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幾年的古籍出版

[複製鏈接]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9-2-13 0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舊書籍的出版狀況,總與國民的一般經濟水平、文化發展水平關聯在一起。近幾年,由於高校的擴招,中國典籍的閱讀需求量隨之明顯增加。尤其是2004年少兒讀經大討論以來,中國正在興起一股新的「尋根熱」,這次「尋根」,是尋找中國傳統思想中的有益因素,其表現,就在於種種在「國學」名義下的討論,光是關於傳統文化之主軸儒學的爭論,在2005年就有各種各樣的「儒教」、「國教」之說,在2006年則表現出大眾化,甚至是娛樂化的傾向,例如私塾的合法化、網評「十大國學大師」等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于丹在央視「百家講壇」上對《論語》進行「心靈雞湯」式的解讀,才會風靡全國,《<論語>心得》這樣的書才會被大量搶購。
  
   在這樣的背景下,近幾年的古籍出版,也顯出欣欣向榮的跡象。許多最基本的典籍,迄今為止整理最好的版本,都能夠在書店買到,例如中華書局的「二十四史」、「十三經註疏」、《資治通鑒》、《通典》、《文獻通考》等等。中華書局還為讀書人出版了大量質量甚佳的叢刊,例如「新編諸子集成」叢書,「十三經清人註疏」,「理學叢書」,「新編歷史文集叢刊」,唐宋、元明、清的「史料筆記叢書」,「學術筆記叢刊」,「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中外交通史籍叢刊」等等。這些書或新出,或再版,價錢在現有書價中也並不太高,所以都極受歡迎。
  
   數十年來,中華書局出版了大量古籍的整理版本。二十四史的整理本且不說,《資治通鑒》、《通典》、《唐律疏議》等書的整理本,都非常好。也有很多基本典籍,如果以繁體豎排的整理本的面目出現,肯定會大受讀者歡迎,例如,《十三經註疏》、馬端臨《文獻通考》、高宗編《清朝文獻通考》、劉錦藻編《清朝續文獻通考》等書,如果能整理之後以1/32開本分散出版,一定會有更多的人購買收藏。
  
   湖南省的嶽麓書社暨《船山全書》之後,又整理出版了《魏源全集》。其中,《船山全書》的整理,實在是不朽的功績。船山先生生於明清易代之際,深感亡國之痛,隱居家鄉之後,發憤著述,遍注群經,其成就最大在於經學,次在史學。數代學者整理而成的全集,使我們能夠完整地看到船山的思想。而同時期的另一個思想家黃宗羲的全集,也由黃宗羲的故鄉,浙江省的浙江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並且修訂再版。一個省的出版社,發動學者整理該省歷史上先賢的文集,這是一個值得大力鼓勵的傳統。不過,這兩部書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在最後一卷,加了一些今人的文字,例如《船山全書》最後一冊便有大量的侯外廬、蔡尚思、張岱年、任繼愈等人論船山思想的文章,如果說把船山年譜放在全集附錄中還尚可理解的話,把今人的研究文章增添進去,便是毫無道理,甚至是褻瀆先賢的。在美輪美奐的《船山全書》裡面,出現上百頁這樣的文字,船山先生地下有知,不知道該是什麼感想!
  
   但是,當下坊間,也有很多一般性的書籍,為出版社所忽略。作為一個讀者,在我的視野中,有一些書籍,甚有整理出版、再印的需要。
  
   第一類是經子註疏之書。
  
   當下經子註疏之書,尤其是常見典籍的註疏,一個最大的弊病,就是今注的版本過多,古注的版本過少。我這裡所說的「經子」,主要以十三經、諸子集成、百子全書為代表。從學術之普及的角度來說,對經子古籍進行現代漢語的註釋、現代漢語的翻譯,有利於一般讀者接觸、理解這些古籍的思想。但是我們始終必須看到,在對經子典籍的理解上,今人是遠不如古人的。更重要的是,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溝壑,基本古籍由竹帛、金石至於各種紙質抄本,版本紛蕪,歧義迭出,如果不是對古籍有深切的理解,是極難翻譯成為現代文的。即如《論語》一書,坊間有大量的注本和譯本,其中古注常見者,只有何晏注邢昺疏的本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和程樹德的《論語集釋》,現代譯註的版本,是古代注本的十倍以上。實際上,現代註解《論語》者,錢穆的《論語新解》最好,錢先生對古籍爛熟於胸,註解《論語》,貼切而中肯。次之是楊伯峻的《論語譯註》,楊注字詞訓解較多,對一般的讀者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但是受時風影響,其解不如錢注。比較有特色的還有李澤厚先生的《論語今讀》。其它的大量現代漢語注本,既無新穎之思想,又無深厚之學養,讀之多只是自誤而已。而在《論語》諸種注本的出版上,皇侃的疏本至今仍然很難見到,劉寶楠的《論語正義》只存在於「諸子集成」之中(中華書局出版的「十三經清人註疏」收入此書,只是多年未曾再版),王船山的《四書訓義》不見單行本,康有為的《論語注》單行本,於1984年由中華書局出版之後,至今也不見再版。
  
