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正成為中國「資本綠洲」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富到「漏油」的中東巨頭,又打算出手了。
沙烏地阿拉伯當地時間9月11日,榮盛石化與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以下簡稱「沙特阿美」 )簽署了《聯合開發協議的框架協議》。雙方正在討論兩個收購事項,分別是榮盛石化擬收購沙特阿美全資子公司SASREF(朱拜勒煉化公司)的50%股權,和沙特阿美對榮盛石化全資子公司中金石化不超過50%股權的潛在收購。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3月,沙特阿美便對榮盛石化進行了交易總價超200億元的戰略投資,是後者名副其實的「戰略投資者」。此外,沙特阿美還宣布與恆力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進了沙特阿美可能收購恆力石化10%股份的談判,但尚需盡職調查並獲得監管許可。
將目光投向中國市場,應該是近年來中東資本之間的「共識」。
近日,在舉行的沙特工商界代表座談上,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穆罕默德·阿布納揚在會上表示,將致力於深化與中國企業的戰略合作,支持雙方綠色低碳發展目標。該公司期望在未來的5年內,每年在中國市場投資10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在中國投資總額將達到750億美元,占其總資產管理規模的三分之一。
而再往推移一段時間,今年8月初,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以下簡稱「PIF」)發表聲明稱,已與中國六家主要金融機構簽署了六份諒解備忘錄,總額高達500億美元。並指出,這些諒解備忘錄涉及通過債務和股權方式促進雙向資本流動的合作領域,是PIF推動全球機構夥伴關係戰略的一部分。
而除了上述提及的沙特資本外,包括阿布扎比投資局(ADIA)、科威特政府投資局(KIA)、卡達投資局(QIA)等中東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在國內頻頻出手,涉足領域包括不限於能源、礦產、汽車、電子設備等領域。中東土豪成為國內資本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的同時,也展現出他們押注中國市場的長期願景。
而這一幕,還在繼續進行著。
在華「掃貨」
最新一幕,發生在9月6日。
這一日,成立於2023年11月的具身智能領域初創公司穹徹智能宣布完成累計數億元人民幣的天使輪和Pre-A 輪兩輪融資。由知名投資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以下簡稱「P7」)與廣發信德聯合領投,澤羽資本、創新工場、奇績創壇、璞躍中國以及MFund魔量資本等著名投資機構參投。
其中,領投方「P7」格外令人關注—— 「P7」正是上述提及的石油巨頭「沙特阿美」旗下一個多元化風投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機構名「Prosperity 7」的背後,是其使命的真實寫照。
20世紀30年代,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和當地嚮導在沙特斑駁起伏的沙漠中勘探出「達曼7號」(「7」指的沙特鑽探的第7口油井)。1938年,這口臨近波斯灣的達曼7號井順利噴油,一躍成為沙特第一口商業化油井,也在短時間內使得原本默默無聞的沙特石油產量暴漲10倍。此後,這口井也被譽為「繁榮之井(Prosperity Well)」
於「石油王國」沙特而言,「達曼7號」的出現改變了沙特幾代人的生活。因此「石油巨頭」沙特阿美將旗下基金命名為「Prosperity 7」,頗有改變歷史之意。
如此前P7團隊管理層所言,他們希望在科技海洋勘探下一代「油井」,開採出最具突破性和創新性的技術應用。他們希望將財務回報帶給沙烏地阿拉伯,將新興科技的福利帶給全世界。「我們堅定地看好中國。不僅是中國團隊看好這裡,我們在總部和全球其他地區的同事們也相信這一點。」
在這樣的共識下,P7自2020年進入中國市場起,便專註於投資市場上具有高度可擴展性的初創企業, 涵蓋企業IT、金融科技、人工智慧、B2B、消費科技和醫療科技等領域,以推動行業變革。
