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倍可親 返回首頁

chineseman的個人空間 https://big5.backchina.com/u/243316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留言板

facelist doodle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留言 登錄 | 註冊


北歐女神 2010-9-22 17:47
中秋快樂!
北歐女神組織「貝殼村網路野營中秋篝火晚會」紀實(七)
http://my.backchina.com/space-280629-do-blog-id-86870.html
北歐女神 2010-9-17 03:38
有請:北歐女神組織大型「貝殼村網路秋季野營活動」紀實續集(五)
http://my.backchina.com/space-280629-do-blog-id-86159.html
北歐女神 2010-9-15 02:26
有請:北歐女神組織大型「貝殼村網路秋季野營活動」紀實續集(四)
http://my.backchina.com/space-280629-do-blog-id-85912.html
瑞典林 2010-9-1 15:08
chinaman:
瑞典林 2010-9-1 00:22
北歐女神 2010-8-23 00:57
北歐女神傳新編--nika的故事
http://my.backchina.com/space.php?uid=280629&do=blog&id=83404
北歐女神 2010-8-11 02:07
請看北歐女神及夫君舉辦的貝殼村周末大型舞會現場紀實 (續)
http://my.backchina.com/space-280629-do-blog-id-81951.html
chinaman 2010-7-11 20:40
建國后宋慶齡不能公開的悔與恨
(網摘)

1994 年11月,書記處審查通過了黨史編委會整理的關於宋慶齡建國后32年經歷的材料。
陳雲批示:宋慶齡的品質高貴,在於信仰始終如一,愛國、愛民、愛和 平。不做違心事,不講違心話。要尊重她這一點。
材料內容提要:
1955年11月,宋給毛寫信:「我很不理解提出對工商業的改 造,共產黨曾向工商界許下長期共存、保護工商業者利益的諾言。這樣一來,不是變成自食其言了嗎?資本家已經對共產黨的政策產生了懷疑和恐懼,不少人後悔和 抱怨。」毛批示:「宋副委員長有意見,要代表資本家講話。」
1957年宋又寫信給黨中央:「黨中央號召大鳴大放,怎麼又收了? 共產黨不怕國 民黨八百萬大軍,不怕美帝國主義,怎麼會擔心人民推翻黨的領導和人民政府?共產黨要敢於接受各界人士的批評,批評人士大多是愛國、愛黨的,一些民主黨派人 士為新中國的解放,作出了家庭、個人名利的犧牲,一些二、三十歲的青年知識分子怎麼可能一天就變成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我很不理解這個運動,我想了兩個多 月,還是想不通,有這麼多黨內黨外純粹的人會站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對立面?要推翻共產黨?」
從1958年起,宋曾推病拒絕參加人大常委 會。黨中央委派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去做工作, 宋只得繼續參加。
1959年4月,宋在人大被推舉為國家副主席。宋先後兩次推辭:「我是 落伍了,思想跟不上,才掛個名,作個樣子,對國家不利。」提議由李富春或烏蘭夫擔任。
宋任國家副主席,是劉少奇、董必武、林伯渠、李富春提 議的,政治局討論時,21人中18人贊成,3人反對,反對者是:毛、林彪、康生。當時毛髮言: 「宋是我們民主革命時期的同路人,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她和我們就走不到一起了。從不贊成我們的方針路線到反對我們的方針路線。我們同她是不同的階級。」
文 革期間,宋先後給毛和黨中央寫了七封信,表達了她對「文革」的不理解、反感,並對共產黨極度失望。1967年8月、1969 年11月、1976 年6月,宋曾三次產生厭世思想,在信中以及對來探望她的領導人的談話中流露出對自己所選擇的道路感到悵惘和說不出的苦悶。
七封信中說:「我 不懂文化,說小說都是政治,而且都是毒草,我糊塗了,一夜天下來,一些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變成了走資派、反黨集團、野心家、牛鬼蛇神。中央要我學習批判 揭發劉少奇,我不會作的,劉少奇主席在黨中央工作了三、四十年,今天會是叛徒、內奸!我不相信,一個叛徒內奸當了七年的國家主席,現在憲法還有效嗎?怎麼 可以亂抓人、亂斗人、逼死人?黨中央要出來講話。這種無法無天的情況,自己傷害自己的同志、人民,是罪行。我們的優秀幹部從與國民黨的戰鬥中走過來,卻死 在自己的隊伍中,這是什麼原因?」
1970年3月,毛對周恩來說:「她不願意看到今天的變化,可以到海峽對岸,可以去香港、去外國,我不挽 留。」並指示周恩來、李先念把他的話傳達給宋。傳達時他們說:「主席很關心你,知道你的心情不怎麼好,建議你到外面散散心,休息休息。」 宋說:「是否嫌我還在?我的一生還是要在這塊土地上,走完最後幾步。」 於是宋推病拒絕出席一些節日活動和招待會,說:「我參加會傷感,還是不參加,參加一次,回來就要進醫院。另外,我也不想做政治上的點綴。」
1980 年11月,宋給黨中央寫了她一生中最後的一封信:「一、國家要振興,恢復元氣,這是一次大好時機。二、要總結建國以來政治運動對國家對人民造成的創傷。 三、請不要把我和國父放在一起,我不夠格的。」
1981年5月,胡耀邦、李先念到醫院轉告宋,政治局決定接受她為正式黨員,宋聽后微笑說: 「不勉強吧! 31年了,我的心冷了,人生的路將要走完了。」胡、李問宋還有什麼要求,她提了兩點:「我死後還是回到上海安息; 我有些儲蓄,辦個福利基金。」
chinaman 2010-6-14 20:05
《中國不高興》作者一發財 立馬辦美國綠卡

