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月入3萬!東北一座20萬人口小城的逆襲

京港台:2023-12-19 23:17| 來源:正解局 | 評論( 6 )  | 我來說幾句

大媽月入3萬!東北一座20萬人口小城的逆襲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曾有網友在網上發過這樣一個提問:大學不是985、211,沒進大廠,沒坐風口……怎樣才能快速致富?

  有人支招:攤煎餅。

  這麼說,還真有依據。

  幾年前,北京一位煎餅攤大媽和顧客發生了點兒爭執,大媽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

  

  煎餅製作中

  一句話,讓大媽登上了「頂流」,攤煎餅也就此成了一個一本萬利、快速致富的「神話」。

  

  

  說「神話」似乎有點誇張,但還真別小看煎餅攤,它雖小,作為餐飲零售中的小業態代表,卻五臟俱全。

  特別是經過實踐檢驗后證明,煎餅「攤大了」,完全可以發展成一種產業。

  目前,全國就有好幾個地方,因為一張小小的煎餅,帶動了村民致富,甚至成為當地有名的特色產業。

  比較典型的,就有山東、吉林和黑龍江這幾個省份。

  其中,黑龍江的穆棱市,這個邊境農業小城就是其中的一個。

  說起來,穆棱市只是一個縣級市,截止到2022年底戶籍人口才22.1萬。

  可這個小城,雪花般薄薄的煎餅,不僅飄向了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等一線城市,還飄向了國外,征服了外國人的胃。

  

  

  

  日本、韓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都紛紛拋來訂單。

  據說,有些生產車間的煎餅訂單,甚至從2023年10月,排到了2024年2月。

  目前,這個人口20多萬的小城,每年生產銷售出去的煎餅,就已超過600萬斤。

  這頗有點從「主食」到「主業」跨越,讓這一方水土的人致富之路變寬了的架勢。

  

  

  

  其實在咱們這片土地上,煎餅也不是什麼創新美食。

  關於它的歷史,有人說,起源於三國時期的臨沂,後來,才又漸漸地擴散和影響到魯南、蘇北甚至東北地區。

  但事實上,這個說法有些太保守了。

  因為,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就曾出現過攤煎餅用的工具,比如陶鏊這些能做煎餅的炊具。

  這也意味著,煎餅的歷史,甚至能稱得上與華夏文明史等長。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中的盤形陶器

  更有意思的是,我們從歷史文獻以及古代一些文人墨客的筆下,還能窺探到煎餅在不同時期,不同的「歷史地位」。

  比如,從歷史文獻上看,南北朝時,煎餅被稱為「薰天」,意思就是薰走惡兆與霉運,為家人求得好的運氣。

  到了明代,煎餅又多了一種更加神奇的「功效」。

  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說:「用麵攤煎餅,熏床炕令百蟲不生。」

  而文人墨客的筆下,則更能考證煎餅的歷史演變。

  比如,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的《煎餅賦》里,就記述了幾百年前魯中地區,做煎餅、吃煎餅的一些趣事。

  宋代李覯的詩句「一枚煎餅補天穿」,更是透露了煎餅曾是那個朝代重要節日里,不能缺少的食物。

  到了當代,煎餅則又多了一層與生活以及女性形象有關的意義。

  比如蒙陰作家趙西偉的散文詩《拿起煎餅想起娘》和臨沂詞作家趙元平作詞的歌曲《拿起煎餅想起娘》。

  在山東的歷史里,煎餅不僅是一種「重要資產」,還是「保命神器」。

  比如,1967年,在泰安市東羊樓村,就曾發現一份明代萬曆年間的「分家契約」。

  這份契約里,「鏊子一盤,煎餅二十三斤」就成了重要的分割「資產」。

  2008年上映的電視劇《闖關東》里,山東人朱開山一家受生活所迫,背井離鄉「闖關東」。

  其中就有一個有趣的細節,一家人在闖關東時,唯一次次落不下的「保命」物品,就是一大包煎餅。

  

  

  這些「保命」物品,後來隨著十九世紀山東人大規模的闖關東,流傳到了東北地區。

  

  

  

  這一流傳,煎餅就在東北地區紮根了。

  比如前面提到的邊境小城穆棱。

  那麼,煎餅是怎麼在這片土地紮根,並發展壯大的?

