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簡繁體,看看台灣人說了些什麼

[複製鏈接]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8-24 09: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台灣論壇

最簡單的說,大陸的簡體字就是「草書楷寫」。簡體字是在過去,是掌握於文人墨客的一種字體,這些人為了書寫的快捷,或者是表現自己狂放不羈的個性,而在書法筆記中大量使用簡體字。後來,簡體字向民間泛化,人們也開始在非正規的場合使用簡體字。因此在過去,總的來說,簡體字一直是一種民間的字體,是一種沒有官方權威性的字體。

後來,中共在大陸建國,經過8年抗戰和3年內戰的中國已是千瘡百孔,文盲率極高。為了更快的在民眾中普及知識,提高國民的教育素質,也是為了上面有個網友說的「加快作業」,就是提高書寫效率,政府開始組織學者對散落在民間的簡體字進行大規模的整理。漢字簡化的基本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儘量 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種「簡體字是共產黨發明的」、「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來的」的笑談,不過是國民黨的宣傳。

漢字簡化的方法是以錢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為基礎的,共有七種:

  1、採用比畫簡單的古字。如「從(從)」、「眾(眾)」、「禮(禮)」、「無(無)」、「塵(塵)」、「 雲(雲)」等等,這些字都見於《說文解字》,比繁體字更符合「六書」,有的繁體字反而是寫錯了的(參見方舟子《字源和漢字簡化》一文)。

  2、草書楷化。如「專(專)」、「東(東)」、「湯(湯)」、「樂(樂)」、「當(當)」、「買(買)」、「農(農) 」、「孫(孫)」、「為(為)」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複雜的偏旁。如「雞(雞)」、「觀(觀)」、「戲(戲)」、「鄧(鄧)」、「 難(難)」、「歡(歡)」、「區(區)」、「歲(歲)」、「羅(羅)」、「劉(劉)」、「齊(齊)」等。

  4、僅保留原字的有特徵的部份。如「聲(聲)」、「習(習)」、「縣(縣)」、「醫(醫)」、「務(務) 」、「廣(廣)」、「條(條)」、「鑿(鑿)」等。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如「遼(遼)」、「遷(遷)」、「郵(郵)」、「階(階)」、「 運(運)」、「遠(遠)」、「擾(擾)」、「猶(猶)」、「驚(驚)」、「護(護)」等。

  6、保留原字輪廓。比如「龜(龜)」、「慮(慮)」、「愛(愛)」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併為簡單的那個字。比如「里程」的「 里」和「裡面」的「裏」合併為「里」;「面孔」的「面」和「麵條」的「麵」合併為(面);「皇后」的「后」和「以後」的「後」合併為「后」;「憂鬱」的「鬱」和「鬱鬱蔥蔥」的「郁」合併為「郁」。這些合併在現代文中不會引起詞義的混亂,簡化字的使用者從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從未用過簡化字的人在那裏想當然地杞人憂天。

  有幾個常用字特別值得一提:「龜(龜)」字,繁體近二十筆,簡直是一筆一畫在畫 一隻龜,難寫(我至今不知其正確筆順、筆劃),難記(經常閱讀繁體字書籍的尚且我認得寫不得,何況小學生),簡化後保留其輪廓,僅剩七筆。「憂鬱」的「鬱 」,繁體多達二十九筆!寫法極其複雜,也很難記(據說有一次漢學會議上有人靠寫出這個字贏得一片掌聲),簡化後以「蔥郁」的「郁」代替,僅八筆。「籲」繁體字多達三十一筆,也極難記住寫法,簡化後改為「口」形「於」聲的形聲字,好記得很,且不過六筆。「釁」的繁體字二十六筆,寫法也相當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記得其寫法,簡化後僅十一筆。[COLOR="red"]這些都是人人必須記得的常用字,想當初學繁體字的小學生光記這幾個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簡體字的人不費吹灰之 力就把它們記住,難怪有人對簡體字大為不滿--他當初的心血簡直是白費了。[/COLOR]繁體字動則十幾、二十幾筆,而簡體字平均七、八筆,不僅書寫快速,對於電腦用字也極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幾筆的字一個個都塞進十六針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 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現在大家使用的免費字體,簡體是漂亮的宋體,而繁體卻什麼體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來的。

