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 Day! 決定特斯拉的命運和馬斯克的聲譽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新聞來源: 華爾街見聞/鞭牛士/字母榜
美國加州當地時間10月10日周四晚7點,即北京時間10月11日上午10點,特斯拉將舉行備受矚目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業務Robotaxi的發布會Robotaxi Day,被稱為Cybercab的Robotaixi實體車將首次亮相。
馬斯克曾表示,他堅信Robotaxi的變革力量,值得將特斯拉的財務未來押注於該產品,還預計,該業務有望讓特斯拉的估值升至5萬億美元。換句話說,特斯拉將公司的未來都押在Robotaxi的成功上。在特斯拉發布會直播預告中還引用了馬斯克的原話:「這將是載入史冊的一天。」
彭博報道認為,Robotaxi Day將長期影響特斯拉及其CEO馬斯克的命運,對馬斯克的個人聲譽關係重大。
說Robotaxi Day影響特斯拉整個公司及馬斯克的命運是因為,如果發布會取得成功,將有助於平息馬斯克自動駕駛戰略面臨的質疑,而如果發布會重演了過去產品發布會上的失誤,可能會加劇這種懷疑。在公共道路上部署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特斯拉已經落後於一些競爭對手,而在特斯拉的主要市場,將Robotaxi業務商業化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得到監管方的批准。此外,自動駕駛技術還遠未完善。
說Robotaxi Day關乎馬斯克聲譽是因為,馬斯克之前曾多次推遲計劃發布的產品。比如華爾街見聞曾提到,將近三個月前,特斯拉被爆出將RoboTaxi發布會從8月推遲到10月,以便讓負責該項目的團隊有更多時間製造額外的原型車,同時重新設計RoboTaxi的某些元素。
而且,最近多名特斯拉的高管宣布離職,本周稍早一些媒體稱,過去一周,四位表示離開的高管都是馬斯克的直接下屬,包括特斯拉公共政策和業務發展總監Jos Dings、特斯拉全球自動化和安全政策負責人Marc Van Impe。高管頻繁離職無疑讓資本市場懷疑特斯拉是否出了管理問題。
據一些媒體之前爆料,Robotaxi是一款雙門、雙座、類似Cybertruck的緊湊型車,車門會像蝴蝶羽翼一樣打開,帶有稜角分明的邊緣和不鏽鋼飾面,可能還沒有方向盤。這款車與特斯拉其他車型的不同之處在於,無需人類駕駛員在場即可操作汽車,可能會使用攝像頭和計算能力相結合來實現導航功能,不會有通用汽車旗下Cruise和谷歌旗下Waymo等自動駕駛汽車依賴的激光雷達感測器(Lidar),馬斯克認為它們過於昂貴且沒有必要。
特斯拉也可能在Robotaxi Day上公布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進展。之前特斯拉說,其輔助駕駛軟體FSD的能力已經加快速度提升。「基於當前的趨勢,似乎我們應該能夠將兩次人工干預之間的里程數提高到足夠高,以至於遠遠超過人類,以至於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實現無需監督的自動駕駛。」
彭博援引知情者消息稱,在Robotaxi Day上,馬斯克料將談論特斯拉為其電動卡車Semi開發 FSD 的計劃,以及如何使用該技術運輸貨物,但預計不會進行 Semi 演示。他還可能介紹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Optimus 的開發情況。
自2022年Optimus發布以來,特斯拉幾乎沒有提供任何相關的進展更新。今年7月馬斯克在社交媒體透露,特斯拉明年將小規模生產Optimus供內部使用,有望2026年為其他公司大批量生產。研究機構Bernstein認為,特斯拉可能早就更新Optimus的進展了,此次活動Robotaxi Day的配文「We, Robot」可能暗示了特斯拉計劃包含這樣的更新。
馬斯克將揭曉特斯拉未來:Cybercab引人關注
鞭牛士報道,10月10日消息,據CNN報道,周四晚上,埃隆·馬斯克和特斯拉承諾將迎來公司歷史上的重大轉折時刻。但他們是否能真正實現這一承諾還有待觀察。