   事實上,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對古籍,尤其是經書的註疏,不止有利於我們理解經書精義,而且也是註疏者所在的歷史時期的思想材料。何晏、邢昺的《論語註疏》,是玄學思想影響下的《論語》,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是研究理學思想的重要材料,劉寶楠的《論語正義》,足證清代樸學的學風。這樣的注本,所體現的才是真正的《論語》精神,與注者所在時代的思想。
  
   在當下的國朝學界,重讀經典、直接面對經典已經成為基本的共識,在這樣的時候,需要更多古人註釋經子典籍的出版,才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經典本身。
  
   第二類是名氣極大而出版極少的書。
  
   有很多古籍的重印次數,遠遠跟不上讀者的需求。最明顯的,像顧炎武的《日知錄》、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唐甑《潛書》、李贄《焚書》這樣一些有「啟蒙精神」,人們耳熟能詳的書,現在在書店上很少見到。顧炎武的《日知錄》最後一個版本,據我所知是嶽麓書社1996年2月第2次印刷的《日知錄集釋》。顧氏此書,自稱「上篇經術,中篇治道,下篇博聞」,「有王者起,將以見諸行事,以躋斯世於治古之隆。」其中述東周事迹,講幾代風俗,釋經子之言,皆切中肯綮,發人深省。而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録》,中華書局1981年曾出版,也已經多年沒有再版了。唐甑較全的文集《潛書:附詩文錄》,中華書局1963年曾再版,同樣多年未再印刷。此類書籍,實宜連續再版。
  
   另外,《逸周書》也是一部重要而不常見的典籍。是書年代、作者皆有岐說,而《漢書•藝文志》列於六藝,它對研究先秦的歷史、文化甚有價值。在民國時期,這本書出過至少兩個注本,其一是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6年出版的孔晁注本,其二是民國29年,同樣由上海商務出版的朱右曾著《逸周書集訓校釋》。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西北大學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合撰的《逸周書匯校集注》。現在這三種注本,在書店都很難買到了。
  
   第三類是清末學術大家著作的整理和出版。
  
   晚清學者,身處二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處,明顯地感覺到了時代的劇變,他們以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來回應當時的社會變化,開出了一番思想的新局面,出現了一大批學術大家,如陳澄、康有為、廖平、皮錫瑞、俞樾等等。其中,一些重要學者的著作,尚未得到完整的整理出版,例如寫《經學歷史》、《經學通論》,註解《孝經》、《尚書》等經典的皮錫瑞,今文學家廖平。特別是皮錫瑞,為一代經學大師,他寫的《經學歷史》,經過周予同先生的註解,至今仍為了解經學發展史最基本的典籍,可惜現在坊間流行的,只有中華書局2004 年7月出版、印刷只有4千冊的精裝本。類似皮錫瑞《經學歷史》、劉師培《經學教科書》這一類的基本典籍,極宜由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這些出版社,做成普及本出版。
  
   一些古籍出版最令人不滿之處,一在於影印版式太小,一在於定價奇高。影印版古籍縮印太多,極不利於閱讀,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8月影印的《百子全書》,中華書局影印的漢魏、宋明《十三經》注本,中華書局影印的《文獻通考》,都是字體過小,以至於難以卒讀。好書而定價奇高的,在近年最突出的代表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清代學術名著叢刊」,其中《禹貢錐指》一冊,定價98元,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二冊,定價138元,江藩《漢學師承記箋釋》二冊,定價118元。書皆極好,印刷亦佳,但這種定價方式,是專門與讀書人為敵。另外,學者全集定價也偏高,《船山全書》十六冊定價880元,《黃宗羲全集》十二冊定價700元,《朱子全書》二十七冊定價1980元,《魏源全集》二十冊定價1980元,《王陽明全集》二冊定價130元,古籍中的學者全集,每冊價錢平均在五十元到一百元之間。這種價錢,對教授來說可能不是問題,但是對一般讀者,便是太高了,試想一個研究生,就算不是自費的,一個月也才兩百到四百塊的生活補貼,如何買得起價位如此之高的書呢!

[ 本帖最後由 jydeng 於 2009-2-13 01:04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6 16: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