信源:石銘

川劇中變臉的絕活,令人嘆為觀止,彰顯藝術的魅力。但這樣的功夫若放在真實生活中,卻叫人難以適應,尤其是前後兩張臉譜相去較遠的情況。
最近,我就因看到了這樣的變臉情形而驚駭。

1998年美國總統柯林頓到北大講演時,北大中文系女生馬楠,曾當面反駁柯林頓對美國民主、自由、人權的解釋,痛斥美國的人權狀況惡劣。馬楠說:

「本校前任校長蔡元培曾經說,當偉大的道德精神實際運用時,它們不會互相抵觸。而且,我也不認為個人的自由會與集體自由抵觸。以中國為例,它的蓬勃發展實際上確是我國人民自由選擇與集體努力下的成果。因此,我認為,所謂真正的自由,應該是人民有權自行選擇他們想要的生活和發展方式。只有那些真正尊重他人自由的人,才能了解自由的真諦。」

馬楠的話確實長了咱中國人的志氣。美國有啥了不起的,柯林頓憑什麼要對咱中國的人權狀況說三道四?!

但令人不解的是,兩年後,本科畢業的她,卻選擇了到人權狀況惡劣的美國留學。後來,又嫁給了一個藍眼睛、白皮膚的美國人,還生了一個美國籍的兒子。

2009年夏季,中國出了一本宣揚民族主義、反對美國霸權的書籍,名曰《中國不高興》。全書分三個部分:一、中國為什麼不高興,二、中國的主張,三、放下小菩薩,塑偉大之目標。結論是:中國要做一流國家,依託國家大目標,實現眾生幸福平等,告別自我矮化的精神歷史。

此書出版后,得到了許多憤青的追捧。此書也一度成為各大城市新華書店的暢銷書。但是,就在該書出版幾個月後,因寫作此書而名利雙收的作者,又常在央視指點江山的愛國者----宋曉軍,卻辦理了美國綠卡,終於脫下了畫皮!

該書的總策劃----張小波,也正在移民加拿大。據說,張小波此前曾策劃過與之內容相近的《中國可以說不》一書,並因此發了財,買了豪宅和寶馬轎車。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國務院發言人袁木,因與學生對話而名聲大噪。在對話中,他一直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教導學生要聽政府的話,要愛國。198*年6月,他接受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人湯姆。布羅考的電視採訪。

在採訪中,他對布羅考有關中國在美留學生大多都希望留在美國的說法,很是不以為然。袁木說:

「我相信,絕大多數中國留學生是會回到祖國為自己的國家服務的。當然,我也不排除一些人不願意回來。對此,我表示遺憾。從我自己來說,我衷心地希望他們回來,也相信他們會回來。」

但幾年之後,他的女兒卻到美國留學,並於畢業后加入美國國籍。----真不知袁木先生對待留學生問題上,還有雙重標準,還有親疏之別。

上面提及的三個例子,都涉及出國、移民的事情。若只在此問題上糾纏不休,則略顯狹隘。一則,出國與選擇國籍是人的自由,他人無權干涉;其二,這與是否愛國,也並無直接的關係。我覺得,人即便是加入了外國國籍,也照樣可以愛自己出生的祖國,也照樣可以為建設祖國流血出力。

但是,若在愛國的問題上,煞有介事、拘泥於形式,甚至突然變臉,卻也讓人難以接受。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在口頭上標榜自己愛國的人,並不真的愛國。他們不懂我們國家的歷史,不清楚我們民族正在經受的苦難,不理解人類進步的必然趨勢,也不知道我們國家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他們所謂的愛國,只是一種投機鑽營的策略。他們企圖用愛國這塊磚,敲開榮譽、地位和機會之門。當他們達到目的,或希望落空之後,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變換一幅嘴臉,目標當然還是自己的一己私利,別無其他。

此外,在專制社會中,愛國也有政府立場與民眾立場之別。站在政府立場上,所謂的愛國,大多是打腫臉充胖子、做表面文章、嘩眾取寵和欺世盜名的招數。因為,他們很少為人民著想,甚至還經常以愛國為幌子,侵害普通民眾的利益。

必須說到的是,大凡容易變臉的人,心理素質都很過硬。當英雄、做狗熊,全憑自身需要,不會有過多的精神負累。而在其變臉的過程中,受傷害最大的還是善良的民眾,是真正愛國而又崇拜英雄的民眾。

民眾還沉浸在往日的情緒中,而我們的「英雄」卻已完成了他們的「華麗轉身」,與我們漸行漸遠……
chinaman 2010-6-13 20:13
歷史的真相 (來自網貼)

一.抗日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后,左傾知識分子們一味指責蔣介石國民政府拖延對日宣戰是假抗日。今天回看歷史,近代史家則認為,蔣介石拖延不與日本宣戰正是蔣介石的高明之處,是當時中國應採取的正確的抗日戰略。拖延對日宣戰的主要理由有兩個。

第一個主要理由是,中國的兵力和經濟實力都嚴重不足。三十年代初,日本陸軍可以出征的兵力為四百四十八萬,中國只有二百三十萬。日本海軍力量跟美、英相同,是中國的三十倍,日本還是世界第一個造出航空母艦的國家。日美在太平洋開戰的時候,日本有航母十艘,美國能實戰的航母才有四艘,所以,日本信心百倍地叫囂三個月亡華。

第二個主要理由是,在沒有英美的援助下及早與日本宣戰只能是無謂的犧牲。當時,英美等國都指望中國對日及早宣戰,因為,只要中國一與日本宣戰,中國就成為主要消耗日本的犧牲國。中國過早對日應戰,就會真的如日本叫囂的那樣,經不起三個月的消耗而亡國。日本滅了中國后,必然和德國聯合滅蘇聯,日本經過與中國和蘇聯相戰的巨大消耗后,美英再打日本便成舉手之勞。

