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絕對精闢!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8-10-9 17: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槓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槓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在眾多的金融危機分析文章中,始終沒有看到對這些問題的簡單明了的解釋。本文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答案,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有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槓桿。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槓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槓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 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CDS合同。由於槓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運行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槓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槓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 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 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覆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上面 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 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 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槓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 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準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遊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 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400

主題

2601

帖子

4113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113
沙發
kumar 發表於 2008-10-9 18:15 | 只看該作者
很好,很生動。指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那就是人性的貪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帖子

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0
3
Janwoo4 發表於 2008-10-9 18: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2408

帖子

858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8
4
任O行 發表於 2008-10-9 18: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1023

帖子

2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4
5
lqkhmeet 發表於 2008-10-9 21:02 | 只看該作者
簡單明了,大眾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

主題

468

帖子

61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12
6
zhqan 發表於 2008-10-9 23:50 | 只看該作者
LZ所說的這些金融機構之間交易都是紙上遊戲,資金的源頭在哪裡?不是在銀行嗎!想想銀行的錢是哪裡來的?真正有損失的是銀行,其他的機構都是空手套白狼,倒閉了只是有些人失去工作而已!美國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燒鈔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主題

2518

帖子

87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4
7
belayashma 發表於 2008-10-10 04:27 | 只看該作者

簡明,扼要,淺顯,易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70

帖子

2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8
8
閑聊 發表於 2008-10-10 06:51 | 只看該作者
很好,真正做到深入淺出。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502

帖子

12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6
9
yugs75 發表於 2008-10-10 07: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25

帖子

1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4
10
honglin_jia 發表於 2008-10-10 09:22 | 只看該作者
為什麼還要救市呢,禍根就是那些投資銀行,用了太大的槓桿,這些投資銀行本來就不應該存在,為什麼還有去救他們呢,先把房價冷凍,避免通脹,就讓他們倒了不就完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主題

5579

帖子

16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50
11
中國的中 發表於 2008-10-10 09:2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honglin_jia 於 2008-10-10 09:22 發表 [絕對精闢!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為什麼還要救市呢,禍根就是那些投資銀行,用了太大的槓桿,這些投資銀行本來就不應該存在,為什麼還有去救他們呢,先把房價冷凍,避免通脹,就讓他們倒了不就完了。


西方沒有比銀行更牛的公司了,超市平時晚上九點關門,周末全天營業。商店周末也營業,就唯獨銀行平時下午四點關門(他們要一個小時核算時間!?!),周末休息。

我看是應該讓他們倒閉幾個,其他的就乖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406

帖子

8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84
12
YAMAMODO55 發表於 2008-10-10 10:29 | 只看該作者
經過這麼一解釋明白了很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0

帖子

7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1
13
Laofoye 發表於 2008-10-10 11:24 | 只看該作者
天作孽尤可為
自作孽不可活

人心的貪婪是個無底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主題

5579

帖子

16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50
14
中國的中 發表於 2008-10-10 12:1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tl 於 2008-10-10 10:15 發表 [絕對精闢!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有點馬後炮


宋鴻兵2006年在《貨幣戰爭》里說得已經很清楚了:

美國的「債務懸河」與亞洲人民的「白條」

《貨幣戰爭》節選

美國80年代發行的規模空前的國債,由於利息頗高,極大地吸引了私人和非銀行機構的投資者,外國中央銀行也趨之若鶩,在這個現有美元的迴流重新使用的過程中,新美元創造較少。到了90年代,由於打垮了世界主要競爭貨幣,美元國債仍然搶手,進口日常商品的價格在第三世界國家貨幣普遍貶值的情況下,也顯得格外便宜,美國出現了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歲月。2001年以來,由於反恐戰爭的龐大開支和80年代以來大量發行的各種期限的國債紛紛到期,以及越來越大的利息支出,迫使美國發行更多的國債來替換老國債。從1913年到2001年,美國在87年裡一共積累了6萬億美元的國債,而從2001年到2006年,短短的5年多的時間裡,美國竟增加了近3萬億美元的國債,美國聯邦國債總量已高達8萬8000億美元,並以每天25.5億的速度增加著。美國聯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已在政府開支中高居第三位,僅次於醫療健康和國防,每年高達近4000億美元,占其財政總收入的17%。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美國國債



從1982年到1992年,美國貨幣增發尚處在「溫和增加」狀態,年均增加8%。但從1992 年到2002年,美國貨幣增發進入「快車道」,達到了12%。從2002年開始,由於反恐戰爭和刺激瀕臨衰退的經濟的需要,在戰後利率接近最低點的情況下,美國貨幣增發速度達到了驚人的15%。其實,從美國國債增發的陡度來看,一切已屬必然。美聯儲在2006年3月宣布停止M3廣義貨幣統計報告並不是偶然的。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如此嚴重地透支過未來,美國不僅透支了自己人民的財富,也同樣嚴重地透支著其它國家人民的未來財富,任何一個熟悉股票投資的人,都可以清楚的預見到這種陡度的曲線最終將意味著什麼。)