過去十年來,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的首席執行官一直發誓,特斯拉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即將問世。特斯拉將在加利福尼亞州華納兄弟影城舉辦一場活動,公布其自動駕駛機器人計程車計劃,屆時特斯拉將兌現最新承諾。
「我認為這是特斯拉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活動之一。」Wedbush Securities 分析師、特斯拉多頭丹·艾夫斯 (Dan Ives) 表示。「我認為 5 到 10 年後,它將被視為蘋果推出 iPhone 時那樣的時刻。」
馬斯克可能宣布希么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將為沒有司機的乘客提供乘車服務。全自動駕駛汽車將與Uber 和 Lyft等叫車服務展開競爭,特斯拉還將測試谷歌 Waymo 和通用汽車 Cruise 部門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
周四的計劃的一部分可能是推出特斯拉專為機器人計程車車隊打造的車型,馬斯克稱之為Cybercab。
但該公司的叫車服務細節也有望公布,該服務將使用特斯拉自有車輛和特斯拉客戶擁有的車輛,後者可能希望在不使用車輛時將車輛出租,這有點像汽車的 Airbnb。特斯拉將從收入中抽取一部分,其餘部分歸車主所有。
但特斯拉在過去五年裡一直承諾,這樣的項目很快就會實現。即使這項技術如馬斯克所宣稱的那樣先進,獲得監管部門的運營批准也可能很困難。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事故可能會導致監管機構停止運營,即使這些汽車已經獲得批准。這是使用人類司機的服務不會面臨的風險。
通用汽車旗下 Cruise 部門在加州運營無人駕駛汽車的許可被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暫停。 此前,該部門在加州發生了一起事故,一名行人被一輛有人駕駛的汽車撞倒,隨後被 Cruise 車輛拖行 20 英尺,導致其受重傷。
未能兌現過去的承諾
馬斯克及其支持者堅稱,這將改變人們從 A 點到 B 點的基本經濟方式,從而推動特斯拉股價上漲,其估值將遠超任何一家現有公司的市值。多年來,馬斯克關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承諾推動了特斯拉股價上漲。
他們預測,特斯拉不僅可以通過出租汽車賺取比實際銷售汽車更多的錢,而且還能增加買家的需求,這些買家通過出租汽車來收回購買價格。
特斯拉和馬斯克曾多次 承諾自動駕駛汽車的性能以及何時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但迄今為止,特斯拉尚未兌現這些承諾。而且,除了技術問題之外,還有許多重大的監管障礙需要克服。
特斯拉長期以來一直提供所謂的全自動駕駛或 FSD 作為其汽車的選配功能,目前售價為 8,000 美元。但儘管如此,特斯拉表示,即使在 FSD 模式下,駕駛員仍需要繼續坐在駕駛座上,隨時準備接管車輛的控制權。
在 7 月份與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表示,他預計可能在今年年底實現無人駕駛,並補充說:如果明年我們無法實現,我會感到震驚。但他也承認,顯然我過去對此的預測過於樂觀。
其實,如果你聽馬斯克過去的言論,就會發現特斯拉距離真正的全自動駕駛已經過去一年左右了。
「我就是那個喊著 FSD 的男孩。但我認為到今年年底,我們會比人類更好。」他在 2023 年 7 月與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表示,並補充道:「我過去也犯過錯。這次我可能錯了。」
儘管特斯拉和馬斯克堅稱 FSD 已經實現了比人類駕駛員更安全的目標,但測試過該服務的外部人士發現,如果不是駕駛員頻繁控制汽車,車輛很容易發生碰撞。一家獨立測試服務公司AMCI Testing發現,駕駛員平均每行駛 13 英里就需要控制汽車。