蔣介石精明地看到英美隔岸觀火的意圖,他不願中國成為消耗日本的犧牲國,他要拖到美國與日本宣戰後才與日本宣戰,借著美國的力量共同打日本。為此,蔣介石提出了持久戰的戰略目標。

"九一八"兩年後的一九三三年是多事之秋,日本佔領東北三省后,不斷攻犯長城各關口,遭到中國軍隊的抵抗,近代史家把一九三三年後的中國國民軍在長城各關口的抵抗稱為"長城抗戰"。一九三三年三月初,日軍開始侵佔熱河,並繼續向長城一線進犯。三月九日進犯長城軍事要地喜峰口、冷口、古北口,中國守軍頑強抵抗,堅守陣地。從三月十日至二十五日,在喜峰口至羅文峪的長城線上,中國國民軍將士屢次打敗日軍進攻。其中一戰是由喜峰口守軍,二十九軍將士組織五百人大刀隊,夜襲敵營,奪回了喜峰口。此戰役斃敵千人,五百壯士僅二十餘人生還。

由於武器的嚴重落後和空中力量的嚴重不足,中國國民革命軍因寡不敵眾致使"長城抗戰"最終失敗,但是中國國民革命軍視死如歸的士氣卻激勵著北平市民和全國人民。

回顧一九三一年至三七年時中國國民政府的處境,可謂是困難重重,它不但面對國力嚴重不足,更面對著四面困境,一面是,軍閥初平,各地區被收編的軍閥與蔣介石面和心不和;二面是,共產黨造反,大搞兩個中國——它於一九三一年在中國五個省建立了俄屬"蘇維埃政權",公開宣稱"武裝保衛蘇聯";三面是,各城市的中共地下黨鼓動學潮、罷工、遊行,攻擊國民黨不抗日;四面是,斯大林要顛覆中國。

國民政府不但要克服這四面的困境,還要馬不停蹄地在三個方面加緊建設,一:整頓財政買軍火;二:訓練軍隊,修築工事。三:發動新生活運動,訓練中華民族從心理上強大起來、團結起來、抵禦外侮!

國民政府還在雲貴川一帶加緊建立戰略工程,蔣介石為修築雲貴川戰略工程特地親臨西南,他說:"即使中國打得只剩雲南、貴州、四川了,我們也一定能從這裡打回去,收復全部國土!" 在備戰期間,國民黨政府竭盡全力、馬不停蹄地儘力把戰略物資、工廠,學校等盡量都轉移到大西南。抗日之初,國民政府修築了工事上萬個;並計劃訓練八十個師,可是到日軍全面侵華時只訓練了四十個師。

佔領中國東北六年後,日本欺負中國的國力虛弱,終於找借口侵犯大陸中原了。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日軍借口一個兵士失蹤,要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第二十九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二一九團第三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蔣介石馬上致電宋哲元(二十九軍軍長、平津衛戍司令)、秦德純(二十九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七月七日和八日兩天,日軍的進攻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見佔領盧溝橋的企圖實現不了,便玩弄起"現地談判"的陰謀,一方面想借談判壓中國方面就範,另一方面則借談判之名,爭取調兵遣將的時間。

從七月九日到十九日的"現地談判",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三次達成的協議,均被日軍以向盧溝橋開炮而一次次撕毀。"現地談判"使日軍贏得了增兵華北的時間,蒙蔽了冀察國民政府當局的視線,遲緩了第二十九軍布兵應戰的準備,給平津抗戰帶來極大危害。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七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著名的"最後關頭"演說:"我們既是一個弱國,如果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國家生存,那時節再不允許我們中途妥協,須知中途妥協的條件,便是整個投降,整個滅亡的條件。如果戰端一開,只有犧牲到底。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到七月二十五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六萬人以上。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便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尋找新的借口,七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日軍蓄意製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

七月二十八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由駐屯日軍步兵旅團約一萬人,在一百餘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二十九軍的第一三二師、三十七師、三十八師發起全面攻擊。二十九軍駐南苑部隊約八千餘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訓的軍事訓練團學生一千五百餘人)浴血抵抗,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第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七月二十九日,北平淪陷。

七月二十九日,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發起天津保衛戰,但遭日機空中猛烈轟炸。七月三十日,天津失守。

一九三七年八月七日,中華民國最高國防會議制定了全面抗戰的持久戰總戰略,即,"以攻為守、以退為進,以持久對速勝——非以打垮敵人為目標、而以拖垮敵人為目的。"同時確立了第一期抗戰"以時間爭取空間"的戰略原則。

自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后,日本展開了全面侵略中國的大規模戰爭,國民革命軍也對日展開了幾個著名的大會戰。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中日雙方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展開淞滬會戰,蔣介石調兵七十萬應戰,日本調兵三十萬,海陸空齊上陣。雙方激戰了三個月,國民黨七十萬軍隊卻因為武器太差最終沒有抵住小日本三十萬軍隊。

國民革命軍用的武器是"漢陽造",武器落後不說,經常還是幾個人合用一支。經過三個月苦戰,日軍最終於十一月十二日佔領上海,中國國民革命軍只得向首都南京方向潰退。到年底十二月十三日日本再進一步佔領了南京,並對南京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僅僅不到半年的時間,日本鬼子佔領了大半個中國。

南京失守后,日本逼迫國民黨政府投降。蔣介石表面敷衍敵方,暗中調兵遣將。結果,一九三八年三月在台兒庄一戰大勝日本;七月,國民政府軍委會授任蔣介石為武漢保衛戰總指揮,負責規劃武漢保衛戰,隨後,蔣介石任命薛岳將軍掛帥,開始了武漢保衛戰;七月,薛岳在萬家嶺大勝日軍,這是繼台兒庄后再次大勝日軍的大戰,掛帥將軍薛岳頓時名聲大振。

南京失守后,國民政府雖西遷重慶,但是政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都在武漢,當時武漢實際上是全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是必須堅守之地。可是國民革命軍面對日本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力不從心,抵抗不住,在火燒眉毛的戰情下,只好決定炸黃河花園口,阻止日軍。

