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活毒打的普通人,在短劇中自我療愈

京港台:2024-3-29 12:29| 來源:冰川思享號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被生活毒打的普通人,在短劇中自我療愈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從去年底至今,有一類新的劇種,不斷地吸引著大家的注意,變成了新的「熱錢」,人人津津樂道。

  關於微短劇,新聞平台上常見到類似於《夫婦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短劇成暴富神話?有編劇月入10萬》《從「黑蓮花」到「八零后媽」,咪×一天狂賺2000萬》《靠短劇一個春節賺過億?起底咪×:繼續狗血,繼續贏》等文章,不斷地推送,看得人熱血沸騰,都想著能否分一杯羹。

  

  錢真的這麼好賺么?

  這些瘋狂的熱錢又是從誰身上來的呢?

  01

  先來看一下什麼是網路微短劇。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網路平台上流行起一種非常短的微短劇,從幾十秒到10分鐘一集,集數很多。這種劇,每15秒一個反轉,每集一個強劇情,到了最關鍵時候這集就結束了。

  微短劇分為男性向的短劇和女性向的短劇。

  男頻劇,一般是霸道總裁、贅婿、戰神、逆襲,主打一個「今天的我你愛理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典型故事,就是一個看似窩囊廢的男人,他的真實身份是富可敵國的超級大佬,打臉了所有人(這個梗古代現代皆可用)。

  女頻劇,一般是情感、甜寵和復仇。典型故事,就是上輩子是被后媽等人欺負至死的嫡女,轉世之後把欺負過她的人整得生不如死,關鍵還要把最帥最有錢的男人從當初欺負她的女人那裡,搶回來。

  

  簡單來說,就是爽!

  人物一定要非常臉譜化,好人必須永遠是好人,壞人只能是壞人,強情節、強設定、不要講邏輯,不斷反轉,不斷設置緊張感;在場面上,儘可能地減少成本。這樣的劇,才能讓用戶上癮。

  這種劇看似收費低,實則並不便宜。一部100集的微短劇,每集1分鐘,其實就是一部普通電影的長度。看劇時,一般前10集至15集免費,之後按照每集0.8元至1元的價格收費,看完需要六十多到八十多元。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收費標準,有按集購買、一次性購買全劇、直接購買看劇小程序年卡等幾種。有些平台用虛擬幣來計算的,讓人更容易失去金錢的概念,一口氣充值很多。

  

  一般免費播放結束后,小程序自動跳轉到付費頁面,而且,一定是剛好設計在反轉、逆襲、生死一博、好人暴富、壞人被打的「爽點」上。

  《法治日報》近日的文章《工資四千多,花五百刷微短劇 一些微短劇「爽」點多讓不少打工人慾罷不能》里,舉了一個例子:「以某平台微短劇《××攻略計劃》為例,一集劇情需要150K幣,最低充值39元,獲得3900K幣,大約可以看26集,看完全集大概需要充值88元。」

  一部完整短劇只有一兩個小時,卻花了兩三部電影的錢。而且,還是質量比較差、沒有影院等附加服務的劇。當打工人把看微短劇作為消遣的時候,花錢如嘩嘩的流水,剎也剎不住了。

  02

  微短劇也太好賺了吧!當我們看到「夫婦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某劇日進2000萬!」為題的文章泛濫的時候,肯定會以為,這是一片賺錢的汪洋大海。

  非也非也。

  從2023年底至今,作為一個寫作者,至少有六七撥不同的熟人,詢問過我是否能寫這種微短劇,或者幫忙找人來寫。於是,我簡單地了解了一下這個行業。

  實際上,微短劇這一行里,一部劇的拍攝成本,20萬—40萬元已算不錯了,裡面還包括了演員費用。編劇的行情一般是一部劇一萬至兩萬元,100集,每集1分鐘;大牌編劇已不怎麼接這種劇了,除非是有分成,可就算加上分成也不高。

  ——那是不是所有錢都讓出品方賺了呢?這裡,很多報道都在誤導。

  比如說,前面說的那個「每月進賬4億多」的公司,是這一行的超級頭部了,名叫「×眾科技」。它是一個平台公司,一個月的產量大概為50—60部;而收入和利潤是兩回事。

  該公司CEO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短劇並非暴利行業,毛利率只有10%」。如果轉為凈利率,那就更低了。那平均下來,一部劇能賺個幾十萬就很不錯了。

  注意,這還是被無數新聞報道、視為奇迹的頭部公司,別的公司根本達不到這個利潤水平。

  

  那這個成本去了哪裡呢?

  投流量。

  短劇公司需要在核心視頻平台上大量花錢買流量,比如,一部劇成本數十萬,再花1000萬買流量,如果能收回1200萬元的付費點擊,就算大爆款了。更多的劇,是投流的錢花出去了,不受歡迎,收不回來,打水漂了。

  如何判斷哪個劇會成為爆款,獲得20%的毛利,來覆蓋絕大多數虧本的短劇成本?

  那就要不斷試錯了,拍大量的作品,期待偶然的中彩。

  所以,我們看到那種號稱進賬2000萬的短劇,拍劇成本只有三四十萬的時候,別盲目崇拜;因為,人家投流可能花了1800萬,這是一個高資產才能進入的高風險領域。

  03

  那麼,微短劇的觀眾是哪些人呢?哪種「韭菜」會對這些微短劇情有獨鍾?

  前述《法治日報》的《工資四千多,花五百刷微短劇》報道里,採訪了一個北京23歲的服務員,他說自己每個月工資4000元,為刷短劇花500元左右。

  這並不是個例。

  在一張流傳的「微短劇高峰論壇」的現場上,可以看到從業者對他們的目標客戶的描述,很精準,包括:

  生活圈子小,生活圈繞著親戚鄰里,所以男頻劇的反派主要都是丈母娘、岳父、小姨子之類的;

  認知有局限,所以人物必須非常臉譜化,不然他們看不懂;

  感情訴求上必須是逆襲、反轉,下位者有朝一日變成人上人。

  至於這個「爽」的標準,通常是男人得到崇拜和權力地位,女人備受寵愛。缺什麼愛什麼。這些情感訴求,都是比較底層人民的需求。

  

  另一方面,正式去看電影、逛街、旅遊等愛好,都需要更多的錢、更多的時間精力,還需要有社交圈子,哪有在手機上看劇來得輕鬆簡單呢?普羅大眾也需要娛樂呀。

  由於低消費水平的人群數量龐大,娛樂公司為他們度身訂做了一批「垃圾文化消費品」,而且,質次價高。這讓本來就不富裕的人們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對微短劇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了,以往那些過於浮誇和擦邊的劇,隨時就會被下架。

  監管的問題比較複雜,對於微短劇,我並不喜歡,但除了那些明顯觸碰底線的外,我覺得還是要讓市場來主導,讓它們自生自滅,而不宜過度管理。

  因為不高明的狗血劇,俗氣的劇情,依然是大多數人的精神需求,這是普遍人性,不可能人人都去看《追憶似水年華》;如果覺得貴,不買就是了。

  事實上,現在市面上大多數微短劇都賺不到錢、都賠了,市場已經檢驗了一輪;不必扶植也不必打擊,就讓他們自然淘汰,不挺好嗎?

  很多事物,本來也就是速生速朽的,不必每個風口都去追,也不必一驚一乍的。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6: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