「每小時會發生三起事故。這比競爭技術要嚴重數千倍。」長期嚴厲批評特斯拉和馬斯克的分析師戈登·約翰遜 (Gordon Johnson) 表示。他預測,周四推出的 Robotaxi將讓投資者大失所望。
「差得遠」
即使那些對特斯拉兌現承諾的能力持樂觀態度的人也認為,這項服務最多還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我們預計,在行駛里程達到 3% 時,汽車就會脫離控制。雖然 97% 聽起來很接近,但還差得很遠。」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 管理合伙人 Gene Munster 在談到人類駕駛員需要接管控制的次數時表示。「這個數字必須遠高於 99%。而從 95% 或 97% 提高到 99% 確實很難。還有一個問題是,監管機構希望看到多少個 9。是 99.9% 還是 99.999%?」
「我認為需要兩年時間才能讓這項技術成熟。」蒙斯特說。「還需要兩到三年才能獲得所需的監管部門批准。」
儘管蒙斯特對特斯拉未來成功的能力持樂觀態度,但他懷疑此次活動可能會讓投資者感到失望。
「他們已經談論這個問題好幾年了。」他說。「最大的問題是時機。如果時間超過三個月,投資者就會持懷疑態度。」
就連艾夫斯這樣的樂觀主義者也表示,鑒於馬斯克過去的承諾,打破普遍存在的懷疑至關重要。
「對於馬斯克和特斯拉來說,這是一個關鍵時刻。」他說。「要麼你對這次活動感到震驚,要麼你對此不以為然。」
馬斯克也想要一根「蘿蔔」
一場罕見的「洋蘿蔔」「土蘿蔔」大戰,在近期打響。
當地時間10月10日,特斯拉將舉辦「Robotaxi Day」,該活動被馬斯克冠以將「載入史冊」來形容其重要性。
據此前媒體爆料,即將露出廬山真面目的特斯拉Robotaxi車型,有望取消方向盤和踏板,完全依賴特斯拉FSD(全自動駕駛)運行,車內配備超大屏幕提供娛樂功能等。
就在特斯拉「Robotaxi Day」舉辦前夕,國內自動駕駛代表企業百度蘿蔔快跑,也爆出重磅消息,被傳計劃進軍全球市場,或將在中國香港、新加坡和中東等地測試和部署無人駕駛計程車。
與此同時,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台10.0也即將發布,屆時將搭載百度最新的自動駕駛大模型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該版本不僅限於中國大陸,則是專為全球用戶設計。
Robotaxi 另一核心玩家——Alphabet旗下Waymo,也沒閑著。10月初,Waymo不僅宣布其在德州奧斯汀的無人駕駛出租服務即將向公眾開放,而且還與韓國現代汽車達成合作,繼印度捷豹路虎和中國極氪汽車廠商之後,再次在無人駕駛計程車車隊中引入新車企。
至此,圍繞特斯拉、Waymo、蘿蔔快跑所形成的全球自動駕駛「三大家」格局初現,它們紛紛加碼Robotaxi的背後,則是自動駕駛萬億潛在市場所帶來的前景誘惑。
在近期接受採訪中,方舟投資公司創始人兼CEO的「木頭姐」凱茜·伍德直接預測道,Robotaxi業務在「未來五到十年,將是一個四到五萬億美元的收入機會。這是一種SaaS模式,毛利率高達80%以上。」作為對比,當前具備盈利能力的新能源車企,包括比亞迪、特斯拉和理想等在內,其毛利率最高尚未超過30%。
來自第三方機構的數據進一步佐證著木頭姐的樂觀預言。根據Frost&Sullivan預測,隨著技術進步、政策有利及成本降低,Robotaxi將於2026年左右實現規模化落地,預計到2030年Robotaxi將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採用,屆時Robotaxi全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萬億元。
隨著Waymo、蘿蔔快跑相繼跨過服務落地門檻,對Robotaxi行業來說,無人駕駛的到來已經不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
在大模型帶來的技術機遇之下,沉寂一段時間的自動駕駛行業,再次迎來新的爆發。
作為全球自動駕駛領頭羊的Waymo,其估值在2018年一度達到175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位元組跳動和Space X的全球第三大未上市公司。但在難以變現的商業化面前,Waymo劍指L4及以上的高階自動駕駛模式不再被市場看好,估值遭遇暴跌。
