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郵輪當護士,拿百萬年薪環遊世界…

京港台:2025-3-26 05:29| 來源:醫學界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我在郵輪當護士,拿百萬年薪環遊世界…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郵輪醫務室號稱漂在海上的「微型急診科」,作為醫護中的一員,Susan向「醫學界」介紹了這一充滿趣味的職業。

  撰文 | 燕小六

  責編丨汪 航

  在大型公立醫院急診科幹了8年,Susan決定換條賽道——成為一名「郵輪護士」。

  該職業主要是在郵輪環遊世界時,為客人和船員提供護理。Susan介紹,郵輪護士的工作內容繁雜,從業者要掌握輸液、采血、查體、X光拍攝等技能,還要會做生化或血氣分析等。

  好處是,郵輪護士們可以邊航海旅行邊賺錢。因為這份工作,Susan幾乎走遍世界,她常在下班后換上便裝,去船舷追鯨魚,到北歐看極光,在阿拉斯加冰川的環抱中徹底放空……若是勤快節儉的郵輪醫護,最高年薪可達百萬。

  「如果像我一樣,臨床技術過關,又熱愛旅行、喜歡新鮮事物的話,郵輪護士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職業選擇。」Susan對「醫學界」說。

  

  Susan近照/圖源:受訪者

  漂在海上的「微型急診科」

  用Susan的話來說,郵輪醫務室是一個漂在海上的「微型急診科」,向遊客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並為一些突發情況進行緊急救治。

  前來就診的大多數患者,都是因為暈船、食物中毒、消化不良、呼吸道感染、運動損傷、骨折等。

  由於郵輪是一個半封閉環境,長時間的航程會讓部分船員、乘客產生心理問題。此時,郵輪醫護需要應對各種精神心理問題,為患者疏導、做心理評估等。

  如果是不同季節、不同航線的郵輪,遊客的常見病也略有不同。比如有的航線以老年、兒童乘客居多,發生高血壓、心臟不適、意外傷害的幾率就高一些。

  此外,每年12月到次年1月,北半球航線還會進入「呼吸道感染高發季」,船上多見感冒、發燒、流涕患者。

  有一年冬天,Susan恰好在阿拉斯加航線上,流感患者「擠爆」了醫務室。

  「郵輪醫護採取輪崗制。海上航行時,護士每12小時輪一班,也就是白班、夜班必須二選一。如果停靠港口,非在崗的能下船自由行。流感暴發那天,所有人都在上班,大家一起干滿14小時。」

  如果是船上無法處理的危急重症病例,Susan稱要儘快聯繫「轉院」。「船長也得參與進來,聯絡距離最近的港口,接洽陸地醫院及負責人,安排轉運工具等。」

  她回憶,自己曾在海上經歷過直升機空運患者,「那次風浪特別大,直升機差點無法起飛,我們硬頂著顛簸、送走病人。」

  但這只是極端情況。Susan介紹,自己從事郵輪護士至今,大多數「海上急診」都能在醫務室內得到妥善解決。在此過程中,護士要全程參與診療。

  當患者到郵輪醫務室后,護士要接連處理多項工作:先在前台接待、註冊;操作X光機,采血並完成分析;整理檢驗檢查報告,供醫生診斷;給患者配藥,解釋用法用量、注意事項;送走患者后,完善各種文案;沒人時,還得做基礎保潔。

  「相比醫院,我的職責更多、更寬泛。」Susan自稱,郵輪護士都是「全能型選手」。

  「逃離」醫院,奔向大海

  最初離開醫院、踏上郵輪,是因為Susan「厭倦了一眼望到頭的生活。」

  從護理學院畢業后,Susan供職於馬來西亞某大型公立醫院,和國內醫護類似,那裡的臨床任務重且內容繁雜,上班不能遲到、下班一拖再拖,醫護很長時間都無法順利休假。

  這讓熱愛戶外的Susan直呼:「我被困在醫院了。」

  某天,一名已離職的ICU護士和她聊天,主動談起郵輪護士一職。那是Susan第一次知道,竟然還有邊賺錢、邊環遊世界的工作。

  據招聘網站ZipRecruiter統計,截至2025年3月14日,郵輪護士的最高年薪約為136000美元(約合人民幣98.6萬元)。此外,郵輪公司包吃住,承擔海乘往返家鄉的交通費用,具體薪資和福利會因航線、經驗而異。