  以後有興趣再回答「共產黨強迫大家使用簡體字」、「簡體字破壞中國文化」 、「簡體字醜陋」、「簡體字破壞漢字結構」、「簡體字使中國人變笨」、「簡體字不能提高學字速度」等等這類極其可笑而居然有人煞有介事地提出的指責。

  [COLOR="Red"]大家算一算,那些攻擊簡化字的人共提出了多少可笑的理由?你真以為他們那麼有歷史使命感,要來保護連他們也不大瞭然的中華文化(比如那些宣揚「繁體字比簡化字元合造字規則」的人,我敢說他們其實對字源一竅不通)?我看其實是一種「吃虧了」的心理在作怪,卻拚命要給自己造出一些堂皇的理由。 [/COLOR]


B 踏浪無絲 發表日期:2005-02-24 12:13:49 ( 1 樓)

附:漢字簡化小史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
體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採用已在民間流行
的簡體字,並把其他筆劃多的字也簡化。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劃案》
,得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連署。這是歷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案,
主張把過去只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為正體字應用於一切正規的書面語。它提出的
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產生依據,影響深遠。

  1928年,胡懷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複、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
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匯
》,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於約易
。」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收簡體字3
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
委員會提出《搜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
年8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採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收
字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歷史上由政府公佈的第一
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
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
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
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
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體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產黨統治區繼續發展。共
產黨奪取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制《常用簡體字登記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礎上,根據「述而不作」的原則,擬出《第一批簡體
字表》,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簡體字表》的基礎上,擬出《漢字簡化方案
〔草案〕》,收字798個,簡化偏旁56個,並廢除400個異體字。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把其中的261個字
分3批在全國50多種報刊上試用。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
訂委員會。同年10月,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修正
草案〕》,收字減少為515個,簡化偏旁減少為54個。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
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在全國推
行。以後這個方案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
化字總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
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
個簡化字;共2238字(因「簽」、「須」兩字重見,實際為2236字),這
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


[5 樓] | Posted: 2006-04-27 20:38
能出污泥而不染,皆因品格高貴;
敢與豺狼共起舞,全憑智勇雙全。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沙發
 樓主|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8-24 10:04 | 只看該作者
文章發表日期: 2005-11-12,時間:10:40 p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3
 樓主|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8-24 10:25 | 只看該作者
全球中文熱:漢字繁簡體 冷熱各不同

  紐約時報英文版22日刊登的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標題首次使用簡體中文字。此一罕見舉動,為全球中文熱再添話題。從台灣媒體對此的關注中可以看出,簡繁體中文在世界上的熱冷程度明顯不同。

  中國台灣網5月30日消息 紐約時報英文版22日刊登專欄作家紀思道的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標題首次使用簡體中文字。此一罕見舉動,為全球中文熱再添話題。台灣《聯合報》對此予以高度關注,30日刊發多組文章就中文使用展開比較報道,從中可以看出,簡繁體中文在世界上的熱冷程度明顯不同。

  報道稱,北京外國語大學兩年前就估計,全球至少有85個國家、2500餘萬人口在學習中文。而大陸近年更是積極搶佔中文教育市場,去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南韓漢城開幕,這項計劃要陸續在全世界設立100所「孔子學院」。中國大陸輸出中文教育資源,在抓住商機的同時,也將中華文化一併輸出。

  台灣用中文 老外有的不知道

  兩年前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讀書的台灣留學生張靜慧,曾在該校擔任中文助教。她發現,中國大陸的崛起,讓美國同學熱衷學中文;但這些老外似乎不知道,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地區也使用中文。