到2020年,啟動新一輪22.5億美元融資后,Waymo彼時的估值僅為 300億美元,暴跌超八成。
Waymo前CEO約翰·克拉夫奇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坦陳:「自動駕駛汽車實在是太磨人了……這傢伙比把火箭送入軌道還要難,因為在安全方面我們要持續不斷進行重複測試才能安心。」
好在,大模型又為自動駕駛行業打開了通往L4及以上高階自動駕駛模式的新路徑,並給市場注入了信心。
進入2024年,Waymo母公司Alphabet決定豪擲50億美元,支持Waymo擴展車隊規模和業務範圍。
作為美國唯一一家運營收費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公司,Waymo目前車隊規模在700輛左右,並在今年對舊金山的所有消費者開放了其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8月份,Waymo對外表示,其付費乘車次數已經達到每周10萬次。
與Waymo的雄心類似,特斯拉也想逐個城市推廣其Robotaxi服務,只不過,目前馬斯克尚未推出專屬的無人車輛和開發自己的打車軟體,這一切疑惑,都有待「Robotaxi Day」給出答案。
不過,馬斯克鍾情無人駕駛已久。早在2022年,馬斯克就曾召集特斯拉一眾高管,對Robotaxi做了一番頭腦風暴,當時,他們決定要把Robotaxi打造成一款比Model 3更小、更便宜、速度較慢的車。
作為國內對標Waymo的重磅玩家,蘿蔔快跑也相繼取得了許多成就。蘿蔔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已開始進行規模化全無人道路測試。蘿蔔快跑第六代無人車搭載百度Apollo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解決方案,成本相較於第五代無人車成本下降了60%。
百度財報顯示,全國範圍內,蘿蔔快跑在第二季度為公眾提供了約89.9萬次乘車服務,同比增長26%。截至7 月份,蘿蔔快跑為公眾提供的累計乘車服務超過700萬次。
自2021年正式推出APP上線運營以來,蘿蔔快跑已經相繼在中國內地的11個城市向公眾開放,並已獲准在4個城市向公眾提供全無人叫車服務,包括北京、深圳、武漢及重慶。
儘管「三大家」都奔著無人化的終極目標而去,但在具體路線選擇和發展策略上,卻各有不同。
特斯拉和Waymo選擇了「單車智能」路線,而百度則走向了一條「單車智能+車路協同」的全新道路。
在「單車智能」流派中,特斯拉和Waymo又略有不同。
背靠谷歌的Waymo,屬於「單車智能」路線中的激進派,一開始就被科學思維牽引著,選擇了一步到位的跨越式發展策略,藉助攝像頭與激光雷達等多感測器融合路線輔助,直奔L4及以上高級別自動駕駛模式。
2013研發輔助自動駕駛功能Autopilot時,特斯拉也曾老老實實採用前輩Waymo開闢的路徑,即用激光雷達、攝像頭等感測器收集數據,人工標註之後,再讓工程師編寫行駛規則代碼,從而決定車該怎麼開。
轉變在2021年到來。為了節省成本和更快速普及自動駕駛功能,追求商業化的馬斯克,決定放棄激光雷達和高精地圖,改用純視覺方案。特斯拉也由此選擇了與Waymo迥異的漸進式發展策略,在馬斯克一貫推崇的工程思維主導下,講究循序漸進,開始一步步從L2升級至L4及以上高級別自動駕駛模式。
百度則通過「技術降維、數據反哺」的融合策略,在Waymo的跨越式發展策略和特斯拉的漸進式發展策略中找到了新的平衡,更快推進L4級自動駕駛的規模商業化。
同時,有別於特斯拉和Waymo主要依靠車輛自身的視覺、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感測器,來進行環境感知、計算決策和控制執行的「單車智能」路線,走「單車智能+車路協同」路線的蘿蔔快跑,更加相信自動駕駛的未來同樣需要依賴路端的智能化升級,通過車聯網將人-車-路-雲這些交通要素聯繫在一起,才能最終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全方位支撐服務。
