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林夕和王菲,這對沒名分的夫妻在新年都跑到了輿論的浪尖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7-1-17 00:16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年伊始,王菲個唱的高票價和演唱水準引發了華語樂壇新年的第一波口水仗,近幾日,台媒又傳出包括林夕在內的55名藝人封殺名單,雖然消息尚未證實,但已引起了不小的輿論波瀾。一個是有作品三千的最佳詞作人,一個是華語樂壇的天後級人物,林夕視王菲為無名份的妻子,他們在2017的新年都跑到了輿論的浪尖,讓我們看看著名樂評人何言眼中二人的音樂傳奇。

  王菲和林夕:沒名分的夫妻

  

  文\何言

  「1998年,王菲感情失敗,她離開了竇唯,竇唯發表了很多很難聽的話。那時我也正陷在失戀的情緒里,於是想了很多方法去理解哀傷和放下哀傷。後來我寫了一些詞送給王菲,鼓勵她和我自己都應該拿得起放得下,其中一首就是《百年孤寂》。」

  2007年,在TVB《志雲飯局》的訪談節目里,林夕這麼談起了他和王菲的關係。

  林夕曾說,王菲是他的皮。事實上,他視王菲如無名分的妻子。林夕的詞還開解了更多失戀的人,他們聽著他寫的歌暗自流淚撫平傷口。

  

  林夕和王菲的合作集中於90年代。那是林夕的詞作從生疏走向純熟、從入門走向大師的階段,也是林夕在和大量優秀的歌手不停磨合的階段。那時候的林夕狀態並不算穩定,像1991年給黎明的《無名份的浪漫》,王傑的《講不出的痛苦》,1992年給周慧敏的《如果你知我苦衷》等等歌曲,儘管從詞作表面上看已經朗朗上口,但如果細細分析,仍看得出想刻意打造歌詞里那種「凄美」環境的匠氣——例如「你說你從來未愛戀過,但很珍惜跟我在消磨;我笑我原來是我的錯,裂開的心還未算清楚。」看,如今的林夕,再也不會用「裂開的心」來營造苦情的畫面了。

  當時還叫王靖雯的王菲,也不太順利。她只是一個三流服裝品牌的模特,即便得到了香港音樂名家戴思聰的賞識而成為門下弟子,也發售了幾張包含不少翻唱歌曲的專輯,拿到了「叱吒女歌手銅獎」,但事業依然沒什麼太大起色。最後王菲決定離開香港,前往美國,臨走時,她還惆悵地說過一句話:「我不喜歡香港,以後也不會回來了。」

  不過幸好歷史沒有這樣去發展。林夕遇見了王菲,王菲也遇見了林夕。他倆在一起度過的十年,也是港樂最為輝煌的十年。你很難說是林夕成就了王菲,還是王菲成就了林夕。因為他們彼此對於對方的重要性都是完全無法分出輕重的。

  在王菲前期還在以翻唱國外名曲為主的年代里,林夕就已經給王菲打造和原曲完全不同意境的歌詞,來塑造王菲的形象。她的這些翻唱歌曲,很難都說成是「翻唱」,因為在林夕寫就歌詞之後,王菲按照歌詞里故事的不同意境,所採取的不同的演繹手法,都將翻唱版本的歌曲和原版拉開了差距,演繹出不一樣的感覺。

  

  例如1993年的《冷戰》,這首多莉·艾莫絲的歌曲,在林夕筆下,寫出了兩個人在冷戰之下的思緒涌動。這首歌曲編曲簡單,主歌、副歌部分更是有著大量重複不斷的長音節,很考驗填詞的能力。於是林夕用「相對不發一言,似是你共我有了默契,永不要幼稚的罵戰;但表情、彼此表情悄悄地暗示這是冷戰」這樣的敘事型歌詞去消解那些長得不得了、重複得讓人心煩意亂的旋律。在簡單的鋼琴伴奏下,王菲的聲線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她的每一次嘆氣、每一次吞音吐字、每一次哭腔,都能引得聽眾的心情跟隨著跌宕起伏。

