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任台灣總統 王毅批"背叛祖先""令人不齒"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台灣的新任總統賴清德在本周一就職,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隨即在本周二對賴清德提出了嚴厲批評,他表示支持"台獨"的賴清德"背叛祖先"、"令人不齒"。外界關注,為何中國當局選擇在此時公開批評賴清德?此外,隨著台灣的新政府上任,兩岸關係未來四年的走向又會是如何呢?
本周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時針對台灣問題發表了聲明,他在聲明中嚴厲的抨擊了台灣新上任的民進黨籍總統賴清德,王毅指出:「賴清德之流背叛民族和祖先的醜行令人不齒。但無論他們如何折騰,都阻擋不了中國終將實現完全統一,台灣必將回歸祖國的懷抱。」
此外,王毅在本周一台灣的總統就職典禮結束后還提出了「三不可」:一個中國原則不可違、「台獨」分裂行徑不可行、中國統一的大勢不可逆。王毅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維護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針,國家統一是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歷史大勢。
葛來儀:北京對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強烈反對
儘管在今年1月的台灣總統大選前夕,北京曾多次公開警告這場選舉將會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但自賴清德於今年1月當選后,北京當局一直以來都避免直接點名、批評這位新上任的總統。外界普遍認為,此現象代表北京當局在對新執政者做出正式評價前,想優先「聽其言、觀其行」,觀察新政府的政策走向。
那麼,身為中國外交部長的王毅在賴清德於5月20日發表完就職后演說便對其做出嚴詞批判,是否代表賴清德的演說不符合北京期待、令北京感到不滿?
對此,知名美中台問題專家、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接受本台採訪時分析了中國政府針對賴清德就職演說的看法,她說:「中國政府對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抱持著很低的期望,他們不期待賴清德會接受『92共識』。但是從賴清德今年1月的總統大選勝選感言來看,當時有些中國學者認為,賴清德的演說避免了直接和北京對抗,因此他們覺得在就職演說中,賴清德或許不會說出北京想聽的,但也可能會避免說出北京不想聽的。但我覺得事情最後的結果不是這樣,賴清德說了很多北京強烈反對的話,所以王毅才會做出相當強硬的表態。」
葛來儀錶示,北京當局長期認為賴清德是忠實的台獨支持者,所以本來便不信任賴清德未來的執政,如今王毅嚴厲的措辭意圖是在警告台灣及美國不準往台獨的方向靠攏,同時也是在向國內民眾保證,中國共產黨會捍衛中國的主權及領土完整。
學者:賴清德就職演說觸碰中方底線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翁履中也告訴本台記者,賴清德的演說看似與蔡英文執政時期的說法沒有太大差別,但實際上已經觸碰到了北京的底線,因此北京才會有強烈的回擊。
翁履中說:「(就職演說)特別講到了『互不隸屬』,而且是講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如果仔細去分析的話,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去從來沒有出現在總統就職的演說當中,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這個詞在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當中是不合法的政權,也不存在。所以當中華人民共和國由總統的嘴巴講出來,其實跟中華民國憲法已經出現抵觸,而且就是新的兩國論出現了。」
從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在周二刊登了全版社論也可以看出北京當局對賴清德就職演說的反對。該社論《以「台獨工作者」 一紙空文賣國禍台》為題,強力批評賴清德「販賣『兩國論』、鼓吹『兩岸互不隸屬』,妄圖『倚外謀獨』,暴露了其『台獨』的頑固立場」。文章作者鍾一平還寫道,「台灣的前途不是由一小撮『台獨』分裂勢力所能左右,只能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14億多中國人民決定。」
台灣總統賴清德20日就職演說后,中共黨媒人民日報21日在第4版全版刊文談反台獨。(人民日報)
不過,針對賴清德的演說內容,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則有不同的看法。
葉耀元認為,賴清德的演說並沒有偏離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以及外界預期,但由於北京當局感受到台灣民眾對於獨立的傾向,因此想對台灣施加壓力:「賴清德的政府會不會完全跟蔡英文政府在統獨立場走完全不一樣的方向?倒也不至於。在方向性一致的前提下,王毅會選擇這樣的方式回應,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在加深對台灣的壓力,賴清德好像慢慢從台獨往華獨前進,可是從中國的角度來說,不管是台獨還是華獨,都是不想統一,都是獨立分子。」
北京嚴厲譴責賴清德 兩岸關係如何發展?
若是比較北京當局對台灣民進黨籍總統就職演說的反應會發現,在蔡英文2016年發表就職演說后,國台辦表示,由於蔡英文沒有明確承認「92共識」,是「沒有完成的答卷」。而在陳水扁於2000年發表就職演說后,國台辦則表示,會繼續觀察陳水扁的言行。相比之下,中國政府對賴清德的回應可說是格外嚴厲。外界關注,在北京當局不信任賴清德的情況下,兩岸關係在未來4年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對此,葛來儀認為,由於中國當前經濟下行,北京當局不會想和美國開啟戰爭,因此中國會對台灣進行灰色地帶操作,避免台灣問題發展成非開戰不可的情況:「大部分的灰色地帶操作我們都已經看過了,但我們會看到相關操作的加劇,像是搶奪更多台灣的邦交國、施加更多經濟壓力、軍事方面的壓力也會增加,像是派遣海警、科研船、或是海上民兵挑戰台灣對其海、空域的控制。
翁履中則表示,中國政府判定賴清德已經展現出的務實台獨方向,所以兩岸在官方層面在未來4年應該很難有互動,不過,中國政府在對賴政府強硬的同時也將加大對台灣民間的善意,藉此加劇台灣內部分裂:「在民間,相對來說放軟的程度可能比過往還要再加大,因為使用『對官方硬的更硬、對民間軟的更軟』,它會創造對台灣內部社會分裂的催化。」
葉耀元則談到,由於賴清德應該不會偏離蔡英文的外交路線,而在中國方面,習近平也將繼續執政,所以他認為兩岸關係未來4年在大方向上不會有根本改變,不過,兩岸關係的變數可能在於美國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結果:「特朗普回鍋可能對中國來說會有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賴清德調整兩岸政策,或許調整會導致中國在對台灣的文攻武嚇,特別是武嚇方面會加深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