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發展中大國 他們收割中企不手軟

京港台:2024-10-23 04:33| 來源:正解局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都是發展中大國 他們收割中企不手軟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第一批出海墨西哥的中國企業,已經被割麻了

  牆內自媒體正解局文章:2018年,川普發動貿易戰。

  如今六年過去,出海墨西哥,成了不少中國企業的選擇。

  根據墨西哥商業銀行BBVA的一份調查顯示,2018年墨西哥所有外企中,中國企業數量只佔6%,是美企數量的1/5。

  但預計到2025年,中資企業的佔比有望達到20%。

  早起的海鳥有魚吃,何況還是在風大魚貴的墨西哥。

  不過,隨著更多中資企業前赴後繼,出海墨西哥,真相也逐漸暴露出來。

  事情並沒有想象得那麼美妙。

  「在墨西哥,除了物流一切都貴。」

  現在,這句話已經是墨西哥一眾外企的共識。

  作為美國的鄰居,墨西哥薅點過路羊毛其實也無可厚非。

  問題是,當墨西哥人的不守時與地方政府的腐敗放到一起,卷性價比和時效的中國人就有些吃不消了。

  

  墨西哥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圖源《華爾街日報》

  第一刀:政府部門親自砍

  對一般的企業來說,政府部門這第一關就很難闖。

  一道手續能拖幾個月,且收取稅費的灰色地帶非常寬。

  就拿新建工廠的企業舉例,當地政府至少先收兩筆錢。

  一筆叫「清表費」,為的是彌補該地塊綠化植被的損失。要知道,入駐國內園區「四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通訊、場地平整)幾乎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在墨西哥,對不起,要交錢。

  另一筆叫「建築許可費」,如果不交,就別想破土動工。

  

  埃爾阿雷納爾市的CBG園區,豐茂的植被被保護下來

  這兩筆錢加起來,可不是小數目。

  曾有記者做過相關採訪,一家中資企業向當地政府交了950萬比索,約合人民幣340萬元。

  不僅如此,因為墨西哥境內外企多,進出口貿易頻繁,墨西哥國內的監管也非常嚴格。

  比如對於稅務的監察,就有5年追溯期。

  任何一家工廠都要格外小心,仔細核對各項賬目。

  只要在追溯期內被發現違規,就要被開天價罰單。

  第二刀:中介動手,約等於明搶

  如果中介有段位,墨西哥的中介一定是王者級。

  墨西哥是一個有黑幫文化的國家,我們眼中的腐敗,在他們那裡更容易被理解成「用關係做事」。

  所以中介作為地頭蛇,常與政府部門暗通款曲,掌握著相當多的內幕消息和門道,甚至能阻礙相關部門各種手續的發放。

  比如有的工廠,建設完畢后,需要向有關部門提交申請才能通電。

  沒有中介,要等七八個月。

  找了中介,有的企業甚至不用等。

  越是著急的企業,就越容易被拿捏,當冤大頭。

  無孔不入的中介機構,與相關部門之間形成堅固的利益鏈條,盤根錯節又若隱若現地阻擋在外企的面前。

  在墨西哥東北部的港口城市蒙特雷,一些企業為了降低原材料成本,選擇從國外進口。

  可就只是清關這一步,也能難倒英雄漢。

  2019年,美國對中國傢具類產品實施制裁,進口關稅提高25%。

  加之原本就昂貴的物流,中國一個集裝箱直接運往美國,運費不低於4000美元,而墨西哥到美國大概只需要1800美元。

  

  洛杉磯港裝滿集裝箱的貨船

  很多品牌將組裝工廠搬到了墨西哥。

  但特定尺寸的板材、五金件、零部件,墨西哥沒有,只能從中國一批批進口。

  這些企業就成了中介公司的衣食父母。

  不找中介的人,原材料清關動輒要等三四個月。

  找了中介的人,兵貴神速。

  當然也有一些公司對墨西哥的中介們深惡痛絕,寧願所有事都親力親為,也不想找他們。

  但最終卻花了更多的錢。

  一家中資企業,自己找施工隊蓋廠房。

  結果這些人不做地質勘測,也不畫圖紙,直接就破土。

  可沒想到,薄薄的土層下是堅硬的花崗岩。

  別人三個月把房子都蓋完了,這家公司光地基就打了半年。

  第三刀:必須來自「自己人」

  廉價的勞動力,是墨西哥開司建廠最大的吸引力之一。

  此前華泰證券曾做過一項統計,2021年中國人的月度最低工資約為402美元,而墨西哥人是256美元,只比越南高了54美元。

  