2001年911以來,葛林斯潘為挽救股市和債券市場,不顧後果的把利率從6%迅速降到1%所造成的美元信貸暴漲,使美元在全世界泛濫成災,人們終於明白了,原來美元其實是印著綠色花紋的紙片。全世界的主要美元持有者幾乎同時撲向了房地產,石油,黃金,白銀,大宗商品等美聯儲變不出來的東西。一位法國投資者說:「紐約人能發行美元紙幣,但只有上帝才能發行石油和黃金。」其後果就是,原油價格從22 美元一桶上漲到60美元,黃金、白銀、白金、鎳、銅、鋅、鉛、大豆、糖、咖啡、可可等價格分別是2002年價格的120%到300%。但經濟學家仍然信誓旦旦的說通貨膨脹只有1-2%,人們不禁想起馬克. 吐溫的一句名言:

世界上有三 種謊言: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字。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美國的總債務已高達44萬億美元,這些債務包括聯邦國債,州與地方政府債務,國際債務,私人債務的總和。這些債務平攤到每一個美國人身上高達近15萬美元,一個四口之家要負擔近60萬美元的債務。在私人債務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數目龐大的住房按揭貸款和信用卡欠款。如果以5%的保守利息計算,44萬億美元每年需要支付高達2.2萬億美元的利息,幾乎相當於美國聯邦政府全年的財政總收入。在全部債務中,近70%的債務都是1990年以後「創造」出來的。現在的美國已經不可能再發動80年代初的高利率戰爭來套牢第三世界國家了,因為美國本身已經嚴重負債,任何高利率的政策都無異於經濟自殺。



債務「金錢化」,再加上部分儲備金這一超級放大器,已經嚴重透支了美國人民未來的財富。到 2006年,美國人所上繳的個人收入所得稅的總額,在聯邦政府那裡僅稍事停留,就立刻全部轉入銀行系統以支付債務美元的利息。個人繳納的所得稅沒有一分錢用到了政府身上,各地區的教育開支主要靠當地的地產稅收入,全美國的高速公路建設和維護用的是汽油稅,對外用兵的戰爭費用恰好等於美國公司繳納的公司稅。換句話說,3億美國人被銀行家「間接徵稅」了幾十年,而且還要年復一年被繼續盤剝下去。美國人民的儲蓄,則通過長期通貨膨脹被銀行家的「潛在稅收」再刮掉一層皮。



先不論美國的債務人是否還能還得清這利滾利的債務,問題是美國政府壓根兒就沒有打算償還國債。美國政府只是不斷地用永遠增加的新債券去替換老債券(Debt Rollover)以及老債務所累積的利息,循環往複,直至永遠。正如美聯儲費城銀行指出,「在另一方面,日益增加的眾多分析家現在認為國債是非常有用的,甚至是(經濟的)福音。他們認為國債完全不需要減少。」



是啊,如果一個人可以不斷靠借越來越多的債務來過著奢侈的生活,而且可以永遠不用還錢,天底下只怕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好事了。這種聽起來類似「經濟永動機」的「好事」,現在正在美國大行其道。這些經濟學家們認為可以用不斷增加債務來永遠享受「美好生活」的想法,與認為一國可以靠多印鈔票就能致富的思路,並沒有本質區別。



這些學者們還進一步指責亞洲和其它國家過多的儲蓄才是造成世界經濟結構失調的根本原因,這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論調已足以證明其學術道德已墮落到何等觸目驚心程度。亞洲國家過多的儲蓄?他們哪裡還有過多的儲蓄呢?這些幾十年辛苦積攢的儲蓄正在源源不斷地通過購買美國國債,被美國吸進了這個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經濟永動機」的「偉大試驗」中去了。



亞洲國家「出口導向」的經濟對美國國債的需求,就像吸毒上癮一般,一刻不被人吸血,就會周身不通泰。而美國也樂得拿這種實質上「永不償還」的國債來給亞洲人民打白條。不過,亞洲國家最終必然會意識到,為了區區5%的美國國債名義回報,冒的卻是美元資產無法挽回的劇烈貶值的實質風險,無論如何不是一件合算的投資。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指出,如果中國停止平均每星期幾十億美元國債的購買量,美國經濟就會有大麻煩,但是中國經濟由於向美國出口萎縮也會有大麻煩,事實上,雙方已經陷入「金融恐怖平衡」的狀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7

主題

258

帖子

10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0
15
go666go 發表於 2008-10-10 12:33 | 只看該作者
布希恨那,該死的民主制度,不再能給他4年的時間了,不然他就是完成骷髏會的目標了。
大家應該換個角度去思考,所有的這一切如果是華盛頓的精英們有意為之呢?這樣做的目的又是什麼呢?誰敢說這不是陰謀論的結果呢?他們的目的不是消滅種族,而是消滅各個種族中的垃圾人群,還地球一個人與自然的和諧,一種平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16
Hanxin 發表於 2008-10-10 14:0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中國的中 於 2008-10-10 09:28 發表 [絕對精闢!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西方沒有比銀行更牛的公司了,超市平時晚上九點關門,周末全天營業。商店周末也營業,就唯獨銀行平時下午四點關門(他們要一個小時核算時間!?!),周末休息。

我看是應該讓他們倒閉幾個,其他的就乖了。

日本銀行3點就關門,做數據要2個小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20

主題

1335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17
罵人不能帶髒字 發表於 2008-10-12 00:02 | 只看該作者
精彩的演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2499

帖子

54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1
18
木工 發表於 2008-10-12 1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33

主題

2013

帖子

895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95
19
花落有聲 發表於 2008-10-13 14:46 | 只看該作者
雙方已經陷入「金融恐怖平衡」的狀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578

帖子

11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4

積分
1104
20
nika 發表於 2008-10-14 04:5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9 1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