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民主死於愚蠢》:川普的「蠢」是某些人的壞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今天,簡中圈突然有不少視頻主播在解讀這篇文章,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鯊魚,蜂擁而上,彷彿一夜之間成了他們的聖經,字面上的每一滴墨水都被擠榨成慷慨激昂的彈藥,直指川普的「愚蠢」罪狀。主播們個個慷慨激昂,義憤填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激素的亢奮。
布雷特·斯蒂芬斯在《紐約時報》的這篇《民主死於愚蠢》(2025年3月11日)里,把川普的政策批得像個沒腦子的二流喜劇演員,揮舞著關稅大棒、瞎搞政府效率、嚇唬盟友、還想搶格陵蘭島,順便把烏克蘭推下懸崖。
(註:這是一篇收費文章,簡中圈的那些自媒體播主真的都交錢看過了?原文隨本期文章一同發布在此公眾號中,標題為《《紐約時報》:民主死於愚蠢【原文翻譯】》。有空會寫篇關於《紐約時報》的故事。)
他的結論是:川普這傢伙的「蠢」會把民主活活憋死。行吧,文章夠煽情,情緒夠炸裂,但這套說辭真能站得住腳嗎?我得說,斯蒂芬斯可能拿錯了劇本——他眼裡的「愚蠢」,也許只是他不願直視的一面鏡子,反射出精英階層的傲慢和時代的真相。咱們一條條撕開這篇高高在上的哀歌,看看裡面藏著多少虛張聲勢。
關稅:不是「蠢」,是你們忘了誰在買單
斯蒂芬斯一上來就拿《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砸川普,說他不懂歷史,關稅會把經濟拖進地獄。可這套老掉牙的歷史課本真能套在2025年的川普身上?
1930年那會兒,美國是個半封閉的農業國,全球貿易網還沒織起來,關稅一砸下去,整個世界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了。可現在呢?全球化把供應鏈擰成了麻花,關稅不是炸彈,是手術刀。
川普對著加拿大、墨西哥和大國揮關稅大棒,不是因為他沒讀過高中歷史,而是因為他知道美國這頭大象的屁股後面跟著一群吃白食的小弟——這些「盟友」靠著貿易順差吸美國血幾十年了。2023年,美國對加拿大的貿易逆差是500億美元,對墨西哥是1500億,對大國更別提了,常年3000億往上。你們叫這「自由貿易」,這叫這「慢性失血」。
斯蒂芬斯哭訴股市暴跌、 可預測性蕩然無存,像個被搶了玩具的小孩。可市場不就是個情緒化的怪獸嗎?川普搞關稅,短期是疼,但誰敢說長期不會逼著這些國家坐下來談點實在的?別忘了,2018年他拿關稅敲大國,大國不也乖乖多買了幾百億美國大豆?別拿「全球經濟崩潰」嚇人,2025年的世界沒那麼脆弱,倒是你們這些精英,可能太習慣端著香檳看別人流汗,忘了誰在為這套體系買單。
歷史上,里根時期的貿易限制措施也曾引發市場波動,但最終推動了美國工業的調整。麥金萊通過高關稅政策助推美國工業繁榮,使國家富裕而非崩潰,也未損害民主根基。到底是誰不懂歷史呢?
「政府效率部」:亂中求治,哪有你們說得那麼不堪
斯蒂芬斯把「政府效率部」(DOGE)踩得像個笑話,說它既不「部門」也不「高效」,還預言退稅會拖、官司會多、債務照樣爆。可這不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看屎殼郎」的視角嗎?
美國政府這頭臃腫的大象,200多萬僱員,6萬億預算,裡面有多少水分,誰心裡沒數?2020年GAO報告說,光是聯邦機構重複項目就燒了幾百億,F-35戰機計劃超支幾千億還交付不了,這叫「高效」?川普弄個DOGE,哪怕是個噱頭,至少敢拿刀子捅這堆肥肉。你們嫌它亂,可亂中求治總比溫水煮青蛙強吧。
他說裁員會引發訴訟,浪費錢。可笑的是,你們這幫人平時嚷著「市場萬能」,真到政府瘦身,又怕疼了。訴訟?那就打唄,打出一個精幹點的政府也值啊。債務36萬億,真要賴醫保和國防,DOGE砍點邊角料也好過你們光罵不幹。斯蒂芬斯拿麥迪遜說事,說政府就該低效。可麥迪遜那會兒哪有今天這堆官僚怪獸?時代變了,川普的「蠢」也許是捅破膿包的第一刀,你們只盯著血喊疼,卻不想想膿包有多臭。
盟友威脅:嚇唬嚇唬,省得他們老裝孫子
斯蒂芬斯把川普對加拿大的關稅威脅、巴拿馬運河的強硬和格陵蘭島的野心寫得像恐怖片,說他「醜陋」「普京式」,要毀了美國信譽。可這不就是你們這些學院派看不懂的街頭智慧嗎?加拿大靠著美國市場吃得滿嘴流油,2023年對美出口占它GDP的20%,可一聊乳製品市場就裝聾。川普拿關稅敲敲桌子,叫聲「州長」,不就是提醒誰是大爺嗎?這不是「蠢」,是赤裸裸的交易邏輯——你不讓利,我就讓你疼。