  亞馬遜工廠里的墨西哥員工

  而根據《財經》雜誌的調查報道,在外資產業集中的地區,墨西哥產業工人平均工資大約合4000-5000元人民幣。

  另有媒體統計數據,同樣是汽車產業上的工人,美國人一小時的薪水約為22美元,墨西哥人卻長期徘徊在4美元左右。

  墨西哥在美洲的人力成本,有碾壓性優勢。

  但近幾年情況變了。

  為了讓美墨邊境的汽車產業能同時為美國人提供就業機會,美方要求墨西哥的汽車製造業中,有40%的零部件要由時薪超過16美元的技術工人製造完成。

  這一方面增加了美國人的就業比例,另一方面提升了墨西哥人的薪資水平。

  現在的墨西哥外企,普遍有2-3倍的加班費,以及每年20%的工資上調。

  要知道,曾經的墨西哥人,幾乎就是生產線上的初代牛馬。

  發達國家的打工人一天工作8小時,他們能工作12-13小時,而且加量不加價。

  但現在,他們不光每周只工作48小時,還一發薪就去喝酒揮霍。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1486人在廣場上共飲龍舌蘭酒

  周日晚上宿醉,周一公司的出勤率就連80%也達不到。

  一些企業實在沒辦法,乾脆將周一的工作目標定在往日的80%。

  有一位日企廠長就向媒體透露,他工廠里的墨西哥員工,經常在工作時間內找不到人,機器停了也不管。

  大家對「員工欺負老闆」的鬧劇越是束手無策,企業利潤就越薄。

  政府、中介、自己人,這三刀砍下來,出海企業往往要做好先賠三年的準備。

  最終能活下來的,大多是財大氣粗的跨國集團。

  墨西哥如此囂張,這勇氣是誰給的?

  因為與美國共享3169公里的邊境線,只要談論墨西哥,就無法繞過美國。

  在經濟發展上,美國確實對墨西哥起過積極作用。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墨西哥曾爆發過一次嚴重的債務危機,波及到了整個拉美,經濟幾近崩潰。

  最終是美國拉來500億美元國際援助基金,救了它一把。

  而在1994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后,美、加、墨三國貨物在自貿區內平等流通,三國資金幾乎暢通無阻。

  自此,墨西哥就被打造成了美國製造業和汽車工業的代工產業園。

  

  墨西哥部分產業集群,來源《財經》雜誌

  它的出口貿易中,汽車類產品佔了26%,80%出口到美國。

  同時墨西哥的機電設備出口佔比34%,其中以家電為主,有86%都賣去了消費力強勁的美國。

  美國的產業讓墨西哥活下來,它的強勁購買力讓墨西哥的經濟得以發展。

  從1994年到2023年,墨西哥的人均GDP從6268.72美元,快速躍升到1.39萬美元。

  2021年,墨西哥就成為世界第七的汽車大國,排在德國後面。

  

  大眾汽車公司位於墨西哥普埃布拉的工廠,舉行儀式紀念最後版本的「甲殼蟲」汽車

  現在,墨西哥不僅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還與全球44個國家建立了12個《自由貿易協定》,擁有不可小覷的國際地位。

  但如果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地說,為墨西哥撐腰的絕不會是鄰居美國。

  作為北美洲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已經從自由經濟轉向經濟保護主義,它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保護本國產業的發展。

  其他國家,哪怕是友鄰墨西哥,也是可以被當炮灰犧牲掉的。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美國對全球各國提出了15373項有效制裁,是第二名的三倍多。

  所有美國提出的制裁中,對墨西哥的制裁有690項,在所有受制裁國家中排名第三,比中國足足多了200多項。

  墨西哥為何會受到美國如此強力的制裁?