炸開黃河花園口后,日軍兩個軍主力被截在開封三個月,國民革命軍不但爭取了喘息時間,還斷了兩路日本兵的歸路,把他們全部殲滅在路上。

一九三八年六月至十月,國民革命軍在武漢對日鏊戰五個多月,日軍傷亡二十萬,國民革命軍海軍的艦艇全部打光,艦船將士全部犧牲,武漢最終失守。那時長江中、下游的工廠、物資已基本遷到了大西南根據地,蔣介石和宋美齡乘飛機最後一批撤退飛離武漢。

國民革命軍雖然不抵日軍武器兵力,失上海又失南京,再失武漢。但是,日方想速戰速決、快速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沒有達到,武漢保衛戰後,中國的戰爭局勢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戰局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正如蔣介石期望和等待的——在旁觀望十年的美國參戰了。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被迫對日宣戰。蔣介石在珍珠港事件發生當日,即約見英、美、蘇各國大使,鄭重表達了中國政府對軸心國宣戰的決心。翌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同時宣布與德、意兩國處於戰爭對抗態勢。當天,蔣介石又致電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倡議反軸心國的各國聯合起來,組織聯合軍事會議。丘吉爾和羅斯福立即響應,表示贊同,主張馬上採取行動,斯大林卻借口對德抗戰不願對日宣戰。

一九四二年一月三日,在羅斯福建議下,蔣介石被正式推舉為中國戰區的最高統帥和中、泰、越、緬北戰區的總指揮。直到此時,自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中國十年後,中國國民政府才終於得到了世界的道義支持和聲援,才終於改變了中國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革命軍和中國人民對日侵略軍孤苦無助地抵抗、應戰的極為艱難的處境。

將近一年後,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中、美、蘇三國終於領頭在華盛頓發表了二十六國簽署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決定"加盟各國應各盡其兵力與資源打擊共同的敵人,且不得與任何敵人軍隊單獨講和"。

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中國人民抗戰十四年,在中國戰場拖住了日本兵力,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世界戰場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到聯合國的表彰和世界人民的讚賞。中國國民革命軍在十四年抗戰中組織了不下百萬兵力對峙的大型會戰二十二次,中型會戰一百一十七次,小型會戰三萬八千九百一十三次。中國國民革命軍與軍備精良的日本軍隊進行了殊死頑強的對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的傷亡人數居世界第一,達三千五百萬人,佔全世界總傷亡人數的38。8%。

相比之下,共產黨的兵力卻極為弱小。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時,共產黨的軍隊僅有兩萬人,一年後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的兩個軍——八路軍和新四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將活動在西北一帶的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為"國民革命第八路軍";同年九月改稱之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下轄三個師。習慣仍一直稱之為八路軍。同年十月十二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將湘、贛、閩、粵、浙、鄂、豫、皖八省邊界地區(不包括海南島)的游擊隊和紅軍二十八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一九四三年夏天時,日本的盟國義大利就已投降,德國也在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可是在德國已經投降三個月後,日本侵略軍仍在中國戰場瘋狂地掙扎著,中國人民和國民革命軍仍在頑強地拚死抵抗著。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為了迫使在中國戰場死命頑抗的日軍儘快投降,美國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

三天後,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零時十分,蘇聯一百五十多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在四千多公里長的戰線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動突然襲擊,日本關東軍一觸即潰。

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十點五十八分,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

二.內戰

中國抗日勝利的消息迅速傳開,全國上下齊聲歡呼,中國大地整個沸騰。國民政府宣布,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全國放假三天。九月三日這一天,重慶全城百姓傾城而出、湧上街頭,慶祝中國抗日衛國戰爭的勝利。蔣介石全身戎裝,肩帶著特級上將軍銜、胸佩著一排排勳章,氣宇軒昂地登上檢閱車,驅車來到重慶市中心街道,一路上微笑地向沸騰的人群揮手致意,兩旁的人群不時發出一陣陣整齊的、發自內心的、山呼海嘯般的呼聲:"抗戰勝利萬歲!""國民政府萬歲!""國民革命軍萬歲!""蔣主席萬歲!"……

九月九日,以駐華日軍最高指揮官陸軍大將岡村寧次為首的日本軍官被迫坐到了南京黃埔路中央軍校大禮堂內的長案前,向國民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

在延安的毛澤東這時的心境卻與一般民眾大不相同,他要儘快地奪取勝利果實,及時抓住當前對中共有利的諸多大好時機:一.一直暗中支持中共的蘇聯已佔領東北;二.蔣介石的精銳大軍因為與日軍作戰而仍窩在西南,來不及調回內地;三.由美國機械裝備的國民革命軍主力大部尚在緬甸,遠離東北,鞭長莫及。

早在日本投降的五天前的八月十日午夜至八月十一日晚六點,在十八個小時之內,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就連發七道命令,其中有三道命令是命令八路軍和新四軍直接配合蘇軍作戰的。朱德八月十日發出的第一道命令是,他代表八路軍延安總部命令各解放區大反攻。

