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hey2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位科學家的見證

[複製鏈接]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81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0 21:38 | 只看該作者
求索 發表於 2014-9-10 21:26
你連這個都不知道, 還妄談什麼歷史?

在你的眼裡, 只有白布經才是歷史吧? 如果為了護教, 可以理解 ...


你甚麼也不知道, 還妄談甚麼若瑟夫証詞造假?
在你眼裡, 只有道聽途說便是內幕, 真相.......可以理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82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0 21: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eechan 於 2014-9-10 21:54 編輯
求索 發表於 2014-9-10 21:28
你以為人人都像你一樣?


論到知識, 你當然不及我哩.
言而無物的話你才懂說一堆。

我給你的知識, 源源不絕哩。。。
在聖經以外有關耶穌的記載, 除了若瑟夫外,
多得很。。
又例如 塞納斯有關耶穌在被釘架時的目擊記述。

不懂的, 就去惡補一下。
看看是否該記述又是造假。

不懂的, 不想知的, 全都是假便是。



當年的基督徒真本事, 在天下間搜齊各著作,有關耶穌的記述, 然後纂改之。
無的, 加插一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83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0 21: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4-9-10 09:54 編輯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4-9-9 20:27
搜索了一下:

尼泊爾發現的貝葉晚於十世紀;日本保存的斷片,有被推定爲四至五世紀的,京都百萬遍知恩寺 ...


發現貝葉經的時間與真正的原始佛經「四阿含經」已記載在貝葉上在公元前四百年,
是兩回事,你不用到處去google找證據,我只是想告訴你,就憑經典的時間遠近去
判斷一宗教的可靠性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按你的邏輯,聖經出現在世紀初那豈不是還
比原始佛經還沒有那麼信靠性?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84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0 22: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eechan 於 2014-9-10 22:16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0 21:55
發現貝葉經的時間與真正的原始佛經「四阿含經」已記載在貝葉上在公元前四百年,
是兩回事,你不用到處去g ...

發現貝葉經的時間與真正的原始佛經「四阿含經」已記載在貝葉上在公元前四百年,
是兩回事,你不用到處去google找證據,我只是想告訴你,就憑經典的時間遠近去
判斷一宗教的可靠性是不實際的,如果按你的邏輯,聖經出現在世紀初那豈不是還
比原始佛經還沒有那麼信靠性?


古舊不是判斷經典可靠性的唯一準則。


耶穌死後幾十年, 便有福音寫成。 是當代的文獻。
最早有關耶穌的記述, 公元52年便有了。離耶穌被釘才是19年。

佛死後, 佛法一直都是靠口傳, 寫成的文字經典,則在五百年之後才有。

以常理來說, 一個人講述幾十年前的往事可信, 
還是由人講幾百年前發生過的事,失真程度, 那一個較高?

今日有人拍李小龍生平, 若是亂講, 也會有識李小龍的人仍在生的,出來更正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85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0 22:28 | 只看該作者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0 09:13
古舊不是判斷經典可靠性的唯一準則。

佛法一直都是靠口傳,

就憑你這句說話就知道你對佛經的歷史是多麼的膚淺!你知道甚麼叫佛經的六次結
集?第一次結集在公元前五世紀由過耳不忘的阿難和五百比丘把佛陀所講過的說話
已經寫成「四阿含經」,去讀讀佛教歷史吧!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86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0 23: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eechan 於 2014-9-10 23:25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0 22:28
佛法一直都是靠口傳,

就憑你這句說話就知道你對佛經的歷史是多麼的膚淺!你知道甚麼叫佛經的六次結
集?第一次結集在公元前五世紀由過耳不忘的阿難和五百比丘把佛陀所講過的說話
已經寫成「四阿含經」,去讀讀佛教歷史吧!


