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鎖台有5作法 華爾街日報: 短期或隔離施壓台

京港台:2025-3-25 00:25| 來源:中時新聞網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大陸鎖台有5作法 華爾街日報: 短期或隔離施壓台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華爾街日報》披露解放軍可能採取的孤立台灣做法。圖為解放軍在濟南軍區軍演畫面。(資料照/中新社)

  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北京頻頻透過演習、軍機逼近等方式對台灣施壓。美國《華爾街日報》23日以「中國準備封鎖台灣」為題,報導中國大陸可能對台採取的戰略。報導引述專家看法,從短期來看,相較於入侵或封鎖,中方更可能以隔離的手段,測試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反應,同時也能讓中方就此建立海上新常態。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如果北京當局對台灣採取封鎖,將是引發全球危機的戰爭行為,將促使台灣做出軍事反應,迫使川普總統決定美軍是否應該協助保衛台灣,擾亂全球貿易,迫使歐洲國家對北京實施懲罰性制裁。

  報導點出,封鎖是除了入侵之外,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最有力的軍事選項之一,對尚未經過戰鬥考驗的共軍來說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之前共軍對台演習,提供北京可能如何封鎖台灣的線索。美國五角大廈、軍事專家以及台灣方面的監測,描繪出執行該計劃的準備情況。

  《華爾街日報》引述參與賴清德總統領導的兵棋推演的人士說法,在研究10多種封鎖或類似行動的版本后,歸納出共軍有很多選項,且有些共同點。

  報導綜合美國、台灣以及獨立專家的看法,整理出以下中國可能採取的孤立台灣做法。

  *發動攻擊

  中國已發展出一系列力量,包括軍事、民事和中間力量,可用來封鎖台灣,首先對台灣基礎設施進行空中襲擊,包括軍事設施、港口、機場和能源廠。噴射戰鬥機、直升機和無人機充斥整個空域。

  *建立封鎖

  中方軍艦繞台灣一周,與台灣海岸保持距離,以避免岸基反艦飛彈。一個航母戰鬥群在台灣東南部佔據陣地,可以在那裡發射殲-15 戰鬥機,以恐嚇威懾美國和任何其他部隊。

  *填補空白

  解放軍龐大的海岸防衛隊為軍隊提供近岸能力。中國海上民兵民兵船填補了這塊空白。

  *切斷台灣對外聯繫

  為阻止商船靠近,中方潛艇在台灣主要港口佈設水雷,中方執法船監視阻止商船接近,貨船和游輪移到適當位置,阻止商船通行。

  *切斷網路

  貨船在海底拖著錨,試圖切斷台灣連接網路的10幾條海底光纜。對台灣的軍事指揮所和金融系統發動網路攻擊。

  報導指出,當共軍開始對台灣進行空中封鎖時,擁有全球最大海軍艦隊的解放軍軍艦也已行動。共軍有 370 多艘艦艇,2000年美軍軍艦數量多於中國大陸,但20年後已被大陸超越。預計到2030 年,解放軍將擁有 425 艘軍艦,比美國艦隊數多出3分之1。

  報導另指台灣仰賴進口能源發電,比例高達96%,一旦被封鎖,不得不仰賴儲備進口能源,若不向北京屈服,只能面臨斷電。另一個安全隱憂是台灣進口食物比例達70%。

  網路戰是中方迅速發展能力的另一個領域,可以在封鎖台灣時發揮。台灣表示,幾乎每次解放軍在台灣週邊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都伴隨著網路攻擊。在最近發生的幾起事件中,海底光纜被切割,也凸顯台灣網路連線的脆弱性。

  報導也指出,北京有能力實施隔離措施,中方執法機構攔截向台灣運送維持生命的進口商品船隻。可能做法是要求對進入台灣的船隻進行檢查,以台灣最大的港口高雄港為目標。不遵守規定的航運公司可能會被禁止進入大陸。

  為加強對台灣的壓力,北京也可能採取行動,阻止通過南海的天然氣運輸,中國大陸已在南海對有爭議的領土行使了控制權。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資深顧問林洋(Bonny Lin)向《華爾街日報》表示:「我認為美國和台灣都普遍同意,如果中國要的話,今天就可以隔離或封鎖台灣了。」

  台灣軍方支持的智庫「國防安全研究所」分析師黃宗鼎表示,美國總統對台灣的立場,可能在北京考慮是否採取行動時,扮演最關鍵角色。他說台灣最糟糕的噩夢場景是,一旦美國決定完全退出台海問題所伴隨而來的封鎖。

  林洋和她在CSIS的同事都認為,短期而言,相較於武力入侵或封鎖,中方更可能以隔離的手段,測試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反應,同時也可能讓大陸就此建立海上的新常態。

        更多台灣熱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0: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