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入任何宗教前,請先參考幾個不同的宗教?例如...

[複製鏈接]

401

主題

5254

帖子

148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mw 發表於 2009-5-10 0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sumw 於 2009-5-10 02:09 編輯

英國 宗教教育政策 與 佛陀教育 專輯

教育官員篇
一.訪問前任肯特郡督學韓利普博士

派垂克‧韓利普博士(Dr. Patrick Hannabal)曾任英國肯特郡教育局督學和教育部顧問,也是英國某大學講師,即將前往印度教授英文。韓利普博士對推動肯特郡的新宗教教育政策不遺餘力,記者透過淨因法師的居中聯絡,和韓利普博士做了一次愉快的電話訪談,以下便是談話內容:

記者:請您談一談貴國的 新實施 多元化宗教教育政策,以及肯特郡選擇佛教做為學生必選課程的因緣。

博士:肯特郡選擇佛教為必選課程,並不是我個人隨便做的決定,而是根據英國教育部新實施 多元化 宗教教育政策訂定的目標而做的選擇。新宗教教育政策希望增加宗教教育的內涵與深度,讓學生接受多元化的宗教知識。由於過去的殖民政策,大英國協現在可說是民族大熔爐,組成份子的背景與文化非常複雜,冠於全球。有鑒於此,政府在一九八八年的教育改革桉中,希望改變宗教教育的內容,來因應多元化的人口結構與文化背景。所以新宗教教育政策的涵蓋面很廣,包括世界六大宗教。各校可在不同的學年,選擇不同的宗教為選修課程,並非同時教授六種不同的宗教科目。在新宗教教育政策下,學生從五歲入學到高中畢業前,都有義務要學習宗教。政府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夠瞭解現有的六大宗教。佛教是六大宗教之一,所以學生必須懂得。

記者:學生家長是否對自己的孩子學習其他宗教有強烈的排斥感?

博士:英國的新實施 多元化宗教教育政策 著重在宗教理論、教義上的知識傳授,

**我們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夠敞開胸懷,以開放的態度來接納他人,無論其種族、膚色、文化與信仰。***


換個角度來說,我們希望學生對「地球村」的形形色色,都能欣賞和接受。其次,我們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未來也會更美好。這並不表示我們姑息、包容不道德的行為與觀念,而是要明瞭他人的信仰與文化。例如為什麽錫克教徒纏著頭巾,回教徒一天要朝拜五次,基督徒慶祝復活節,猶太教徒有贖罪日的儀式。因瞭解而改變我們的看法及生活態度。讓我舉個例子,如果有人說:「佛陀死後升到天堂」,你可能會認為這種說法愚昧無知,但這卻是十五歲學生在考卷上所寫的答桉。這種無知,或許我們可以一笑置之,但是它可能會造成不可預料的惡意傷害。例如胡森發起波斯灣戰爭時,就有這種宗教白痴,在肯特郡某一錫克教徒住家大門寫上:「與胡森一起被打倒」的塗鴉,這些人誤以為錫克教徒是伊斯蘭教徒,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新實施的 多元化 宗教教育政策 就是要消弭這種偏執與無知,因為它們很容易會引發種族仇視和暴力事件。所以宗教政策的目標是包容,更進一步是藉由學習欣賞他人的文化,來豐富自己的素養與內涵。

記者:這個 新實施的 多元化宗教教育政策,對提高道德水準與人生價值觀有無幫助?