在全國都沉浸在抗日戰爭勝利的狂歡中時,中共中央又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二日到十月三十一日兩個半月中連續下了十幾道命令,命令各地八路軍全面進軍東北,依仗蘇軍在東北勢力搶佔抗日勝利果實。毛澤東說,"如果把現在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麼中國革命就有了基礎。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二日,朱德發布第二號命令,為配合蘇聯紅軍作戰,"現住河北、遼寧邊境的我八路軍……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同天,中共中央決定派幹部去東北工作;以後,在延安的中共中央馬不停蹄地向各地發出一系列電令調兵遣將,每個電令都與東北有關。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電令山東分局立即抽調大批幹部到東北去;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一日,中共中央要求山東分局抽調四個師共二萬五千至三萬人的部隊去東北;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四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九日,中共中央決定由羅榮桓等率山東六萬部隊、四千幹部,迅速從海陸兩路進軍東北,限十一月底前到達;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命令黃克誠率新四軍第三師三萬五千人進軍東北;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竭盡全力,霸佔全東北,萬一不成,亦造成對抗力量,以利將來談判";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中共冀東李運昌、曾克林部隊在蘇軍默許下,乘火車出關東向瀋陽進發,於六日進入瀋陽。在向瀋陽進軍的一路上,曾克林一路先後接管了綏中、興城、錦西和錦州。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八路軍在蘇軍的協助下擅自從日軍手裡接管了張家口,張家口屬八路軍接管的第一個城市。

到一九四五年九月時,八路軍快速擅自接管了遼寧、吉林大片地區。向南接管到營口、大石橋、瓦房店、安東(今丹東)一帶;向北接管到鐵嶺、四平、鄭家屯一帶;向東北接管到梅河口、輝南、盤石以及通化等地。長春、哈爾濱等東北大城市,則由東北抗日聯軍將領周保中、李兆麟、馮仲雲率領的抗聯戰士,配合蘇軍擅自接管。此時,八路軍搶先爭得了先期接管東北的主動權,為今後爭奪全東北、以致全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一九四五年十月三十一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東北人民自治軍,任命林彪為自治軍總司令,彭真為第一政委,羅榮桓為第二政委。

共產黨這邊馬不停蹄地佔領了大部分東北地區,國民政府那邊卻仍然按部就班、不緊不慢地按規程行事。那些國民黨官員們仍在鄭重地開會研究各類繁多的戰後事項,莊重地履行日本投降儀式,耐心地安排與美方、蘇方外交談判的內容,全面地考慮行動的合法性、全盤性、以及對國際局勢的牽動問題,周全細緻地思考著如何從外交、行政、軍事三方面接收東北等等大事宜,甚至還不忘戰後尋找眾多抗日烈士的遺孤等諸多小事宜。

另外,在內戰已迫在眉睫的緊急關頭,在運兵已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陸軍總司令、行政院院長何應欽卻把遣返日本戰俘當作了頭等大事來辦。他調集了全國百分之八十的車船,於兩個月之內迅速地將日本戰俘全部安全送歸日本,而且還奉送給每一個戰俘三十斤大米以示安撫。

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和國民黨中常會才通過《收復東北各省處理辦法綱要》,並任命熊式輝為行營主任、杜聿明為保安司令;九月初立法院長戴傳賢才召開會議討論東北接收辦法;熊式輝一行拖到十月十二日才抵達長春,與蘇軍司令馬林諾夫斯基開始艱難的談判。

為了滿足美國人的要求,蔣介石三次邀請毛澤東來重慶共同協商戰後的首要事宜,並在十月十日批准國民黨與中共簽訂了《國共雙方會談紀要》,又名《雙十協議》。

國民政府費盡周折與八路軍交涉要求它從擅自搶先佔領的東北各城市撤離,使國民政府能夠和平接管東北,但是外交談判都均告失敗,國民政府最後決定採取軍事行動接收東北。

一九四五年十月,國民政府調動飛機空運和軍艦海運軍隊開赴東北,國民革命軍到達東北后卻遭到蘇軍的攔截和阻遏。

早在蘇聯出兵東北的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民國政府與蘇聯政府就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條約規定了蘇軍駐軍東北的時間表為三個月。可是,當蘇聯得知,美國同意國民政府的請求而出動艦隻運送國民黨軍隊回師北上,並將於十月十日在大連登陸時,蘇聯立即決定延期撤軍並開始支持中共軍隊在東北發展。隨後,蘇軍讓中共軍隊進佔營口、葫蘆島兩個港口,拒絕美艦在大連登陸。

國民革命軍在大連、營口、葫蘆島、安東等港口受阻不能登陸,只得改在秦皇島登陸,因此再度遷延時日,難以儘快佔據戰略要點以形成鉗形攻勢。國民政府登陸東北的行動整整比共產黨晚了兩個多月。兩個月來,十幾萬共產黨軍隊和幹部已經擅自接收了東北大部分的地區和城市。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美國國務卿馬歇爾身帶著停止中國內戰的使命來到中國,並於三月四日至五日訪問了延安,乖巧的中共給馬歇爾留下良好印象。多年以後馬歇爾還說,中共比國民黨更跟他合作。

從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到次年一九四六年五月的半年中,杜聿明坐鎮秦皇島指揮。國民革命軍石覺的十三軍,廖耀湘的新六軍,孫立人的新一軍,陳明仁的七十一軍等七個軍共二十八萬人從越南、緬甸及中國西南的戰區調運進入東北。這些國民革命軍經歷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卓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本想勝利回師后能解甲歸田,與家人團聚,可是現在不得不重回戰場參加內戰,去與養兵十年、搶摘桃子的八路軍開戰。

一九四六年初,戰鬥力強大的、美式裝備的國民革命軍十三軍一路進發,與先佔地利的林彪軍隊激戰並一路迅速推進,逼迫林彪部隊一路後退,國軍很快攻佔了綏中、錦西、錦州,並於一九四六年三月佔領瀋陽,隨後四面開花,收回並佔領了撫順、鐵嶺、遼陽、鞍山、營口等重要城市。共產黨軍隊則仍佔領北部的四平、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城市。這樣,國共兩軍形成南北對峙態勢。

四平位於瀋陽和長春之間,處在中長、四梅、四洮鐵路線的交叉點,是交通樞紐。國共雙方都把四平看作所有戰略重鎮中的重中之重。誰控制了四平,誰就控制了東北的命脈。蔣介石說,"沒有四平,就沒有東北。"

