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燒」日本人的中國男人,承包了東京的殯葬業

京港台:2024-10-21 13:53| 來源:最華人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專「燒」日本人的中國男人,承包了東京的殯葬業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近幾年,「東京火葬場被中國資本操控」的消息,在日本引發熱議。

  許多日本人對此表示無法接受:難道就連死,我們也沒辦法擺脫中國嗎?

  還有人發出哀嚎:看來,成為「日本省」的日子不遠了......

  

  ● YouTube網友評論

  現實永遠是殘酷的。

  在日本,大部分火葬場屬於公共服務業,由地方政府經營,而東京都23區則是一個例外。

  整個東京有9家火葬場,除2家公營之外,其餘都是民營。而在這7家民營中,就有6家屬於東京博善株式會社。

  而博善株式會社的老闆,正是中國人羅怡文

  

  ● 羅怡文

  也就是說,在日本東京,羅怡文包攬了東京下轄23區內70%的火葬服務,還順帶承接了附近幾個縣市的火葬業務。

  不要說普通民眾,就連前首相安倍晉三也是被他「燒」走的。

  

  ● 安倍葬禮

  雖然有點尷尬,但日本民眾卻毫無辦法。因為日本東京的大部分人,甚至包括皇室成員的身後事,已然被中國人死死拿捏。

  

  「送走」日本人的他,到底什麼來頭?

  1985年,生於上海的羅怡文,從上海財經大學畢業。

  彼時,正值中日邦交蜜月期,很多中國人選擇前往日本留學、經商、定居,而羅怡文也順應時代的潮流,成為其中的一員。

  誰都想不到,這個看上去平平無奇的中國留學生,竟然具有驚人的商業頭腦,未來會在日本商界大殺四方,「燒」走數以萬計的日本人。

  

  ● 羅怡文

  1992年,還在日本橫濱國立大學修讀經濟學研究生的羅怡文,由於對日語不熟練,平時讀日文報刊時總是一知半解,甚為苦惱。

  然而很快,他就從中捕捉到了商機。

  羅怡文認為,日語不熟練這種情況,在近20萬人的中國留學生群體中相當普遍。

  於是,他為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們,量身打造了一份《中文導報》。

  羅怡文首先安排專人,將日本報紙的內容翻譯、整理成中文,然後重新刊印發行,再賣給中國留學生。

  由於赴日留學潮剛剛興起,《中文導報》以精準的定位,迅速打開了在日中國留學生市場,銷量十分驚人。

  上世紀90年代初的赴日留學生中,很多人不一定了解《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但一定看過羅怡文的《中文導報》。

  首次創業成功,讓羅怡文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讓他信心倍增,開始了下一輪的商業征程。

  2006年,羅怡文成功轉型並創辦了主營家電的上海新天地株式會社,也就是日本觀光免稅株式會社的前身。

  雖然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但真正讓羅怡文在日本商界嶄露頭角的,是3年後的蘇寧收購日本老牌家電品牌樂購仕(Laox)一案。

  

  ● 樂購仕免稅店

  2009年,在羅怡文的牽線搭橋以及反覆遊說下,中國蘇寧和日本樂購仕之間達成了收購協議。

  羅怡文也因此被任命為蘇寧東京大區總經理和樂購仕的社長。

  說起樂購仕,大家也並不陌生,就是當年那個中國遊客在日本瘋狂搶購的馬桶蓋品牌。

  擔任樂購仕社長一職,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暗流涌動,困難重重。

  當時羅怡文接手的樂購仕早已風光不再,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樂購仕已經連續虧損了9年,淪為「燙手山芋」般的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羅怡文經過全面的市場調研,最終將目光放在了旅遊行業上。

  他為樂購仕開了一劑猛葯,那就是將樂購仕徹底轉型為免稅店,為這家老牌企業重新注入生機和活力。

  

