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3人墜樓,張波案2.0?更多細節她們經歷了什麼?

京港台:2023-9-18 19:50| 來源:正經嬸兒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母子3人墜樓,張波案2.0?更多細節她們經歷了什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青島一小區母子3人墜樓#

  又是一起母親帶著孩子跳樓的悲劇。

  兩個孩子有一個僥倖生還,另一個孩子和母親當場死亡。

  

  看到這個熱搜的瞬間,就想起過去母親傷害自己和孩子的案例。

  似乎重慶墜樓案之後,這樣的事就越來越多了。

  但今天的這件事目前調查結果沒有出,似乎也並不像重慶案那麼極端。

  它更像是上野千鶴子說過的一句話:

  女人一旦抱起孩子,就立刻成了整個社會中最弱勢的人。

  

  事情發生在早上9點左右。

  有人聽到小區里傳來一聲巨響,隨後又是連續兩聲巨響。

  去看時發現是三個人從樓上墜落下來。

  現場的照片顯示,一個人摔在陽台上,其他兩人摔到了地面上。

  120趕到后只收治了那個摔在陽台上的,4歲左右的孩子。

  孩子肋骨骨折、肺挫傷,但因為有平台攔了一下保住了命。

  而摔在地上的兩個,一個是孩子們的媽媽,一個是她另一個更小的孩子。

  

  當地也傳出了一些說法。

  有人說,事發前墜樓女子和家裡人有爭吵,丈夫把兩個孩子扔下樓,妻子反應過來也跟著跳樓了。

  有人則說,這位寶媽的丈夫賭博欠下了500萬賭債。

  兩人因債務問題發生爭吵,丈夫情緒失控把4歲的大孩子扔下了樓。

  感到崩潰的寶媽隨即也帶這個小孩子跳了樓。

  

  還有一種說法,墜樓的寶媽患有抑鬱症,並且和婆婆一直有很大矛盾。

  婆婆嫌她不工作,她就去上班,上了班又嫌她不看孩子,也不幫忙看孩子,丈夫也不幫媳婦。

  事發當天,寶媽和婆婆吵了一架,一怒之下選擇了跳樓。

  她的丈夫當時並不在家,得知消息后才騎著電動車從公司趕了回來,現在婆婆已經被帶走調查了。

  

  三種說法差異還是非常大的,還需要等官方通報。

  不過說回來,即便以後等到官方通報,除非張波那樣惡劣,否則大概也是要被簡單歸結於「家庭悲劇」。

  這是法律層面能觸及到的最深的東西。

  但於生活來說,更靠譜的推斷可能還是這位寶媽患上了產後抑鬱症,在矛盾中釀成了更大的悲劇。

  網上很多人也都在討論「女性產後抑鬱症」這個話題:

  

  我個人也很傾向產後抑鬱症這個說法。

  即使最後真的不是這個結果,也需要多關注這個問題。

  因為產後抑鬱的概率真的非常高。

  有數據統計,大約每10個媽媽里,就可能有2個人會患有產後抑鬱症。

  而且往往持續1年多才能慢慢恢復。

  如果中間再次懷孕有了二胎三胎,那複發的概率會更大。

  

  另外最重要的是,產後抑鬱症雖然是一種病,但和其他有明顯癥狀的疾病又不同。

  和我們常說的其他抑鬱症也有些不同。

  它無關醫學病理上的劇痛,也不是一般的不開心,意志力薄弱。

  而是埋藏於帶孩子壓力大,受到語言暴力,丈夫不作為,產後身體走樣,這些看上去似乎不是什麼大事的小事里。

  所以很多產後抑鬱的媽媽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有抑鬱症,也不會去接受針對性的治療。

  再換句話說,母親要承擔育兒責任,也會厭棄生養帶來的責任。

  因為她還想自我發展,別人也要求她要自立自強。

  就像是一頭奶頭,從備孕到懷孕,從懷孕到生產,再從生產到帶娃,每一個環節都在被「擠奶」。

  產後抑鬱症的身體是被人支配的,褒貶由人,沒有人問她願不願意。

  一旦沒有扮演好母親這個角色,便成了一切的原罪,抑鬱的根源。

  而她想要戰勝抑鬱,唯一的路就成了放棄不受自己控制的身體。

  可以說她的崩潰,是忍耐了無數次的結果,她的離開,可能內心先已經死了無數回。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旁人,特別是丈夫的愛和理解,才是戰勝產後抑鬱症的關鍵。

  就像網上有人分享的一個故事。

  妻子生孩子后一直疑心傷口很醜,進而懷疑自己沒有了價值。

  她的丈夫就說,傷口並不醜啊,像是一個笑臉,在對我笑呢。

  一句話便打消了妻子的焦慮。

  但現實里往往面對產後抑鬱,只有個體的「我」和媽媽的「我」,在女性體內隱秘的角落持續相互拉扯。

  她們的丈夫、其他身邊人卻沒什麼感覺,甚至會覺得,你自己調節,自己忍忍,最好折騰你自己,別來影響別人。

  