天眼查數據顯示,P7在中國市場首筆投資可追溯至2020年12月,其參與了快倉智能近10億元C輪融資,彼時沙特阿美風投基金表示,「我們Prosperity 7風投基金十分支持快倉優秀的管理團隊去建立起一家有創新性的、並擁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公司。快倉是我們在中國直接投資的第一個項目,我們很高興能達成本次合作。我們相信,快倉是一家能夠快速增長的公司,它會在自身領域中成為全球領先的玩家。」
此後,P7又陸續出手投資了傅利葉智能、分貝通、宏景智駕、英矽智能、聚合生物、輻聯醫藥等超十家明星企業,領域涵蓋醫療健康、人工智慧、金融支付、新能源汽車等多領域。
除了旗下基金P7在中國市場「掃貨」外,投資中國同樣是沙特阿美一大業務。
公司下游業務總裁穆罕默德·卡塔尼此前曾表示,沙特阿美在2023年與中國合作夥伴簽署了價值高達8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從此不難窺測,上述提及沙特阿美與榮盛石化和恆力集團的合作,無外乎是沙特阿美在中國「掃貨」的一個縮影。
沙特「新錢」,重磅登場
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PIF」,同樣是沙特資本投資中國的一大來源。
和「企業投資部」沙特阿美不同,PIF為「主權財富基金」。顧名思義,「主權財富」對應的是「私人財富」,指一國政府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配、可再生自然資源收入和國際收支盈餘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的,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作為由國家設立的投資基金或實體,主權財富基金旨在管理國家的外匯儲備,通常源自國家的預算盈餘、外匯儲備、商品出口收入等。
中東各國在20世紀通過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出口,賺取大量外匯之後,逐漸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紛紛設立起主權財富基金。而PIF,是沙特在國際上表現較活躍的中東主權財富管理機構之一。
相較於其他海灣地區很早便進入中國市場掘金不同,「沙特資金」從時間維度來看,是一筆名副其實的「新錢」。上述提及的P7首次進入中國市場是2020年,同來自沙特的PIF雖然進入中國市場早於P7,但也不過在2016年才「間接」進入中國市場。
「間接」在於,PIF早期在中國市場投資,主要通過孫正義的軟銀願景一期基金實現——2016年10月,孫正義宣布成立軟銀,第一期基金的目標募資額是1000億美元,目標是重塑全球科技業版圖,其中PIF出資450億美元成為這隻千億美元巨無霸基金的最大資金來源方。
此後軟銀願景一期基金的投資細節無庸贅述,簡而言之便是,PIF通過該基金間接投資了國內一眾網際網路巨頭與獨角獸——位元組跳動、滴滴、餓了么、自如、瓜子二手車……
儘管在2018年孫正義表示將設立第二隻願景基金時,彼時的PIF對外宣稱已準備好再向軟銀願景基金投資450億美元。
但可惜的是,同年10月軟銀對WeWork的高價收購事件,成為雙方割裂的「導火索」。彼時投資者已對軟銀先投資公司,隨後再把股權轉讓給願景基金這一戰略公開表示不滿。此後雙方加速走向分道揚鑣,儘管二期基金如約而至,其募資規模甚至超過願景一期基金,但LP名單中沒有出現早前表示「再注資450億美元」的PIF的身影。
儘管PIF與孫正義合作結束,但少了「中間人」后,PIF在中國的投資節奏並未放緩。相反,PIF開始以更為豐富的渠道和方式購入中國資產。
2022年2月,PIF首次在中國落地,將首個在華辦公室設在了香港。而PIF北京辦公室也呼之欲出了,今年7月,PIF中東和北非證券投資主管Abdulmajeed Alhagbani在採訪中回應了北京辦公室進展事宜,「在香港設立了辦公室之後,我們決定再在北京設立辦公室,以更好地觸達中國市場,理解中國經濟和中國公司,並搜羅更多的投資機會。」
與此同時,PIF還給出了一個大致時間表, 「我們預計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左右於北京成立辦公室。」
這幾年,PIF在華身影亦是愈發密集。
