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楊其靜教授兩年前關於特朗普的判斷,條條正確!

作者:shen fuen  於 2018-8-8 10: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話題|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楊其靜教授兩年前關於特朗普的判斷,條條正確!
一.「使美國再次強大」
與「美國優先」的真實含義
在整個競選過程中,「使美國再次強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和「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無疑是特朗普最重要的兩個競選口號。毫不誇張地講,正是這兩個競選口號才使得這個被奧巴馬總統稱為「最不夠格」的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最終贏得了大選。因為他喊出了廣大美國勞工階層,尤其是白人勞工階層的心聲並使這些沉默的大多數團結在他周圍,儘管幾乎所有人都承認特朗普遠非一個完美的候選人。由於這兩個口號肯定會成為特朗普執政的核心指導思想,因此,我們有必要搞清楚包含在其中的真實含義。
(一)「使美國再次強大」——矛頭直指中國!
儘管世人皆知美國仍然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具有超強的經濟科技軍事實力,但是為什麼特朗普卻大聲疾呼「使美國再次強大」並成為其競選活動中絕對第一重要的口號呢?答案就隱藏在下面的三個問題之中。
第一,什麼讓特朗普認為美國不再是最強大國家?
首先需指出的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更準確的含義應該是「Make America Greatest Again」,即「使美國再次最強大」,因為特朗普堅信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然而,令特朗普憂心忡忡的是美國正在失去昔日榮光——國內基礎設施破敗,製造業及其附屬服務業工作機會大量流失,以至於「在過去7年,有超過1400萬美國人離開勞動力市場,勞動參與度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每5個家庭之中就有一個家庭沒有一個家庭成員獲得就業機會;小時工資和周薪甚至低於1973年」。總之,特朗普強烈地意識到美國正面臨著失去世界最強國家地位的危險,因此呼籲「美國人民團結一致為一個目標奮鬥就能夠恢復這一地位而使美國繼續作為自由、力量和繁榮的世界燈塔」。
第二,什麼原因導致了美國不再強大呢?
在特朗普看來,美國之所以變得不再那麼強大主要是源於柯林頓總統以來歷屆政府的一系列錯誤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三個是:
(1)美國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中國參入WTO等國際貿易談判中讓步太多,未能充分保護本國製造業,以至於「自由貿易」導致美國製造業空心化;
(2)放任以墨西哥人為主的大量非法移民(估計實際數量在1800-2000萬)進入美國,爭奪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並拉低了美國人的工資水平;
(3)在世界,尤其是伊斯蘭世界推廣「民主」意識形態而錯誤地發動了多次消耗巨大的戰爭,並為盟國承擔了太多國防支出(比如,北約23國僅5國國防開支達到約定的2%,而美國承擔了北約組織70%以上的國防開支),從而導致國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投資不足。
第三,到底是哪些國家導致了美國不再強大呢?
這個國家不是俄羅斯,因為俄羅斯無論是製造業還是高科技領域都沒有能力爭奪美國的就業機會,而且綜合國力上根本不可能對美國構成威脅,儘管歐洲盟友對俄羅斯充滿憂慮。
這個國家不是來自歐洲、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盟國,因為它們誰也沒有實力和意願挑戰美國的地位,因此只需要通過重新談判迫使盟友們承擔更多國防費用。
這個國家也不是墨西哥。雖然墨西哥在在製造業和非法移民上對美國造成了很大傷害,但墨西哥畢竟國力有限,因此通過「修牆」、遣送非法移民和重新談判北美貿易協定(NAFTA)就能夠扭轉不利局面。事實上,在特朗普當選之後不久,加拿大和墨西哥就立刻主動表態願意對北美貿易協定展開重新談判。
那麼,這個導致美國經濟最受傷而變得不那麼強大的國家就是中國!
首先,正是中國吸走了美國的製造業資本而把美國從第一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上擠了下去。更重要的是,中國體量巨大,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的發展勢頭很猛,最有可能在經濟總量和綜合國力上趕超美國而使美國變得不再是「最強大的國家」。這就意味著,以「使美國再次強大」為己任的特朗普上任之後必然將美國政府的任務聚焦於:如何使製造業資本流出中國併流向美國?如何抑制中國綜合國力的快速增強?
