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配不上我」,非裔掀「移民潮」

京港台:2023-10-23 01:27| 來源:紐約時間 | 評論( 90 )  | 我來說幾句

「美國配不上我」,非裔掀「移民潮」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據洛杉磯時報10月10日報道,近年來,因不滿美國政治和種族歧視,許多非裔美國人選擇離開,他們在葡萄牙、迦納、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等地建立了新的社區。這種潮流被稱為「Blaxit」,即「Black」和「exit」的結合。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事件引發全美抗議,這讓在洛杉磯的電影製作人賈米拉·努里丁產生了強烈的心理反應,她頓覺:「美國配不上我。」身為非裔女性,她總是比周圍的人更加努力,她想:「如果我足夠聰明、足夠漂亮、足夠成功……這樣人們才會把我當人看待。」

  但是,當努里丁為又一名手無寸鐵的非裔被警察殺死而感到悲痛時,她決定不再向這個她認為永遠不會真正愛她的社會證明自己了。於是,39歲的努里丁收拾行李離開。她來到了哥斯大黎加,加勒比海沿岸一個田園詩般的海濱小鎮,這裡已成為數百名厭倦美國生活的非裔僑民聚集地。

  在哥斯大黎加,努里丁不再只是製片人。她為美國客戶工作,也在瀑布旁主持療愈儀式,探尋自己的身份。「離開美國就像是結束了一段虐待關係,」她如是說。

  努里丁並不是唯一一個做出這樣選擇的人。在別霍港(Puerto Viejo)創造新生活的外籍人士是近年來更廣泛的美國非裔出走潮的一部分。不滿美國政治和種族歧視的非裔美國人選擇離開,他們在葡萄牙、迦納、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等地建立了新的社區。

  「Blaxit」潮流在社交媒體的流行使這一運動得到了更廣泛的推廣,許多網紅分享了他們的海外生活經驗,鼓勵更多的人加入這個行列。

  此外,專門為非裔提供搬遷服務的新行業,以及「黑人在巴厘島(Black in Bali)」、「黑人在圖盧姆(lack in Tulum)」和「墨西哥城兄弟姐妹(Brothas & Sistas in Mexico City)」等群組為他們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和資源。群組裡的成員分享各種經驗,例如,如何處理生活中的瑣事,或哪裡可以找到合適的髮型師。

  儘管目前沒有準確數據顯示有多少非裔離開了美國,但學者認為這可能是自上世紀上半葉以來最重要的非裔美國人移民活動之一,當時許多非裔藝術家移居歐洲。回想上世紀,已故作家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移居法國,「當時的想法是,在那裡不會發生比在這裡更糟糕的事情。」

  70年後,美國的種族問題仍未得到解決,非裔被警察殺死的可能性是白人的兩倍,非裔員工的收入低於白人同行。在全美範圍內,極右翼活動人士尋求禁止涉及非裔歷史的書籍。

  由於疫情期間遠程工作的普及,各種族的美國人紛紛離開美國。但對非裔美國人來說,許多人對疫情時期凸顯的政治和種族分歧感到不安,決定移居國外不僅僅是為了省錢或冒險。

  克里斯珊•賴特(Chrishan Wright),一個在2020年移居里斯本的非裔美國人,她表示:「這段時間使人們開始反思。」作為搬遷顧問,她幫助許多家庭在葡萄牙開始新的生活,他們大多是有孩子的非裔專業人士,他們在尋找「沒有情感和心理壓力的更高質量的生活」。

  賴特說:「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離開美國,意味著我終於可以真正地呼吸了。」

  曾在布法羅居住,並在Spotify供職的非裔美國人蒂亞拉•達內爾(Tiara Darnell),目前在墨西哥城經營食品店「Blaxicocina」。這家店已成為當地迅速增長的非裔移民社區的熱門聚集地。

  在一位已在墨西哥城工作的朋友的鼓勵下,達內爾選擇了此地。該朋友強調,墨西哥的房租相對較低,當地民眾友好。同時,達內爾對美國的未來走向產生了疑慮,決定不再嘗試適應一個不為她設立的體制。

  墨西哥城已成為新興的非裔移民中心。對於那些尋求繁忙生活的人們,墨西哥城和曼谷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喜歡海灘的人可能會選擇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或墨西哥的圖盧姆;對於想要與非洲文化連接的人,迦納的阿克拉則更為合適。

  一些國家已經明確地表示歡迎非裔美國人。在2020年紀念喬治·弗洛伊德的儀式上,迦納的旅遊部長曾表示:「你們無需永遠留在不受歡迎的地方,非洲在等待著你們。」

  34歲的聖地亞哥人、康涅狄格大學教授莎德•戴維斯(Shardé Davis)在Blaxicocina說:「來到這裡對我來說很艱難,我在這裡比在泰國受到更多的注視。儘管如此,這些目光給人的感覺還是與美國不同——少了一些評判或懷疑,多了一些好奇。」

  雖然墨西哥沒有實行正式的種族隔離制度,其非裔人口相對較少,但研究顯示,膚色歧視在墨西哥依然存在,深膚色的墨西哥人與淺膚色墨西哥人之間的收入差距高達52%。

  47歲的私人教練克里斯塔•謝爾頓(Christa Shelton)在美國為客戶提供在線健身服務。她說:「反非裔是一件全球性的事情,不僅僅是在美國。我在這裡還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這並不是說膚色歧視不存在。我相信確實存在。」

  40歲的蒂亞拉•帕克(Tiara Parker)是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名營銷總監,今年夏天搬到了墨西哥,她還計劃在哥倫比亞和巴拿馬待上一段時間。她說:「你能說出一個比美國發生更多校園槍擊案的地方嗎?」

  49歲的洛杉磯人達維亞•香農(Davia Shannon)從小就被父親教導要尋找海外的自由。經過多年的旅行,香農最終選擇在哥斯大黎加的加勒比海地區定居,因為那裡有大量的非裔人口。她已經幫助約70人搬到這裡,也在努力幫助其他非裔移民在當地安居樂業。

  住在這裡的幾百名非裔美國人自稱為「部落」。

  特蕾莎•歐文斯(Teresa Owens),一個54歲的前灣區捷運公司站務員,為了兒子的未來,決定在維耶霍港建立新生活。部分原因是為了不讓兒子生活在鮑德溫曾描述的「美國每個警察、每個老闆、每個人都能看到的真正的社會危險之中」。

  歐文斯很慶幸,自己與兒子不必進行有關警察暴力威脅的艱難談話。她每天享受著海灘上的悠閑時光,同時還在當地的馬庫斯•加維(Marcus Garvey)文化中心學習衝浪和瑜伽。加維是牙買加出生的政治活動家。歐文斯認為,如果加維知道散居各地的非裔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心療養,他一定會很高興。作為奴隸被帶到大西洋彼岸的祖先也會為此感到自豪。

  歐文斯說:「當決定離開美國時,我覺得部分是為了他們。我不再是奴隸了,除了我心中的枷鎖,沒有其他枷鎖束縛著我。」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10: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