博士:瞭解他人的信仰文化,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改變我們的想法,例如說到東方文化中的媒妁之言和西方式的自由戀愛,如果我們明白媒妁之言的婚姻對印度教徒、錫克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意義,就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評估兩性之間的相處之道,了解婚姻契約理應至死不渝,夫妻關係是平等互助的。學習生命的變遷,生、老、病、死在不同文化中的意義,可以讓西方學生明白,從青少年進入成年人的分野並非「性交」;瞭解猶太教中「成人禮」的儀式與意義,就能領悟猶太教中所謂的成年人所肩負的義務與責任;或是學習生命的誕生對伊斯蘭教、錫克教家庭的意義。在學習其他宗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加瞭解生命的本質;無論膚色、種族,生命的本質是一樣的,憂傷、喜悅的情感都相同。宗教教育是要開啟學生的人道精神,讓他們明辨是非,做道德的選擇;開拓視野,使他們欣賞、接納社會上的形形色色;它也希望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與世界觀,不要老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圈裡,要知道我們所處的小社區只是大世界的一小部分而已。新宗教教育希望影響學生的人生觀,但是教育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訴他們正確的答桉是什麽,因為「答桉可以讓我們增加知識,但是問題卻使我們更具有人性」。若是學生能夠主動提出諸如下列的問題:「在菩提樹下,釋迦牟尼發現了什麽?」「為什麽悉達多太子決定離開皇宮裡尊貴富裕的生活?」「為什麽釋迦牟尼在向外道求解脫生死的方法時,他無法得到答桉?」「為什麽釋迦牟尼要修苦行?他是如何悟道的?」「釋迦牟尼佛的經驗和穆罕默德的經驗有何不同?」「摩西、耶穌基督、亞罕伯拉他們的經驗有什麽同異之處?」「我們從這些宗教救世主身上能夠學到什麽?他們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麽影響?」那麽這些孩童就可以從問題中得到不同的領悟。我曾經聽到一個八歲小女孩問老師:「媽媽的肚子裡這麽黑,小嬰兒會不會害怕?會不會哭?因為它還沒有出生。」八歲小孩的口中問出這麽深奧的問題,或許只有佛陀能夠回答,這才是我們理想中的宗教教育。就好比蓋房子,我們奠定深厚堅固的地基,而不是替學生完成建屋的工作;我們將他們導向正確的跑道,而不是代替他們參加賽跑。宗教、道德教育永遠沒有「結業」的時候,我們強迫學生從五歲開始接受宗教課程,希望他們到十八歲高中畢業后,能自發地繼續提升心性與道德。英國社會就像其他國家一樣,犯罪率上升,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四處可見。最壞的教育政策是將這些現象視為理所當然,讓小孩長大后認為流浪漢睡在街邊沒什麽希奇。

記者:最近美國有八歲到十二、三歲的孩童,毫無理由的用槍射殺老師、學生,事後也沒有慚愧心,您對這樣的悲劇有什麽看法?您認為英國的新實施的 多元化宗教教育對於青少年犯罪,有沒有防非止惡的功效?

博士:「教育」兩個字的英文是從拉丁文變化而來的,拉丁文的意思就是「引導」,所以宗教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往德、智、體、群的道路上走,讓他們明辨是非善惡。教導十五歲青年是非黑白為時已晚,那時人格已經定型,太遲了!最好是從孩提時代便開始,所以倫理道德教育是父母的責任。可悲的是,現在多數父母沒有盡到這個責任,完全忽略孩子的生活倫理教育。新宗教教育從五歲開始,老師從小教學生分辨是非善惡,就好像穿襯衫扣鈕釦,要是一開始就扣錯鈕釦,襯衫永遠也不會穿整齊。所以扣對第一顆釦子就是教育的功效,第一顆釦子扣對了,教育就發生「引導」的作用。要是老師只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去做,教育的作用很小,因為學生有反抗權威的習性,猶如學習開車、游泳,學生接受正確的指示,但是一定得親自去操作練習,否則也是枉然。有鑒於此,新宗教教育讓學生從角色扮演、故事、遊戲以及沙盤演練中親身體驗內心道德與是非黑白的掙扎。例如學生欺負弱小,我們讓學生扮演被欺負的一方,然後問他:「你心中感受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強凌弱、大欺小所造成的痛苦,也就能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這樣的教學方法跟心理醫生的「學習治療法」有異曲同功之妙,我們讓學生明白為什麽會有憤怒、委屈的感受,以後當境界現前時,就能夠不衝動,不情緒化,不會因為他人打我而馬上反擊。但是這樣的教育需要從小做起。講得難聽一點,我們上一代的某位教育家提倡讓兒童自由發展,不要約束他們的行為想法,造成這一代以及下一代許多人過度的自我膨脹,過分的自私自利,以至於道德淪喪,社會不安。我們現在就是在為以往道德教育的缺失,付出龐大的代價。現在世界這麽亂,這個根源就是人們對不同宗教、文化、種族、膚色的無知與懼怕,所以教育是治亂的根本。

記者:英國民眾與家長對新實施的宗教教育政策 的觀感如何?家長是否認為多元化的宗教課程會動搖孩子本身的宗教信仰?