毛澤東想固守四平以拖延時間,等待負責調停中國內戰的美國特使馬歇爾能從中調停,共軍可由此獲得更多談判籌碼。因此,毛澤東此時一廂情願地命令"死守四平,寸土必爭",林彪只好受命,下令二十萬軍隊集結在四平和本溪兩城死守。

從一九四六年四月十八日到五月十八日,國民革命軍在四平和本溪兩地發動強大攻勢,空軍轟炸發揮了巨大威力,重創本溪的十萬林彪守軍。

國軍在東北參戰的有七個軍,五個是全副美式機械化裝備,其中孫立人的新一軍、廖耀湘的新六軍則是國軍五大主力中的兩支精銳,士兵訓練有素。孫立人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校,具有傑出軍事才能,他的軍隊是當時中國最現代化部隊。此時,國軍首先力克本溪,本溪的十萬林彪守軍大敗潰逃。國軍繼續揮師北上,援戰四平,然後兵分三路,以空中優勢發起立體攻勢,攻得在四平的十萬林彪守軍又潰敗,五月十九日國軍佔領四平。

林彪駐守在四平、本溪兩地的二十萬軍隊受到重創、棄甲潰逃。前來四平督戰的白崇禧將軍已被任命為國防部長,他當機立斷,命令杜聿明乘勝追擊,一舉拿下長春,然後兵分三路,向北挺進,窮追逃往哈爾濱方向的林彪敗軍,一路收復許多要地。

林彪部隊四平大敗后一路長途潰退北逃哈爾濱,在國軍飛機轟炸和機械化部隊汽車坦克追擊下,如驚弓之鳥,亂成一團,奔逃中被俘、投降的士兵無數,有的部隊竟喪失三分之二人數,完全失去戰鬥力。孫立人將軍指揮的新一軍鋒芒所向,如秋風掃落葉,於五月三十日,越過松花江,直逼到離哈爾濱不到一百里的雙城,兵臨城下。

躲進哈爾濱的黃克誠、林彪分別於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一日電告毛澤東:無法阻止敵軍佔領哈爾濱,請示放棄哈爾濱,退到農村打游擊。兩天後,毛同意。

國民革命軍大勝四平、攻克長春后,蘇聯馬上向國民政府頻頻示好,對中共這個被斯大林戲稱為"人造黃油共產黨"則視若敝屣。五月六日,斯大林邀請蔣介石訪蘇;國民革命軍攻克長春后,蘇聯又向國民政府表示不會支持中共。

白崇禧在五月三十日隨蔣介石飛抵長春,及時向蔣提出全盤計劃:乘林彪部隊潰不成軍、喪失戰鬥力之際,窮追猛打,一舉拿下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滿洲里等重要城市;然後組織民眾編成三百萬民團,保衛地方,肅清共產黨殘餘勢力;再調五個機械化師回師華北消滅聶榮臻部。白崇禧的作戰計劃若執行,可全部或大部殲滅林彪余部,使整個東北安枕無憂。然後,無論和談,還是揮師進關,繼續以立體攻勢軍事解決戰事,均可定勝局。

這正是國民黨一舉取得東北軍事勝利的絕好時機。可是,在這稍縱即逝的關鍵時刻,蔣介石卻發出停戰令,停戰令說,"停止攻擊前進及追擊,其期限為十五日。此舉在使中共再得一機會,使其能確實履行其以前所簽訂之協定。"

是美國的壓力和全國人民要求停戰的強烈呼聲嚴重影響、左右了蔣介石的思維和判斷,他竟在此關鍵時刻犯下兵家之大忌,給殘兵敗將以喘息時間。果然,這一臭棋使得蔣介石一著棋錯、滿盤皆輸。

共產黨搶先佔領地盤、搶奪抗日勝利果實、佔盡便宜時,絕不與國民黨談判,一敗塗地后,則乞靈於談判桌。六月二十一日,停戰令到期時,周恩來又請求再次延期停戰,蔣介石竟再次應允、宣布停戰令再延長八天,延至六月三十日。隨後,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再對蔣施加壓力,迫蔣介石將停戰一直延續到十月份。自蔣介石下停戰令后,林彪在蘇軍的幫助下在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城市中得到喘息,迅速地重整了軍隊。

到了一九四六年五月,蘇軍蘇軍進佔中國東北十個月後(多佔據了七個月),終於決定撤離中國東北。蘇軍事先不通知國民政府撤離時間,卻通知中共做好隨後進駐東北的準備。這樣,中共又藉助蘇聯的暗中幫助而回到了東北的許多大城市。

蘇軍從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城市陸續撤軍時,大肆拆卸了價值八億五千八百萬美金的工業設備,甚至整個工廠都被拆卸運走;蘇軍把這些中國人民的財產作為"戰利品"一批批地運回了蘇聯。同時,蘇軍給中共軍隊留下了巨量的日本投降後上繳的武器,包括九百架飛機、七百輛坦克、三千七百多門大炮、一萬兩千挺機槍、一支頗具規模的松花江小艦隊,還有數目驚人的步槍、高射炮、裝甲車。

北朝鮮一直是日本的重要軍火庫,蘇軍接收了那些北朝鮮的日本軍火庫后,將日本在北朝鮮庫存的武器全部給了中共軍隊,足足裝了兩千多車皮。還有更多的軍火也從外蒙古運到,外加蘇德戰場上蘇聯繳獲的德國武器也大批地送給了中共軍隊。中共軍隊還從蘇方秘密接收了上萬名日本戰俘,這些戰俘訓練中共軍隊如何使用、保養、維修日本武器。同時,日本飛行員教練幫助中共訓練出了第一批出色的飛行員。

一九四六年下半年,蘇聯鐵路專家開始全面修復東北的鐵路。蘇聯在東北共修復了一萬多公里的鐵道線,一百二十座橋樑,這些鐵路和橋樑幫助中共軍隊快速運輸部隊、武器和給養,使中共以後奪取東北乃至全國起到決定性作用。