  ● 日本免稅連鎖店樂購仕

  然而,這個決定竟遭到了多數老員工的質疑:「做了這麼多年的家電,怎麼說換就換?」

  對此,羅怡文沒有太多回應,他頂住重重壓力,將樂購仕免稅店打理得風生水起。

  那些年,只要赴日旅行的中國人,鮮少有不去逛免稅店的。從小家電到化妝品,從電飯鍋到馬桶蓋,國人統統打包背回國,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掃貨狂潮。

  看到樂購仕的逆襲翻盤,那些質疑的聲音才徹底消散。

  2015年,樂購仕創造了高達80億日元的凈利潤,銷售規模足足增長了20倍,堪稱日本的「商業奇迹」。

  在大眾看來 ,樂購仕的騰飛,是掌門人羅怡文的人生巔峰。

  殊不知,屬於他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劍指東京殯喪業,專「燒」日本人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日本旅遊業也因此大受衝擊,樂購仕的銷量更是遭受重創,全國一半門店悉數倒閉。

  面對困境,羅怡文一直在尋找新的方向。很快,他就把目光投向了東京的火葬市場。

  日本是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截至2024年9月15日,日本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為3625萬人,佔比高達29.3%。

  

  而老齡化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高死亡率。

  在人口密度極高的東京,從2010年開始,就已經出現火葬場需要長時間排隊的狀況。

  這就造成了國人認為「晦氣」的殯葬業,在日本卻是不折不扣的「香餑餑」。

  恰好此時,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的家族企業麻生集團正大量拋售廣濟堂的股份。

  

  ● 廣濟堂

  這個消息引起了羅怡文的注意,進而開啟了他的收購之路。

  通過努力,羅怡文成功地收購了廣濟堂25%的股份,隨後又進行了幾輪注資,使得股份超過40%,一躍成為廣濟堂最大的股東。

  自此,廣濟堂正式成為中資企業,羅怡文也開始將目光瞄準東京殯葬業。

  此前的日本火葬業,硬體條件落後,火葬方式靠人工,效率非常低下。

  

  ● 電影《入殮師》劇照

  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火葬和殯儀都是分開來辦的,死者家屬只能委託殯儀館進行火葬,而火葬場也要支付費用給殯儀館。

  這就使得殯儀館在行業中處於優勢地位,火葬場甚至一度要靠殯儀館賞飯吃。

  掌握控股權的羅怡文,對於旗下的火葬場投入重金,進行了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首先引進了最先進的火化技術,不僅提高了火化效率和單位時間火化的人數,更是在質量上,把火化做到了極致。

  

  在管理上,羅怡文選擇與當地一家大型殯儀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將原來殯儀和火葬分開的做法合二為一,形成了火葬、葬禮的一條龍服務,不僅開展火葬業務,還可以承辦大型法事。

  如此一來,東京博善火葬場再也不用在殯儀館下面討生活了,還憑藉優秀的服務,成為日本殯葬業內的佼佼者。

  日本前任首相安倍晉三的火化儀式,就是在東京博善旗下的「桐谷齋場」進行的。

  

  ● 桐谷齋場

  羅怡文執掌東京博善僅僅一年後,其銷售額就高達9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5億。

  可以想象,隨著日本「超級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東京博善的盈利還有著極大的上升空間。

  眼看中資公司靠火喪業務賺得盆滿缽滿,不少日本人開始心裡犯酸,甚至有人表態:大不了不去這6家火葬場。

  然而現實就是這麼打臉,只要日本人打算料理後事,即便不願意去中國人控股的火葬場,也難以徹底擺脫中國製造。

  

  被中國人拿捏的日本死亡經濟

  不僅僅是殯喪業,整個日本的死亡經濟都已經被中國人死死拿捏。

  據數據顯示,日本90%的棺材、80%的墓碑都來自中國。

  山東曹縣盛產棺木,可這裡生產的棺木絕大多數用於出口。每年都有上百萬口棺材從這裡被源源不斷地銷往日本,陪伴離世的人最後一程。

  