  我之所以選用《冷戰》作為講述林夕和王菲的開始,是因為他們的關係也很像這首歌:兩人都不是那種可以非常熱情、拉著人噓寒問暖忙前忙后的人。林夕和這沒名分的夫妻的關係,簡單到王菲一個電話,邀他寫詞,林夕一句「哦」,聽了寄來的樣帶,然後開始填詞,而後又寄回去,王菲看了,便開始唱。而林夕有時候寄完歌詞后還想改,再打電話過去,竟然被告知:王菲看完就開始錄,錄音已經錄好了。

  這種已經「無須講太多」的默契感,成就了林夕和王菲這對在港樂史上空前絕後的組合。

  

  我用「空前絕後」來形容林夕和王菲,有兩個原因:一是王菲的獨特性。香港有許多特立獨行的女歌手,她們能夠駕馭各種不同題材和不同風格的歌曲,其中有著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佼佼者,但只有王菲,幾乎將各種題材、各種風格都玩到盡,玩無可玩。能做到這一點,就要看第二個原因,那就是王菲的包容性。林夕在王菲身上,用盡了各種手段去寫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敘事風格、不同的感觸——即便林夕給過這麼多歌手寫了幾千首歌,但只有一個男歌手、一個女歌手能做到林夕這麼完全的包容。男歌手,是陳奕迅;女歌手,是王菲。

  林夕有時候給王菲的歌,會特別簡單別緻。如1994年的《胡思亂想》,這是專輯的同名主打歌,歌詞以「想哭想笑,也想跳;想呼想叫,我想要。」而接下來則是:「無端想某人,想得天昏地暗;還想不再見人,想想破紅塵。」這是許多戀愛的人時候的小心思,想一個人想得甜蜜又心碎,還會想得恨自己為什麼這麼想對方,乾脆看破紅塵,看破生死,做超脫狀好了!

  到了同專輯的《知己知彼》里,林夕筆鋒一轉,這樣去寫兩個人的關係:「凌晨是我,明晨是你;事業陪著你,衣服纏著我。紅裙屬我,藍籌屬你;玩物全屬你,飾物全屬我。」你和我分得這麼清楚,這是因為最終「沒患難但各自飛,像天共地一般距離」。這其實完全是新詩的一種寫法,林夕大膽採用王菲做實驗品,尋找著在歌詞創作上的更多可能性。而王菲也很配合林夕,在副歌部分儘可能的用妖艷冰冷的唱腔去營造出歌詞里男女疏離感。

  

  在王菲的配合下,林夕的遣詞用句功底突飛猛進。到了1995年,《Di-Dar》專輯里的《曖昧》成為了一個非常成功的作品。這是林夕和陳小霞合作的歌曲,當時他們離後來大紅大紫的《約定》《明年今日》《好久不見》還有一定的時間,但《曖昧》這樣標準的港式流行曲,已經可以看出這個組合的無懈可擊。這首歌曲里,王菲沒有用那麼多的技巧去演繹,陳小霞的曲子也沒有太高和太低的音階,林夕也開始走上了他最為純熟的從敘事到寫心情的詞作風格——

  《曖昧》

  

  眉目里似哭不似哭 還祈求什麼說不出

  陪著你輕呼著煙圈

  到唇邊 講不出滿足

  你的溫柔怎可以捕捉

  越來越近 卻從不接觸

  茶沒有喝光早變酸 從來未熱戀已相戀

  陪著你天天在兜圈

  那纏繞 怎麼可算短

  你的衣裳今天我在穿

  未留住你 卻仍然溫暖

  徘徊在似苦又甜之間 望不穿這暖昧的眼

  愛或情借來填一晚

  終須都歸還 無謂多貪

  猶疑在似即若離之間

  望不穿這暖昧的眼

  似是濃卻仍然很淡

  天早灰藍

  想告別 偏未晚

  寫哭不出來的眉(注意,是眉,而不是一般人都會寫的臉或者淚),寫你輕輕呼出的眼圈,寫沒有喝酒已經變酸了的茶,寫我身上穿著的、原本屬於你的衣裳。在這些物事的背後,林夕寫出了這樣一段關係:你和我越來越近,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可是我們,卻從來不曾接觸過。讓我徘徊在苦又甜之間的,是你和我的若離若離之間,那種望不穿的曖昧。