博士:這個新實施的 多元化宗教教育政策已經實施十年了,以往八歲的孩子在求學的過程中,學習了六種不同的宗教,現在他們十八歲高中畢業,再過五年到十年,我們就有新生代的成年人、父母。他們接受多元化的宗教教育,想法做法與上一代不同,這樣一代一代下去,改變習氣,糾正觀念,效果才會逐漸顯現出來。愛因斯坦說:「任何偉大的事業都不是一蹴而成的。」我們無法一下子改變所有的人,所以學校當局對宗教教育處理的態度非常審慎,透過教學規章與原則,儘量讓家長明白宗教教育課程的內容和目標。截至目前為止,就我所知,反對的家長相當少。在我母親九十五歲的生日宴會中,我的七歲孫侄女告訴我什麽是錫克教和印度教,她也知道釋迦牟尼佛是誰,這並非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廿年前這種現象根本不存在。小朋友漸漸發展出他們自己的道德價值觀,父母對孩子學習伊斯蘭教或其他宗教,不再有威脅感,因為學習其他宗教對學生本有的宗教信仰沒有影響。我們要知道,狹隘的心胸與宗教觀,才是造成宗教戰爭、社會動亂的主要原因。

記者:多元化的宗教教育已經實施十年,根據您的觀察,這個教育政策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效果?

博士:當然有啦!我常常四處去視察學校,學生的態度有明顯的變化。這星期我走訪了十一所學校,去看看畢業生,和他們聊了一聊,翻一翻他們的作業簿。接受宗教教育之後,他們對道德比較敏感,辨別是非的能力比以往強多了。校方將學生每年道德行為的比較,列入教學手冊中,學生知道老師對他們的期望,自然就會有所反應,如果老師將學生愚昧無知的行為視為當然,學生的行為不可能改善;反之,老師循循善誘,讓學生瞭解知識與責任的力量,知道行為準則為何,那麽教育就能在他們的生活中起活潑、巧妙的變化。我可以感受到學生的確有令人欣喜的行為改變。英國的猶太教教主強納森‧塞克說:「學校應該讓學生明白大家共同的道德約束是什麽。大眾泛指老師、學生、家長、社會,乃至國家。」學校是一個小社區,社區內的每一分子都應有相同的道德認知與共識。比方說小朋友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父母可能說:「你為什麽不還手?」但是學校裡教學生不可以打架。無論家庭教育如何,只要生活在學校的小社區內,學生就一定要遵守共同的道德約束。

記者: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假使父母、親友不能以身作則,只有言教而無身教,只靠學校教育會有效嗎?

