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成為客機頭號殺手!中國航空為什麼不徹底...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最近有兩種飛機讓人特別不放心——
一種是波音737系列客機,接連出事,12月29日發生的韓國空難,更是造成179人遇難;
另一種是要經過俄羅斯領空的飛機,俄羅斯人的導彈不長眼啊!12月25日亞塞拜然航空的一架客機就被俄羅斯防空部隊給打下來了,造成至少38人死亡。
俄羅斯這個國家,自前蘇聯時代至今,在擊落民航客機方面,可謂經驗豐富,有一長串的黑歷史,造成的傷亡慘重。
亞塞拜然航空的客機被擊落後,中國部分航空公司已經開始繞飛俄羅斯南部空域,據媒體披露,有中國國航、南方航空、海南航空、東方航空等。
真是怕了!
自2022年俄烏衝突以來,俄羅斯對美國、日本、歐盟等36個國家和地區關閉領空,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民航客機,不得不繞飛俄羅斯,導致飛行時間和成本大增,叫苦不迭;
而中國和俄羅斯關係特殊,中國航司可以正常使用俄羅斯領空,由此在和國外航司的競爭中,獲得了巨大的優勢。
對此,美國和歐洲意見很大,不少航空公司甚至停飛了中國的航線,並且還不斷遊說本國政府,要求對中國的航空公司採取反制措施,鬧得雙方關係很僵。
現在,俄羅斯把亞塞拜然的客機打了下來,把中國航空公司嚇出一身冷汗。
這給了中國航空公司不飛躍俄羅斯敏感地區一個最好的台階。
是否繞飛,主要考慮三大因素:安全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
首先看安全因素。
韓國空難發生后,撞鳥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原因。網上一下子出現各種文章,說飛機撞鳥多麼多麼可怕。
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誤區。小小的飛鳥對於大型客機的威脅,其實並不大,而導彈才是客機的頭號殺手。近年來,噴氣式客機被意外擊落,已經成為空難的首要原因。
根據航空安全網(Aviation Safety Network)統計,自2014年以來,有超過500名航班乘客死於導彈襲擊,其中包括:
2014年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MH17航班在俄烏邊界被俄羅斯導彈擊落,機上298人全部遇難;
2020年1月8日,伊朗軍方「誤擊」一架烏克蘭國際航空公司的波音737客機,機上176 人全部遇難;
還有就是2024年12月25日的亞塞拜然空難,造成至少38人死亡。
12月25日亞塞拜然空難現場。來源:新華社
請注意,過去十年的這三起擊落客機事件,其中兩起與俄羅斯相關。因此,說俄羅斯是近年來擊落客機的頭號殺手,一點不為過。
如果再把時間拉長,黑歷史就更多了:
1983年,大韓航空007航班被前蘇聯戰機擊落,導致269人全部遇難;
1981年,前蘇聯擊落一架伊朗民航飛機,導致所有乘客和機組人員遇難……
俄羅斯自前蘇聯時代至今,絕對是擊落民航客機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
至於飛鳥,對客機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威脅,但事實證明,全球每年發生約2萬起鳥擊事件,引發人員傷亡的概率基本等於零,從飛機設計,到機場驅鳥,人們有各種方法防止撞鳥發生,把損失降低到最小。
但俄羅斯的導彈,防不勝防啊!
亞塞拜然客機被擊落後,有乘客表示,雖然對國內的航空公司還是比較信任的,但以後還是會盡量選擇不經過俄羅斯領空的航班,規避風險。
因此,繞飛俄羅斯領空,從安全形度,國內的航空公司有危機感,旅客也有期待,很有必要!
「風險太大了,還是避開的好。支持誰不重要,命最重要!」 這位網友的留言,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資料圖:中國國航飛機。
目前,除俄羅斯本國外,使用俄羅斯領空最多的就是中國航司。中國民航大部分中歐航線都會經過俄羅斯領空,現在僅僅避開了亞塞拜然航空被擊落的南部空域。
從數量看,途徑俄羅斯南部的航線並不多,一般是從中國往返南歐和高加索諸國的航班,包括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匈牙利布達佩斯、義大利的羅馬和米蘭、西班牙馬德里等。
數量更多的,中國航司執飛往返西歐、北歐等航班(目的地包括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等)的航線,目前仍在穿越俄羅斯大陸。這些航線距離烏克蘭以及俄羅斯南部高加索地區都比較遠。
令人憂心的是,隨著烏克蘭持續反攻俄羅斯本土,無人機一路打到莫斯科,俄烏戰區不斷擴大,這些航線的安全性到底有多高,能維持多久?