  「他們覺得要學中文,得去北京;找工作,得去上海。」張靜慧說,老外學寫簡體字、讀寫著「一國兩制符合全體台灣人民期望」的大陸教科書。

  但這股潮流,已經很難阻擋。大陸有十多億人口、政治和經貿的往來國家遍佈世界,「以流通的程度來說,簡體字早就打敗繁體字。」台灣的文化大學國語研習班主任王玉琴說。

  去年有7000多名外籍學生到台灣學中文,卻有65000多名外籍生到大陸學中文。台灣各大學設立的語言中心約十多個,但大陸教中文的學校多達兩百多個。

  王玉琴說,大陸有計劃地栽培漢語教師輸出至全球各地,拿美國來說,中文學校、各大學的中文課,絕大多數都已經使用簡體字教學。

  認識簡體字 台灣校園辦比賽

  報道說,連台灣的語言中心也端出「同時教授簡體字、中文拼音」的功能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外國學生青睞。

  王玉琴說,外國學生來台灣學中文,多半也會要求學中文拼音和認識簡體字;過去教注音符號和繁體字的課程,已經不能滿足老外的需求。再者,大陸推出「漢托」,即如同英語「託福」考試的「漢語水準考試」,外國人為了取得檢定中文程度的證書,簡體字一定得懂。

  就連在繁體字根據地的台灣,校園也吹起認識簡體字的風潮。台北大學還舉辦認字比賽,幫助學生認識簡體字。去年主辦這項比賽的台北大學中文系老師李翠瑛說,讀簡體字書是必然趨勢;更有學生揚言,「不懂簡體字,就落伍啦!」

  來自馬來西亞、在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書的作家黃錦樹說,幾乎中文系的教科書、參考書都由大陸進口,因為現在「中文領域最好的學術研究都在大陸」,所以簡體字書非看不可。他還記得自己讀大學時,只能偷看盜印大陸書;現在學生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台灣買到大陸書。

  台灣的大陸出版品,從禁書到開放,始終是市場先行、政策後追。至於到底市場有多大,報道稱,以前的估計從一年兩三億到七八億元,並沒有定論,唯一確定的是,市場潛力不小。

  台灣賣簡體書 業績好過意料

  台灣聯經出版公司成立「上海書局」展售簡體字書,業績出乎意料的好。聯經乘勝追擊,要改裝台中、高雄的聯經門市,為島內中南部讀者提供簡體字書籍服務。老字號「天龍書局」也隨即宣佈,要開三家「臺閩書城」供應大陸圖書。

  海外的華文出版市場也在轉變。新加坡大眾書局落腳台灣,原本為了採購台灣繁體字書外銷,但台灣區負責人譚白絹走一趟鄰近各國的中文書店回來,立刻調整策略,將台灣出版品轉印成簡體字版本再銷往海外。

  繁體字的邊緣化危機令人憂心。「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多次倡議,應該申請將繁體中文字登錄為世界人類遺產,得到不少支援。這意味著,繁體中文字具有合乎普世價值的美感和文化內涵,但也已經到了必須被保護的處境。

  台灣繁體書籍 大陸搶灘

  走進北京高檔商場燕莎友誼商場四樓,一眼就看到賣繁體字的書城。在大陸經銷繁體字書籍需要經過審批,大部分書店都沒這種資格。背後有外資的燕莎是特例。

  「繁體字書籍印刷精美,售價高些,還是很多人買。」在書城工作近十年的劉娟(化名)正說著,身旁顧客拿了架子上精裝食譜、保健書各一本,合計八百多元人民幣,毫不猶豫的結帳走人。

  大陸近年經濟發展快速,生活水準跟著提高,需要各式專業的流行和生活知識;向文化背景接近的台灣取經,成為了解都會時尚的快捷方式。「像《裝潢世界》,一些台灣的過期雜誌,拿來這裡銷路很好。台灣過時的,這兒正流行。」劉娟說,繁體字多看幾次也能懂。

