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恐成爛尾項目,美國政府和軍方都被他騙了?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4-30 10:52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商業火箭公司SpaceX創始人伊隆·馬斯克最早在2015年提出了一個名為「星鏈(Starlink)」的衛星網際網路星座計劃。按馬斯克所想,由星鏈取代地面上的傳統通信設施,從而為那些偏遠地區提供高速、穩定的寬頻網際網路服務,也可向城市地區提供價格相對便宜的衛星寬頻服務。

  

  在華盛頓2020年衛星大會上,馬斯克曾表示,星鏈能夠提供超低延遲的網路服務,並足以支持網路競技遊戲,消費者不用擔心網速不夠快。SpaceX在早期公布星鏈計劃時,提出網路延遲大概在20到35毫秒之間。但馬斯克在衛星大會說,「網路連接體驗會非常好,現在我們的目標是將延遲降到20毫秒以下。」網路延遲一旦能低於20毫秒,用戶通過衛星網際網路將能很暢快地玩遊戲,某些情況下甚至優於正被廣泛應用的4G網路。

  除了網路延遲低和使用方便等優點外,馬斯克還指出,星鏈對傳統電信企業來說不構成威脅。星鏈將足以在農村地區提供網路服務,能夠滿足人們看視頻、玩遊戲等需求,且網路連接質量有保證;但不等於說未來所有人都是星鏈服務的用戶,在農村或偏遠地區,人口密度較低,用戶將能夠分到充足的帶寬;在城市環境下,情況會有所不同。此時在太空中的通信衛星比不上地面的網路基站,難以為用戶提供超高密度的網路連接;當城市用戶過於集中,同時使用衛星網路時,每台手機或是其他設備分到的帶寬根本不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星鏈對電信企業遠遠構不成威脅。

  星鏈的商業應用前景當然是非常美好的,但馬斯克設想的是,星鏈在軌衛星要達到12000顆,也有可能是42000顆。SpaceX要把如此之多的衛星送入太空,讓星鏈計劃最終得以全部完成,很明顯主要依賴於SpaceX的火箭設計、製造與發射能力。又因為星鏈個是商業項目,所以,SpaceX既要確保星鏈的服務質量能夠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又要將星鏈的成本降到儘可能低的水平。SpaceX要把星鏈的成本降到足夠低,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案便是降低火箭的成本。火箭在研發設計和製造等環節的成本進一步減少的空間相對較小,那麼降低火箭在發射環節及其相關的成本似乎是唯一出路。對此,SpaceX給出的方案就是火箭回收復用。事實上,自SpaceX成立至今的18個年頭裡,基本上是朝著火箭回收復用的大方向,不斷鑽研探索、不斷進行火箭發射、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再不斷改進創新。

  

  首先,SpaceX獨創的火箭垂直技術,在全球確實處在了最領先的水平。未來,人類要在其他星球上實施精準著陸,肯定要用到垂直起降、或者類似垂直起降的技術。由此,SpaceX開創的垂直起降,自然是商業航天領域的一大趨勢。第二,SpaceX向世界展示的火箭回收復用方案,在商業上又能不能達到可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效果呢?

  據「航天愛好者」分析,SpaceX從發射到回收火箭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點火起飛階段;上升主動飛行階段(火箭飛行大約180s后,距離地面高度50英里左右,一級火箭的發動機關機,一、二級火箭繼續飛行);慣性飛行及姿態調整階段(一級火箭的發動機關閉後繼續飛行,在即將飛至距地面最高位置時開始調整姿態,以使尾部朝向地面,進入返回狀態);再入飛行階段(當一級火箭即將進入稠密的大氣時,發動機點火減速,從而降低氣動加熱的影響);軟著陸階段(一級火箭的柵格翼打開以調整飛行時的姿態,發動機點火併節流,在陸地或海面平台上軟著陸)。

  「航天愛好者」認為,SpaceX採用火箭回收復用方案,至少存在三個「不足」。第一,一級火箭在返回到地面的過程中,要消耗一定量的推進劑,有損於火箭的運載能力。第二,SpaceX為了控制一級火箭返回地面,需要在一級火箭中增加控制和著陸設備,導致火箭的成本有所增加。第三,一級火箭返回地面並回收后,SpaceX需要對一級火箭進行翻新、維修,還可能要更換火箭上某些部件。又是一筆成本開支。

  2018年5月,在獵鷹9號Block 5執行飛行任務前,馬斯克說過,獵鷹9號一級佔總價的60%,上面階段佔總價的20%,整流罩佔總價的10%,其他與發射相關的支出佔10%。根據獵鷹9號火箭的商業發射報價6200萬美元進行計算,可回收復用一級火箭佔3720萬美元、上面部分1240萬美元、整流罩佔到620萬美元、其他成本佔620萬美元。

  一級火箭回收復用,自然構成了額外的費用開支:重新安裝電子設備;著陸腿相關支出,包括液壓或機電系統、尾端高溫金屬結構等;回收物流成本,包括海上出船捕獲整流罩、著陸場地維護、運送助推器前往工廠翻新等。

  

  假設,一級火箭和整流罩均被回收並用於第2次火箭發射,此時,一級火箭的費用開支為:3720萬美元*20%=744萬美元;整流罩的成本費用為:620萬美元*20%=124萬美元;上面部分和其他成本不變,那麼第2次發射報價可以一下子降低到2728萬美元。照此理想狀態計算下去,隨著火箭(一級和整流罩)復用次數的增加,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報價會越來越低,當火箭可以連續復用10次左右,將實現盈虧平衡。同樣的道理,獵鷹重型火箭的發射成本也會隨著復用次數的增加而不斷降低。