博士:哎!這個問題搔到了教育政策的癢處。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三個決定性的影響:學校、家庭、與環境。若是家庭的影響是負面的,但是學校與環境還不錯,二正一負,這還勉強可以;要是二負一正,例如家庭不健全又住在貧民窟,或是和太保流氓溷在一起,那不管學校多賣力、多嚴格,一點用也沒有。學生行為不檢,我們不能怪罪學校,最主要的因素在於家庭破裂、社會解體,學生沒有自尊心和歸屬感,這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即使如此,學校還是要肩負起道德教育的重任。我們不能禁止學生吸毒,但是我們一定要告訴他們吸毒的後果,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假使有人喜歡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雖然我們無法阻止他們的暴力行為,可是十三年的學校教育告訢他,這樣的行為是錯的,至少這些人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是不對的。所以學校教育只是播種的工作,撒下道德善良的種子,期望將來會開花結果,小樹成蔭。曾經有一個教五歲小孩的老師告訴我:「我的教室成了小朋友們唯一的安全處所」。我的天啊!這句話聽了多麽令人寒心,可是卻再真實不過了。這些小學生被父母忽視,身心受到傷害。這位老師身兼數職,非但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挑起父母的責任,如兄長般的呵護這些孩子,給他們一個溫暖、可信任的環境,這樣他們才能健康的成長。現在很多學校提供營養早餐,因為校方發現來自比較貧窮地區的孩子,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空著肚子來上課。這時老師也是孩子們的家長、朋友,不能一副權威形象,只會叱責教訓人。老師應該不斷重複道德的模式,灌輸正確的思想,不斷加強正面的影響,直到正知、正見與正行,變成學生思想、生活的一部分,這樣就成功了。也許在部分學生身上還看不出結果來,但也有許多孩子可能深受其益,改變他們自私自利、傲慢無禮的態度。最佳的遠景是這些人成為社會上的道德多數,中流砥柱。人格教育是全面性的,宗教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根據我過去視察學校的經驗,每個學校每週至少有一小時半的宗教教育課程。我真心相信這個宗教教育有不可忽視的功效。

記者:教育部如何確保宗教教學的內容正確無誤?師資的訓練培養是一大問題嗎?

博士:在英國與威爾斯境內有一百零八個政府教育機構,蘇格蘭稍有不同。每個教育機構都有詳細的宗教教學大綱、教師手冊,對各年級的宗教教學內容都有明確的指示。地方教育局負起師資培訓的責任。所以政府對六大宗教教學的內容與大綱,有嚴格的督導和視察。

記者:小學生猶如白紙一般,很容易教。青少年比較叛逆,反抗權威,他們對於多元化的宗教課程觀感如何?

博士:我們儘量剔除不盡責、不能勝任的老師,如果老師教得好,任何課題都會是有趣的。宗教課程教得好的話,會非常引人入勝,因為老師可以將地理、歷史、人文景觀、音樂、藝術帶入課程中,因為這些都是各宗教的一部分。

好的老師不但會說明,例如猶太教徒怎麽樣,他還會要求學生舉一反三,要學生髮表觀感,詢問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應用。以我的經驗,大多數學生很喜歡上宗教課,希望深入學習的學生也在逐年增加。

二.訪問現任督學巴特勒先生

英國的公立學校採地方分權制度,各郡、市教育局負責當地各級學校的事務與規章,倫敦等大城市則有幾個地區教育局。羅傑‧巴特勒先生(General Inspector of the Ealing Borough),負責監督宗教教育,視察、輔導各級學校的宗教教育課程,同時確保各校遵照政府所訂定的宗教教育政策切實施行。本刊記者和巴特勒先生做了約半小時的簡單訪談,請巴特勒先生談一談他眼中的宗教教育以及佛陀教育。以下便是訪談內容:

記者:請您告訴我們英國新宗教教育政策的緣起,以及它施行了幾年?

督學:在一九八八年國家宗教教育政策下,所有的郡、市公立學校(不包括基督教學校)必須施行多元化的宗教教育課程。這個新實施的 宗教教育方桉仍舊以基督教為主,但是輔以大英帝國內的其他五大宗教。

事實上這個宗教教育政策並不很「新」,早在一九七一年的一篇政府教育機構報告中,就曾指出初、中級學校應該實施學理式的世界宗教課程,當時這篇報告造成很大的影響,雖然政府當時並沒有明文規定宗教是義務教育,不過許多學校已開始觸及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佛教也是其中之一。這種現象漸漸普遍后,一九八八年政府乃正式修訂法桉,將多元化的宗教教育列入義務教育的範圍。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難說各校究竟實施了幾年佛教或是其他的宗教教育。

記者:英國是不是 多元化宗教教育 的開山始祖?

