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會一直發錢嗎?總理:發購物券不是長期策略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黃循財總理強調,通過發放購物券幫助新加坡人應對生活費上漲不是長期策略,更多的資金投入於通過系統性計劃,幫助新加坡人提升教育和技能,在變化的世界中立足。
黃循財總理強調,購物券從不是政府幫助新加坡人應對生活費上漲的唯一補助,「它們只是臨時補助,不是長期解決方案」。(檔案照片)
黃循財2月28日在財政預算案辯論總結髮言中,回應反對黨領袖畢丹星和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等反對黨議員,對於政府通過發放購物券應對生活費上漲的質疑。
黃循財強調,購物券從不是政府幫助新加坡人應對生活費上漲的唯一補助,「它們只是臨時補助,不是長期解決方案」。
他指出,生活費補助和SG60配套只佔整個預算的約5%,更多的資金被投入系統性計劃,為新加坡人提供更多教育和技能培訓上的幫助。「這樣能確保新加坡人不僅得到幫助,更能夠在多變的世界中自己立足,把握更好機會,取得更大發展。」
黃循財也反駁了反對黨議員質疑提高消費稅加劇了新加坡生活費上漲的觀點。他指出,作為一個小而開放的經濟體,新加坡的通貨膨脹主要由外界因素造成。
黃循財強調,在提高消費稅之前,物價就已經開始上漲,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研判,消費稅上漲對新加坡通脹的影響只是暫時的。
他以反映通脹水平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為例,指2022年CPI增長6.1%,而2023年1月將消費稅提高一個百分點至8%后,同年的CPI上漲放緩至4.8%;2024年再次調高消費稅後,同年的CPI漲幅更是縮小至2.4%。
「我知道大選臨近,但國會議院不是選舉集會地。讓我們不要被誇誇其談沖昏頭腦,而是以事實為基礎展開辯論。」
黃總理:嚴重高估收入和低估開支
才是預算案缺精確度的表現
制定財政預算案時,嚴重高估政府收入和低估開支,使預算案出現赤字,才是缺乏精準度的表現。
黃循財總理強調,政府年復一年量入為出,保持公共財政健康,如果有新的或額外的需求,會增加收入來滿足這些新需求,並且總是確保政府有足夠的資金,而不是冒著經費不足的風險。(gov.sg視頻截圖)
黃循財總理以他當年在財政部任職時的經驗,回應反對黨對預算案過於保守的批評。
新加坡政府在2024財政年和2025財政年預計分別有64億元盈餘和68億元盈餘,遠高於預期。工人黨主席林瑞蓮(阿裕尼集選區)質疑財政部對於盈餘的預測「明顯不準確」,並呼籲政府加強預算的精準度(Budget marksmanship)。
黃總理說,那些預算缺乏精準度的政府,會做出毫無根據的承諾,然後沒有經費而無法兌現,或者得從其他地方借錢,把問題推給下一代,導致後世子孫留下越來越重的負擔。但新加坡不是這種情況,我們實行的是負責任且審慎的財政規劃。」
他也說,追根究底,這不是預算案是否精準的問題,而是價值觀和財政原則是否正確的問題。「工人黨和前進黨可能覺得,政府的預測過於謹慎,但本屆政府絕對不會拿新加坡人的生活和未來冒險。」
黃總理強調,政府年復一年量入為出,保持公共財政健康,如果有新的或額外的需求,會增加收入來滿足這些新需求,並且總是確保政府有足夠的資金,而不是冒著經費不足的風險。
他說:「如果有盈餘,那很好,是好消息,這筆錢不會浪費,因為它會有助於應對未來的需求,並讓我們為新加坡人提供更多支持。」
黃總理強調,國家進步的果實將與所新加坡人分享,正如在本次預算案中所宣布的一樣,以表彰所有人做出的努力,這才是負責任地管理國家財政的方式。
未來政府開支預計增加
盈餘難以用於填補儲備金
儘管過去兩年取得了財政盈餘,但政府預計未來開支將繼續增加,因此難以將盈餘用於填補疫情期間動用的儲備金。
黃循財說,在開銷增加的同時,政府仍要保持平衡的中期預算,因此難以將錢用於填補儲備金。(檔案照片)
針對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日前稱政府將更多盈餘存入留本基金(endowment fund)和信託中,黃循財指出,大部分的錢其實都存入了提款基金(draw-down fund)中,也就是說,會在未來取出這些錢使用。
他以注資樟宜機場發展基金為例,指樟宜機場集團會為修建第五搭客大廈借款,而政府也會為此提供擔保,但如果想要保持樟宜機場作為國際空港的競爭力,發展就不能全部依賴借款,這也是政府注資的考量。
針對陳佩玲(麥波申區)早前提出,希望政府能逐步填補疫情期間動用的儲備金,黃循財說,在開銷增加的同時,政府仍要保持平衡的中期預算,因此難以將錢用於填補儲備金。
2020財年至2022財年間,新加坡動用了約400億元儲備金,助新加坡渡過冠病疫情難關。
黃循財也說,若政府堅持以負責任的態度謹慎理財,新加坡的儲備金應能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也能繼續通過國家儲備凈投資回報貢獻(NIRC)獲得穩定收益。
黃總理:如果不是調高消費稅
新加坡已經出現赤字
政府若不提高消費稅,新加坡的財政情況會變得更糟,也更不利於國家和人民。
黃循財總理在國會總結新財年政府財政政策辯論時,如此回應反對黨議員有關是否有必要調高消費稅的提問。
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說,調高消費稅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並指出新加坡當時正處於應對冠病疫情的艱難時期。(示意圖/王彥燕攝)
他說,調高消費稅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並指出新加坡當時正處於應對冠病疫情的艱難時期。「單在2020年,我們提出了五個預算案。在2021年,我們有三個預算案。我們曾五次徵得總統批准,動用過去的儲備金。」
此外,隨著新加坡人口迅速老齡化,醫療保健支出不斷增加。政府為此研究各種增加收入的方法,並在進行各種考量后,不得不考慮增加消費稅。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和選擇。增稅從來不是一件易事……但治理國家就是要做出負責任的選擇,而不僅僅是受歡迎的選擇。我們要捫心自問,我們追求的是短期的民粹主義,還是長期的穩定?」
他強調,政府在決定提高消費稅後,也推出了一個全面的援助配套作為緩衝。
他補充說,如果政府因為政策不受歡迎而選擇不提高消費稅,或如果新加坡過去兩年沒出現企業稅收意外增幅,新加坡在2024財年結束時將出現赤字,2025財年的收支平衡方面預計也會出現赤字。
「這意味著國家將減少對必要服務的資助、對年長者的支持,以及減少對未來投資。基本上,新加坡和國人最終會處於更不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