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畢業生高薪專業排名出爐,志願到底怎麼選

京港台:2024-6-22 00:54| 來源:穀雨數據 | 評論( 4 )  | 我來說幾句

2023畢業生高薪專業排名出爐,志願到底怎麼選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從這周末起,各省市高考成績將陸續公布。等待高考出分的時候,就是考生家家戶戶吵架的時候。

  因為填專業志願的時候到了。

  長期以來,各省市留給考生填志願的時間較短——提前批需要在出分后三天左右完成,一本批次最多再留一周時間考慮。面對浩如煙海的院校和專業選擇、面對這次彷彿要決定終生的決策,爭吵在所難免。

  最熱門的專業是什麼?熱門的專業等於好口碑嗎?優先保院校還是專業?人工智慧崛起對熱門專業有什麼影響?

  頭疼的問題很多,我們一起來看看。

  01

  熱門專業在哪裡?

  志願填報,毫無頭緒的時候,常見操作是考慮一些熱門專業。這分為兩方面,一個是院校是否關注,一個是考生家長是否看好。

  院校是否關注,體現為近年來的新增專業數量——大學需要面向就業市場調配資源,撤銷發展一般的專業,新設頗為看好的專業。這反映了總體社會需求。

  每一年,教育部都會公示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通過統計近五年公示的9527個新設專業,可以發現,「人工智慧」「智能製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位居前列。

  其中,「人工智慧」最受歡迎,全國院校近五年新增了502個專業點。隨著人工智慧概念從2023年起持續升溫,預計今年依然是報考高峰。

  總體而言,熱門新增專業的「智能」與「數字」工科屬性明顯,甚至有些單一。

  考生的志願填報和錄取位次情況,也體現了工科的火熱。

  所謂錄取位次,可以理解為被這個院校專業錄取最低的全省排名。假設,某大學2022年的人工智慧專業只取全省前85000名位次錄取,而去年漲到了44000名,就說明這個專業變搶手了。

  以教育大省山東去年及前年理科的高考志願為例,看看哪些專業受寵或者遇冷。

  

  「航空航天」概念這兩年很火,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的金屬材料工程就從前年的22萬名,升至去年的10萬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的醫學信息工程,錄取位次一年上升5萬名。

  而短短一年,外語類專業集體「腰斬」。天津理工大學的日語從2022年的全省約6萬名位次,滑落至約29萬名。大連外國語大學的阿拉伯語,也滑落了23萬名。人工智慧發展威懾小語種的價值,外語專業一片慘狀。

  這些專業是否是市場需求熱門,另說。但體現出強烈的實用主義特點——雖然沒有那麼「高大上」,但看上去似乎是一門手藝,可以學。這是近年來志願填報的社會思路。

  02

  專業熱度,也可能曇花一現

  熱門專業能反映當下的社會關注。然而,這樣的熱度,也可能曇花一現。

  首先,熱門專業並不一定代表長期市場需求。

  學生報考專業,並不是馬上就要求職。考慮到讀碩乃至讀博的時間,平均4-7年後才會走向市場。那時的社會需求,還跟現在一致嗎?

  這就是「網紅」志願填報機構的弊端。他們並不會對未來社會需求進行預測,也沒打算考慮這件事。當下網上說這個專業比較好,他們就推薦你去讀,讓你覺得物有所值,「一分都沒浪費」。

  2015年前後,專業報考有財經熱、外語熱、建築及土木工程熱。如果當年就找志願填報機構,他們通常會推薦這樣選。

  但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拿著極高分數就讀名校土木、小語種、金融的95後會發現,畢業時的市場需求沒有如預期一樣良好,甚至這兩年還在惡化。很多專業能帶給他們的,只有轉行開網約車時碰見學長的機會。

  此外,外語、財經類頂校的分數價值迅速貶值。十年間,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全國理科錄取分數線排名從高點的21名,滑落至56名。上海財經大學從11名,滑落至27名。

  

  十年前的熱門新增專業,也有的從高峰走向沒落。

  下圖展示了2014年—2018年的新增專業排名和後來的就讀學生評價。物聯網專業是一個典型:十年前很火,看上去很美。但它涉及學科知識眾多,啥都學的結果,可能就是啥也學不好。根據教育部收集的評分,物聯網專業的學生就業滿意度僅有3.7分。同理,商務英語、電子商務,也是後來的撤銷專業大戶。

  

  事實上,很多所謂的新增專業,其實是換湯不換藥。比如,「智能建造」,加入了一些計算機課程的學習,來拯救錄取分數岌岌可危的建造專業。用「智能」一詞,來安慰焦慮的家長。

  社會需求是周期性的,志願填報也跟股市一樣,有畏懼風險的市場情緒。當前的新增/高分專業,不代表未來一定好,低分專業也不一定毫無價值——比如,人人都承認當下好就業的「軟體工程」專業,曾經在本世紀前十年的錄取分數線上墊底了很多年,當年的父母,並不看好它。

  03

  專業、學校、城市,如何考量?