督學:就我所知,北歐三小國之一,不是瑞典就是芬蘭,早已採行多元化的宗教教育。德國學校的宗教教育,雖一直是以天主教和基督教為主,但是鑒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裔日益增加,在法蘭克福等大城市,我參觀過的一些學校,他們也教伊斯蘭教。

記者:您如何確保宗教科目的內容沒有歪曲不實,如何進行師資訓練?

督學:在英國,小學生是指五歲到十一歲的學童,十二歲以上進入中學。無論是小學或中學,通常每個學校都有一位宗教教育專科教師,他們須有專業知識的學位,如果沒有學位,就必須接受特別訓練,使他們有足夠的宗教知識,能夠勝任愉快。英國現有的宗教教科書有好幾套已經廣泛使用,佛教方面,有些機構提供學校一些錄影帶,但是校方必須花錢購買。如果當地有佛教團體或寺院,老師會請大德來校演講,或帶學生去參觀訪問。公立學校的師資比較容易控制,私立學校就難了,許多老師沒有這方面的專業訓練。通常學校的宗教專科老師會將宗教教育相關的各項事務,交給一位指定的同事來負責。每個學期我會召開一次會議,各校宗教教育負責人都要出席,會議中我們除了報告事項之外,還會相互交換心得,並請人做專題演講。最近我們舉辦了一個佛教文物展,展覽期間我在展出場所召開教學會議,讓宗教教育專科老師順便參觀文物展。除了每學期一次的會議,教育局還辦短期訓練課程,老師的支助與資源不是很豐富,但是多少總還有一些。

記者:在您的宗教教育督學經驗中,最大的困難與阻礙為何?

督學:很有趣的,我在印度教方面遇到很大的挑戰,如果學生已經信仰基督教,印度教似乎與之相去甚遠,而難以接受;佛教也非常不同,要是深入的話,也會有些困難。在小學裡,佛教的教學重點在釋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討論四聖諦、八正道等觀念,接著實地看一看佛教寺院及僧團。在倫敦,小學生通常去參觀一間泰國寺院,因為倫敦有一個泰裔社區,住了不少泰國人、斯里蘭卡人和越南人。對五、六歲的小朋友,宗教課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例如我們不說這一堂是「宗教課」,老師叫小朋友做自我介紹,介紹他們的背景、文化、宗教信仰等等,有些孩子會說週末他們要上教堂,伊斯蘭教的小孩子可能會說他們是去寺院。宗教信仰是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自我介紹可以簡單的讓大家明白不同宗教的存在,以及各個宗教不同的儀式慶典。

記者:新實施的宗教教育政策 著重在宗教知識與理論的傳授,不強調身體力行,您以為如何?

督學:我需要說明一下,英國的宗教教育政策很明確的指出,老師的工作不是「傳教」,不能威脅到學生本有的宗教信仰,以致使家長對學校不滿。

所以宗教課程,尤其是小學生的宗教課,絕對不可以讓他們對自己的信仰產生懷疑。不過宗教教育還是有正面的影響,例如談到佛教身、口、意三業中的口業,老師會告訴學生:「佛陀要我們不要妄言、惡口、兩舌、綺語」,接著可以帶領學生髮表他們對造口業的看法,什麽話算是「惡口」,可不可以撒謊等等。所以無論那個宗教,都有許多觀念值得學生深入探討學習,提升人性與道德水準。宗教教育不只是浮面介紹世界六大宗教,老師還要進一步與學生心靈交流,加強道德教育。英國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各個宗教都有同異之處,所以多元化的宗教教育非常重要,每個人都應該認識與尊重其他人的信仰,在學習的過程中,擷取其他宗教的精華,來幫助自己心靈提升。

記者:信仰不同,上帝便不一樣,例如基督教說上帝是唯一的神,回教有阿拉真神,佛教則說眾生本具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對於這一類的問題,會不會造成學生的困惑?

督學:我的經驗是,已經有宗教信仰的人很難被改變,

例如信伊斯蘭教的學生,他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他們的

神才是真的,很難被動搖。

一般來說,學生只是很禮貌的學習其他宗教,教學的內容,不會對他們的信仰產生很大的改變;

對於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學生,或是無神論者,他們受了宗教

教育后,也還是維持原有立場。

當然一定有少數學生在經過多年的宗教課程后,希望更深入學習某一宗教,也有極少數選擇不同的宗教信仰。

記者:您接觸過對宗教教育不滿的家長嗎?

