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有望徹底贏得美中戰略競爭?

京港台:2024-11-21 01:21| 來源:美國之音 | 評論( 13 )  | 我來說幾句

特朗普第二任期有望徹底贏得美中戰略競爭?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二(11月19日)提名其過渡團隊聯合主席、金融服務公司坎特·菲茨傑拉德(Cantor Fitzgerald)的首席執行官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出任商務部長。這是即將上任的新政府將在對華政策上將採取異常強硬立場的又一最新跡象。

  盧特尼克被認為是繼馬克·魯比奧(Marco Rubio)和邁克·沃爾茲(Mike Waltz)等被稱為對華鷹派之後,特朗普提名的又一名曾對中國持強烈批評態度的重要內閣成員。

  盧特尼克曾抨擊中國是美國芬太尼的主要來源,並堅決支持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的承諾。「關稅是總統可以使用的一個了不起的工具——我們需要保護美國工人。」盧特尼克9月份接受美國商業新聞網CNBC採訪時說。

  此外,在有關美中經貿關係的另一重大進展中,美國國會負責監督美中安全和貿易問題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星期二(11月19日)發布的年度報告中首次呼籲終止與北京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該委員會在報告中指出,這一變化將意味著美國重新啟動對中國貿易行為的年度審查。

  自特朗普高票當選以來短短的兩個多星期的各種跡象顯示,其新一屆政府即將給美國帶來歷史性的巨大變化,在中國經濟深陷各種危機之際,其強硬立場被認為有可能將令美國贏得與中國競爭的決定性的勝利。

  「未來四年將是一個絕佳機會,讓中國處於守勢,並將競爭局面永久地變到對美國有利的方向。」華盛頓非黨派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高級中國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最近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說。

  中國將無計可施?

  上星期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頂級的國際大公司正在計劃加速撤出中國。業務遍及全球40個國家的企業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Bain and Company)本月14日公布的對166位首席執行官和首席運營官的調查發現,高達近七成(69%)的公司都計劃在今年將業務遷出中國。這是預示中國經濟前景可能會更加暗淡的又一最新跡象。

  除了降低人民幣匯率等手段外,自2018年與特朗普政府的貿易衝突以來,中國一直試圖開拓所謂的第三方、尤其是所謂的全球南方國家市場,目前中國對美貿易佔中國對外貿易份額也在逐漸減少。然而,難以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流向其他國家市場已造成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糾紛飆升,令中國在特朗普新關稅出台之前就已陷入一團貿易混戰。

  據中國官方的貿易救濟網的數據,僅11月到目前(11月10日)為止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裡,中國已經有多達43起其他國家發起的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反補貼等應訴案件,除了美國、韓國和歐盟等國家外,還涉及到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哥倫比亞、越南、多米尼加、巴基斯坦等眾多所謂的南方國家。

  以巴西為例,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中國與巴西之間2022年還幾乎沒有任何貿易糾紛,在2023年巴西也只針對中國發起了四起反傾銷、反補貼案,但今年到目前為止已有14起這類案件。

  在本國消費無法消耗大量產能的情況下,中國海關本月的最新統計還顯示,中國向外輸出還在增長。今年前10個月,中國貿易順差高達5.58萬億元,大增17.6%。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商務部前官員托馬斯·杜斯特伯格(Thomas Duesterberg)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美中之間的貿易衝突遠不止於是兩國間的摩擦,而是可能釀成中國與很多貿易夥伴之間範圍廣泛的糾紛。他說:「認為這種動態可能會持續下去,並導致中國面臨更大的問題。」

  「『中國衝擊'告訴我們,無論自由貿易有什麼(真實的)好處,進口激增都會對受影響的工人和社區造成不可接受的損害。」紐約市立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最近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說。他說:「貿易戰即將到來,世界其他國家不會被動地接受中國如此規模的貿易順差。」

  特朗普獨具優勢?

  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雖然可能會影響到美國消費者,甚至導致通貨膨脹上升,但是保衛民主基金會的辛格爾頓說,特朗普已表現出願意為長期戰略利益承擔短期政治代價的意願,而且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支持他的關稅威脅。

  「特朗普的風格對當前的局面來說再合適不過了。」辛格爾頓說。「他的零和思維和不惜承擔短期成本的意願使他特別適合這場高風險的競爭。」

  這位前美國安全官員還指出,特朗普的行事風格以及一個由對華鷹派人士組成的未來內閣「很可能會讓習近平失去他迫切需要的喘息空間。」他說,「他必須認清時機並抓住時機。特朗普可以利用有針對性的關稅、嚴格的出口管制和投資限制來遏制中國獲得關鍵技術和資本。」

  倫敦國王學院學者奇諾·萊奧尼(Zeno Leoni)說,雖然他不能說特朗普有獨到之處,「但他肯定比任何民主黨或新保守主義政府都更具優勢。」

  這位中國問題專家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還說,在中國顯然是特朗普及其團隊的美國外交政策優先事項的同時,特朗普的交易方式也意味著美國外交政策將更加務實,「因此我們必須看看新總統能否在他的實用主義之間取得平衡。」

  儘管有來自美國新政府罕見的強大壓力,智庫國防優先事項(Defense Priorities)研究員丹·德佩特里斯(Dan DePetris)說,在這場激烈的戰略競爭中真正的勝負是很難見分曉的。

  德佩特里斯在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雖然特朗普將繼續堅持認為美國能夠贏得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但是美中兩國沒有誰可以贏得這場戰略競爭,「這兩個超級大國在軍事、經濟和外交上都太強大了,誰都無法將對方壓垮。 」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14: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