國民政府對東北這邊林彪軍隊已經被蘇聯裝備成一支精良大軍放任不管,卻把注意力轉移到延安毛澤東這邊,處心積慮地要消滅主力已轉移至東北的、延安的中共中央部隊。一九四六年七月,胡宗南從他的整編第一軍和整編三十師,聯合閻錫山部隊進攻晉南共產黨佔領區后,開始為進攻延安作準備。

其實,早在一九四三年蔣介石就已授命胡宗南進攻延安,進攻日期定在一九四三年七月十日。不料,潛伏在國民黨軍隊中要害核心部門的中共情報人員得到了這個情報並及時地發給延安,延安方面把這些電令全部破譯了出來。毛澤東將計就計,指示把這一消息公布給國際社會,用美國、英國、蘇聯來壓蔣介石收兵。當時在國際上,美國、英國在太平洋戰爭中開始向日本發動戰略反攻,美國擔心,如果蔣介石轉移力量攻打延安,會給日軍以喘息,抽調軍隊去打美國軍隊,對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戰略反攻不利。在美國的壓力下,蔣介石不得不於一九四三年七月十日電令胡宗南停止對陝甘寧邊區的軍事進攻。

當時,延安的八路軍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地退了胡宗南百萬大軍。現在,日本已投降,蔣介石對東北的林彪部隊宣布停戰,轉頭來再次啟用攻打延安的戰略計劃。

出乎蔣介石意料的是,胡宗南的大軍在延安遭遇毛澤東的游擊戰,屢戰屢敗。

自從一九四六年六月二日停戰到十月又開戰這四個月中,共產黨不但沒有被失敗嚇倒,反而勵精圖治、馬不停蹄地行動起來。一方面,中共在談判桌上通過周恩來採取妥協的低姿態迷惑國民政府,另一方面在農村積極發動民眾,在東北農村開始了土地改革運動。共產黨在一九四六年七、八月份派到東北廣大農村搞土改的幹部就達一萬兩千人,這些幹部在東北農村積極發動民眾,打土豪分田地,充分發揮了共產黨獨特的宣傳、勸誘和組織民眾的特點,贏得農民的擁護,徵得大量的農民踴躍參軍。

相反,國民黨一方卻在這四個月中不但沒有勵精圖治,而且在方方面面令人失望。停戰期間,軍界出現貪贓枉法現象,政界也用人不當,政府所選之人既缺乏人望、聲威,又缺乏外交才能、政治才能和組織才能。國民政府官員的腐敗無能使政府難以發揮作用,東北地方國民政府在黨、政、軍三方面還彼此扯皮不合,政府根本做不到以政治輔助軍事,更起不到組織民眾,建立地方勢力的作用。陳誠後來取代了東北國民政府大員熊式輝,可是陳誠一上任就下令解散東北三十萬偽軍,林彪馬上把這支大軍收編在自己麾下,使自己的兵力大增,成為林彪後來反撲、獲勝的主要力量。陳誠在一九四七年秋冬連吃敗仗后,不得不卸職。一九四八年二月衛立煌受命任職,卻在軍事上與蔣介石又發生嚴重分歧,抗命不從。在國民政府內部矛盾重重又連連決策失敗之時,共產黨一方同心協力,大搞土地改革和宣傳,爭得了民心。而國民黨在宣傳、鼓動、爭取民眾諸方面都毫無經驗,根本無法與共產黨匹敵,因此失去了人和這一關鍵要素,眼見著大勢去矣。

到一九四六年十月,林彪的兵力增至三十六萬。此時戰火再起,從秀水河子戰鬥,大窪戰鬥,一直到新開嶺戰鬥,共軍連打勝仗。

一九四七年二月,毛澤東發表文章"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

一九四七年五月,以彭真、羅容桓為首的東北局召開會議,認為當前的局勢是敵人從進攻轉入防禦,民主聯軍則從防禦轉入進攻。會議提出,"積極組織力量,全力準備大反攻,大量殲滅敵人,大量收復失地,鞏固和擴大解放區。"

一九四七年六月十一日,共軍開始對國軍發起夏季攻勢,歷時五十天,殲滅國軍八萬三千餘人,收復城鎮三十六座,使東滿、西滿、南滿、北滿和冀察熱遼的共產黨佔領區連成了一片,共產黨勢力大增。攻勢結束后,中共再抽調大批幹部到新收復的地區去搞土地改革,並大量徵兵準備秋季攻勢。

一九四七年十月至十一月,中共軍隊對國民革命軍再發起秋季攻勢,歷時五十天,共軍再殲滅國軍七萬人,再攻克十五座城市。此時,國軍只守著長春、吉林、瀋陽、四平等三十四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所佔地區只佔東北總面積的百分之十四了。

共軍抓緊戰機,窮追猛打,不給國軍絲毫喘息時間,於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九日,在秋季攻勢結束幾天後,共軍緊接著再發動冬季攻勢,冬季攻勢一直打到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五日。共軍再得十八座城市,包括關鍵的重鎮四平。這時,共軍把國軍壓縮在了長春、瀋陽、錦州等幾處互不相連的孤立城市中。此時此刻,國民政府大勢去矣。

一九四八年五月,毛澤東帶著中共中央轉移到河北省西部山區平山縣中部的西柏坡。西柏坡是個只有七、八十戶人家的村子,坐落在太行山東麓,距北京三百五十華里,離石家莊一百八十華里,此地能進能退,能攻能守,隱蔽性很好。