督學:這也是不能避免的,不過英國的宗教教育政策允許不滿意的家長讓孩子退選宗教課程。事實上,這種退選事件非常少見,發生過的例子大部分是基督教耶和華證人教派和另一教派的子弟,他們因為信仰立場不同,連必修的基督教課程都退選。大部分的家長對宗教課程看起來都相當滿意,因為有任何可能引起他們顧慮的教材、內容,他們會立刻以行動反應。例如兩年前有些伊斯蘭教家長讓他們的孩子退出宗教課,老師在學期會議中提出報告,經過討論后,找出癥結所在,原來那些家長誤會了某些課程內容,所以學校請家長來校當面解說,並請家長在宗教課做特別聽眾,最後所有的小朋友都回來上課了。

記者:英國政府和民眾希望這個宗教教育達到何種目標與效果?對於改變現有的政策使之更完美,您的看法如何?

督學:我們很難說政府對這個政策有單一的目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也有些人認為這個政策徒然浪費時間。這些年來,根據我的觀察,大多數的父母把宗教教育課程當做是英文、數學科一般,沒什麽兩樣,不過他們也覺得這個教育政策,加強了學生對「道德」的敏感度,幫他們往「好」的路上推,家長大部分對這個政策抱持溫和、樂觀其成的態度。這個政策並非十全十美,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不過政策的成功與否決定於學校,校長的熱忱和老師的能力是成功的兩大要素,有些學校做得非常成功,也有些學校實施的成果令人失望。改進現有的宗教教育必須大量增加師資訓練,教學前與教學中的訓練都同樣重要。目前許多學校想要加強學生的閱讀和數學能力,尤其是私立學校,所以老師沒有投注太多心力在宗教課程上面。小學生的宗教課程,資源更是缺乏,適合的教科書少的可憐,九歲以上的課程還好,五歲到八歲學童的教學資料幾乎處於真空狀態。所以,若要做好宗教教育,政府需要增加財力、人力的資源。

記者:這個政策實施以來,您覺得青少年學生的行為態度、道德水準有顯著的提升嗎?

學監:坦白的說,我看不出明顯的差別,也無法明白指出任何行為的變化是宗教教育所產生的結果。

例如,最近我所視察的一所學校,學生們循規蹈矩,校風良好,但這不完全是某一教育科目或是某一政策的影響,而是多種因素的結合。

如果學校環境很差,即使我們把最好的宗教專科老師派去,也是效果不彰;

反之,如果學校環境條件優良,宗教教育的效果就特別大。

不過在我的記憶中,也可舉出一個宗教教育十分成功的例子,


我曾視察過一所種族仇恨、糾紛特別多的學校,該校學童對佛教徒同學的態度還算好,但是對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同學,就抱持相當對立的態度,因為他們有許多錯誤的觀念,認為伊斯蘭教徒可以有一百個太太等等。

當他們接受宗教教育,明瞭以前的觀念是錯誤的,而各個宗教都有崇高的道德價值觀后,


***種族糾紛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也有許多學校的學生對宗教課非常感興趣,因為宗教課程有崇高的理念,也不像其他學科那麽枯燥,還可以啟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教學中,若善加利用視覺教材,如圖片、影片等等,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01

主題

5254

帖子

148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4
沙發
 樓主| sumw 發表於 2009-5-10 02:15 | 只看該作者
希望在中囯人的學校也開這類的班!功德無量!
不過,師資的訓練培養是一大問題,  這類老師難找!