  ● 日本東京電視台《不可思議的世界》截圖

  根據日本習俗,日本人的棺木最後要和遺體一起火化,所以易燃且輕的桐木是最佳選擇。

  而曹縣盛產泡桐,豐富的桐木材料,是曹縣搶佔日本市場的先天優勢。

  可僅有原材料優勢還不夠,曹縣棺材能夠佔領日本市場,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緊緊抓住了日本人的需求。

  

  ● 曹縣生產的棺木

  日本人注重儀式感,尤其是對「身後事」更不會馬虎,對於棺材的精緻美觀度要求極高。

  而曹縣生產棺木的企業,在研究日本人的喜好方面,顯然下了一番苦功夫。

  比如在櫻花季,會推出帶有櫻花元素的棺木,根據逝者年齡還會推出奢華的鍍金棺,網紅款的粉紅棺,又或是刻上哆啦A夢的二次元棺。

  

  ● 曹縣生產的棺木,根據日本客人需求定製

  不管顏色、風格還是圖案,統統可以定製,對於日本同行來說,無疑是一場降維打擊。

  其次,在細節上,曹縣棺材也做到了極致。

  日本生產的棺木大多是實木,對雕刻工藝要求極高。而曹縣是傳承了百年的「木藝加工之鄉」,有得天獨厚的雕刻人才資源,完全可以做到批量生產。

  

  ● 曹縣棺木廠家的生產廠房

  曹縣棺材之所以橫掃日本,除了以上原因外,價格因素也至關重要。

  日本本土生產的一口棺材要4000多元,而曹縣生產的棺材,最便宜的只有200多元,即便是最貴的,也不過是日本本土棺材一半的價格。

  請問,這樣質優價低的棺木,哪個日本人不喜歡?

  日本的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世界》里,一群中國大媽為曹縣棺材打call:「日本的各位,請一定要使用我們製作的棺材喔!」

  

  ● 日本東京電視台《不可思議的世界》截圖

  對於日本人來說,好棺材有了,好墓碑也是必不可少。

  於是,技藝精湛的福建惠安墓碑,承包了日本80%以上的墓碑需求。

  惠安墓碑對於日本而言,到底有多重要呢?

  據朝日電視台報道,在2020年初,惠安各大石雕工廠受疫情影響停工,一家長期採購當地墓碑的日本石材店因此彈盡糧絕,無貨可賣,最終鬧出了過世客人排隊等墓碑的悲劇。

  

  ● 疫情期間,日本一家石材店店主稱,來自中國的墓碑根本進不來

  可能有人對此質疑,日本難道沒有石頭嗎,怎麼就連墓碑也要從中國進口?

  殊不知,不是日本沒有原材料,而是惠安石雕太強了。

  惠安石雕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其石雕手藝堪稱地表最強。

  同行的石雕作品,接縫如果在1厘米,已經足以自傲了。而惠安人做的石雕,接縫能小於1毫米。

  日本人十分注重喪葬禮儀,無論是墓碑上的字體還是圖形和花紋的雕刻,都極盡嚴苛。

  普通的石材加工廠根本做不出如此華美精緻的墓碑,唯有工藝精湛的惠安墓碑可以勝任。所以,一向看重細節的日本人,無不以擁有一塊惠安墓碑為榮。

  

  ● 惠安產的墓碑

  這個位於福建泉州的小縣城,也因此與曹縣一起,為日本人提供了完善的「喪葬一條龍服務」。

  除了羅怡文控股的火葬場、曹縣棺材、惠安墓碑外,連雲港的念珠,東陽產的佛龕和牌位等殯喪用品,也在逐步佔領日本市場。

  形態各異的中國產殯葬產品與中國殯喪模式,早已慢慢滲透進日本殯葬業,包攬了日本人的往生路。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有許多日本人在談到中國製造時,往往充滿了不屑和詆毀,甚至有人直言:我不吃中國的食物!

  殊不知,無論日本人願不願意,他們人生的最後一程可能都是中國人送走的。

  中國人負責不了他們的生,但可以包辦他們的死。

  真是應了那句調侃:「為了親自送走日本人,我們一直在努力!」

        更多華人社區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9 02: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