  學生的反饋最能反應一個專業的長期價值,特別是就業價值。

  教育部·陽光高考網站會邀請所有畢業生對自己所讀的專業進行滿意度評價。根據近800萬條真實評價,我們發現,「生態學」「海洋科學」「運動人體科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等在主流專業就業評價中墊底。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已經過了24年,生物學的春天,學生還得等一等。

  

  反過來,「飛行技術」幾乎是全國就業滿意度最好的主流專業,少有爭議。飛行員相對特別的委託培養方式,讓學員在學校期間就已簽約航司。此外,成為警察,或者從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可能少受求職之苦,代表專業分別有「治安學」「偵查學」「刑事科學技術」「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等。

  學校是另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但近幾年,就業難的恐慌情緒已經影響學校選擇。為了保志願填報推薦的「好專業」,一些考生家庭不惜用高分就讀「雙非」院校。

  比如,按照下圖的建議,普通家庭與其讀北大光華,不如讀老家的警察學院。可問題是,有多少的家庭,會認為自己不屬於「普通家庭」?

  

  網際網路上流傳的專業填報建議 | 圖源小紅書

  我們的數據分析發現,好學校會拉升所讀專業的總體滿意度。雙一流院校的專業滿意度均值,高於「雙非」院校,而這是來自就讀學生的真實評價。

  同時,同一個專業,雙一流院校的滿意度評分也高於「雙非」院校。例如,無論是熱門的計算機專業,還是當下有點被人嫌棄的市場營銷專業,名校的分數表現都會更好。

  

  

  這意味著,為了保熱門專業,而捨棄明顯更好的院校,並不一定明智。

  同時,城市區位對於考生的影響難以衡量,但頗為重要。

  一份公益助學機構發布的《寧夏地區大學生與一線城市大學生成長與發展機會差異報告》,比較了在寧夏本地就讀和前往新一線/一線城市就讀的學子發展差異。

  他們發現,在讀期間的信息渠道和信息操作技能,寧夏本地大學生明顯落後於大城市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發展水平,自然也不如後者。

  

  當然,這是一個價值觀的選擇——想要在小縣城當公務員安享青春,還是去海內外見識不同的世界,人各有青睞。城市的大小差異,也會塑造人的價值觀。

  04

  專業選擇,還是選你喜歡的

  志願填報讓人頭疼。不如分為三個路徑制定你的計劃。

  還是先確定考生的專業意向。分為都行/沒想法、有興趣,以及有熱愛/天賦。

  「都行」「沒啥想法」,是一個18歲青少年能給出的常見回應。如果確實沒有青睞,那追隨大隊伍也無妨:選熱門的,選跟父輩職業有聯繫的,至少提高了容錯率。

  如果數年後求職難,也是時代命運,至少不會因為離群讓你後悔。

  比如,信息類工科依然是當下「錢」景最好的學科。根據麥可思近期發布的2024版就業藍皮書,2023屆本科、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分別為6050元、4683元。

  其中,如果選擇「信息安全」「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等專業,平均收入更高,超過7000元。

  

  事實上,2023屆收入最高的前二十個本科專業,有且只有工科。當然也要注意,就業差評的專業里,工科也佔了不少。

  如果學子對某個專業或職業表達過興趣,感到好奇,那也要打一個問號。光是有興趣,不一定支持你長達四年乃至六年以上的深造。

  高中的時候覺得歷史有意思,不代表要讀考古學。很崇拜醫生,不代表要學醫。如果只是有興趣,一旦跟你的事業掛鉤,反倒可能覺得痛苦。

  最後一個情況,是真的有熱愛和天賦。比如對某個小手藝、小領域,有親友都頗為認可的熱忱與專長,那就堅定選擇它。

  大學畢業生都知道,班級同學里,誰對此有熱愛與天賦,能抵禦很多困擾——是享受過程,二是有底氣。

  絕大多數專業的好壞差異不大,事在人為。這個時候,花費數萬元找志願填報獲得一個失去人生樂趣的「模板式建議」,不如鑽研自己喜歡、擅長的事。

  這不是一勺雞湯:我們所有看似用數據支持的決策,都是為了謀求一點點所謂「正確」概率的增加。但我們逾越不了的,是龐大世界里的不確定性。疫情或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暴發時間,人類都沒猜到。

  既然做不到,那就優先選擇你愛的、你擅長的、你在晨間早讀時嚮往過的事業。選完了,拉鉤,就不後悔了。

 

        更多學術教育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20: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