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美企撤離之際,這家巨頭逆風押注中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當莫德納(Moderna)在2023年達成協議將其藥物引入中國時,消息在該公司發布任何公告之前就已傳出。
一家中國媒體率先報道稱,莫德納首席執行官斯蒂凡·班塞爾(Stéphane Bancel)正在訪問上海,將與當地政府簽署協議,由莫德納利用生產新冠疫苗的同一種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為中國研發和生產藥物。
「我們從未就中國業務進行過宣傳,」班塞爾在一次採訪中回憶說。「是中國政府在宣傳。」
許多西方公司正在撤出中國,但美國製藥商卻在中國紮根。中國的醫藥銷售機會巨大,而且還在不斷增長。但為了抓住這一機遇,這些公司必須在兩國間關係緊張、中國國內形勢複雜以及美國國內政治壓力下摸索前進。
這些製藥公司想要在中國這個規模達3,110億美元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它們面臨的棘手問題包括:在美國國內遭遇政治阻力,以及在中國發生知識產權遭竊的風險。
班塞爾表示,莫德納不打算將其專有的mRNA技術轉讓給中國。他表示,中方並未將此作為莫德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條件。但他表示,莫德納已在中國等多個國家部署了額外的安全防線,以防範黑客攻擊。
「我們甚至將其中一些內容記錄在紙上,因為我們知道,從網上竊取數據比從某人上鎖的壁櫥里偷走一張紙更容易,」班塞爾說。「風險總是存在的。」
莫德納最近為在中國立足所做的努力顯示出西方企業在華髮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莫德納的新冠疫苗在美國的銷售一直在放緩,而其新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推出緩慢,來自中國的收入可能會為該公司提供巨大的提振。
然而,為了在中國開展業務,莫德納已經增加了層層安全措施,以保護其創新成果。與此同時,美國一位關鍵議員——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參議員馬科·盧比奧(Marco Rubio)公開抨擊了莫德納在中國發展的意向。盧比奧是當選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屬意的國務卿人選。
班塞爾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對我們沒有好處」。他還說,現在在中國做生意「比五年前複雜得多」。「我們當然會謹慎行事。」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據普華永道(PwC)的數據,中國醫藥市場正以每年7%的速度快速增長。
中國本土的生物技術產業也充滿活力,但西方製藥公司提供了許多中國國內企業沒有的藥物和技術。中國官員一直試圖表現出歡迎的態度。中國商務部官員在8月份的一次會議上對莫德納和其他公司表示,商務部將及時解決任何融資和官僚障礙,這一承諾有望為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便利。
不過,中國對在華開展業務的外國公司的審視也引發了擔憂。政府目前正在調查製藥商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一名高管。
此外,優惠政策可能有限。進入中國市場的西方製藥商通常必須同意以遠低於美國的價格銷售藥品,而且還可能面臨來自本土企業的激烈競爭。
「從中國生物技術市場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是一個挑戰,」Bluestar BioAdvisors合伙人Paul Zhang表示。他為尋求在中國開展業務的西方製藥商提供諮詢服務。
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莫德納並沒有大肆宣揚其對中國市場的雄心。與其他製藥商一樣,莫德納將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描述為其人道主義使命的延伸。
「我們一直相信我們能夠幫助中國人民,」班塞爾說。「我們認為,如果新冠疫情暴發時中國有一家mRNA工廠,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2023年,在與中國達成協議后,該公司沒有發布新聞稿。在當年7月中國媒體報道此事後,該公司在提供給美國新聞媒體的聲明中證實了上海的交易,指出在中國生產的任何藥品都將用於中國境內的患者,不會出口。
不久之後,盧比奧發表聲明稱,莫德納獲得了美國的大量資金來開發新冠疫苗,這令人不安。盧比奧說,中國共產黨對美國構成威脅,莫德納的協議讓中國獲得了技術,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2023年,盧比奧致函班塞爾,要求其提供有關該協議財務條款以及莫德納計劃如何保護疫苗技術的信息。
盧比奧的一位發言人說,莫德納對盧比奧的信函作出了回應,但要求保密。莫德納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感謝與盧比奧辦公室進行的建設性對話。
盧比奧的反對並沒有阻止莫德納推進與中國的合作。2023年8月,該公司與一家名為科濟葯業(CARsgen)的上海生物技術公司達成合作,測試一種實驗性癌症聯合療法。
莫德納正在探索一種基於mRNA的癌症疫苗是否能與科濟葯業的一種名為CAR-T的實驗性癌症療法聯合使用對抗胃癌和胰腺癌。
此外,莫德納於2023年11月開始在其位於上海的首家製造工廠進行初步的現場作業。該公司正在繼續與中國官員就其藥品可能進入中國市場進行談判。莫德納已申請中國監管機構批准其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