2019年,和中國投資公司共同設立了20億美元的聯合投資基金中國沙特產業投資基金(CSIIF);2020年,和阿里巴巴共同發起設立了風險投資基金易達資本;2023年,與深圳市福田區合作,成立藍海太庫(深圳)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首支基金規模超10億美元……
此外,PIF也在通過旗下子公司,直接對技術製造、文化娛樂、AI等行業進行本土及境外投資。據悉,截至今年7月,PIF在中國的投資額已達220億美元,約合1600億元人民幣,聚焦可持續發展、科技、汽車、衛生保健等領域。
隨著未來PIF北京辦公室的落地,無疑將增加PIF在華投資市場熱戰的籌碼。
土豪的錢,可不好拿
除了沙特,中東資本近年來也頻頻投向中國。
在中國區域投資方向的選擇上,中東資本保持了自身長期以來的傾向,將自身國家產業發展規劃與中國優勢產業綜合考慮,主要聚焦於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等領域。同時海灣國家靠能源起家,對行業了解十分充分,也會習慣性地關注部分傳統能源項目。
根據張通社統計數據,在2020年10月——2024年1月中東資本對上海市16企業的投資中,7家為生物醫藥企業、7家為人工智慧企業,中東資本對上述行業的青睞可見一斑。其中,阿聯酋穆巴達拉投資公司自2015年接觸中國市場以來,已經陸續投資快手、BOSS直聘、小鵬汽車、商湯科技、自如等涵蓋科技、消費、醫療、生活服務多個領域的企業。
而另一方面,中東資本大舉投資中國,也讓國內各主體看到了新的資本沃土。
對於國內企業而言,吸引中東資金的好處包括緩解因美元退出可能帶來的資金壓力、有利於產業合作與市場開拓、有利於提升品牌與國際影響力。
對國內GP而言,中東資本的補充則有利於實現多樣化的資金來源、資本供應的穩定性、提升國際聲譽與品牌形象以及投資組合的優化。
於是,近年來國內GP赴中東淘金的趨勢愈發明顯。值得一提的是,CMC資本、愉悅資本等VC機構先後在中東開設辦公室。
但成功實現融資或募資者寥寥,一言以蔽之——中東土豪的錢也不好拿。
對投資方中東資本而言,加強對中國企業投資的背後,是希望與中國在各個領域形成戰略合作,並培育本國市場、改善經濟結構。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文化背景和政策環境所導致的差異,是橫亘在中東與國內主體之間的首要難題。
眾所周知,投資並非慈善,中東資本來華投資看中的無非是二者之間各取所需。
PIF能與孫正義在短短45分鐘內達成450億美元的合作,並將雙方合作形容為一場「關於願景的結盟」,同樣也能在事後與孫正義散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是對投資最真實的寫照。
與此同時,中東資本也從未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在中國市場「撒錢」的同時,也採取著「廣撒網」模式。
舉例來看,中東資本投了國內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但同時也在其他地區進行著押注。
早在2018年,PIF向美國豪華電動汽車製造商Luci投資了10億美元,將其從「死亡谷」中拉起,此後PIF不斷對其進行加註,今年上半年,PIF一家附屬公司對該公司又投資了10億美元,至此沙特政府總計持有Lucid 60%的股份,享有絕對控制權。
2023年10月,PIF還宣布與現代汽車達成合資協議,雙方將共同在沙烏地阿拉伯建立一家高度自動化的汽車製造工廠,總投資超5億美元。
從PIF的投資取向中,可以反覆窺探到沙特「2030願景」的身影——期待能源轉型,改變沙特的經濟結構和國際形象;其投資目的既是為了收益,更為實現國家戰略目的而服務。
但在商言商,雙方合作所帶來的仍是利好佔主導。
近日,沙特投資大臣哈立德·法利赫在接受採訪時直言, 「中國是沙特重要的經濟和商業夥伴,兩國快速提升的經貿往來為雙方未來的投資合作描繪了光明前景。」
據法利赫介紹,目前大約有750家中國企業和公司在沙特開展業務,這一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同時,沙特在中國投資力度很大,PIF、沙特阿美、沙特基礎工業公司以及不少私營企業都進行了高水平投資。並提及,沙特今年8月新修訂了投資法,在立法和監管程序等方面對外國投資者更具吸引力,使外國投資者能同沙特本地投資人享有高度平等的待遇,擁有相同的機遇,並通過建立一套全新的綜合投資機制加以保障。
或許,一幅嶄新藍圖正徐徐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