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破冰——萬里在安徽的歲月

[複製鏈接]

36

主題

1070

帖子

126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安徽農民 發表於 2009-8-21 21: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安徽老百姓心目中,萬里這個第一書記的形象是——敢為天下先,敢開頂風船;有膽有識,在全國最早向極「左」路線宣戰。說起這些,九十三歲高齡的萬里只是淡淡一笑。這笑很平淡,也很意味深長。

    1

    這是一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清晨,萬里坐的軍用吉普車急駛在開往肥東縣的公路上。

    臨行前,秘書問:「萬書記,是不是告訴他們縣裡一下?」

    萬里擺擺手,「不用。」他說,要想了解到真實情況,就要輕車簡從,事先不打招呼,說走就走,隨時可停,直接到村到戶。

    這是他當省委書記后第一次下鄉。安徽是農業大省,按照萬里自己的想法,一到任就要下農村,但省委領導班子「文革」遺留的問題太多,剛到安徽的兩個多月里,他幾乎是晝夜處理這些事情。這不,剛剛有點眉目,他就到農村去了。

    此時,汽車在飛馳,坐在車上的萬里,也許並沒有意識到他的這次農村之行,會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破冰之旅的開始。

    中央派他到安徽來當第一書記,並不是要他來解決安徽農村問題的。中央領導同他談話時,只是說安徽的派性問題嚴重,要他「抓綱治省」,迅速消除「四人幫」的影響,穩定局面。但在一定的層面上,人們認為他這次出山和鄧小平有關。

    上世紀70年代,鄧小平復出后,「以三項指示為綱」開始全面整頓。鄧小平把突破口選在國民經濟大動脈鐵路上。在周恩來總理的支持下,他大膽起用萬里。在1975年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任命萬里為鐵道部部長。上任后,萬里雷厲風行,首先來到打派仗十分嚴重的徐州分局,以鄧小平審閱修改、毛澤東親自圈發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為「尚方寶劍」,批極左,批派性,一個月見成效。再轉戰南昌(分局)、長沙(田心電力機車廠),堅決調整領導班子。接著回師鄭州(路局),穩定局勢,使幾近半癱瘓的鐵路運輸恢復生機。當時流傳的民謠是:「火車正了點,鋼鐵增了產,衛星上了天!」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全面展開,鄧小平政治生涯「三落」——被「免去黨內外一切職務」,萬里也跟著「兩下」——被免去鐵道部部長的職務。因而出現了「萬里檢討,火車亂跑;萬里一倒,火車不跑」的說法。
    ……
萬里下鄉之前,聽說了這裡農村的一些情況,也知道有些地方老百姓的生活是相當困難的。但到底貧困到什麼程度,他並不清楚。畢竟是多年沒有過問農業和農村工作,也很少有機會到農村去了。