  在BBC工作的米雪兒說,從小學的是簡體字,但簡體字源自繁體字,其中變化仍有一些邏輯。「台灣書雖然貴,但為了專業知識,也別無選擇。」她常買台灣出版的專業書。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去年發表調查報告,推動簡體字約50年,目前大陸95%的民眾都使用簡化字,但也有不到1%的民眾堅持用繁體字。

  這幾年不時有大陸學者從文化觀點,建議學校教育應部分恢復繁體字。引起最多迴響的,是去年三月著名經濟學者茅於軾撰文呼籲讓小學生讀繁體字。他認為,有了電腦,已經沒有書寫的問題;反而兩岸各用一種文字,徒增交流困擾。

  美國中文教育 簡體當道

  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沉葆,是美國大華府地區知名的中文教育者。平常她在大學擔任行政工作,到了週末,便借用公立學校教室教中文。一轉眼,她教了28年,始終捍衛繁體字。

  在美國能源部工作的盧瑞平,今年5月接任美東中文學校協會會長。他和沉葆一樣,堅持中文應該學繁體字。

  大華府地區是美國幾個華人聚集區之一,週末上課的中文學校不少。盧瑞平說,台灣移民子女,會選擇教繁體字和注音符號的中文學校;大陸移民子女則學簡體字,「背景不同,這很自然。」

  大陸移民愈來愈多,盧瑞平說,大華府地區教簡體字的希望中文學校、美中實驗學校,六七個校區可以容納兩千多位學生,只要開班必定爆滿。原本教繁體字的學校,有些因應市場需求,也開了簡體字班。

  沉葆強調,學繁體字的學生確實減少,但教育不會中斷。像他這樣傳承中文教育的老師多半是義務性質,許多就是學生的家長,對教育內容頗為堅持。

  過去以繁體字發行的幾家華文僑報,也出現簡體字的對手報。僑報多擺在華人超市等地點供人取閱,廣告是報紙唯一收入來源。大華府發行量最大的繁體字僑報,因應廣告商要求,去年開始發行簡體版。

  中文AP課程議題,最被堅持繁體字傳承的家長和老師關切。全美大學理事會決定,中文將成為高中生選修的大學先修課程(AP,Advanced Placement)之一,初步決定以簡體字為指定的中文字體。

  5月初新聞週刊(Newsweek)即報導,目前已有2400所高中將配合AP計劃,在2007年提供中文先修課程。盧瑞平預測,美國學習中文的人數將大幅增加,但簡體字必定成為主流。

  他說,教授繁體字和注音符號的傳統僑校,積極向大學理事會遊說,至少爭取AP課程同時納入繁、簡中文字體。沉葆說,台灣如果想搶進AP、讓繁體中文佔一席之地,須利用繁體字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深度去說服人家,才是聰明做法。

  日本流行學漢字寫簡訊

  日本京都著名的清水寺,每逢過年,要由住持拿一支大毛筆,在大張宣紙上寫下一個反映那當年情況的「世相漢字」。

  與中國淵源深厚的日本,漢字早已融入文化中。日本政府文部科學省規定了「常用漢字」與「當用漢字」,要孩童從小學開始學習漢字。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阿辻哲次記得,四十年前讀小學,老師說:「你們現在好好學漢字;等你們兒子、孫子輩,就不用學了。」結果老師錯了,他說,目前日本的外語學院中,選中文做為第二外語的學生佔三分之一,超過德文、法文。

  日本政府舉辦的漢字檢定考試,如今每年參加的受測人數超過兩百萬。除了實用需求,漢字也是流行,阿辻哲次說,日本有八千萬支手機,其中三分之二可傳輸漢字簡訊,「現在年輕人,為了寫簡訊拚命學漢字。」

