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立法會答問:我們最大的信心來自國家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香港特區立法會26日舉行《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答問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並再次提到,施政最主要的結果是讓市民能從中獲益。
要有大局觀才能發揮香港優勢
李家超表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不僅要關心香港內部,更要有大局觀、世界觀,才能發揮好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地位,保持國際化,加強區域合作,充分把握國家持續高質量發展及全球經濟重心東移所帶來的機遇,確保香港競爭力。
李家超說,會強化治理水平,重視體系建設,繼續推動「以結果為目標」的管治文化,帶領政府做實事、做成事。
不希望各部門盲目追求KPI
李家超強調,他不希望各部門盲目追求指標化,「上次制定的110個指標和這次制定的150個指標,不能涵蓋所有部門的工作。我們已說明是指定項目的指標。」
李家超表示,指定項目的指標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些是政策重點。但是,特區政府不可能只做150件事,要幫助市民解決任何能解決的問題。
我們最大的信心來自國家
李家超表示,香港面臨挑戰,也面臨機遇,機遇多於挑戰。香港最大的信心來自國家,國家發展便是香港最好的機遇。
李家超指出,第一,今年GDP(本地生產總值)仍會是正增長;第二,香港要強化優勢,把握機遇,補短板,化風險,並在此基礎上再開拓新領域和新生機,特區政府在應對風險方面才會更有信心。
選擇越南等國吸納人才 香港得益
施政報告提及即日開放越南、寮國和尼泊爾人來港就業、受訓和就讀。李家超表示,香港要有更大競爭力,就要吸引不同地方的人才。一些以往有管控措施的國家,如今發展情況很好,非法入境概率低,因此作出平衡、有序開放。
他強調政策方向是開拓所有可能性,東盟國家、東南亞國家是香港鄰居,交通方面較容易,有信心在逐步開放、風險可控情況下,讓香港有最大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