    萬里的車子停在離肥東縣城五公里左右的一個小村邊,他們一行走進一個普通的農戶家。

    這家人姓張,有兩個大人、五個小孩。黑乎乎的土坯屋子裡空空蕩蕩。破炕席上只有一床看不清原來花紋的破被子。

    萬里問:「就一床被?」

    主人說,有被蓋就不錯了。

    萬里再問:「一床被七個人怎麼蓋?」

    回答是:「湊合著唄。」他們走到外屋,看到灶上一口有缺口的鍋,蓋著稻草編織的鍋蓋。萬里揭開一看,鍋里是地瓜面和胡蘿蔔纓子煮的糊糊粥。

    「家裡有糧嗎?」

    「有糧還吃這個?」

    萬里欲言又止,默默地走出門。

    上了車,萬里問隨行人員:「怎麼樣?」

    回答說:「沒有想到這麼窮。這戶人家的全部家當可用一根木棒撅走。」

    萬里指指街上用石灰寫的大標語說:「我問這個。」

    牆壁上赫然寫著:「大幹快上,一年普及大寨縣!」

    ……車上的氣氛沉悶起來。

    萬里的車子繼續往前開。見路邊有一個挑擔的農民,他就對司機說:「停車。和這個老鄉聊聊。」

2

    「你這是幹什麼呢?」萬里下了車。

    「往地里挑糞。」挑擔的農民身著破舊的空心棉襖,說話也有氣無力的。

    「怎麼就你一個?」

    「餓了,走不了那麼快。」

    「現在就沒有糧了?」

    「有點也不夠吃的,還有老人孩子呢。」

    萬里又問他家裡的情況,問他有什麼要求,這位老鄉拍拍肚皮說:「沒有別的,只要吃飽肚子就行了。」

    萬里說:「我們是省里的,你說說,除了吃飽還有什麼要求?」這位農民再次拍拍肚皮說:「這裡邊少裝些山芋乾子。」

    ……

    坐在車上,萬里感慨道:「中國的農民實在太好了,他們的要求這麼低,可是連這點最起碼的要求都沒有得到滿足。」

    如果說這次「微服私訪」讓他看到了農村的真實情況,那麼,在大別山「將軍縣」金寨,則讓他經歷了觸目驚心的現實,受到更大的震撼——在金寨縣燕子河山區,萬里推開一戶掛著「光榮烈屬」牌子的門。進門就看見一位老人蹲在鍋灶口。萬里同他打招呼,一連喊了幾聲老人都未動身。當地村幹部告訴老人,這是新來的省委第一書記,老人才緩緩地站起來。

    萬里驚訝了,這人居然沒有穿褲子,光著下半身。

    「你家有幾口人?」

    「四口人,我們夫妻倆和兩個閨女。」

    「孩子呢?」

    這時,一位衣著襤褸的中年婦女從裡屋出來。她指指屋裡,只見土炕上蜷縮著兩個十幾歲的姑娘。村幹部說:「別叫了,她們也沒有褲子,天氣太冷,只能在炕上取暖。」

    萬里眼一酸,淚水奪眶而出。

    這天中午,萬里的心情很不好,他對秘書說:「新中國成立都28年了,沒想到老百姓竟然還窮到這種地步!」

    也就在這一天,萬里決定給金寨縣撥救濟款120萬元,棉花14.5萬斤,棉布18萬尺,糧食50萬斤。他對當地領導說:「這筆救濟物資要儘快發下去,讓老百姓弄床被蓋,弄條棉褲穿,買點油鹽醬醋,吃頓飽飯!」

    萬里知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救急辦法,只靠救濟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裡的貧困問題的。
3

    離開金寨后不久,萬里的身影又出現在鳳陽街頭。他要看看這個朱元璋的老家為什麼會出現集體討飯的事情。

    1977年冬天,安徽省委接連收到沿海等地的電話電報,要求派人去接「盲流」,而這些「盲流」多是鳳陽縣的。萬里叫有關部門統計一下,鳳陽縣到底有多少人在外邊討飯?得到的回答是有一萬三千多人。鳳陽縣委也採取過多種硬性措施,諸如:黨員帶頭要飯要開除黨籍,幹部帶頭要飯就立即撤職。然而,這些硬性指示,都無濟於事。外出逃荒的浪潮仍波濤洶湧……

    到鳳陽那天,他們正好看見一群衣著破破爛爛的農民趕往火車站,一問都是要扒車外出討飯的。

    他又到了幾個村子去調查,在梨園公社前進生產隊,萬里看到這個隊10戶人家就有4戶沒有門,3戶沒有水缸,5戶沒有桌子。生產隊長家10口人,只有1床被子,7個飯碗。他們不出去討飯又怎麼生存呢……

    萬里是帶著一肚子怒氣和火氣回到省城的。

    省委專門召開會議,研究如何解決鳳陽農民外流討飯問題,有人說:「鳳陽是朱元璋的老家,歷史上就有外出討飯的傳統!」意思是那裡農民冬天外出討飯已經成為「習慣」了。

    萬里氣憤地站了起來,用手使勁拍打著桌子:「說這種話沒有半點階級感情!數九寒天,你也帶著老婆孩子討一趟試試!」

    「我到過的地方不能算少,沒聽說過討飯還有什麼習慣!講這種話的人立場站到哪裡去了,是什麼感情?我就不相信誰有糧食吃,還會去討飯。我們的農民是勤奮的,是能吃苦的,是要臉面的,只要能夠吃得飽,他們是不會去討飯的。問題是那裡條件並不壞,他們為什麼吃不飽飯?我們的各級領導一定要把它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萬里越說越激動:「社會主義還要飯,那叫什麼社會主義?解放快三十年了,老百姓還這麼窮,社會主義優越性哪裡去了?無產階級是因為受窮才革命,革命不是為了受窮,要是為了受窮,還革命幹什麼?」

