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分邁巴赫少爺家庭背景 這才是高考底層邏輯

京港台:2024-6-30 06:36| 來源:李月亮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700分邁巴赫少爺家庭背景 這才是高考底層邏輯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上周在外出差,停更一周。很多人在後台催更,想讓我聊聊高考「騷操作」。

  比如,李雪琴的游泳證書和王艷兒子的北大加分。

  但我,作為一個從高考獲益,從小縣城走出來的人,作為一個從學歷獲益,靠學歷打開社會大門的人。

  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從另外一些方面深度聊聊高考這件事。

  01

  先說兩個大家關注的「高考釘子戶」吧。

  57歲的梁實,第28次高考的成績出來了——446分。

  查分現場,梁實氣得直拍大腿。

  對37分的地理成績,他尤其不滿意:

  「地理我覺得很簡單,怎麼才考30幾分呢?哎呀,爛透了。」  

  梁實今年原本信心很足。

  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過620分,上四川大學。

  可惜這次的分數,雖然比去年有進步,但還是沒過二本線。

  四川大學夢再次飛走。

  

  據說梁實早已實現了財富自由。

  只是他心中始終有個大學夢。

  所以這二十多年來,幾乎每年都會參加高考。

  

  從歷年成績看,他的水平就是四百來分。

  老實說,57歲的年齡,能考446分,已經挺厲害了。

  只是距離他的夢校四川大學,差得還挺遠。

  想圓這個夢,難啊。

  難以圓夢的,還有另一個「高考釘子戶」,唐尚珺。

  他今年35歲了,第16次參加高考。

  昨天下午出了成績,600多分。

  比前幾年考得都好。

  

  他對自己今年成績的評價是:

  「正常發揮,差強人意,還是有點小遺憾。」

  「差強人意」這個詞用法很對,看來語文功底挺紮實的。

  唐尚珺一直有個上清華的執念。

  所以之前考上過中國政法大學、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他也沒去上。

  一年年地復讀,一年年地參加高考。

  去年他本來已經下決心不再高考了。

  卻因為填志願的時候「不服從調劑」,雖然考了594分,最後還是沒被大學錄取。

  昨晚,唐尚珺開了場直播,10分鐘就超過10萬人觀看。

  他說今年計劃報考北京師範大學,也會「謹慎填報志願,選擇服從調劑」。

  希望他如願上岸。

  02

  這幾天,網上很多查分視頻刷屏。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們的緊張。

  有位內蒙古女生,查到分數后,一下子愣住了——

  她考了596分,和媽媽做夢夢到的分數,一模一樣。

  夢想成真。

  媽媽激動得抱著女兒跳了起來。

  

  河北有位男生,查到分數的一刻,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去年才考了383分。

  今年的成績居然衝到了603分。

  復讀一年,漲了220分,可謂突飛猛進。

  

  陝西漢中。

  一個班有兩個同學,都考了714分,老師高興得抱起學生轉圈圈。

  其中一個男生,在高考前還因為意外右手骨折,發揮失常了。

  結果人家還是考了714分。

  

  比這更刺激的,是「邁巴赫少爺考了700分」。

  高考期間,有杭州網友拍到,一位男生坐著邁巴赫去高考。

  

  後來發現,這位男生的爸爸是非遺傳人。

  爺爺是銅雕之父朱炳仁,據說名氣在杭州人眼裡不亞於馬雲。

  而這位「邁巴赫少爺」的成績,是700分。

  關鍵人家還是全國奧林匹克化學金獎得主。

  一群記者來採訪,孩子講話也是流暢又大氣。

  真不知道老天爺到底給他關了哪扇窗。

  

  他的目標是北大,這回肯定成了。

  爺爺和爸爸也都特別激動,在網上報喜。

  家裡再有錢,也會為孩子這700分激動萬分啊。

  一來孩子確實優秀。

  二來北大也確實不是塞錢就能進的。

  這也是我們高考的公平之處。

  這幾天,幾乎滿屏都是「別人家孩子」的喜訊。

  讓人錯覺高考平均都得六七百分。

  但事實上,興高采烈出來曬的,一般都是學霸。

  還有太多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沒有說話。

  他們只是默默關上門,咽下眼淚。

  四川眉山,有個女孩高考沒過二本線,特別難過。

  趴在媽媽腿上,哭得稀里嘩啦。

  河北有個男生,高考給自己估分600,結果一查,只考了397分。

  出分后,男孩默默去廚房給一家人做飯了。

  媽媽早上起床,看見這一幕,失望又心疼。

  