如果說單車智能是讓路上的車輛都能由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駕駛,那麼車路協同就像是給每輛車開了一個天眼,猶如多了一個上帝視角,幫助車輛避開一切障礙。
這樣做的目的,便是為了解決自動駕駛的長尾問題。在自動駕駛領域有90/10理論,指的是最後10%的長尾問題,可能需要付出90%的努力,甚至更多。車路協同則是在單車基礎上,從路端和雲端著手,去解決最後10%的長尾問題。
增加多重安全冗餘之外,車路協同還能進一步幫助降低無人車的整車製造成本。
相比2021年推出的第五代無人車Apollo Moon,目前蘿蔔快跑開始進行規模化全無人道路測試的第六代無人車,量產價格已經不足3萬美元,同比成本降低了60%。
技術的進步,也在另一方面推動無人車運營成本的下降。
在大模型技術浪潮到來后,蘿蔔快跑成為全球首個應用自動駕駛大模型ADFM的自動駕駛企業。ADFM,支持L4級自動駕駛,可以做到安全性高於人類駕駛員10倍以上。
在上述多重因素努力之下,與去年第二季度相比,今年第二季度,蘿蔔快跑每輛車的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蘿蔔快跑實現目標城市UE收支平衡的關鍵里程碑。
特斯拉、Waymo和蘿蔔快跑等全球自動駕駛「三大家」格局中,僅有蘿蔔快跑走向「單車智能+車路協同」路線的背後,還離不開蘿蔔快跑對中國複雜路況的親身實踐和因地制宜。
走車路協同路線,更適合中國國情,這背後離不開中國配套齊全的基礎設施的助益。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積極推動智慧交通建設。
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在印發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就提到,計劃到2025年,實現車用無線通信網路(LTE-V2X等)區域覆蓋,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路(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車路協同則是V2X車聯網的核心組成部分。
大搞基建之外,國內多個城市還相繼出台或加快自動駕駛相關的立法進程。截至目前,國務院辦公廳已啟動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運輸條例的修訂工作,全國已有10餘個城市推進自動駕駛地方性立法,其中深圳、上海浦東、陽泉、無錫、蘇州、杭州6個地方已經出台立法文件,武漢、北京、合肥、廣州加快推進立法進程。
頂著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名頭的中國,也為自動駕駛相關應用的落地,提供了充足的探索場景,藉由龐大市場帶來的顯著規模效應,勢必有利於自動駕駛在部分領域率先取得規模化應用。
上述表現之一便是,在新能源時代後來居上的新勢力車企,一改往昔以市場換技術的老面孔,開始完成身份對調,成為新的技術輸出方,如大眾牽手小鵬、奧迪聯手上汽……
但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在市場和技術上中國車企都有了後來居上的趨勢,但表現在無人駕駛領域,其規模擴大仍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技術比拼依然是當前一眾玩家的重中之重,「木頭姐」更是直言不諱,稱Robotaxi項目是一個「贏家吃下大頭」的項目,「哪家公司能最快、最安全地把人們從A點送到B點,並儘可能減少等待時間,就能贏得大部分市場份額。」
在蘿蔔快取得美國加州無人駕駛測試許可,與Waymo一較高下之後,中國市場上,蘿蔔快跑也即將迎來與特斯拉同台競技的機會。
9月份,特斯拉通過社交媒體預告,一旦監管獲批,將於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和歐洲推出FSD。
屆時,究竟是蘿蔔快跑路線更勝一籌,還是特斯拉更強一些,便到了見分曉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