那看看是誰比較膚淺。

早期佛教並無記錄之經典,雖稱結集,然不用筆錄,僅合誦而擇其義而已。此因當時之印度認為筆寫有瀆經典之神聖,故以口授相傳。

直至第四次, 在迦濕彌羅結集才以巴利文筆錄。那是公元前82年,離佛滅近500年矣。


傳到中國的阿含經, 不是依巴利文, 梵文本的譯過來,
是由高僧誦讀出來, 由漢人筆錄。那是公元四, 五世紀的事了。


不如你我一齊去讀讀佛教史。
不要染上了『求索無知綜合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87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0 23: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4-9-10 10:39 編輯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0 10:01
那看看是誰比較膚淺。

早期佛教並無記錄之經典,雖稱結集,然不用筆錄,僅合誦而擇其義而已。此因當時之 ...


你連甚麼叫「結集」的意義都不明,阿難須然有過耳不忘的聰慧,但他那時候只是證
得初果,須由長老確認他的口傳是佛陀之意,才寫成四阿含經在貝葉上,幾十萬
句字不寫在貝葉上如何口傳到後代,?,不要扯到中國那麼遠了!經典上的翻譯當然
一定會有出入,你敢保證聖經的中英文翻譯是按照希伯來文的完全意思嗎?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88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1 00: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eechan 於 2014-9-11 00:02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0 23:30
,幾十萬
句字不寫在貝葉上如何口傳到後代,?






就憑你這句說話就知道你對佛經的歷史是多麼的膚淺!


我對佛教認識是膚淺, 但原來不少人是比我更膚淺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89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1 00: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eechan 於 2014-9-11 00:09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0 23:30
你敢保證聖經的中英文翻譯是按照希伯來文的完全意思嗎?


就憑你這句, 也說明你不止對佛經認識膚淺, 
連對聖經認識也淺。

中文, 英文聖經都不是翻譯自希伯來文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90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1 00: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eechan 於 2014-9-11 00:16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0 23:30
你連甚麼叫「結集」的意義都不明,阿難須然有過耳不忘的聰慧,但他那時候只是證
得初果,須由長老確認他的口傳是佛陀之意,才寫成四阿含經在貝葉上,幾十萬
句字不寫在貝葉上如何口傳到後代,?


若然阿難不是能把佛祖說過的幾十萬句字背誦下來,
為何會給人歌頌成『有過耳不忘的聰慧』?

難道隨便便對你這個平凡無能人, 稱讚是『有過耳不忘的聰慧』?

這是很普通的推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91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1 00:11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0 23:30
你連甚麼叫「結集」的意義都不明,阿難須然有過耳不忘的聰慧,但他那時候只是證
得初果,須由長老確認他 ...
經典上的翻譯當然
一定會有出入,你敢保證聖經的中英文翻譯是按照希伯來文的完全意思嗎?


現在的焦點是佛經是何時才開始給筆錄下來。。
由第一次結集, 還是直至第四次結集才用筆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92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1 00:13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0 23:30
你連甚麼叫「結集」的意義都不明,阿難須然有過耳不忘的聰慧,但他那時候只是證
得初果,須由長老確認他 ...


就憑你這句,
我斷定你甚麼叫「結集」的意義都不明。由開始便解錯了這個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93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1 00:49 | 只看該作者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0 11:08
若然阿難不是能把佛祖說過的幾十萬句字背誦下來,
為何會給人歌頌成『有過耳不忘的聰慧』?

不知誰說了「一直口傳呢?阿難有過耳不忘的聰慧,當然不是我這凡夫俗子所比,但
這個」一直「是否也是傳統下去呢?

這也是一個很普通的推理!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94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1 02:27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1 00:49
不知誰說了「一直口傳呢?阿難有過耳不忘的聰慧,當然不是我這凡夫俗子所比,但
這個」一直「是否也是傳 ...

#84 不是一早講了,
用手寫下來的佛經, 是佛滅約500年後的事。

阿難有過耳不忘, 你卻鈍如視若無睹, 選擇性失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95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1 03:02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1 00:49
不知誰說了「一直口傳呢?阿難有過耳不忘的聰慧,當然不是我這凡夫俗子所比,但
這個」一直「是否也是傳 ...




很高興見到你改了口, 由

第一次結集在公元前五世紀由過耳不忘的阿難和五百比丘把佛陀所講過的說話
已經寫成「四阿含經」



改成是

不知誰說了「一直」口傳呢?



