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墨西哥的關稅使中國公司重審在墨投資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去年曾一度準備在墨西哥建造第一家工廠,但隨後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這個預計能創造1萬個就業崗位、耗資約6億美元的項目在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影響下停滯不前,本周白宮宣布徵收新的汽車關稅,貿易戰愈演愈烈。現在,曾經萌芽的中墨經貿關係已經結冰,雙方都在後退。墨西哥總統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一直在呼籲特朗普避免與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這位女總統領導的國家發生衝突。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經濟發展部長布蘭科(Cindy Blanco)說:「目前,我們並沒有主動尋求任何中國投資。我們非常清楚其中的影響。因此,我們正試圖與美國的議程保持一致」。哈利斯科州是比亞迪墨西哥工廠的潛在選址瓜達拉哈拉市的所在地。
與此同時,中國對墨西哥的態度也有所降溫,墨西哥政府向美國示好,限制中國的進口。例如,據英國《金融時報》最近報導,中國商務部推遲批准比亞迪在墨西哥建廠,因為擔心技術可能泄露到美國。比亞迪的一位代表拒絕就該公司的墨西哥計劃發表評論。
彭博社報導指,與幾年前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在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美國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徵收關稅,促使中國企業在墨西哥投資建廠,以規避關稅。
緊接著,新冠疫情大流行顛覆了全球供應鏈,使得墨西哥依靠其與美國的近距離,包括《美墨加協定》的生效,讓外企在該國投資變得更具吸引力。為中國企業建造的設施舉行剪綵儀式變得很常見。現在已不再如此。江陰市鴻萌橡塑製品有限公司經理阿卡西奧(Laura Acacio)在一月份受訪時說:「整個地緣政治棋局影響了中國企業在墨西哥投資的意願」。
阿卡西奧介紹稱,這家中國醫療用品製造商現在希望將業務擴展到秘魯,因為那裡有一個與上海有關的新港口,而且秘魯政府比墨西哥政府更歡迎中國公司。此外,秘魯還與美國簽署了於2009年生效的自貿協定。阿卡西奧說,「中國政府認為墨西哥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根據「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中國問題學術網路」的數據,在過去三年中,中國公司在墨西哥的直接投資每年都超過20億美元。與十年前相比,這一數字大約翻了一番。
其中一些資金流向了墨西哥新萊昂州的霍夫桑工業園,這是一個距離美國邊境約120英里的大型工業園,部分資金來自中國投資。據霍夫桑工業園的總裁兼共同所有人桑托斯(Cesar Santos)稱,目前有多達40家與中國有聯繫的公司在那裡開展業務。其中包括傢具製造商顧家家居、電子產品公司海信和汽車零部件製造商。
但特朗普政府試圖阻止中國公司通過墨西哥規避關稅。白宮宣布對墨西哥徵收25%的關稅,將於3月4日生效,但隨後又推遲到4月2日,以便進行更多談判。桑托斯稱,這些關稅威脅使一些公司重新考慮在霍夫桑工業園開設工廠的計劃。
去年10月上任的辛鮑姆則試圖讓特朗普相信,墨西哥和美國一樣,是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受害者,而不是問題的一部分。她也發表了類似言論,稱廉價的中國進口商品損害了墨西哥國內產業,並打擊假冒商品。
根據墨西哥央行的數據,中國已成為墨西哥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每年的貿易額約為1400億美元,幾乎是十年前的兩倍。但這種關係是一邊倒的,到2024年,墨西哥將出現近1200億美元的逆差。與此同時,去年墨西哥與美國的貿易額高達7600億美元,順差超過2600億美元。
辛鮑姆還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未與墨西哥簽訂貿易協定的國家的服裝徵收關稅。墨西哥政府正考慮專門對中國徵稅,並宣布了一項計劃,利用包括減稅在內的財政激勵措施,減少從中國進口。
儘管分析人士對該計劃能否促使企業放棄亞洲進口商品持懷疑態度,但保護主義的轉變已對一些中國投資者產生了寒蟬效應。桑托斯說,潛在客戶現在「在等待作出最終決定」。
總部位於美國得州邊境城市埃爾帕索的Tecma公司幫助企業在墨西哥建廠,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羅素(Alan Russell)表示,一些已承諾在墨西哥投資的中國公司正計劃堅持下去,部分原因是搬遷成本太高。
羅素說,通過在墨西哥生產,這些公司還能降低物流成本,使它們更有機會與當地生產商競爭,並指「它們最好的選擇就是在北美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