  2020年4月16日,CNBC刊登文章稱,在今年早些時候,SpaceX火箭總裝主任克里斯托弗·庫盧里斯表示,「火箭發射成本為2800萬美元,重複使用是價格降低的原因。」

  4月3日,聯合發射聯盟CEO托瑞·布魯諾在推特上稱,聯合發射聯盟對可回收復用火箭盈虧平衡點進行了仔細的建模,得出結論是,平均10次左右的飛行,才能達到盈虧平衡。在最新的推文中,布魯諾稱,聯合發射聯盟一直在跟蹤SpaceX的盈虧平衡點,目前他們認為10次飛行的評估仍然有效。到目前為止,SpaceX最高紀錄是重複使用一枚助推器5次。因此,聯合發射聯盟認為,SpaceX並沒有證明(可回收復用火箭)的經濟可持續性目標。

  4月26日,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所屬的國際發射服務商\"GK發射服務\"在Facebook上發表長文,用PPT來證明,SpaceX其實是在低於成本價銷售,並且正是依靠了美國政府和軍方的訂單才能達到降低發射成本的結果。

  GK的報告都是基於公開信息,數據都源於SpaceX自己公開出來的。馬斯克和SpaceX CEO肖特維爾曾透露了獵鷹9號火箭幾個關鍵性數據:SpaceX在可重複使用研發上花費了10億美元;一級火箭在獵鷹9號硬體成本上佔比70%;二級和整流罩佔比30%,比例不是特別均衡;火箭整流罩花費600萬美元。

  GK認為,根據SpaceX在官網提供的報價,獵鷹9號6200萬美元,獵鷹重型9000萬美元來計算,扣除發射場、燃料加註等支出(占成本30-35%),獵鷹9號的硬體價格應不超過4030萬美元。一級在硬體成本上佔70%的話,說明一級成本為2820萬美元,那麼二級和整流罩成本為1210萬美元,已知整流罩價值600萬美元,那麼得出二級載入荷分配器價值合計610萬美元。這又與肖特維爾說過的兩者比例不是特別均衡相衝突。

  

  GK又以2020年2月5日SpaceX與NASA簽署的PACE衛星發射合同為例,該項目合同價格8040萬美元,照此推算獵鷹9號的硬體成本是5230萬美元。這個數字比上文中按照SpaceX官網報價中計算出來的4030萬美元硬體成本不一樣。於是,GK發問,獵鷹9號的硬體成本到底是多少?5230萬美元還是4030萬美元?

  GK再舉一例,SpaceX於2020年3月7日與美國空軍簽署了2.97億美元商業合同,包括2次獵鷹9號,1次獵鷹重型發射。按照SpaceX報價比例,獵鷹重型價格是獵鷹9號的1.5倍。照此反推,獵鷹9號在這個2.97億合同中的價格應該是8490萬美元(硬體價格5520萬美元),獵鷹重型在這個合同中的價格是1.272億美元。GK由此明確質疑,如果軍方合同使用的是可重複使用的獵鷹9號火箭,為何不按照SpaceX的6200萬美元定價支付?

  根據FAA2018年報顯示,SpaceX在2024年前國際空間站貨運合同下,2008-2017年合同總額16億美元,涉及到12次CRS1貨運任務;2017-2018年合同總額12億美元,涉及到5次CRS 1E貨運任務;2019-2024年合同總額9億美元,涉及到6次CRS 2貨運任務。以上合計23次貨運任務,合同總額37億美元。由此算出,NASA平均為每次貨運任務支付的金額為1.609億美元。根據上文比例算出,獵鷹火箭加上龍飛船總價為1.045億美元。

  在對獵鷹9號提供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的價格進一步測算得出:當SpaceX使用一枚完全新建造的火箭時,一級成本5010萬美元,佔總成本的48%;二級成本1440萬美元,佔總成本的13.7%。GK估算,龍飛船總價為4000萬美元,佔總成本的38.3%。

  到此,GK基本完成了對於傾銷第一層論據的證明:SpaceX對國外銷售的價格低於在美國國內的定價。GK指出,SpaceX對NASA和軍方用戶的報價也不一樣(雖然價格接近)。並且這一國內定價高於獵鷹9號在國際市場上的定價。

  接著GK指出,火箭一級可重複使用后,維修和重建工作成本占原成本的30%,由此得出可重複使用的一級成本是1503萬美元,加上已知的二級成本1440萬美元,整流罩600萬美元,有效載荷分配器100萬美元,整箭成本降為3640萬美元。

  2017年3月30日,SpaceX第一次使用可重複使用的一級進行商業發射,為歐洲通信衛星運營商發射了SES-10衛星,這一枚火箭的一級曾經在2016年4月用於國際空間站商業補給任務的「龍飛船」上。從商業角度來說NASA因為2016年龍飛船的任務為這枚火箭支付了全額成本,此後一級回收並重複用於SES-10衛星發射。在一級重複使用下SpaceX報價5600萬美元,實際成本3640萬美元,占發射服務報價的65%。

  到此,GK基本完成了對於傾銷第二層論據的證明:美國政府和軍方任務為SpaceX的可重複使用火箭買了單,SpaceX將火箭一級回收後用在國外發射服務上,產生了不公平的低價。

  GK發射服務得出結論:考慮到NASA已經通過國際空間站貨運合同為SpaceX提供了70多億美元的資金,只有在國內市場上有一個「錨」一樣的客戶(就SpaceX而言就是NASA和美國空軍),才能得出可重複使用技術具備經濟性的結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2: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