    「我們共產黨人怎麼可以不關心群眾的吃飯問題呢?誰不解決群眾吃飯問題,誰就會垮台。」

    「真沒有想到會窮成這個樣子!」萬里從金寨回到省城合肥時,見到顧卓新、趙守一等人,開口就是這樣一句話。

    那天晚上,合肥市稻香樓招待所客房的燈光一直亮到子夜。他們開了一個不是常委會的常委會。

    萬里說:「我們長期在城市工作,真不知道這裡的農民生活水平這麼低啊,吃不飽,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個房子的樣子。淮北、皖東有些窮村,門、窗都是泥土坯的,連桌子、凳子也是泥土坯的,找不到一件木器傢具,真是家徒四壁呀。我們總是說舊社會如何如何,解放幾十年了,我們的農村還是這個樣子!」
他還說:「我不能不問,這是什麼原因?這能算是社會主義嗎?人民公社到底有什麼問題?為什麼農民的積極性都沒有啦?」

    幾個主要領導人都感到解決農村、農民問題,到了「非另找出路不可」!

    也就是在這個晚上,他們決定派省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周曰禮帶人去作專題調查研究,儘快拿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性意見,起草出一個適合實際情況的文件來。

    這個周曰禮是老省委書記曾希聖的秘書,一直在安徽工作,萬里上任后,曾經請他談過農村的情況。

    那次,周曰禮非常坦誠地告訴新來的書記:你不要信什麼「鶯歌燕舞」,現在農村經濟和報紙上宣傳的相去甚遠。有的地方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主要表現在窮過渡、平均主義、「一刀切」、強迫命令、瞎指揮、排斥商品經濟等方面。「一大二公」的政策把農民卡得過死,農民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集體生產消極怠工。男勞力上工打撲克,女勞力上工納鞋底。「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有的地方開始離別故土大批逃荒,安徽已成為聞名全國的討飯大省。周曰禮說,出現這種情況說到底就是政策問題,是人和土地的關係問題。這實際上是自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以來,推行「一大二公」、「大呼隆」生產管理體制的結果。

    (摘自《廣州文藝》2009年第4期,有刪節)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沙發
shanren 發表於 2009-8-22 06:30 | 只看該作者
萬里確實一直就是一個實幹家,絕對是「右傾」(且不說「右派」),很有主見,也敢拍板,不玩兒虛的。

我小時候生長在大城市,70年代初去上海市郊縣農村過了好幾個暑假。看到左鄰右舍早、晚都喝粥,中午吃一頓乾飯,聽家裡長輩說了才明白,是因為「糧食不夠吃,早晚只好喝粥」,而且很多孩子都只有一條褲子。這還是舉世聞名的魚米之鄉----上海郊縣!這是我第一次發現學校里學的「全國革命形勢一派大好,全國人民豐衣足食」與現實不符,進而開始對「革命理論」有了懷疑。

上海郊縣尚且如此,安徽、河南農民如何活命???這才開始明白為什麼每次去火車站送人,開往三棵樹、烏魯木齊的火車啟動時,車上的插隊知青和車下的親人會如此嚎啕大哭!後來學杜甫的「三吏三別」,無論老師如何強調「杜甫控訴的是萬惡的封建社會」,我腦子能想到的就惟有開往三棵樹和烏魯木齊的火車。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1

主題

6683

帖子

316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61
3
和諧2008 發表於 2009-8-23 11:30 | 只看該作者
哦~,如此神通廣大,看來,今天安徽鳳陽人95%都住上別墅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8: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