  這也是許許多多曾經和心儀的人在一起,會有過的心境。這種沒有捅破窗戶紙的那種感覺,既甜蜜又痛苦。而這,也是「曖昧」二字的真諦。既然是如此普普通通和折墮的心情,那的確用最簡單的方法去演繹,給聽眾的感覺是最好的。大家不會太注意王菲的炫技,她的聲線也不至於太喧賓奪主,林夕的歌詞也將感覺點到即止——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曖昧》都是一次很完美的配合。這還要多得監製梁榮駿的整體把控。他後期的知名作品如《富士山下》,都是可以大書特書的港樂經典。

  

  在1996年的《暗涌》,成就了作曲的陳輝陽。陳輝陽是新世紀港樂史上最重要的幕後製作人(沒有之一),在他高峰時期給歌手寫的歌只要打榜,幾乎都是冠軍歌,堪稱奇迹。(關於陳輝陽的章節,在後面單獨細表)。回到1996年,這時候的陳輝陽,還是一個獨立音樂組合「餘力機構」的一份子,他和憤世嫉俗的詞人因葵一起,寫的還是小眾冷門的獨立音樂。在那時候,陳輝陽最出名的作品,大概也只有給孫耀威的《愛情白皮書》了。

  所幸,他很快就遇見了林夕和王菲。多年後陳輝陽回憶起這段經歷,曾經說道,當時暗涌寫得很快,在鋼琴上行雲流水的彈了出來,就以「暗涌」為名,寄給公司。林夕拿到旋律,聽得大汗淋漓,覺得這曲名最契合歌詞,於是也沒有改名,仍是以《暗涌》為名,一席而就歌詞。王菲接到了曲和詞,仍是她一貫的作風——沒有任何疑問,直接開唱。

  這種默契的組合,陳輝陽是很感激的。畢竟在當時,林夕和王菲都已經是成名了的大詞人和名歌手,而陳輝陽不過是剛剛躋身主流音樂界的作曲人。他們給了陳輝陽百分百的信任感,而陳輝陽的小暗涌,也終於一步步的闖出了日後被聽眾熟知的大瀑布。

  對於大多數聽眾而言,其實都不知道,《暗涌》其實曾經胎死腹中。那時候,處於懷孕、結婚時期的王菲,又面臨和唱片公司的合約到期,因此她決定不再簽約,安心生子。於是唱片公司將早已錄製好的歌曲冷藏,最開始的時候,甚至決定要拖到王菲簽新公司,出唱片之後與其對抗——若干年之後,陳奕迅也遭致這樣的慘況,導致錄好的專輯里的歌曲沒有一首流行起來。所幸新藝寶這家唱片公司至少沒有後來的英皇這麼無恥,唱片公司高層最終還是決定以兩張EP的方式去拆分這張大碟。而又很巧極的是,兩首經典曲目,被保留了這兩張EP的上半集里,即《暗涌》和《約定》。

  

  《暗涌》所寫的,是一個人的沉淪。「害怕悲劇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這一種直面自己慘淡人生的情形,天空里湧起的密雲,一屋的暗燈,心和眼、口和耳的捉不緊,反映的不過是我和你無緣無份。

  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仍靜候著你說,我別錯用神,什麼我都有預感。林夕在不停的自我懷疑、自我否定里,寫出了一個人內心暗涌連連,天人交戰的場面。這種極其微妙的細膩心思,真真的是不可言喻;但林夕,偏偏還真的就把這種不可言喻給寫了出來,讓我折服得五體投地。

  《暗涌》在後來若干個版本的翻唱里,都有著各自的韻味存在。當中,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黃耀明的版本。一個當事人來寫,另一個當事人來唱。這算是將「暗涌」幻化到極致的地步了吧。

  接著,再來談《約定》。

  後來有曾經很多次訪談和講座,有人問林夕,如果要選一首歌入選教材,他會選什麼?

