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洩密群」性格分析 你是范斯、沃茲還是赫塞斯?

京港台:2025-3-29 04:43| 來源:世界日報 | 我來說幾句

「洩密群」性格分析 你是范斯、沃茲還是赫塞斯?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國安官員Signal群組洩密桉件鬧得沸沸揚揚,《世界日報》近日發文稱,從洩漏的聊天紀錄中,除了戰爭計畫,還能看出這些高官在群組內的發言風格以及扮演的「角色」。

  Business Insider指出,如果把群聊內容代入到更貼近生活的場景(不是關於戰爭,而是如選餐廳、小組報告,或尋常工作討論),我們能從中總結出很多不同人在群組聊天時的性格特點,甚至發現自己的聊天習慣和用語問題。

  以下是編輯納塔波利斯(Katie Notopoulos)總結出的每人聊天風格,這個分析與實際性格無關,但我們也可能從中窺見自己在多人群組聊天中都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國安顧問沃茲(Mike Waltz):起頭人

  沃茲是一切的發起者,這樣類型的人通常希望得到作為「起頭人」的功勞,但不一定會在工作中有更多實際貢獻。

  沃茲在聊天中會使用大量的縮寫和俚語,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並且對小圈子以外的人習慣連名帶姓地稱呼,讓人覺得有點炫耀意味。

  他也常常不使用完整的句子,而使用像「Pls」和「Thx」這些縮寫,顯示他的手機可能沒有開啟自動糾正錯字的功能,並且他使用表情符號的頻率很高。

  國防部長赫塞斯(Pete Hegseth):風紀股長

  赫塞斯這樣的角色是理智的代言人,時時確保團體計畫不會偏離正軌,並且巧妙使用語言來控制那些試圖讓事情脫軌和挑起麻煩的人。

  在群組聊天中,這樣的人常會負責制定行程、在餐廳訂位、記帳,並且在必要時提醒大家記得平攤費用。

  為了讓他的訊息更清晰,赫塞斯喜歡空行和換行,但這也讓他的每則訊息都佔用了大量空間。

  副總統范斯(JD Vance):有點狀況外的那個人

  范斯這樣的人總是有些踉踉躊躊地被加入群組,對所有事情一知半解,還可能找藉口推託制定計畫的責任,但是在計畫已經快要敲定時,在最後一刻提出反對。

  這種人會在大家都同意了去哪家餐廳之後突然說:「如果你們都來我家,大家一起吃外賣怎麼樣?」

  這樣的人有些過於隨意、情緒化,而且說的話有時自我為中心,喜歡把所有事情都扯到自己身上。

  中情局(CIA)局長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顯眼包

  像拉特克利夫這樣的人比較喜歡邀功:雖然沒有參與小組報告的前期準備,但卻試圖確保自己也是一分子,以獲得功勞,可能會在報告前提出負責修改字體和顏色。

  白宮幕僚長威爾斯(Susie Wiles):潛水怪

  這個人從來不發言,如果不數人頭可能會忘記威爾斯這樣的人還在群組裡,他們只有在所有工作都完成之後,才會附和說一句「謝謝大家!」。

  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貓咪踏鍵盤

  魯比歐一類的人和威爾斯一樣幾乎不說話,而一旦發言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使用奇怪的標點符號和錯亂的字母,像是家裡的貓咪不小心踏到了鍵盤上,沒人知道他是什麼意思。

  反恐中心主任提名人肯特(Joe Kent):求私聊

  肯特這樣的人不喜歡在群組中挑起爭端,即使有所不滿也不會在所有人面前提出,而是會私下找到當事人(或其他人)討論問題。

  白宮副幕僚長米勒(Stephen Miller):刷存在感的旁觀者

  米勒這類人可能是最後才被加進群組的,雖然遲到卻想積極參與討論並掌控局面,因此會提出和原本內容關係不大且不是太重要的對話,像是在討論訂機票時突然探討起明星坐私人飛機的環保議題。

  特使威科夫(Steve Witkoff):表情符號大師

  幾乎不打字、只用表情符號,或甚至是按讚、按愛心這樣的方式溝通。

  情報總監加巴德(Tulsi Gabbard):查無此人

  如果和加巴德這樣的人在同一個群組裡,你已經忘記還有他在了,因為他關上了群組的提醒,全程沒有任何參與,只會在突然上線時發言、嚇你一跳。

  《大西洋月刊》總編輯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洩密者

  最可怕的一個人,戈德堡會截圖群組對話然後洩露所有八卦。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2: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