  我就看到過一個短片,被邀請來的夫妻面對面談產後抑鬱的問題。

  其中一個妻子說,我覺得我是你的負擔。

  丈夫卻不以為然,覺得是小題大做。

  然後那個妻子便不再說話了。

  倒也有丈夫會顯出用心和忙碌,但潛意識裡,是她累死累活帶孩子才被勉強稱為合格的母親,他一時興起換尿布,便以為是優秀的父親。

  到最後還是一種不平衡的冷漠。

  如此,生理上控制不住已經讓人頭疼了,還要背負巨大的心理壓力。

  還沒有人能夠理解,反而都覺得是矯情,悲劇也就發生了。

  

  這樣的事並不少見。

  2017年湘潭,一位媽媽抱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從13樓跳下。

  媽媽和2歲多的大兒子當場死亡,幾個月大的小女兒搶救無效。

  在跳樓前,這位媽媽在朋友圈寫下了長達15頁的遺書。

  

  除了家暴、出軌這些問題,裡面還有幾件事讀來令人無力。

  結婚前這位媽媽賺得多,花的也多,婚後帶娃做了全職太太,花錢依賴丈夫。

  丈夫高興的時候會說花錢是應該的,不高興的時候就說自己是敗家子。

  

  坐月子期間寶媽的狀態很不好,丈夫的工作也出了問題。

  但是丈夫會很開心的哄孩子,卻對寶媽一直不聞不問。

  還有,丈夫是個好丈夫,他會在感冒時送葯,手腳冷時幫忙焐熱。

  但丈夫也是一個要求嚴格的丈夫,家裡所有的東西都要如他所願。

  

  而在婆婆的意識里,兒子娶的媳婦應該是會做家務會生養會討人喜歡的一個人。

  可實際這位寶媽天性不拘小節,也有些獨立,做不到時刻圍著家庭轉。

  擰巴之下寶媽已經得了抑鬱症,丈夫卻說,自己的問題,自己調節。

  這句話也成了最後一根稻草。

  沒有調節過來,她覺得自己不配做一個母親。

  

  安徽那個29歲的二胎媽媽,她也是在一個清晨,抱著4歲的女兒和兩歲的兒子從24樓跳下。

  因為生的孩子身體都不好,有先天性疾病,她被婆婆懷疑不會生養。

  因為知道不會賺錢,她自己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但婆家人依然嫌棄她不會賺只會花。

  而這些在她的丈夫看來,同樣是忍忍就好了。

  忍到最後,她想離開這個家,但又離不開孩子,最終帶著孩子一起跳樓。

  

  可能說到這裡,有很多人又會覺得婚姻只是一種選擇,既然已經痛苦就該離開,不該拉著孩子一起跳樓。

  現在也是,批評青島這位寶媽不經過孩子同意就生下來,又不經過孩子同意帶人離開。

  對於跳樓的選擇,不能認同,帶孩子跳樓更不可取。

  誰都沒有權利決定孩子的生死,更沒有權利剝奪孩子的生命。

  但是我看新聞的時候通報還沒有出來,話誰都會說,個人的苦,個人才懂。

  如果一個成年人都已經失望透頂了,又怎麼忍心把孩子獨自留在這個糟糕的地方。

  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悲劇就會一直循環。

  特別是對有產後抑鬱症來說,動不動說堅強起來,重新開始,做回自己,其實還是跟那些女性的丈夫說「忍忍就行了」一樣的邏輯。

  看到了女性的難,卻忘記了生育本是這個家庭共同的渴望和考驗。

  以為「選擇」對寶媽是一種拯救,但是對一個已經快崩潰的普通人還要求她變成萬能的,只是一種加害。

  當然,我也不是說女性只要做了寶媽患了抑鬱症就沒了餘地,更不說勸人堅強都成了陰謀。

  也不是詰責一些還有良心的丈夫們做的不夠,事實上都挺不容易的。

  但光是不容易是不夠的,一個家庭需要的不是辛苦、堅強,也不是公平付出就一定能變得幸福。

  說白了,在我們普通人的家庭里,哄孩子的時候,也哄哄妻子,給孩子餵奶粉的同時,也給寶媽倒一杯水。

  這中間有多少行為是樂意如此,有多少是心不甘情不願,便決定了是抑鬱還是治癒。

  就像一位被產後抑鬱的寶媽說的:

  「我只想告訴你,曾經有一個人離你那麼近,她那麼需要愛和幫助,離死亡那麼近,可你卻不知道。」

  意識到了也就簡單了。

  幸福的前提就是快樂,是一起發自內心的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快樂。

  可能都不需要無時無刻的陪伴,也不用雞湯鼓勵。

  站在寶媽的角度去支持她為她撐腰,告訴她不用這麼完美,她就不用這麼慘烈。

  睡不著的時候陪她說話,流淚的時候給她紙巾,讓她感到被需要和關愛,這也就夠了。

  一家人也便能趟過生活的溝溝坎坎。

  也希望一個家庭能更多的持續的關注女性的育后。

  婚姻也好,女性也好,不是生過孩子就萬事大吉了 。

  媽媽還是那個媽媽,愛人還是那個愛人,生活才能還是原來想象中的生活。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19: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