  相對於日本將漢字視為民族文化資產,同樣與中國文化淵源深厚的南韓,二次世界大戰後曾廢止漢字、推動韓文專用政策,中斷漢字教育五十年,直到1992年金大中執政又重新強調漢字。

  漢陽大學中文系教授鄭錫元曾為了教授繁體漢字,被學生在校園貼標語抗議。但他說,目前南韓與漢字圈國家的貿易量佔到貿易總額的一半,學漢字成為現實的需要。他認為,1992年南韓與北京建交,是漢字熱潮的起點。

  如今從仁川國際機場到漢城的路上,能夠看到的漢字招牌,幾乎都是簡體字。南韓有130萬人在學中文,但以簡體漢字為主流。對此,鄭錫元堅持地說,「為了文化傳承的考慮,還是應該學繁體字!」

  東南亞繁體一夕變簡體

  台灣人到東南亞旅行,常有熟悉的感覺。在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檳城、古晉,有時整條街的商店招牌都寫中文,而且是繁體字。

  早期中國移民,將漢字文化帶往南亞;繁體字在海外華人社會傳承,一直維持到二十世紀末。隨著臺海兩岸政治勢力消長,東南亞的中文版圖逐漸改變,不僅中文教學改用簡體字,報刊字體也棄繁就簡;加上日常書寫習慣改變,南亞華人圈如今已是簡體字天下。

  來自馬來西亞的作家黃錦樹,正好歷經過大馬中文教育的「變天」。他記得,大馬中文學校的華文教材,以前都是台灣當局協助編印,因此他直到小學六年級都學繁體字。到了初中,「繁體字一夕之間變成簡體字」,外交政策的政治力量是主要因素。

  馬來西亞華文中學、小學都是私立學校,過去學生清一色是華人子弟。近年來,因為華校教育水準高,加上中文熱推波助瀾,許多馬來人、印度人子弟也送到華人學校就讀,學習簡體中文字和中文拼音。

  與馬來西亞相較,新加坡對於中文教育政策就更有遠見。

  1980年代初期,新加坡教育部先後頒定小學和中學的華文文字表,從注音符號和繁體字的教育軌道,轉進至簡體字和中文拼音。

  與中國大陸的經貿、文化往來很重要,新加坡和台灣、香港的交流更是密切,務實的新加坡人把「識繁寫簡」當成中文學習的原則。新加坡政府在簡體字華文課本後面,附加簡體字和繁體字對照表,幫助學生同時認識兩種字體。

  除了台灣,香港是繁體字最後的雕堡。但滿街繁體字的招牌底下,細微變化正在發生。

  1997以後,學講普通話、學寫簡體字的人都多了,開在大廈二樓的簡體字書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去年底,佔據四層樓的新華書城在銅鑼灣開幕,不但是香港最大書店,且以銷售簡體字書籍為主。

  香港看世界的角度在轉變,評論家、香港TOM集團顧問劉細良說:「我們以前透過台灣書了解世界。但現在,還要靠大陸書。」他說,大陸圖書出版發展快速,有更多種類書籍可讀;以知識的學習和傳播來看,香港人使用簡體字的潮流,還只是開始。(言恆)

  (王夢星月摘自 2005-05-30 《 中國台灣網 》)
能出污泥而不染,皆因品格高貴;
敢與豺狼共起舞,全憑智勇雙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347

帖子

7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2

積分
76
4
cold_enough 發表於 2006-8-27 12:22 | 只看該作者
似乎沒有人對這片貼子發表意見,頂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347

帖子

7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2

積分
76
5
cold_enough 發表於 2006-8-27 23:38 | 只看該作者
我真的是有點奇怪,這篇文章竟然沒有一個人發表一點看法?! 是擊中了要害大家紛紛迴避還是怎麼的?
Sorry, it is hard for me to use Chinese for I have no computer. I pologize for sometime I use English. 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 可以所有時間欺騙一部分人, 但是, 不能夠所有時間,欺騙所有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7: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