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疫情與清零引發次生災難:抑鬱焦慮 自殺頻現

[複製鏈接]

9487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5736
看山神靜 發表於 2022-3-24 00: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看中國2022年3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何佳慧綜合報導)香港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嚴峻,加上長時間的嚴厲「清零」防疫措施,正在衍生次生災難。調查發現疫情令港人情緒飽受困擾,有一成港人出現疑似抑鬱癥狀,而焦慮的情況更加普遍。也有媒體發現香港自殺個案近期有上升趨勢,防止自殺組織也發現求助者的自殺風險比以往高2至3成。

據《明報》報導,香港大學進行了一項香港人在防疫措施下的精神健康調查,全港有1%家庭參與調查。結果發現,在今年1月底,有近10%受訪者出現了臨床上的抑鬱癥狀,接近2019年下半年反送中運動期間的水平。此外,疑似焦慮的港人比例更高,達到13%至14%,即每7、8名港人就有一人懷疑焦慮,創下2009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最高水平。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數據顯示香港人的精神健康情況不容忽視。香港要選擇「動態清零」還是「走向風土病」,除了考慮公共衛生,也要考慮對經濟、民生的影響,例如目前香港百業蕭條,很多人失業。另外也要考慮香港人的共識、接受程度,以及情緒和精神健康等。

另據自由亞洲電台統計發現,香港過去3星期的懷疑自殺新聞有近58宗,當中包括有染疫的長者墜樓,也有人因為財困而輕生。例如3月8日凌晨,一名79歲老婦在葵涌的一個公廁被發現死亡,港媒報導指她和家人進行新冠病毒(又稱中共病毒,COVID-19)快測呈陽性,她疑因此鬱鬱寡歡,失蹤后被發現死亡。同一天,一名最近感染新冠肺炎的76歲慢性病患者,在荃灣一幢大樓墜樓,送院后不治。類似的自殺個案在本周續有發生,暫未知是否與新冠肺炎有關。

另一方面,第五波疫情和政府的防疫措施衝擊各行各業,有港人因為面臨經濟困難而輕生。3月10日,一名30歲攝影師疑因財困燒炭亡。3月21日,一名姓葉的27歲女子被發現在西貢近浪茄灣身亡,遺書顯示她是受金錢問題困擾而跳崖自殺。

防止自殺組織「生命熱線」指出,疫情期間收到的求助電話增加,從2021至2022年2月期間,該組織收到12萬通求助電話,而前一年同期則只有不足8萬通電話。單是今年頭兩個月,就收到近2.2萬通求助電話。

「生命熱線」高級經理Leon表示,疫情嚴重與求助個案上升有必然關係,而且當評估來電者的自殺風險時,發現第五波疫情下求助者的自殺風險都較以往高出2至3成。「第五波真的比以往嚴重很多,所以我們接觸的電話中,不論是自殺想法的強度,都是比以往高。」

Leon解釋,來電者大多是30至50歲,求助問題包括情緒壓力、財困、家人溝通出問題等,「其實這些問題一直都有,但在疫情下爆發得更加強烈。」還有不少求助個案,反映政府的疫情資訊混亂,初期對打疫苗解說不足,導致求助者一知半解,甚至認為染疫后只會死,感到很焦慮。義工需要在電話里做很多安撫工作,包括為求助者提供客觀事實,因此建議政府加強解說。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也透露,其24小時情緒支援熱線,今年首兩個月共處理272宗與疫情相關的求助,其中近兩成個案為60歲或以上長者。

前線社工曾紀南對自由亞洲表示,未知疫情與自殺率有多大關係,但確有不少個案反映港人在疫情下變得焦慮,出現情緒問題。他認為政府資訊混亂,還有一些似是疑非的訊息,都令大眾很驚慌,「突然(全民)檢測,現在又不檢,令他們有很多焦慮,要搶購很多東西。」同時,市民長期被困家中,與家人的摩擦相對變多,也變得無法逃避。他建議疫情下街坊之間要加強互助,民間自救。

有精神科專家則建議,當察覺長者出現憂慮情緒,家人應給予安慰,並做好防疫準備,令長者安心。

責任編輯:李家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8: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