

  目前,大連、瀋陽GDP雙雙突破9000億大關,未來1到3年都有望晉級萬億俱樂部。

  千萬人口的突破卻要難上很多。

  出生率下滑,來自自然人口的貢獻不復存在,而搶人大戰愈發白熱化,人口凈流入面臨更大的困難。

  哈爾濱曾經是東北唯一的千萬人口大市,但由於人口連年流失,2021年首次跌破千萬人口,這幾年仍在持續收縮。

  那麼,重任自然落到了東北地區僅有的3個正增長城市:大連、瀋陽、長春。

  

  從人口規模來看,大連常住人口僅為700多萬,瀋陽、長春常住人口雖然超過900萬,看似一步之遙,但道阻且長。

  東北地區整體人口都在負增長,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無一避免,強省會效應再強,也苦於沒有基本盤可以虹吸。

  同時,人口大盤見頂,搶人大戰愈發白熱化,北上廣深都已下場,沒有一流的產業競爭力,恐怕很難處於上風。

  要知道,就連東部地區的南京,一直徘徊在950萬左右,離千萬人口俱樂部只有一步之遙,但一直都沒能跨過去。

  與之對比,過去幾年,瀋陽、長春年均人口增量只有幾萬人。按照這一速度,想要突破1000萬大關,至少需要10年乃至更長時間。

  因此,東北想要整體突圍,恐怕需要一個強中心,來幫助三省留住產業和人口基本盤,參與全國競爭。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20: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