(二)「美國優先」——特朗普執政的最基本哲學
在特朗普整個競選活動中,「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是與「使美國再次強大」同等重要的。事實上,對於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來說,這一口號更加重要,因為這是其最基本的執政哲學。雖然這被美國精英階層和國際盟友廣泛詬病為美國「孤立主義」的回潮而引發巨大擔憂,但卻在美國普通選民中產生了強烈共鳴。因為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可能更應該被解讀為:美國首先應該以是否符合美國經濟利益而不是意識形態理想作為判斷敵友和指導政策制定的首要標準。這其實很類似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鄧小平思想。
當然,「美國優先」並不是說作為特朗普不推崇美國的自由民主人權的意識形態,而是在作為商人的他看來,經濟利益才是美國人民最重要的東西,是美國強大的真正基礎。換句話說,特朗普認為那些直接把維護和推廣西方民主價值觀作為美國國家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愚蠢的,因為這使得美國在國際交往中經常迷失了方向而使美國經濟利益受損。比如,為了在中東地區推廣西方民主制度,美國錯誤地發動了耗資巨大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為了維護共同的價值觀而容忍盟國在國防開支上搭便車;更為嚴重的是,美國在各種國際貿易談判中(比如,TPP)加入了太多意識形態因素而導致自己讓步太多。這些都嚴重拖累了美國經濟並侵蝕了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正是這個原因,特朗普反覆抨擊和嘲諷競選對手希拉里雖然有幾十年的治國理政經驗但卻都是一些「糟糕經驗」
總之,儘管歷任美國總統都以維護和增進美國經濟利益為己任,但至少二戰以來還沒有哪位總統像特朗普這樣旗幟鮮明地公開鼓吹以「美國優先」作為其基本的執政哲學。因此,我們不應懷疑特朗普政府將比之前任何一屆政府都更明確、更堅定地調動各種政治、經濟、軍事資源來保護和增進美國經濟利益,甚至將其作為第一目標。就美國而言,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對於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卻很可能意味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正如前面所言,「使美國再次強大」的潛台詞是「中國經濟,尤其是製造業發展才使得美國不再最強大」,因此明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執政之後,必然將比以往任何一屆美國政府都更加專註於採取各種措施對中國經濟,尤其是製造業實施打擊。
二 . 特朗普:一個超級挑戰者
國內很多著名學者非常樂觀地認為,雖然特朗普上台之後一段時間內中美之間可能會面臨一些波折,但最終會向中國妥協,因為這是自1981年裡根總統以來的歷史經驗。然而,我們必須充分地認識到,至少與里根之後的歷任美國總統相比,特朗普可能是最足智多謀、作風最彪悍且敢於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國總統。對於所有對手來說,特朗普都必將是一個超級挑戰者。
第一,極具愛國主義情懷並敢於擔當。特朗普這樣描述自己的參選動機,即「特朗普先生之所以加入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活動,就是因為他對國家的發展方向深表猶豫」,因此感到自己不能再袖手旁觀並大聲疾呼「使美國再次強大」。我們知道,房地產大亨、億萬富翁特朗普在2015年6月16日宣布參選美國總統時已年滿69歲,享受著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如果他不是擁有超級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敢於擔當,他就不可能自掏競選經費,毅然決然地投入到這場異常漫長艱辛且註定要相互揭底抹黑的美國總統競選活動之中。
第二,非凡的膽識和戰略洞察力。這一點不僅體現在他的整個商業經歷之中,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他的整個競選過程中。作為一個毫無政治經驗的局外人,至始至終都遭到幾乎所有的美國主流媒體、社會精英,甚至共和黨內部大佬們的一致強力打壓,但特朗普卻過關斬將並最終贏得大選。這主要歸功於特朗普洞察到了美國的政治經濟已經走到了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廣大勞工階層的利益受損卻被精英階層忽視,同時外來移民的快速增加已威脅到了白人在美國的絕對主導地位。由此,他不顧一切地打破美國諸多的「政治正確」禁忌,通過大聲疾呼「使美國再次強大」和「美國優先」而贏得了美國沉默的大多數選民的支持。更為重要的是,在整個競選過程中特朗普就是他自己最大的軍師——幾乎所有重要時點上的所有重要決策都是他自己的主意!