  因為墨西哥的位置太重要了,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強。

  如果墨西哥太弱,它就無法成為美國與拉美國家之間的天然屏障;

  但如果它太強,就對美國經濟起不到輔助作用。

  

  2021年9月4日,在墨西哥恰帕斯州塔帕丘拉,「移民大篷車」隊伍向美國進發

  必須恰到好處地拿捏住墨西哥。

  為此,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就將自己的轉基因糧食送了過去。

  在此之前,墨西哥生產一噸玉米的成本是258.62美元,而美國一噸玉米成本只有92.74美元。

  進口糧食比自己種的便宜這麼多,這不僅打擊了墨西哥原本就脆弱的種植業,還大幅降低了墨西哥的農業人口。

  年輕人被趕到城市中,到工廠里做流水線工人,進一步降低製造業的人力成本。

  沒想到的是,剩下的墨西哥農民走投無路,在土地上改種罌粟。

  

  年輕人投奔黑幫,去經營毒品走私生意。

  最後,暴力的毒品交易腐蝕政府官員,而那些不願就範的人難逃一死。

  在2007年到2014年間,有不少於146位市長及以上官員和39位政治領袖被黑幫殘忍殺害。

  

  美國喬治亞州瑪麗埃塔,一家槍支店內,工作人員正在為墨西哥顧客選購彈藥

  由此可見,在墨西哥經濟發展的背後,是產業入侵導致金融體系被外資控制,農業崩潰,和政治腐敗。

  這才有了墨西哥前總統,波費里奧·迪亞斯的那句感慨:

  「可憐的墨西哥,離上帝那麼遠,離美國如此近。」

  處理不好與美國的關係,墨西哥就難有出頭之日。

  在追求經濟發展的歲月中,墨西哥用卑微的姿態換來了美國在產業發展上的照拂。

  然而作為最了解墨西哥所受委屈的當地人,他們對外企的心情自然是無奈且複雜的。

  墨西哥的產業優勢和文化劣勢是一體兩面。

  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這兩個:外強中乾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落後的教育。

  表面上看,墨西哥的城市化其實做得非常好,幾乎可以和發達國家相媲美。

  

  2023年,墨西哥城GDP已達1.79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12

  但這種城市化是建立在對美國進口依賴的基礎上。

  拿最基本的食品來舉例。

  根據墨西哥《金融家報》在2014年披露的數據,截至2013年墨西哥食品消費有43%依賴進口。

  而墨西哥《改革報》在2015年10月19日曾報道,墨西哥每年消費玉米約3400萬噸,其中有30%來自美國。

  這側面反映了墨西哥食品工業的退化。

  除了吃,墨西哥還不願意修鐵路、建學校。

  

  墨西哥的貧民窟,與富人區只有一路之隔

  很多不能在短期內帶來經濟效益的投資,都可能被削減。

  2014年底,中國曾與墨西哥簽署一項全程210公里的高鐵項目,項目預算44億美元。

  這個項目連接首都墨西哥城和克雷塔羅州首府,很多國家都派團隊參與競標。

  然而合約簽署僅三天後,墨方卻以「招標過程中有違規操作」為由,單方撕毀合同。

  經過一番調查后中方才得知,當時主導鐵路建設項目的革命制度黨在議會中不佔優勢地位,而反對黨卻以建設成本太高,建成后票價太貴為由,挑起民眾反對。

  高鐵建設淪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國家發展受限。

  因為類似的原因,墨西哥也不願意在教育上做投資。

  根據經合組織OECD編製的《2023年教育全景》數據顯示,OECD成員國中,絕大部分會拿出不少於GDP的3%來發展教育。

  而墨西哥在教育上的投入低於3%。

  具體到每一個學生,墨西哥只為每人投入約5000美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在拉美地區都幾乎墊底。

  這就導致墨西哥有一半的人口連初中也上不完。

  缺乏基礎教育,就只能在技校中被「速成」為高效率的產業工人。

  

  其中很多人因缺乏晉陞機會,在底層逐漸變得油滑、低效,考驗著每一家外資企業的管理水平。

  所以現在很多中資企業來到墨西哥,最大的痛苦並不是擺不平中介服務和各種成本。

  而是缺乏先進的管理辦法,甚至沒有為非華裔員工設計晉陞通道,招工困難。

  中國企業出海墨西哥,本就是一種升級。

  這不僅要求我們具有高瞻遠矚的國際視野。

  更需要我們要做好基礎工作:管理、服務、理解。

  而不是簡單地抱怨和改變墨西哥人。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0: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