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周受資聯繫馬斯克 馬斯克押寶特朗普奇貨可居?

京港台:2024-11-24 22:50| 來源:RFI 華語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傳周受資聯繫馬斯克 馬斯克押寶特朗普奇貨可居?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曾在北京領導人大院的紅牆內向中國總理展示特斯拉汽車,並與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駐地海湖莊園共進晚餐。《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如果說有誰有關係能調解美中之間的爭端,那麼這個人可能就是馬斯克——或者至少北京的很多人都這麼希望。

  中國領導人們對這位在上海投資了數十億美元的特斯拉首席執行官有一定的影響力。馬斯克曾說過,中國領導人們「似乎真的非常關心人民的福祉」。這與特朗普親信的許多對華鷹派形成了鮮明對比,其中包括美國財政部長提名人貝森特(Scott Bessent),後者最近稱北京是一個「專制暴君政權」,需要對華徵收高額關稅來保護美國就業。

  在中國,馬斯克是美國夢和美國科技實力的象徵。就連他76歲的母親梅耶·馬斯克(Maye Musk)也很出名。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說:「鑒於他(馬斯克)在中國的投資,也鑒於他與中國領導人們的關係,人們確實希望他能在特朗普第二任政府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報導指,圍繞這一想法的不確定因素很多,首先是馬斯克是否有興趣擔任中間人,特朗普及其內閣其他成員是否希望他參與對華政策。如果特朗普決心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就像他所承諾的那樣,那可能就沒什麼好談的了。然而,在北京,另一種可能帶有一廂情願色彩的觀點盛行,即特朗普和馬斯克都是願意談判的務實的企業CEO。

  總部設在北京的全球化智庫創始人兼理事長王輝耀說,特朗普「有這種商業本能,想要做交易」。王輝耀認為,出於這個原因,特朗普希望利用馬斯克這樣的商界高管與中方打交道。

  在盯上馬斯克時,北京又回到了老套路。美國企業的高管,尤其是華爾街的首席執行官,長期以來一直扮演著北京和華盛頓之間中間人的角色,因為他們在華盛頓頗具影響力,並希望在華擴張。如今,隨著許多美國銀行和其他企業放棄將中國作為增長市場的想法,馬斯克是剩下的為數不多的商界選擇之一。

  位元組跳動旗下的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也是向馬斯克尋求建議的人之一。《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最近幾周,周受資主動與馬斯克聯繫。周受資和位元組跳動的高管們認為,在TikTok因國家安全問題而面臨即將在美國被禁的前景時,馬斯克可能是一個對接觸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有幫助的渠道。

  其中一些知情人士說,與馬斯克相識數年的周受資詢問了他對從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到潛在的科技政策等各種話題的看法。他們說,兩人還沒有討論過讓TikTok繼續在美國運營的明確方案。這些知情人士稱,周受資一直向位元組跳動的高管們通報雙方的互動情況,位元組跳動的高管們也對未來的發展感到謹慎樂觀。

  馬斯克與特朗普前所未有的接觸機會讓許多商界領袖紛紛向這位億萬富翁尋求建議。據熟悉內情的人士稱,自大選以來,馬斯克一直住在特朗普位於棕櫚灘的私人俱樂部 海湖莊園,並成為圍繞政府過渡的對話的核心人物。

  在會晤中,馬斯克就內閣職位人選發表了意見,並與特朗普一起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執行官皮查伊(Sundar Pichai)通了電話。這種與即將上任的政府的近距離接觸,讓那些與馬斯克已有合作關係的科技公司CEO們有能力與特朗普最親密的顧問之一取得聯繫。

  作為特朗普的主要捐助者,馬斯克被任命為一個精簡聯邦政府官僚機構小組的聯合負責人,並一直在就一系列問題向當選總統提供建議,儘管特朗普反對馬斯克提出的美國財長人選。

  對特斯拉而言,中國市場至關重要。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是該公司最大的汽車製造廠,在過去的四個季度里,特斯拉全球一半的汽車都是在上海製造的。在此期間,特斯拉在中國生產的汽車銷量超過90萬輛,其中近三分之一運往歐洲和其他海外市場。

  特斯拉正等待中國政府對其最新駕駛輔助技術的最終批准,特斯拉將其稱為「完全自動駕駛」(Full Self-Driving)。馬斯克說,特斯拉的價值主要在於其自動駕駛計劃,該公司表示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就能獲得批准。

  2022年,馬斯克曾在與德國媒體集團阿克塞爾·施普林格首席執行官多夫納(Mathias Döpfner)的一次對話中反駁了後者的說法,即中國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中共的福祉。馬斯克談到:「我與中國政府打交道的經驗是,他們實際上非常順應民心,事實上,可能比美國政府更順應人民的幸福」。

  馬斯克與中國的關係並不是單向的。特斯拉的成功與北京息息相關,這也給了馬斯克自己的籌碼,因為中國政府把特斯拉描繪成對外資開放的象徵,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描繪成習近平主席經濟政策的亮點。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也為中方提供了將該公司留在中國的動力,因為特斯拉的存在可以刺激國內競爭對手取得進步,趕上甚至超過美國競爭對手。

  11月16日,黨媒《人民日報》刊登署名「華平」的評論文章,以《從「年產過千萬」看「特斯拉效應」》為題,稱讚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取得的成功。文章沒有提及馬斯克的名字,但寫道「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首超1000萬輛之際,不少人想起了特斯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後,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彰顯了中國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的自信。 作為首個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項目的特斯拉『整車製造』,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的『特斯拉速度』,為特斯拉提供廣闊發展空間,也帶來『鯰魚效應』,倒逼中國車企加快創新。中國新能源汽車數量『年產過千萬』,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面對開放環境下的激烈競爭,面對特斯拉的『鯰魚效應』,中國車企敢於直面挑戰、積極應變求變」。

  文章評論說,「合作共贏是正道大道,封閉排他是死胡同。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華爾街日報》報導則提及,2019年,馬斯克駕駛特斯拉進入戒備森嚴的中南海領導大院,與時任總理李克強會面。當馬斯克告訴李克強他熱愛中國並想多來訪時,這位總理提出要給他一張中國綠卡。

  最引人注目的是馬斯克與現任總理李強的關係。2018年,馬斯克訪問了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所在的上海,簽署了特斯拉在該市建造一座價值70億美元工廠的協議——這也是特斯拉的第一座海外工廠。特斯拉獲准獨資建廠,這是幾十年來中國要求外國汽車製造商與本土公司組建合資企業后的第一個案例。在李強任內,特斯拉上海項目在破土動工后一年內就開始投產。

  隨著特斯拉的到來,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在2020年開始起飛。特斯拉價格適中、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點燃了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需求。電動汽車供應鏈迅速發展,促進了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崛起,如今已威脅到特斯拉的競爭。

  中國官媒報導稱,特斯拉將成為中國允許完全擁有和運營電信服務的首批外國公司之一。官媒報導還稱,中國官員對馬斯克的Neuralink讀腦植入技術表示了興趣。今年4月,馬斯克再次來到北京拜訪李強。李強稱馬斯克為「老朋友」,並稱後者當時三歲的兒子為「英俊的小男孩」。

  北京諮詢公司衚衕研究的創始合伙人馮楚成(音譯)說,中方肯定希望利用這一關係,但也存在風險。馮楚成指出,這一關係的價值「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馬斯克是否以及在多長時間內與特朗普保持積極的關係,而特朗普的核心圈子競爭激烈」。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8 15: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