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敢說:居民不買房,讓國家來收購?

京港台:2022-9-24 05:25| 來源:你們的中產先生 | 評論( 7 )  | 我來說幾句

真敢說:居民不買房,讓國家來收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又想搞個大新聞。

  - 1 -

  之前就寫過,對鳳凰有點失望,因為它之前搞了個經濟論壇,請了董專家去大放厥詞,讓農民進城買房,開車下田種地,結果被群嘲到熱搜,董專家也被禁言。

  作為一個前互聯網媒體從業人員,對於這類財經論壇的套路略知一二,無非是一場營銷Show,請一些走穴的所謂經濟學家,對當下熱點發表一些似是而非、語驚四座的觀點,吸引流量,然後拉贊助找冠名,商家不願得罪媒體,都跟著打點一二。

  所以,這類經濟論壇基本不具有參考性,中國的經濟論壇,其實只要看兩個就夠了,年中的外灘經濟峰會,年尾的金融街論壇年會,其他的多數都是流量生意。

  只是沒想到,短時間鳳凰又搞了一次,請不了董專家,換了一個王教授,也說了一番語驚四座的言論:

  建議政府收購滯銷房用作保障房。

  嗯,都知道房子滯銷,都來出謀劃策了。

  

  我找了下原文,其實王教授說得不止這一點,他提出了一個更吸引人眼球的話題:

  住房回歸雙軌制。

  不過好在他說得不是福利分房,如果社會上廣泛存在一批群體可以福利分房,而另一批要背一輩子房貸,那就真的是不知所謂了。

  他說的是保障房和商品房。

  按照他的說法:

  現在全國住房過剩,房子滯銷,對房企和銀行都有衝擊,既然居民不買房,不如國家收購房子,作為保障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既能減輕對房地產業和銀行業的衝擊,又將分步滿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保障房需要。

  乍一聽,還蠻有道理的,真是個大聰明,再一想,好像不對啊。

  - 2 -

  很多專家不喜歡算賬,應該也沒實際制定過政策,喜歡張口就來:我有一計,可安天下。

  實際上都經不起推究,要是這麼簡單,國家把房子一收,然後租出去,還會像現在這麼費勁嗎?

  首先,為什麼國家不下場去收房子?

  很簡單,房子是創造信用的工具,從賣地到開發再到按揭,整個過程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把居民30年的信用拿過來發展經濟了。

  100萬的地,100萬的建築營銷稅費成本,賣給居民400萬,居民首付120萬,國家出100萬,居民30年要出680萬,減去成本,480萬的信用和錢就這麼創造出來了。

  要是國家自己去收房子,沒有信用的創造,我費這勁幹嘛,直接無錨印鈔不是更快嗎?

  其次,即使下場收房子也解決不了問題。

  很簡單的一筆賬,收房子的錢從哪裡來?以什麼價格收?賬能平嗎?

  財政靠的是居民信用,沒有居民信用肯定沒錢,好吧,國家發貸款或者專項債,解決了資金問題,下面是價格。

  價格可以低一點,但肯定不能以成本價收,否則無法減輕房企壓力和銀行衝擊,打個八折好吧。

  收了之後做廉租房,公租房,租金多少?肯定不能高吧,不然怎麼達成專家所謂的滿足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

  最後,你會發現:

  國家收了房子即便是全部租出去,恐怕連付收房資金的利息都不夠。

  這還是在理想模式下的情況,看看前些年保障房、公租房和廉租房的亂象,再經過關係戶和二房東轉租揩一手油,想要打平成本根本就不可能。

  最後專家還說,政府可以從賣地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補貼租房損失,還要退出市場競爭,轉向公共服務,意思就是國企不拿地,轉做包租公,這好像有點理想化了。

  總而言之,專家所謂的一計安天下,其實根本就不可行。

  - 3 -

  結語

  當然,專家說的方向,並不是沒有現實支撐。

  我們發現,最近的土拍市場,基本都是國企和城投公司在接盤,罕有民企開發商拿地。

  這其實有點專家說的意思,國家一手賣地,一手拿地,只是拿了地不開發,直接抵押給銀行,左手倒右手,只是債務的堆積。

  當房企和居民都加不起槓桿,只剩下地方在左手倒右手的硬扛:

  其實就是快到遊戲的終局了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2-9-25 10: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