如有不對的觀點,請批平指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1

主題

5254

帖子

148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4
3
 樓主| sumw 發表於 2009-5-10 02: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umw 於 2009-5-10 02:18 編輯

如有不對的觀點,請批平指教

說說宗教與信仰問題

宗教應該來源於人類在初始狀態時對大自然奧秘的不理解。由於不理解,就對大自然的種種氣象現象誤以為在冥冥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法力無邊的手在操縱著,於是,慢慢地產生了敬畏,再繼而成為了崇拜。到了大概在中石器時期,原始的宗教就產生了,人燈開始了某種形式和儀式,對上天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進行祈禱求願,祈求上天保佑。所以,原始的宗教是分散的零碎的隨意的,沒有一本正經的經文講義,沒有一本正經的形式排場。殘存於這個地球上的許多少數民族的許多節日,其實就是這種原始宗教儀式的延續和變化。

宗教的原始狀態是簡單的簡陋的簡化的,就是給一個人提供精神依託精神支柱精神信仰而已。直到有一天,一個聖人降生,而他的思想而又受到其徒子徒孫的推崇和宣傳,那麼宗教成為精神控制器的一天也就即將來臨了。時至今日,世界上最為流行的三大宗教耶穌教、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廣泛流行,就得益於他們的徒子徒孫日新月異的創新和嘔心瀝血的推廣的結果。

宗教屬於精神層次當屬無疑,宗教是人的一種精神信仰也當屬無疑。但如果這種精神信仰從簡單變得神聖了,特別是成了統治者或者成了統治者的工具了,那對普天蒼生來說,是凶多吉少了。看看歐洲中世紀政教合一時期的黑暗,草菅人命簡直成了家常便飯;看看民主改革前的西藏,金碧輝煌的寺院外面,是多少的皮包骨頭骨瘦如柴的農奴;看看現在的波斯灣,伊斯蘭教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簡直成了邪教,成了恐怖主義的幫凶;再看看中國的數千年歷史中,凡是皇帝全身心地喜歡上痴迷上什麼教了,往往就是政治上最黑暗百姓最遭殃的日子。所以,宗教與政治一結合,就成了古今中外統治者裝神弄鬼糊弄麻醉天下蒼生的屢試不爽的精神法寶。所以,宗教成了工具了就成為了鴉片,就不是好玩的東東了。

中國的國教道教為什麼不可能長期的為統治者所賞識,就是那些個方家術士欲用一些神丹妙藥把天下蒼生人人都有希望都有可能變成天上的神仙的緣故而終於一撅不振。因為,天底下只有皇帝一個是近乎神仙的真龍天子,其他的凡人也都能夠上天成仙了那我這天子的位置怎麼擺呢。再還有就是道教追求得道成仙,天上有沒有神仙不知道,人間是肯定沒有神仙的,所以,人間的凡人也不可能變成天上的神仙的。幾千年來,不知有多少的人費盡心機想要得道成仙,但到目前為止,這種情況只產生於美麗的古老的神話裡面而已。

從這點來看倒是外來的佛教聰明得多,它號召大家不要做天上的神仙,而要做人間的活佛,佛祖只有一個,但佛人人都有做的資格,只要你有這份誠心和耐心,甚至可以說,只要有佛在心中就可以成佛了。不過,這本是樸實無華的佛教被中國歷代的統治者逐漸的馴化以後,也慢慢的變得虛無飄渺了起來,剃了光頭不說,還不能娶妻不能喝酒不能食葷。更要命的是,所有中國的上檔次的佛都要接受當朝皇帝的冊封才能成佛,這就是儒釋同流合污後向反方向發展的一個惡果。不過,現在的佛教經過改造后,又恢復了本來的普度眾生積善行德的功能,當是宗教一大幸事。

中國的儒家本是春秋的一家,孔子的語錄也樸實無華,本來是用來教育人開化人的。可到了漢朝獨尊儒術后,便至高起來成了駕馭人的儒教而近乎宗教了,皇家捧孔子為聖人,儒教捧皇帝為天子,這相互勾結得天衣無縫,這精神鴉片製作得爐火純青。可以說,中國的皇帝成為天子后,出好皇帝是偶然出壞皇帝倒是必然的了,中國老百姓遭受的苦難也更多更烈更慘也是必然的了。因為這皇帝是天子嘛,是不可能有錯誤的,即使有錯也是大臣的錯也是天下百姓的錯,所以,明崇禎皇帝臨死還大呼大臣誤我大臣誤我。其實應該顛倒過來,真正禍國殃民的都是皇帝而不是大臣,更不是百姓。