  03

  每年高考出分,都會上演一幕幕悲歡大戲。

  只是一個簡單的分數,卻足以讓一個家庭欣喜若狂,或者深陷悲傷。

  因為這一個分數,關乎一家人的命運。

  它是一個孩子12年辛苦學習的成果。

  也決定了孩子在這次極其重要的人生選拔里,站上哪一個高度。

  雖說高考不能定終身,尤其現在的社會,信息發達,大家知道原來有的人不用考試也能過上別人夢想的生活。

  還有人高考沒考過你,但卻有別的捷徑在人生賽道上反超你。

  但還是不可否認,高考的確對一個人的命運影響很大。

  詬病高考制度,質疑高考「捷徑」這些事每年都會發生——

  僅僅用一次考試,就決定了一個孩子的命運。

  有人20年前就問過招生考試院的領導:

  「高考制度這麼多弊病,這麼多人罵,為什麼不改呢?」

  他反問:

  「那你覺得什麼樣的選拔制度,比現在的高考更好?」

  現在20年過去了,對於這個問題,還是沒有答案。包括我自己,也想不出答案。

  因為確實每條路想下去,都不通。

  你看,每年有大概一千萬的孩子參加高考,每個孩子都是全家的希望,都十分想上好學校。

  而清華北大就那麼些個名額,只有幾千。

  985大學加起來也只招20來萬人。

  僧非常多,粥非常少。

  那這些名額怎麼分?

  如果不全看高考分數的話,同時看哪些方面?

  兼顧日常成績?

  那家長們會不會瘋狂給老師請客塞紅包,讓老師給打個高分?

  那保潔大姐的孩子怎麼辦?

  或者看個人素質?

  那怎麼評判一個學生的素質?

  讓老師挨個打分的話,不還是難保公平?

  或者,讓大學來自主決定招什麼樣的學生?

  那名校的招辦老師可就……你懂的。

  然後吃虧的還是沒錢沒門路的普通家庭。

  你就順著這個思路想吧,真的條條大道都不通。

  而現在的高考制度,雖然有一大堆問題,有些方面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

  但它有一個巨大的好——

  就是最大程度地保護了普通人。

  它確保父親瘋掉母親癱瘓的農村孩子也有機會上清華。

  甚至,連當年大力批判應試教育的韓寒,後來也更新了觀念:

  「高考制度,肯定無法照顧到方方面面,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它有著基本的公平。」

  確實如此。

  這些年很多人罵高考制度。

  他們也確實講出了高考的弊端。

  但如果你問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

  高考確實很有問題,那你有更好的辦法嗎?

  大概率沒有人能說出一套更公平有效的辦法。

  批判很容易,給出好建議卻十分困難。

  04

  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想:

  那別的國家大學都是怎麼招生的,也是「高考一分定終身」嗎?

  多半不是,因為國情確實不同。

  我對美國大學招生比較了解,可以給大家講講。

  總的來說,美國大學招生,感覺確實比中國隨意。

  如果你想申請美國大學,需要準備一個申請書。

  這個申請書,就相當於國內的高考成績,大學基本就依照它來決定要不要錄取你。

  申請書里的主要內容是:

  1.你的高中日常成績單。作業、考試、課堂表現、出勤率……都要按比例算分。

  2.你的英語標準化考試成績。托福、雅思啥的。

  3.你在競賽中獲得過的獎項。顯示你在某方面可能比較突出。

  4.你過去幾年的活動列表。這一項很重要,主要是展示你在課堂之外還做了什麼,比如出過書、有一個十萬粉絲的賬號、創立了音樂社團,為留守老人設計了報警器等等。

  5.你的自我介紹,別人給你的推薦信之類的,能顯示出你的家庭或者說你家庭的人脈。

  這幾項,基本就勾勒出了你是個什麼樣的年輕人。

  你可以把這個申請書投給多個美國大學。

  大學的招生官就會根據這個申請書,決定錄不錄取你。

  他們甚至也不需要你提供什麼證據,來證明你真的出過書,真的是音樂社團團長。

  你說什麼,他們就自動默認都是真的。

  然後招生官們就會根據你的申請書,綜合判斷你的學術能力,創造力,領導力,品德人格,對所選專業的熱情等等。

  一般來說,會有幾個招生官先後審閱你的申請。

  他們每個人都有「生殺大權」,可以決定是咔嚓掉你,還是讓你進入下一輪。

  如果這幾個招生官都覺得你還行,那你的申請就會被遞交給招生委員會討論。

  如果委員會討論過後也覺得你還行,就會給你發錄取通知。

  你就成功考上了。

  這個錄取過程其實還挺主觀的,可以說是真正的自主招生。

  每個招生官可能都有自己的喜好,比如他是研究哲學的,而你剛好寫過一本哲學書,他可能就格外願意給你過。

  大學本身也常常有自己的主觀偏好,比如會優先錄取校友子女、貧困地區學生,甚至是單親家庭的孩子。

  總的來說,這種選拔方式,肯定比我們的「唯分數論」更科學。

  但是問題就來了。

  既然是讓招生官來主觀選擇,那怎麼保證公平?