一九四八年秋,遼瀋決戰開始,林彪大軍此時已發展為一百萬大軍,勢如破竹、連連取勝。一九四八年十月一日共軍攻下國軍重要據點義縣,十月十五日攻下東北咽喉之地錦州,十一月二日取下瀋陽,再拿下遼陽、鞍山、海城、營口、錦西、葫蘆島,遼瀋戰役以共軍勝利結束。林彪的百萬大軍把國民政府駐在東北的四十七萬精銳軍隊全部消滅,繳獲了兩千輛汽車、七十六輛坦克、一百五十多輛裝甲車以及大量重炮武器等美式裝備。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解放軍開始攻打天津,僅用了一天便拿下天津。拿下天津半個月後,緊接著,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解放軍又和平拿下北平。

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下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舉行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三月十三日,會議閉幕。毛澤東作了總結報告,對建立政權的各項工作作了總的部署。三月二十三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率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人員離開西柏坡,乘汽車進入北平,在北京的香山住下。

國民黨統治的國民政府和殘餘部隊逃至台灣;共產黨軍隊進駐北京,建立了一黨獨裁的極權政權。
浪寬 2010-5-2 08:52
到你家來看你了。
逗你 2010-4-5 09:20
chinaman: 網名沒那麼多講究吧。意思嘛,中國人直翻就是「中國+人」,外國人大概差不多看成是「中國佬」
是的,我很不喜歡老外稱Chinaman, 有歧視觀點。
逗你 2010-4-5 09:09
Chinaman 是什麼意思?能解釋一下?
chinaman 2010-3-22 06:15
東北虎的命運映射著人的命運
張偉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10-03-17
    11 只老虎死了,死於本可避免的飢餓、疾病,死於曾承諾給予它們幸福生活的安居之地,死在臭氣熏天的鐵絲網和水泥房裡。如果仔細探察,還可以斷定,它們死於一整套完全失效的機制。

    這套為保護野生動物而設立的機制,被11隻老虎的死亡從頭到尾全盤否定了。它選定的管理者,以缺乏資金為由削減食物和醫療,甚至有人說,餓死老虎是一場為要挾政府而策劃的陰謀;它指定的監督者不聞不問,在此問題上形同虛設,甚至居然滿心委屈,並令人驚訝地聲稱,自己已經「仁至義盡」了;而它的法律,對於如何保護這些被圈養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甚至沒有提及。

    發生在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裡的風波是屬於老虎的悲慘,也是加諸這個社會之上的羞辱。

    對這些處境凄慘的動物抱以再大的同情和憐憫都不足為怪。這不只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傳統虎年的開頭,也是因為,對於那些我們願以最大努力保護的動物,我們都不能提供起碼的生存權,這是對整個社會效能的一種強烈諷刺。

    這不只是屬於老虎的悲慘,關於老虎的故事都與人有關。我們關注這個新聞,除了為山林之王的黯淡生命感到惋惜乃至悲傷,還為其中所勾畫的世相感到失望、羞愧、擔憂。

    不妨直說了吧。我們擔心,導致老虎無端而死的這套潛規則,同樣在影響著這個社會裡的每一個人。我們擔心,老虎所承受的這些危險,人也同樣或多或少地承受著。

    事實上,每一次與老虎有關的新聞,背後都是人的影子。虛假的華南虎照片讓人憤怒,不是因為老虎被冒名,而是因為人在製造謊言,因為地方政府為逐利或避責而隱瞞真相。人們擔心的不是一張假照片,而是政府部門的誠信缺失。

    這一次也是如此。老虎的不幸讓人悲傷,一個失效的社會體系則讓人恐懼,尤其是當我們發現,通過瀋陽11隻老虎之死所暴露的問題,似曾相識地發生於社會許多領域。

    在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裡發生了如下事情:飼養者的權責被經濟利益異化,以保護老虎為名,這裡建立了一系列旅遊、遊樂設施,不僅如此,巨額收入「被老闆拿去還債、還欠薪」,而政府每天下撥的飼料費,大部分成為電費、餐費,或者領導的車費;監管者的權責被有意或者無意地漠視,他們任由11隻老虎先後死亡,一直等到員工因維權將消息透露給公眾,才急匆匆地開始調查;至於老虎們──它們是被「綁架」了,成為牟利的工具,成為一個象徵,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被保護者。如果報道屬實,它們死後還被做成了虎骨酒。

    這套從管理到監督的體系如果完善,並且得到正常運行,這一切原本是不會發生的。但如今,這套用於保護東北虎的制度被異化了,而使其異化的因素──經濟動機對責任感的侵吞、監管冷漠導致的行政冷漠,以及個人道德的淪落,同樣也是讓人所生活的這個社會深受其苦的那些不完善事物的根源。

    因此,即使冒著不當關聯的風險,我們也要籲請整個社會,尤其是社會的管理者們進行反思:這個社會某個角落所出現的問題,是否產生於更深厚的背景?

    必須承認,11隻東北虎死亡的新聞之所以如此被關注,是因為它觸及了我們的痛處。我們的孩子正在歡天喜地地觀看《喜羊羊與灰太郎之虎虎生威》,我們的年畫和郵票上印著老虎的圖案,我們以老虎作為祝福送去吉祥,但就在離我們不是太遠的地方,老虎正在被折磨,這實在太讓人難以接受。

    除此之外,在一個我們比以前更加期待和相信尊嚴、陽光、公正的時刻,這些老虎的命運讓我們有些不安。因為在同一個社會裡,東北虎的命運映射著人的命運,社會制度異化,老虎遭殃,人也難逃其害。

    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裡的亂象必須得到整治,以還東北虎及其他所有動物應有的生存品質,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希望,調查的結果是透明和公正的,有責任的人受到適當的懲罰,而不是諉過和掩蓋;一個能夠從根本上施加保護的機制能被建立、完善,並有效運行。

    只有通過這樣一次具體的實踐,我們才有理由相信,其他領域即便尚存在著不完善,也終會一一改變。
laketree 2009-12-30 09:55
謝謝你成為我的好友!
1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3-2013 Backchina.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