歷史上,羅斯福和尼克松都曾對盟友施加經濟壓力以換取外交成果,這種策略並非川普獨創。
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更別提了。運河是全球咽喉,大國在那兒滲透得跟老鼠鑽洞似的,川普喊一句「拿回來」,是蠢嗎?那是敲山震虎,告訴全世界美國還沒睡著。格陵蘭島?北極那塊冰地,俄Z都盯著呢,川普說「買也好搶也好」,你們叫「普京式」,我叫「先下手為強」。盟友不高興?那就別老指望美國當冤大頭,北約那幫傢伙防務費欠了多少年,川普一嗓子喊醒他們,哪來的「信譽危機」?這叫敲鐘,不是砸廟。
在大國影響力日益擴大的背景下(如其在巴拿馬的經濟滲透),川普的強硬姿態可能是對盟友和對手的雙重警告,而非單純的「愚蠢」。至於盟友的不信任,北約成員國多年來在防務開支上的「搭便車」行為(如德國遲遲未達GDP 2%目標)早已讓美國不滿,川普的壓力可能推動盟友承擔更多責任,而非破壞聯盟。
歐洲極右翼:別拿「法西斯」當稻草人
斯蒂芬斯警告川普勾搭德國AfD和法國國民聯盟會讓「法西斯復活」,德國還可能搞核武器。這劇本寫得跟好萊塢似的,可惜邏輯稀爛。AfD和國民聯盟反的是歐盟那套官僚烏托邦,不是美國本身。勒龐還誇過川普「讓國家偉大」,這叫「恨美國」?至於德國核武裝,醒醒吧,德國憲法鎖得死死的,歐盟還盯著,AfD就算上台也翻不了天。斯蒂芬斯拿20世紀軍國主義嚇人,可2025年的歐洲早不是那塊料,經濟綁得跟連體嬰似的,誰敢亂來?
北約的存續不僅依賴美國,也依賴成員國間的共同利益。川普若減少對北約的投入,可能迫使歐洲自強(如法國推動的「歐洲軍隊」計劃),而非簡單倒向極右翼。歷史證明,20世紀的德國軍國主義源於特定條件(如凡爾賽條約的屈辱),而非單純的外部支持,斯蒂芬斯的「法西斯復活」論調更像是情緒化的危言聳聽。
川普靠攏極右翼,不是要扶「法西斯」,是看準了歐洲民粹的風口。你們嫌他「蠢」,可他比你們先嗅到風向——歐洲老百姓煩透了精英那一套,川普不過是順水推舟。北約不會散,歐洲也不會炸,倒是你們老拿「法西斯」當稻草人,嚇自己玩兒,真挺沒勁。
烏克蘭:和談不是背叛,是你們太天真
斯蒂芬斯罵川普在烏克蘭問題上搞砸了,說他讓俄羅斯硬氣、歐洲散心、烏克蘭絕望。可這鍋甩得有點冤。烏克蘭這攤泥潭是拜登留下的,2022年入侵時美國光扔錢不給前景,北約和歐盟的門愣是沒開,俄烏打成絞肉機。
川普上台想搞和談,哪怕讓烏克蘭割點地,你們叫「背叛」,那叫「止血」,果斷放棄沉沒成本是明智之舉。斯蒂芬斯那套「全力挺基輔、搶俄資產」的高調,聽著熱血,可幹得出來嗎?沒收3000億俄資產,俄立馬沒收西方5000億在俄投資,誰賠?再送武器,烏克蘭還能剩幾個人?
斯蒂芬斯未提及的是,歐洲內部對烏克蘭的支持已現疲態(如德國2024年削減援烏預算),川普的「失敗」更多是繼承了前任留下的爛攤子。
川普的「蠢」是直奔結果去的——停戰、分地、喘口氣。你們要的是「正義」,可正義填不飽烏克蘭的墳場。俄羅斯不妥協?那就多打兩年,看誰先撐不住。歐洲要獨立?早該自己扛槍了。烏克蘭不信承諾?那是因為你們這幫人老許空願。川普至少敢下刀子,你們只會喊口號。
最後的嗆聲:民主沒那麼嬌氣,你們也別裝聖人
斯蒂芬斯整篇都在嚎「民主要死」,可這腔調太像貴族小姐摔了茶杯喊「完了」。美國這套民主,三權分立、聯邦制,結實得跟老牛似的,哪那麼容易被川普的「蠢」捅死?關稅亂揮,有國會攔著;DOGE瞎搞,有法院盯著;盟友翻臉,有選民看著。你們老拿「黑暗」「專制」壓陣,可「蠢」真能毀民主?林肯簽解放宣言時也被人罵蠢,羅斯福搞新政也叫魯莽,結果呢?歷史不是你們這幫筆杆子的哀悼會。
說到底,斯蒂芬斯眼裡的「愚蠢」,不過是川普不按你們那套優雅劇本演戲。可這世界早不是你們書房裡的沙盤,川普的粗糙、莽撞,也許正是戳破你們虛偽面具的鐵拳。民主死不了,除非你們這些「聰明人」老拿它當玻璃娃娃護著,卻忘了它本來就生在泥里。別哭了,也別裝逼,擦擦眼淚,看看鏡子——那裡面,不是「蠢」,而是壞。
以下文章內容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布雷特·斯蒂芬斯撰寫的《民主死於愚蠢》的翻譯全文,鏈接在此:
https://www.nytimes.com/2025/03/11/opinion/trump-tariffs-recession-ukraine.html。