第三,高超的戰術技巧和運營能力。在整個競選活動中,他經常打出一些非常規的,甚至令其競選團隊都感到震驚不已而堅決反對的牌,但事後證明大多數牌對於穩定和擴大自己的選民基礎產生了積極作用。他巧妙地利用一些爭議性話題而使自己成為媒體追逐的明星而擴大了自己在選民中的認知度。他還把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利用得淋漓盡致。在選舉過程中,特朗普兩次更換競選經理,甚至有媒體驚呼「團隊混亂罕見」。 但實際情況是作為商界大佬,他有一個精幹而高效的競選團隊。結果就出現了這樣驚人的一幕:希拉里的競選團隊800多人,特朗普僅130人;希拉里競選廣告支出2.114億美元,特朗普僅0.74億美元;希拉里贏得每張選票的成本是21.63美元,特朗普僅13.29美元。
第四,極富挑戰精神且意志堅定。凡是觀看過那場著名的特朗普與世界摔角娛樂(WWE)總裁文斯·馬克馬洪(Vince McMahon)的「輸者被剃頭」競賽視頻的人,都會對特朗普敢於挑戰的精神和彪悍的戰鬥作風印象深刻。當然,在這次美國 總統大選中,特朗普的這一性格特徵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他面對社會精英、主流媒體、競爭對手,甚至和共黨內部建制派的一致打壓,但他卻越戰越勇。即便在一些民調顯示其落後希拉里10個百分點而被普遍認為即將慘敗時,他也絕不言敗,反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選戰之中。這使得那些堅決抵制和反對他政治主張的人也不得不表示佩服。
第五,為達目的可不擇手段。雖然商人喜歡與合作夥伴「講交換,講合作,講平等,講共贏」,但千萬也不要忘了商場如戰場。商人為了追求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敢於不擇手段地打擊競爭對手,甚至不惜發動戰爭——如果被賦予了發動戰爭的權力和手段。事實上,特朗普很可能就是這樣一個為了自身利益而敢於不按常理出牌的人。雖然在美國競選活動中,對手之間相互抹黑在所難免,但人們還是不得不驚呼這場有特朗普參與的大選至少是二戰以來美國最怪異、低俗的大選。特朗普攻擊競選對手的很多言語和策略被視為「無底線」而被批評為破壞了美國的民主政治形象。正因如此,很多共和黨內的初選對手在敗選之後始終不肯與他和解;在最後兩場電視辯論中兩個競選對手竟然沒有禮儀性地握手;奧巴馬甚至在大選之後仍然堅持認為特朗普最不具備擔任美國總統的品格。
總之,我們清醒地意識到,美國第45任總統唐納德·J.特朗普具有非常卓越的戰略眼光、戰術技巧、極具挑戰精神且戰鬥作風彪悍。在「美國優先」的執政理念下,特朗普很可能會更有效地利用美國現有的超級大國地位,採取各種非常規手段改變各種遊戲規則,促進資本,尤其是製造業資本迴流美國,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並促進經濟增長,從而重塑美國國內和國際的政治經濟格局。因此,不能排除特朗普真的會成為美國人心目中又一個偉大總統的可能性。可是對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卻意味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三、特朗普可能對中國形成巨大挑戰
相對於那個對中國具有強烈意識形態偏見和倡導美國「重返亞洲」的希拉里,似乎很多中國人更喜歡輕意識形態而重商業利益的特朗普,甚至有不少人樂觀地認為商人特朗普執政的美國將給中國崛起提供更為寬鬆的國際空間的戰略。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中美之間的競爭在本質上就是經濟實力而非意識形態的競爭;而且,正是中國經濟,尤其是製造業的發展使中美經濟之間更多地呈現出競爭性,並被特朗普視為美國全球霸主地位的最大威脅。因此,恰恰是特朗普的這種精明的商人性質和對重建美國製造業的渴望和專註,將使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對外貿易保護主義+對內新自由主義」對中國的挑戰
面對製造業空心化和勞工階層大量失業的現實,特朗普對美國經濟開出的藥方可以總結為:對外搞貿易保護主義,對內搞新自由主義。不少學者以美國勞動力成本及其生產成本高為由而不看好特朗普為美國開出的藥方,甚至以里根總統為例證——里根當初大力推行減稅和去管制政策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可美國製造業恰恰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外流的。且不說保護主義在歷史上就是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成長為發達國家的利器,更無需說正是里根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塑造了美國之後幾十年的經濟輝煌,我們在此僅僅需要指出:對於當前中美兩國製造業成本的認知很可能已過時而脫離現實!