說明你確實是找過資料了, 知道你是說錯了。
卻又想挽回少少面子, 便針對『一直』這兩個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96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1 04:12 | 只看該作者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0 14:02
很高興見到你改了口, 由

廣東話」九唔答八「,你叫任何一個印度人即使是大師,不是用經典來到中國說法而」
一直「用口傳?你的腦子去了那裡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97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1 06: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eechan 於 2014-9-11 06:30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1 04:12
廣東話」九唔答八「,你叫任何一個印度人即使是大師,不是用經典來到中國說法而」
一直「用口傳?你的腦 ...


你真是白矸仔貯豆油, 睇得出有幾多料。

講歷史既野, 唔係淨係用個腦, 用把口, 仍要史實。

例如:
大月氏王使伊存授《 浮屠經》 事。
西漢哀帝元壽元年( 公元前二年) , 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博士弟子景盧以佛經的材料。認為這就是佛教傳入的開始。
伊存口授《浮屠經》是出於正史的記載,可信性強,據曹魏魚豢所撰《魏略·西戎傳》:「昔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支王使伊存口授《浮圖經》

你以為當時是佛經一車車咁用貨櫃車傳來中國耶?


再一例:
漢譯四部《阿含經》是在公元四至五世紀時由天竺或西域來華高僧誦出並翻譯而來。


閣下出多一帖, 便露多一次醜。
去讀讀佛教歷史吧!

希望你不是佛徒哩....不然......瘀爆!
要由我基徒教你佛教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98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1 06:36 | 只看該作者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0 11:11
現在的焦點是佛經是何時才開始給筆錄下來。。
由第一次結集, 還是直至第四次結集才用筆錄。
...

佛死後, 佛法一直都是靠口傳, 寫成的文字經典,則在五百年之後才有。????
誰說的?


如果你的資料四次結集才出書是來自嚴法師所著的《印度佛教史》那你真是人云亦


以下是佛經中的最初結集,從這段佛經中可以明顯的看到,真正的佛經只有四阿含,
而且在初期就筆之於書。顯出後代的說法都是偽作!



  「大迦葉、阿那律、迦旃共議。阿難隨佛最久,於佛最親,佛所教化,施為弘
摸。阿難貫心無微不照。可受阿難法律,委典載之竹帛。比丘僧議:『阿難白衣,
恐有貪心,隱藏妙語,不肯盡宣。』比丘僧曰:『當詭取之,設一高處諸聖上會,
以比丘僧,以慈詰問三上下。因問經要,可得誠實。』鳩夷國王,立佛宗廟,精房
禪室,凡有三千,諸比丘處其中。誦經坐禪,王譴大臣名摩南,將兵三千,宿衛佛
廟。大迦葉和阿那律,共報比丘僧:『佛經結律,名四阿含,阿難從佛,獨為親密,
佛以眾生淫佚無度,作一阿含;凶怒悖逆,作一阿含;愚冥遠正,作一阿含;不孝
二親,遠賢不宗受佛恩,不惟上報,作一阿含』。沙門眾曰:『唯阿難知夫四阿含,
當由阿難出。』大迦葉曰:『阿難白衣,恐有貪意,不盡出經。』眾比丘曰:『可
以前事結責阿難,當上阿難著於高床,諸賢者眾目下問經。』

  僉曰:『善哉!誠合大宜直事沙門。』即會聖眾,逐阿難出,聖眾皆坐,復命阿
難令疾進。進為聖眾稽首作禮。得應真者,皆坐如舊。未得者皆起,直事沙門,令
之升坐中央高座。阿難辭曰:『非吾座也。』聖眾僉曰:『以佛經故尊爾於彼,從
受佛之上法。』阿難乃坐。賢眾問之------大迦葉賢聖眾選羅漢四十人,從阿難得
四阿含,一阿含者六十疋素,寫經未竟。佛宗廟中,自然生出四名樹,一樹字迦□,
一樹宇迦比延
,一樹字阿貨,一樹字尼拘類。比丘僧言:『吾等慈心寫四阿含,自
然生四神妙之樹,四阿含佛之道樹也。』因相約束,受比丘僧,二百五十清凈明戒。
比丘尼戒五百事,優婆塞戒有五,優婆夷戒有十。寫經竟,諸比丘僧各行經戒,轉
相教化千歲。」(注三)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99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1 06:45 | 只看該作者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0 17:28
你真是白矸仔貯豆油, 睇得出有幾多料。