  林夕說的……不是《約定》啦。而是《再見二丁目》。我覺得這可以理解,因為他對《再見二丁目》,的確包含著旁人無法明白的私人回憶(具體參見《夜話港樂》第六小節),這首歌曲也是他從王菲的「夫妻」時代走到楊千嬅的「骨肉」時代的一首分水嶺,所以他以這首歌曲來代表自己,完全可以理解。不過在我看來,如果真的要代表林夕純粹在寫作技巧上的最高成就,還是這首《約定》。

  《約定》

  

  還記得當天旅館的門牌

  還留住笑著離開的神態

  當天整個城市 那樣輕快

  沿路一起走半里長街

  

  還記得街燈照出一臉黃

  還燃亮那份微溫的便當

  剪影的你輪廓太好看

  凝住眼淚 才敢細看

  

  忘掉天地 彷佛也想不起自己

  仍未忘相約 看漫天黃葉遠飛

  就算會與你分離 凄絕的戲

  要決心忘記 我便記不起

  明日天地 只恐怕認不出自己

  仍未忘跟你約定 假如沒有死

  就算你壯闊胸膛 不敵天氣

  兩鬢斑白都可認得你

  

  還記得當天吉他的和弦

  還明白每段旋律的伏線

  當天街角流過你聲線

  沿路旅程 如歌褪變

  我說的是純粹的寫作技巧,是因為《約定》這首歌,寫了人,寫了兩個人,寫了景,寫了天氣,寫了物事,寫了彼此的心情,在現實和幻想里兜兜轉轉,來去自如,異常流暢自然。這是極高的寫詞水準。

  旅館的門牌點出了兩個人是在異國他鄉旅行;笑著離開點出了這次旅行的快樂。用「輕快」來形容城市,所以,我和你走半里長街,也是如此幸福。照亮臉龐的街燈,也照亮了微溫的便當——注意,這可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作詞人都會寫的方式,但林夕卻用「燃」字,毫無科學邏輯的寫出了這便當的重要性。

  剪影的你輪廓太好看,凝住眼淚,才敢細看。這是一種多麼讓人觸動的愛戀,我單單是看著你的剪影輪廓,就已經讓自己感動到落淚——不對,我還得抓住這轉瞬即逝的一刻,不能因為落淚的失態而忘記看你,所以,我得勉強自己「凝」住眼淚,才可以看清楚你的臉!

  「笑」、「輕快」、「燃」、「凝」……一段不到100字的歌詞,用幾個妙極了的形容詞,將兩人的相知相惜寫得活靈活現,我在只看到歌名的時候,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林夕寫「約定」這種題材,竟然能寫到如此境界。你們可以拿姚若龍日後寫的國語版來做比較。其實周蕙的國語版在國語歌詞里也是佼佼者,十分的工整寫意,但是跟林夕這妙筆生花的精彩絕倫比起來,日後再有任何人寫約定,恐怕都只能黯然失色了。

  

  相較這100字的主歌的精彩,副歌部分都顯得要低上一層。林夕後來自己也不滿意,說「相約看漫天黃葉遠飛」有點假,太為浪漫而寫浪漫了。的確,「相約」是歌詞的重頭戲,畢竟這是叫「約定」的一首歌。所以林夕後來想改,但王菲已經錄好,只能作罷。這不完美,倒成就了《約定》。因為很快,林夕就用另外一首歌,去消解了這漫天的黃葉,以及《約定》的美好與溫馨。

  《約定》是足夠美麗和溫馨的。兩人在異國他鄉的暢遊,在浪漫的旅程里,許下更多的約定。林夕對這美好有著小小的保留,他害怕這一切最終都會落空,但歌詞仍然顯得很積極,「就算會與你分離,凄絕的戲,要決心忘記,我便記不起」。這種情形,可以對照《再見二丁目》的「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未發覺」。即便最終我和你無法再像這樣出遊,但我仍然記得當初和你在異國他鄉的那些路途。這些路途,都和歌聲一起,刻在了我的回憶里。

  沿路旅程,如歌褪變。

  這是《約定》,一個未完的故事。

  之所以說故事未完,是因為《約定》,有下半集。

  還是林夕,還是王菲。還是那漫天的黃葉,還是那街燈,還是那旅館的門牌,還是那份被燃亮了的便當。還是那吉他的和弦,和旋律里的伏線。但是,一切都變了——

  《郵差》

  

  直到細雪飛下來 盪進遠處深海

  甚至兩腳走不動 先想到 離開

  

  直到你說不回來 直到我說 活該

  拿下了你這感情包袱

  或者反而相信愛

  

  你是千堆雪 我是長街

  怕日出一到 彼此瓦解

  看著蝴蝶撲不過天涯

  誰又有權不理解

  唯獨怪時間真快

  

  你是一封信 我是郵差

  最後一雙腳 惹盡塵埃

  忙著去護送 來不及拆開

  裡面完美的世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9: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