  這恐怕還要從製作煎餅原材料說起。

  「古法」的手工煎餅,是將小麥、大米、玉米和有機大豆等用水充分泡開后,碾磨成糊狀,在鏊子上攤烙而成。

  這就意味著,除了手法、火候,最重要的,是對原材料有著很高的要求。

  而這些原材料,恰恰是黑龍江的優勢。

  數據顯示,2022年,黑龍江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2024.8萬畝,佔全國的12.4%,同比增加197.9萬畝;糧食總產量1552.6億斤(歷史第二高),佔全國的11.3%,連續13年位居全國第一。

  除此之外,黑龍江肥沃到流油的黑土地層,每形成1厘米都得有200-400年的時間積澱。

  而在黑龍江大多數地區,這樣的黑土地層,厚度甚至超過了1米,這麼算來,光這片黑土地,就是一筆大自然用了2萬年以上的時間才積累的財富。

  這樣的黑土地種出來的大米、大豆、玉米、小米、高粱等作物,不僅口感是其它地區無法比擬的,而且營養價值也非常高。

  而這些,都是成為一張好煎餅最重要的條件。

  這是天時。

  還有地利。

  煎餅做好了,還得快馬加鞭地運出去,這就考驗當地的交通系統了。

  穆棱這個農業小城,放在今天的版圖上看,非常不起眼,算得上實打實的偏遠地區。

  不僅遠離中原,就算在東北,離中心城市也有相當一段距離,存在感很低。

  

  地圖上的邊境小城黑龍江穆棱

  但在清末民初特殊的國際形勢下,它曾是中國近代化、工業化比較早的地區,尤其是早在1901年,這裡就通了鐵路。

  當年,「中東鐵路」在這裡修成后,穆棱站可是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那時候,光穆棱境內,就有3條線:中東鐵路以及中東鐵路的兩條支線。

  東起海參崴,經哈爾濱、旅順、滿洲里通往莫斯科。

  光緒年間的《皇朝直省圖》《吉林全省地輿圖》以及民國徐曦《東三省紀略》中,都有對穆棱站的記述。

  至今,在穆棱站北1公里的穆棱河上,還有一座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鐵路石拱橋——中東鐵路穆棱河大橋。

  這座大橋建於1898年,全長174.03米,共10孔石拱,每孔凈跨12.8米,當年建成后,還專門由俄羅斯派軍隊駐守在橋邊保護。

  而現在,穆棱市每天都能通過客貨列車12對,年化運量達120萬噸,客運用量達百萬人次。

  除了鐵路,公路交通便利,更是這個小城的一個突出優勢。

  穆棱市是黑龍江省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城市,京哈高速、雞長線、穆虎公路等多條主幹道貫穿市區。

  目前,這個小城,有長達469公里的地方道路,其中,有360公里,達到了國家三級、四級路面標準,可謂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穆棱老火車站的站牌,如今這裡已經不辦理客運業務

  有了天時地利,自然也少不了人和。

  在營商環境和產業創新上,這幾年的穆棱,都有不小的突破。

  就拿一張小小的煎餅來說。

  為了支持煎餅產業的發展,當地馬橋河鎮的政府,還特別投資數百萬,建設了小作坊加工區,將場地提供給村民免費使用。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馬橋河鎮全口徑財政收入,也不過468萬元。

  這一舉措,不僅誠意盡顯,更重要的是,這些投入,也沒有白費苦心。

  沒有了租金上的壓力,當地村民的膽子就大了。

  媒體上就有不少這樣的典型報道。

  多年來靠種地為生的當地村民馮連實,即便在50多歲的年齡,也因此毅然走上了煎餅的創業道路。

  如今,他那20台自動化煎餅機,每天都閑不著,每天的產量,都能達到上千斤。

  即便如此,想吃他的煎餅,也要排隊,甚至有時要排到三個月後。

  而更加令人驚喜的是,僅僅2年時間,他已經扶持150多位當地村民,一起走在了煎餅產業的光明大道上。

  

  馮連實的煎餅生產車間

  而一位叫吳迎春的當地女性,不僅看好煎餅這個產業,還把煎餅做出了更多「花樣」,她的水果和蔬菜煎餅,更是煎餅業最流行的搶手貨。

  她的煎餅產品不僅在全國各地有消費者,甚至在日本、新加坡和英國也有不少回頭客。

  而她更是通過創辦煎餅加工產業,帶領200多位當地女性,一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她們都是穆棱煎餅產業的一份子。

  目前,穆棱市已有馮連實、吳迎春這樣的煎餅從業者1500多人。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穆棱市馬橋鎮的人口規模,也就25000多人,這還不算最近幾年,廣為詬病的東北小縣城人口流失。

  而網上一則招聘信息更是顯示,在這個小城,從事煎餅行業的工資待遇,要比從事其他車間工人的待遇明顯高出不少。

  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煎餅行業在這個小城的「江湖地位」。

  

  2013年11月,來自牡丹江地區邁克爾的招聘信息

  

  當然,煎餅產業,只是這個邊境小城諸多產業的一個縮影。

  2022年,黑龍江的這個小城,實現了GDP144.2億元的好成績。

  而2022年整個黑龍江省的GDP為1.59萬億元。

  一張煎餅成為撐起當地經濟的一大產業之一,似乎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秘訣,靠的無非是柔軟帶有韌性、韌而不脆、可包羅萬象。

  這些年來,東北在很多人的認知里,好像一直和人口外流、衰落這樣的詞聯繫在一起。

  但看完穆棱煎餅產業的傳奇,可能會顛覆大家的想象。

  其實,在我們的大地上,哪裡都有勃勃生機。

  這也是中國浩蕩向前的最大根基。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20: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