講歷史既野, 唔係淨係用個腦, 用把口, 仍要史實。

所以說你無腦,googled到少少資料就手足共舞,你知道「楞嚴經」如何從印度入中
國?教得你多以後要收費!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995

帖子

734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48
100
beechan 發表於 2014-9-11 07: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eechan 於 2014-9-11 08:18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4-9-11 06:36
佛死後, 佛法一直都是靠口傳, 寫成的文字經典,則在五百年之後才有。????
誰說的?

  「大迦葉、阿那律、迦旃共議。阿難隨佛最久,於佛最親,佛所教化,施為弘
摸。阿難貫心無微不照。可受阿難法律,委典載之竹帛。比丘僧議:『阿難白衣,
恐有貪心,隱藏妙語,不肯盡宣。』比丘僧曰:『當詭取之,設一高處諸聖上會,
以比丘僧,以慈詰問三上下。因問經要,可得誠實。』鳩夷國王,立佛宗廟,精房
禪室,凡有三千,諸比丘處其中。誦經坐禪,王譴大臣名摩南,將兵三千,宿衛佛
廟。大迦葉和阿那律,共報比丘僧:『佛經結律,名四阿含,阿難從佛,獨為親密,
佛以眾生淫佚無度,作一阿含;凶怒悖逆,作一阿含;愚冥遠正,作一阿含;不孝
二親,遠賢不宗受佛恩,不惟上報,作一阿含』。沙門眾曰:『唯阿難知夫四阿含,
當由阿難出。』大迦葉曰:『阿難白衣,恐有貪意,不盡出經。』眾比丘曰:『可
以前事結責阿難,當上阿難著於高床,諸賢者眾目下問經。』

僉曰:『善哉!誠合大宜直事沙門。』即會聖眾,逐阿難出,聖眾皆坐,復命阿
難令疾進。進為聖眾稽首作禮。得應真者,皆坐如舊。未得者皆起,直事沙門,令
之升坐中央高座。阿難辭曰:『非吾座也。』聖眾僉曰:『以佛經故尊爾於彼,從
受佛之上法。』阿難乃坐。賢眾問之------大迦葉賢聖眾選羅漢四十人,從阿難得
四阿含,一阿含者六十疋素,寫經未竟。佛宗廟中,自然生出四名樹,一樹字迦□,
一樹宇迦比延,一樹字阿貨,一樹字尼拘類。比丘僧言:『吾等慈心寫四阿含,自
然生四神妙之樹,四阿含佛之道樹也。』因相約束,受比丘僧,二百五十清凈明戒。
比丘尼戒五百事,優婆塞戒有五,優婆夷戒有十。寫經竟,諸比丘僧各行經戒,轉
相教化千歲。


見你咁好學不倦, 開始肯去搵料,
我都不妨教多你一點, 我不收費。

上述記述出自隋朝費長房 (562-597)的<佛般泥洹經>, 基本上是譯自<大般涅槃經> 。
不過裡邊講的與眾佛經都有出入,所以鮮有人引用 (除了你)

文中說第一次結集是在拘屍那羅, 不是在王舍城。
經文曰結集40羅漢, 與各經說的500羅漢甚遠。
經文更無提及在結集中阿難得証羅漢果。
在公元前500年, 第一次結集, 人便把經文抄寫在白布上? (只有此經如此提及。)。。。那麼, 既有白布, 因何又要有貝葉版的經文?
好犯駁啵!

(只有史實, 卻又不用腦。。。仍是愚儒一名。)



由此, 更可說明佛經自佛後, 傳到中國, 經中國人加鹽加醋後, 面目全非,
可信度。。。。。。(你自己諗)
<佛般泥洹經> 是佛死後近一千年才出現的。

佛經, 聖經。。。。那個可靠。。。也是你自己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4 19: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