過去,關稅是個壞主意,這不僅是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的共識,甚至連那些對歷史略有了解的高中生也明白。「損人利己」這個詞對普通人來說意味深長,參議員里德·斯穆特和眾議員威利斯·霍利的名字也家喻戶曉。美國人普遍理解,1930年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以及其他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措施,如何將一場全球經濟危機推向了另一場世界大戰。此後,連續十三屆總統幾乎都發誓不再重蹈覆轍。
直到唐納德·川普。在他之前,沒有哪位美國總統對歷史的教訓如此無知。在他之前,沒有哪位總統在實踐自己的想法時如此無能。
這是股票市場似乎得出的結論。在川普的三重打擊下,股市暴跌:首先,他威脅對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實施關稅,這將大幅推高成本;其次,他兩次宣布對部分關稅給予一個月的寬限期,這意味著商業環境毫無可預測性;最後,他在接受福克斯新聞的瑪麗亞·巴蒂羅莫採訪時,含蓄承認美國今年可能陷入衰退,而他願意為此付出代價,以實現他所謂的「大事」。
簡而言之,一位任性、反覆無常且不計後果的總統,準備為了證明自己的意識形態觀點,拿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冒險。這不會有個好結局,尤其是在一個沒有約束、由一群唯命是從的幫凶和馬屁精組成的政府中。
還有什麼不會有個好結局,至少對這屆政府而言?讓我們列個清單。
「政府效率部」不會有好結果。它既不是一個部門,也不高效——「政府效率」按照麥迪遜的設計本身就是個矛盾修辭。削減國稅局(I.R.S.)的工作人員不會降低你的稅負,只會推遲你的退稅。一次性解僱數千名聯邦僱員不會帶來更高效的勞動力,反而會導致十年的訴訟和數十億美元的法律費用。高調消除浪費性開支(有些是真的,有些不是)不會觸及聯邦支出的根本;它們只會掩蓋我們36萬億美元債務的真正驅動因素:醫療保險、醫療補助、社會保障和國防開支。
對盟友的威脅不會有好結果。偶爾一次把賈斯汀·特魯多戲稱為「加拿大偉大州的州長」,或許有點幼稚的幽默。但以虛假借口對我們最友好的鄰國發動無休止的貿易戰,既醜陋又可怕,還愚蠢不堪——尤其因為這突然提升了特魯多繼任者馬克·卡尼的政治前景,而損害了保守黨領袖皮埃爾·波利耶夫爾。
試圖將大國公司趕出巴拿馬運河是合理的。但威脅要推翻參議院批准的條約,以武力奪回運河,註定會播下對美國永久的不信任種子。合法且自願購買格陵蘭島的想法引人遐想。但在國會演講中威脅要「無論如何」拿下格陵蘭島,則帶有普京式的霸道,直接威脅到作為該領土主權國的北約盟友。
與歐洲極右翼的接觸不會有好結果。德國的另類選擇黨或法國的國民聯盟這類政黨的問題之一在於,它們厭惡一切美國的東西:我們粗俗的文化、令人反感的快餐、貪婪的資本主義和帝國的傲慢。20世紀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在物質和精神上摧毀了德國軍國主義及其對鄰國構成的威脅。
但一個退出北約、同時賦權這些反美政黨的美國,不會為任何人帶來更大的安全,包括我們自己。這將導致德國再次由法西斯主義者領導,並願意用核武器武裝自己。
烏克蘭談判不會有好結果。如果川普政府想促成戰爭的持久結束,它應該公開全力支持基輔,包括與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舉行友好會晤,加快武器交付,協商美國的長期安全保障和歐盟成員資格。同時,它還應全力反對莫斯科,包括沒收俄羅斯的凍結資產以資助烏克蘭的軍事採購。然後利用這些籌碼,讓澤連斯基接受涉及領土損失的和解方案。
但川普團隊做到的是相反的結果:俄羅斯認為沒有理由妥協,歐洲更有理由自行其是,大國相信美國最終會屈服,而再次被背叛的烏克蘭將更有理由不信任國際對其安全的保證。
還有更多:周日,持有綠卡的哥倫比亞大學巴勒斯坦裔活動家馬哈茂德·哈利勒被逮捕並面臨驅逐,這甚至可能讓支持以色列的公民自由主義者為他的權利辯護,同時在極左派中將他塑造成烈士。但模式已經很清楚。無視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政治推論——每個行動都有一個相等且相反的反作用——這屆政府現在將收穫它本應避免的結果。
川普的批評者總是急於看到他行動和聲明的陰暗面。但更大的危險可能在於他政策制定的混亂本質。民主可能死於黑暗。民主可能死於專制。在川普治下,民主同樣可能死於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