沒人敢拍胸脯保證。
從經濟角度看,繞飛俄羅斯領空,絕對是中國的航空公司不願意的。
因為這就相當於在和國外航司的競爭中,把自己最大的優勢白白讓出來。
俄烏戰爭后,歐美國家的飛機都不能從俄羅斯領空經過,導致歐洲的航空公司飛中國,不得不繞道,飛行時間變長,成本大增。
以倫敦飛北京為例,繞飛俄羅斯領空之後,飛行時間增加兩個多小時,要消耗更多的燃油,並且配備更多的機組人員,成本七七八八加起來,總體要比中國航司高出25%~30%左右。
而中國的航司不用繞道,可以照常飛越俄羅斯領空。這樣,成本優勢一下子就凸顯出來了,飛行時間更短,消耗燃油更少,票價也可以更便宜,這讓外國航司怎麼競爭?
這就是去年英國航空、維珍航空、漢莎航空、北歐航空、波蘭航空等多家外國航空公司相繼停飛中國航線的最主要原因。
結果就是,在中歐航線上,中外航司的市場份額之前差不多是五五開,各佔一半,而現在,中國航司一家獨大,市場份額提高到了七成以上。
中國航司和國外航司,一個飛直線,一個七拐八繞,讓中國航司獲得了巨大的優勢,把國外航司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在商言商,你說中國航司願意主動繞飛俄羅斯領空,和國外航司回到同一起跑線,白白讓出競爭優勢和市場份額?
要不是這次俄羅斯把亞塞拜然的客機打了下來,就算是航線不多的俄羅斯南部領空,中國的航空公司也是萬萬不願意繞飛的。
航空公司要賺錢啊!而且誰都不會嫌賺的錢多。
2024年上半年,國航、東航、南航、海航四大航還都是虧損的業績,到了三季度,終於實現了盈利,國際航線功不可沒。
由於國內航運市場「內卷」嚴重,運力供過於求,機票價格越賣越便宜,所以去年以來,中國的航空公司都在全力加碼國際市場,尤其是歐洲航線。
外國航空公司停飛中國航線,退出的市場份額,被中國航司迅速吃掉。國際航線,成為中國航司最大的業務亮點。
如果繞飛俄羅斯領空,對中國航司意味著成本增加、利潤下降,好不容易實現的盈利,怕是又要調頭向下。
所以,從經濟角度,除非逼不得已,中國的航空公司沒有任何理由主動繞飛俄羅斯領空。
最後看政治因素。
俄羅斯對哪些國家和地區關閉領空,又對哪些國家照常開放領空,標準就是看誰和我關係好,是不是和我站在一起。
中國的航空公司不用繞飛俄羅斯領空,從表面上看,的確獲得了巨大的競爭優勢和經濟利益,但潛在的代價和風險也是不可忽視的。
對於歐洲的航空公司來說,他們顯然不會心甘情願把中歐航線這麼大一個市場拱手讓給中國的競爭對手。
既然通過經濟的手段競爭不過中國航空公司,那就只能尋求政治的手段進行反制。
去年10月,荷蘭航空董事長兼CEO馬爾賈尼・林特爾(Marjan Rintel)就公開呼籲歐盟採取措施,對抗中國航空公司的「不公平」競爭。她說:「歐洲至少可以嘗試通過定價或以其他方式來防止這種不公平的競爭情況。」
資料圖:荷蘭航空飛機。
法國航空還在試圖遊說法國政府,要求限制中國航空公司飛往歐洲的航班數量,以保護歐洲航空公司免受不公平競爭的影響。
此外,德國漢莎航空也在積極推動德國政府採取行動,應對中歐航線的競爭失衡。
在歐洲的航空公司中,「我不好過,你也別想好過」的對抗心態越來越強烈。這絕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去年7月,東方航空試圖開航上海—維也納航線,結果遭到奧地利方面拒絕,理由是:
「俄羅斯目前對空域的限制,以及東航相對於本土航司奧地利航空的競爭優勢,如果批准,有悖於整體經濟利益。」
這無疑是籠罩在中國航空公司頭頂上的陰雲,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造成的衝擊,絕對不可小視。
從政治角度看,如果中國航司繞飛俄羅斯領空,顯然有助於平息歐洲航司的不平衡心理,減少他們對中國航司的敵對情緒,乃至增進中歐之間的良好關係。
而且,主動繞飛要比害怕導彈被迫繞飛的效果更好。
不過,中國航司主動繞飛的話,恐怕又會帶來另外的問題。
政治這東西,太複雜了!一旦牽扯到政治,有些決定就不是航空公司自己能夠拍板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