我們知道,中國自1997年以來實際工資增長率平均年增長率超過10%,而實際勞動生產率增長率的平均值僅為2.5%左右,甚至近年來已出現停止增長的跡象(見圖1)。然而,同時期的美國卻出現了另一幅景象,即:雖然勞動工資增長停滯甚至下降,但是製造業的實際勞動生產率增長非常顯著(見圖2)。與此同時,中國逐年加大了對進口石油天然氣的依賴;美國卻因頁岩氣革命而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並使得以頁岩氣為主的美國能源價格大大低於國際市場上傳統石油天然氣的價格。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後果就是:中國製造業相對於美國製造業的成本優勢遭到了嚴重侵蝕!波士頓諮詢公司對全球25個主要出口經濟體的製造業綜合成本的研究成果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見圖2)。

圖1  中國實際平均工資增長率和實際勞動生產率增長率
(1991-2014)

圖2 美國勞工的每小時生產率增長、實際小時平均報酬和實際中位數小時報酬(1973-2011)
他24個主要出口經濟體的製造業綜合成本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中國製造業綜合平均成本指數在2014年已快速上升到 96,與美國相比僅有4個點的優勢。一位浙江老闆2014年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投資辦廠的經歷更是提供了一個生動案例:若將美國的相關成本視為1,則中國的土地成本為9,產房建設成本為4,配件成本3.2,銀行借款成本為2.4,物流成本為2,電力/天然氣成本為2以上,蒸汽成本為1.1……中國的優勢僅僅是人工成本0.4。考慮到:(1)中國的勞動工資仍然在快速增加;(2)中國的勞動保護和環保措施正在不斷加強;(3)中國近年來房地產價格暴漲所引發的工業用地價格和物業價格上漲,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製造業相對美國的成本優勢很可能已進一步收窄,哪怕近兩年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有所貶值。 

圖3 全球前25個出口經濟體製造業成本指數(美國=100)
與上述事實相關的另一事實是:中國的勞動力密集產業已在全球失去競爭優勢而正在艱難地進行產業升級;同時,美國的再工業化也絕不可能是發展勞動密集性產業。這意味著,中美之間的經濟關係正在或者已經從之前的產業互補關係轉變為產業競爭關係。在這些資本和技術相對更密集的行業中,中國相對低廉的勞動力工資優勢將變得不再那麼重要;相反,知識產權保護、創新能力和工人職業素質的重要性大大上升。具有更好法制和人文環境的美國恰恰在這些方面比我們更有優勢。
當我們認識到上述事實之後,中國也許就不太可能再對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嗤之以鼻了。    
1、幾乎可以肯定特朗普將會對中國採取多種貿易保護措施。特朗普不僅在競選過程中反覆宣稱將對中國產品徵收高達45%的高額關稅,並在10月22日發表葛底斯堡演說時明確宣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列為《特朗普與美國選民的契約》的重要內容。誠然,特朗普不太可能在明年1月20日之後真的對中國採取如此極端的貿易保護措施,因為這會挑起貿易大戰而兩敗俱傷。可問題在於:在中國製造業對美國製造業的成本優勢已基本喪失殆盡的現實情況下,美國只需採取比較輕微的保護措施就很可能對中國形成非常有效的打擊。對於一個視中國為頭號競爭對手、敵視現有國際貿易規則、作風彪悍且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國新總統特朗普,我們有什麼理由認為他不會這麼干呢?