  會不會很多人走後門?

  事實上「招生後門事件」確實有,不少美國名校都爆出來過。

  但比例並不是非常高,這套選拔制度還能保持基本的公平。

  為啥呢?

  我分析有四點原因。

  第一,美國大學是寬進嚴出。

  你看我們國內大學,基本只要進去就能拿到畢業證。

  北大去年本科畢業率為99.77%,其他大學稍微低一點,但也多數在98%以上。

  你只要學一學,畢業沒問題。

  但美國就不一樣了。

  排名前100的美國大學,4年畢業率平均是73%。

  有的大學畢業率還不到30%。

  而且平時還要各種考試、寫大部頭論文。

  你要是實力不行,靠找關係硬擠進去。

  身邊都是學霸,就你特別菜,考試不及格,論文寫不過,讀八年都畢不了業,也夠難受的。

  第二,美國大學對作弊基本零容忍。

  美國大學申請中,招生賄賂也好,文書造假也好,都是很嚴重的作弊行為。

  一旦被大學發現,會立刻撤銷你的錄取資格,並禁止你再次申請。

  就算你已經矇混過關順利大學畢業了,如果被發現當年申請時作弊或者欺詐,美國大學也會把你的學位收回去,毫不留情。

  第三,私立大學可以公開錄取有錢人的子女。

  美國有很多大學都是私立的。

  哈佛、耶魯、斯坦福,都是私立大學。

  這些學校可以自己制定錄取規則,不考慮公平問題,名正言順地「向錢看」。

  我前幾年聽過一個笑話——

  問:如何穩上名校?

  答:如果你的姓氏跟學校圖書館冠名的姓氏一樣,而這並不是一個巧合,那你就穩了。

  就是說,如果你家裡給大學捐款足夠多,你就可以光明正大地來上學。

  走前門,不用走後門。

  有點黑色幽默。

  這一點確實不如國內高考。

  我們這邊,邁巴赫少爺還是要拼高考的。

  當然,現在很多美國私立名校不差錢,而且也想為社會做貢獻。

  所以他們在接受有錢人捐款的同時,也會盡量招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給他們大額獎學金。

  這也意味著,有錢人和窮人都會受到優待,普通的中產就成了最不受待見的群體。

  第四,招生官的理念很重要。

  很多名校的招生官都說過,自己確實會面臨權貴人士的誘惑和壓力。

  但是他們都明確表示自己會不為所動,保持公正。

  ——從過往情況看,肯定是沒有完全做到,但基本公正是能保證的。

  招生官們又經過專門的培訓,所以道德感很強,很講原則(這些人就是靠這些體系出來的,人家家本就不差錢)。

  據說就算校長覺得錄得不對,也干涉不了,只能提建議。

  但這套體系看看就行,真的執行,我真怕你說出本書有好處,那出版社的書號就賣瘋了。

  你說傾向於錄取貧困家庭的孩子,那廠長鎮長家都辦上低保了……

  到那時不但孩子卷得叫苦連天,家長也得跟著幹得天昏地暗。

  更苦。

  05

  那怎麼辦呢?

  我們就一直這麼「一考定乾坤」,一直這麼捲成績嗎?

  我想肯定不會。

  現在的卷,是有社會背景的:

  第一,好大學少,考大學的孩子又太多。

  第二,上不同的大學,差別又很大。清華和某小城市的專科,畢業后的人生確實會不一樣。

  而誰也不甘心自己落到底部,所以大家就都拚命往上搶,都拚命卷。

  卷,可能就是我們這個社會在這個歷史階段的必然。

  不捲成績,也得卷別的。

  那什麼時候才能不這麼卷呢?

  不好說,我盲猜,可能需要幾十年吧。

  到時候我們的社會,會有三個改變:

  第一,人口出生率下降。

  很多過去非常難進的幼兒園,現在已經虛位以待了。

  那麼再過十幾年或者幾十年,大學可能也會面臨類似局面。

  北大清華依然難進,但大部分孩子都能上不錯的大學了,大家可能就不那麼緊張了。

  第二,社會發展,底層的收入也不太低了。

  大家只要勞動,日子都能過得差不多。

  做修車工和工程師,都一樣受尊重。

  人們可能就不那麼憋著勁「要爭氣」了。

  第三,受過教育的人越來越多。

  人們總體素質提升,規則意識更強,社會誠信系統也更完善。

  大學錄取的策略就可以更科學,孩子們也就可以更從容。

  這一定是個很漫長的過程。

  但是我希望我們終有一天走向那裡。

  未來值得期待。

  但眼下,還是要打起精神過難關。 

 

        更多學術教育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8: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