  2022年前後,Susan取得家人的理解,果斷辭掉醫院「鐵飯碗」。父母為其支付了違約金。此時,她已經在醫院急診科工作8年,遠遠超出應聘郵輪護士普遍要求的「至少3年急診、ICU經驗」。

  接著,Susan在前輩幫助下,於海乘招聘平台註冊、上傳簡歷。沒幾天,獵頭主動聯繫她,助其入職全球某郵輪集團。

  順利入職在Susan的預料之中,因為她的競爭優勢非常突出:除了臨床經驗豐富,擁有國際認可的註冊護士執照外,Susan掌握多種語言,包括馬來語、普通話、英語、粵語等,能夠進行無障礙交流。

  「英語是標配,應聘前,我們必須通過專門的海事英語測試,重點考察醫療相關的專業術語,以及緊急情況下的語言應對能力。」Susan介紹,雅思能考5.5-6.0或達到大學6級水平者,英語基本達標了。

  不僅如此,Susan還主動完成了多項護理專項培訓。最近,她正自學法語,已能做簡單的日常對話。因為在郵輪上工作,掌握的語言、技能越多,適配的航線也就越廣。

  但入職不等於有了工作。郵輪護士一般和所屬集團簽署合約后才能獲得上船機會。每份合約為期4個月左右。期間,Susan可能隨機踏上不同郵輪,一程接一程地干。

  「我們可以主動申請心儀的航線,也有人格外排斥那種季節性傳染病多、工作繁重的航程。前輩告訴我,如果頻繁拒絕某條航線,會被列入黑名單,後面就難續簽合約了。」Susan說。

  在第一個合約期內,Susan去了以物價高著稱的北歐地區。但也是這趟行程,她經歷了非常嚴重的暈船。

  「吃暈車藥易犯困、影響判斷,我只能硬著頭皮干。看護患者時,我幾次暫停手頭工作,出去吐一會兒。」Susan說。

  郵輪護士也能晉陞,但中年醫護很少

  如今,Susan主要服務國際航線,跟隨郵輪途經各大洲。她工作過的船有大有小,登船醫療團隊的規模不等,成員一直在變。

  其中,有能容納5000多名乘客的大型郵輪,隨船配備3、4名醫生、5-7名護士。也有載客600-900人的小型船,會配2位醫生、3名護士。

  但醫務室配置大同小異,都有病床、基礎X光機、實驗室檢驗設備,能完成縫合等小型手術,藥箱里有各種常用藥。

  工作久了,Susan基本摸清了一些航線的淡季、旺季,大致能預估出船上會以哪些乘客居多,可能集中出現哪些醫療問題等,啟航前便針對性地準備藥物。

  她還透露,雖然醫護們在船上的級別較高,待遇、地位不錯,但醫患矛盾在所難免。

  比如,郵輪硬性規定,一旦發現消化道傳染性疾病,患者要隔離1-2天。若乘客強行不從,輕則罰款,重則列入「郵輪黑名單」。

  「很多人都不同意,他們抱怨,自己花了那麼多錢,是上船玩的,現在船艙都出不去。還有人埋怨醫護,早知道不去醫務室了。」Susan說,因為緊張、著急、暴躁,乘客們狂飆母語,交流難度非常大。

  每當遇到此類狀況,她都慶幸自己有多年醫院急診經歷,經歷過大量突發事件,練就了一顆強大的心臟。「我總結出一套經驗,就是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冷靜,不爭辯。實在說不通,就找船長。」

  關於下一步職場發展,Susan已有規劃。

  據了解,郵輪護士有晉陞路徑,從普通護士到護士長,再往上是去總部做管理工作。但Susan發現,一些前輩資歷雖高卻仍「賴」在船上不晉陞,他們的理由很實在:「還沒玩夠!」直到結婚生子后才會離開郵輪、回到陸地。

  「只要上船,我們每天都得工作,合約到期才能下船、回家。這對已婚已育的人來說,是一個挑戰。」Susan表示,這也是為什麼郵輪護士的招聘年齡跨度很大,從25歲-45歲皆可。實際上,中年醫護的佔比很低。

  她坦言,可能再過幾年,自己會重新考慮職業規劃。眼下,她想繼續在海上,為旅途遊客的健康保駕護航,順帶滿足自己的航海夢。

  「有一次,一名船員專門到醫務室向我們致謝。他說,很慶幸船上有我們,那一刻,我很欣慰,感覺自己被需要。」Susan說。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15: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