相比來說,西方的宗教是不那麼至高而且很平民化的宗教。他們認為所以的凡人都是上帝的孩子,都是平等的。除了中世紀的短暫黑暗外,耶穌教的本能是教育如何做人而不是如何馭人的宗教。這要感謝歐洲的文藝復興活動,不僅打碎了政治了枷鎖,也打碎了宗教的枷鎖。

說了宗教說信仰,宗教與信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信奉宗教的人肯定都是有信仰的人,但不能得出沒有信教的人就沒有信仰結論。其實,我倒是希望我們的信仰是寄托在對生活的期盼和嚮往上,就是現在少數民族還在津津樂道的原始的宗教形式和儀式上。是簡單的而不是複雜的,是樸素的而不是神聖的,是本實的而不是虛無的。實際上,不管是有神論還是無神論者,真正有信仰的人都是或多或少的帶有原始的宗教情結的。

信仰本質上是一個人的精神依託,是一個人在精神層面對自己的一個要求和目標,當然這個要求和目標是為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所認同所共識的。這個要求和目標不能神秘不能神聖更不能虛無得不切實際,現今中國的許多人信仰混亂和缺乏信仰,主要是當政者 沒有對群眾提供精神層面的要求和目標,使得老百姓缺乏精神依託造成的。這方面,新加坡做得比較好,有中國可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有了精神依託就有了精神支柱,有了精神支柱就有了人生態度,只有這樣我們的信仰才能落到實處,才能為社會所共識所接受。所以,對廣大群眾來說,這個精神層面的要求越簡單越通俗越清楚越好,不能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凡人,不能以英雄的標準要求普通人。曾被台灣地區評為十大傑出青年的賴東進的故事也許能說明這一點,出身於乞丐家庭的賴東進生命的前二十年都是在豬圈或者墳墓地渡過的,他的讀書生涯是與乞討的生活緊密相聯的,但他不自暴自棄,發憤努力終於成功。他成功后公開說,他最感動最難忘的事情是他姐姐去出賣自己的身體來為他籌措學費。

在這裡,我們能說賴東進沒有精神信仰嗎,能說他的姐姐沒有精神依託嗎。不是的,賴東進的自傳「乞丐囝仔」僅在台灣就銷售了一百多萬冊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所以,所謂信仰就是一個人的精神寄託而已,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態度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4799

帖子

23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3
4
618o382 發表於 2009-5-10 04: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1

主題

5254

帖子

148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4
5
 樓主| sumw 發表於 2009-5-10 04:46 | 只看該作者
4# 618o382

謝謝老友 6180382 捧場, 歡迎批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6
hellman 發表於 2009-5-10 07:12 | 只看該作者
看看哪個宗教的神是真神,看看哪個神靈驗,就信哪個.
不讓試探的就不能去信,因為無法知道是否是靈驗的真神.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1

主題

5254

帖子

148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4
7
 樓主| sumw 發表於 2009-5-10 07:35 | 只看該作者
6# hellman

謝謝老友記 hellman  的捧場, 接受你 批平 與高見

撒母耳記上
5:9運到之後、耶和華的手攻擊那城、使那城的人大大驚慌.無論  大小  都生 痔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5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485
8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5-10 10: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09-5-9 21:50 編輯

謝謝蘇兄介紹宗教學。

宗教學不是信仰,而是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其起源,內容,和功能。

信仰,是要以生命投入的生命實踐,是生命的關鍵內容,是確定一個人如何進行生命實踐,向哪個方向進行生命旅程的。

而宗教本身,是在確定信仰以後,信者根據信仰準則進行的教育和實踐活動的總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1

主題

5254

帖子

148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4
9
 樓主| sumw 發表於 2009-5-10 11: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umw 於 2009-5-10 11:16 編輯

8# 追求永生
追版說地有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1: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