2、也許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在美國國內推行減稅和放鬆管制的新自由主義措施將對中國製造業形成更加巨大的挑戰,何況這些措施還不違反任何國際貿易協定。具體而言,特朗普的國內經濟政策包括這樣一些主要內容:第一,將美國的商業稅率從35%減少到15%;第二,大量取消增加企業負擔的各種政府管制;第三,廢除奧巴馬醫療法案,因為該法案不僅增加了家庭負擔而且還大幅增加了企業負擔。關於奧巴馬醫療法案對企業的影響可參見:林達:《特朗普上台,那頭大象終於跑出來了》(鳳凰網,2016.11.16)]第四,減輕奧巴馬和柯林頓對能源基建項目所採取的限制,甚至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在特朗普看來各種氣候協定都是中國限制美國能源產業和製造業發展的陰謀。特朗普希望通過上述新自由主義改革實現兩個目標:第一,普遍性地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第二,進一步拓展頁岩氣在內的本土能源產業,保證美國能源獨立並為美國製造業創造能源成本優勢。
雖然我們並不認為特朗普的這些國內新自由主義計劃都能實現,但相當部分變成美國法律是很有可能的,因為特朗普所屬的共和黨已經控制了參眾兩院。對中國而言,這將意味著大量製造業資本從中國流向美國並不是虛無縹緲的神話。因為:(1)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在2013年中國的企業總稅率(=(稅費+強制繳費)/利潤)高達67.8%,而美國為43.9%;(2)中國已進入到必須走綠色發展道路的階段,大量遠距離進口石油天然氣在所難免,所以特朗普的減稅、放鬆管制和大力發展頁岩氣等措施無疑會進一步削弱中國製造業的成本優勢,甚至還有可能使美國獲得成本優勢。這就很可能引發製造業大規模從中國流向美國。
(二)地緣政治的巨大挑戰
很多人將特朗普的當選解讀為孤立主義在美國的重新興起,從而會減少對中國地緣政治上的圍堵。然而,可能大家很快就會意識到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正如前面所言「使美國再強大」背後的真實含義是:強勢崛起的中國才是美國不再那麼強大的根源,因此美國必須全力阻止中國的真正崛起,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就在於必須通過各種手段打擊中國製造業來發展美國製造業。為此,美國有必要「更聰明地」利用現有的超級大國地位、撬動地緣政治力量來圍堵中國,為中國製造不穩定因素,促使資本流出中國而流向美國,因為投資者最避諱的就是不穩定。注意,雖然奧巴馬和希拉里都強調「巧實力」,但在特朗普看來,他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中國還不夠強硬,策略上也不夠聰明,僅有一些「糟糕經驗」而已。
我們知道,奧巴馬還是有很強的人文主義情懷的,因而在全球氣候問題上有求於中國的合作。與之不同,特朗普敵視巴黎氣候大會,視之為中國約束美國能源和製造業發展的陰謀,因此他似乎還沒有想出在哪些國際事務上必須尋求中國合作。結果,輕意識形態而重經濟利益的特朗普很有可能對中國單刀直入,在地緣政治上對中國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
1、美國很可能與俄羅斯迅速和好。在整個競選活動中,特朗普頻頻表達對俄羅斯總統普金的敬佩之情並因此招來美國各方面的批評和非議,比如希拉里陣營就宣稱普京在背後干擾美國選舉。不過,除了特朗普是「大嘴的」因素之外,一個更合理的解釋應該是:一方面,在特朗普看來,國力已弱的俄羅斯並不能對美國的霸主地位形成挑戰,尤其俄羅斯還沒有能力損害美國的經濟和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作為中國最大鄰國的俄羅斯卻有可能是美國圍堵中國的一個潛在的重要幫手,因為俄羅斯骨子裡也不喜歡過於強大的中國。因此,奧巴馬政府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和對歐洲盟友不必要的承諾導致美國與俄羅斯對抗,這是非常愚蠢的政策,因為這導致俄羅斯倒向中國,以至於兩個大國形成了某種反美的同盟關係。
我們應該還記得:共和黨總統尼克松拋開意識形態偏見、頂住國內壓力而在1971年7月派基辛格秘密訪華,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聯合中國圍堵美國當時最大的對手蘇聯。歷史很可能重演,只不過是角色發生了變化,即:共和黨總統特朗普選擇與俄羅斯和解,以便可以集中力量來圍堵美國當前最大的挑戰者中國。事實上,特朗普對俄羅斯這一角色的看重已體現在這樣一個微妙的細節之中,即:雖然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領導人在特朗普當選之後都與他通話表示祝賀,但只有11月14日特朗普與普京的通話活動被「候任總統特朗普」的網站及時報道而且是以「Readout」形式加以報道(見下圖)。

該新聞稿簡潔但熱情洋溢,其中最後一段話這樣寫道:「候任總統特朗普告訴普京總統,他非常(very much)期待與俄羅斯和俄羅斯人民建立一種強大而持久的關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直到16日特朗普為了回應紐約時報等媒體質疑,才將他與中國主席習近平等其他國家領導人的通話活動以列表的形式加以通報。
對美國來說,拋開意識形態偏見,與俄羅斯和解的好處是巨大的。首先,這不僅有利於美國從歐洲脫身,而且還能夠與俄羅斯合作,儘快解決中東的恐怖主義勢力。這既可節約軍費還可將更多的軍力集中到亞太地區。更重要的是,未來一旦美國與中國發生衝突,至少可以保證俄羅斯保持中立。事實上,一旦美國和俄羅斯真的和解了,歐洲也應該很快與俄羅斯和解,日本與俄羅斯的關係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到時,俄羅斯的經濟應該得到很大改善,對中國的依賴自然就會弱化。對俄羅斯而言,一個過於強大的中國絕不是件好事,因此它是有可能默許甚至支持美國對中國的圍堵活動的。
2、軍事上「重返亞洲」只會加強而不會弱化。確實,特朗普會不出意外地在上任之後正式放棄奧巴馬力推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因為特朗普覺得TPP承載了太多的地緣政治因素而使美國在經濟上讓步太大。然而,這絕對不能被解讀為「特朗普斃了TPP,日本哭了中國笑了」。在特朗普看來,即便廢除了TPP,那些面臨中國強大挑戰的日韓等國也還必須依賴美國,繼續做美國的堅實盟友。
對於台灣地區,儘管特朗普未必喜歡蔡英文,但是他也絕對不可能拋棄這個制約中國的重要棋子。不喜歡「政治正確」且作風強硬的商人總統特朗普可能並不會太多顧及中國的抗議而堅持向台灣地區大賣武器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因為這樣做既賺了大把美元還能為中國製造麻煩。
對於澳大利亞、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新加坡、越南、菲律賓)和印度等國,美國只可能更加努力地加強與他們的關係,以便美國在南海強化軍事力量,為中國製造不穩定。事實上,這些國家也視中國為潛在的最大威脅,因此他們很有可能與美國相互呼應,參與圍堵中國的活動。
總之,在中國製造業對美國的成本優勢已基本喪失的現實情形下,精明而作風彪悍的美國新總統特朗普很可能會強化對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地緣政治圍堵,因為這會使得中國面臨嚴重不穩定的外部環境而促使厭惡不穩定風險的資本流出中國而流向美國。
四.總結
億萬富翁唐納德·J.特朗普以「使美國再次強大」和「美國優先」為口號而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他不僅視中國為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而且明確地將競爭聚焦於製造業的爭奪。為了打擊中國的製造業,促使製造業資本從中國迴流到美國,特朗普很可能在經濟政策上搞兩手抓,即一手強化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另一手在美國國內大力推行減稅去管制的新自由主義政策。與此同時,為了惡化中國的外部環境和製造不穩定因素,美國很可能與俄羅斯和解,進一步強化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深化與周邊國家的聯盟關係,甚至更加大膽地對中國進行軍事挑釁。考慮到近年來中國在製造業領域相對於美國的成本優勢已基本消失,因此特朗普政府真的有可能對中國形成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對此,中國必須儘快研究應對措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0: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